國務卿赫爾大有深意地看了羅斯福一眼,悄悄豎起大拇指,爲總統的政治手腕和臨機應變叫好——在避無可避、退無可退的情況下,先把水弄混,讓衆人忽略主要目标也是政治鬥争的絕佳手段。不管胡佛的請求能不能順利通過,起碼已成功轉移了注意力并吸引了大部分火力。而且他又找了一個如此美妙的借口——間諜!誰也不敢打包票說美利堅不存在間諜,畢竟FBI不斷收到情報和秘密報告,此前還有德國特工搭乘潛艇試圖潛伏而被截獲的記錄。
間諜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前線失敗的壓力,雖然不一定全對,但至少給了議員們暗示:之所以目前打不過是因爲種種客觀原因,一開始是美國遭遇突然襲擊,來不及反應;然後是動員慢、組織慢;接着是盟友不給力和各種不靠譜;現在是間諜或洩密——歸根到底,不是美國軍事實力不行,而是各種各樣原因拖了後腿。這些解釋比“打不過”這樣冷冰冰的結論聽起來順耳多了。
至于戰事不順特别是千機大轟炸被精準“伏擊”,赫爾認爲可能有其他原因——比如密碼被洩露或破譯,不要以爲美國的密碼就破譯不了,當初太平洋艦隊在中途島以弱勝強獲得重大勝利不就因爲破譯了日軍密碼麽?與存疑的間諜問題比較起來,密碼問題可能更是當務之急。
羅斯福之所以是羅斯福,在于政治經驗總能在危機中找到可利用之處,他開口道:“各位議員,對德國人這種傳播恐慌新聞的廣播,我們能下令禁止民衆收聽麽?——盡管這不符合自由權利。”
台下議論紛紛,大家不知道該怎麽辦,但有一點議員們是明白的:如果任由這種廣播持續不斷播出,民間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士氣很快就會垮。别的不說,光今天威脅要轟炸華盛頓的消息放出來,明天就該有一大堆中産階級、上層人士會想辦法搬遷——大家起初都對軸心叫嚷要轟炸東海岸抱有輕視态度,直到大禍臨頭才發現空襲原來是很可怕的,原來空襲真的會死人的,原來德國佬是會專門對付富人區的。
華盛頓有多少富人和政客?難道每天夜裏都躲在防空洞裏像隻鼹鼠一樣過活?
“不能讓德國人爲所欲爲,我們應該拿出辦法加強防禦,同時應該教育、引導民衆樹立正确觀念,進一步增強對自己國家的信心。”康涅狄格州參議員卡特站起來第一個支持,很快就赢得了掌聲,胡佛臉上一片笑意滿滿。
“下面談一下加強國土防禦的事……”雖然很不情願總參謀部開列的國土防禦計劃和經費預算,但事實擺在面前,羅斯福反過來抓住機會因勢利導,變被動爲主動,趁熱打鐵讓馬歇爾将整體計劃彙報出來,還借機提高了人數、裝備數和預算數。
這本來就是議員們要質詢的内容,聽說已有預案和推進計劃,從彙報的詳細程度和完整性來看,不像是馬歇爾臨時胡謅出來的,可見總統早有準備,無非讓敵人搶先一步。議員們對此表示諒解,那股因紐約遇襲帶來的沖天怒火也平息了不少。
臨時表決時議員們的反應還是讓羅斯福和一幫參聯會高層始料不及:全票通過!
甚至做了附加決議:鑒于對德空襲損失過大,在陸軍航空兵找到能降低空襲損失的辦法前,要求将原本用于制造重型轟炸機的預算變更爲防禦飛機預算。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學習德國空軍的應對思路,削減B-17\B-29這種進攻性武器的産量,大幅度增加P-47\P-51防空戰鬥機産量,整體預算變更涉及2000架四發轟炸機。
阿諾德苦笑着搖頭,一架B-17高達30萬美元,是F4F的8倍,F6F的6倍,P51的5倍,300架B-17約等于一艘埃塞克斯(含艦載機),而B-29比B-17還貴,減少2000架重型轟炸機确實能做不少事,隻是這樣一來,對德戰略空襲的方針不說全面破産,起碼也會陷入停滞,第八航空隊大部分人可以直接打道回府了。
預算平衡的目标還是要照顧的,既然國土防禦花了這麽多錢,準備修複巴拿馬運河也要大量花錢,那就必須在其他方面削減,議員們提出要求:鑒于俄國未能在抵禦德國進攻方面發揮重大作用且國内囤積了大量物資,強調先把剩餘物資撥付出去,本年度不再撥付剩餘租借物資的預算。
這看起來很公平,但馬歇爾歎了口氣:那些剩餘物資都是一批舊貨或過時貨,諸如P-38\P-39\P-40和斯圖亞特坦克這樣的二等品,美國自己已不打算繼續裝備,差不多全是破爛。不過現在不是計較國會态度的時候,先保證總統過關才是最要緊的。再說航路都斷了,好東西也送不到俄國手上去。
議員們還指出,既然美國給了英國這麽多物資和支持,再加上德國新型戰鬥機的嚴重威脅,要求政府必須施加壓力,把英國噴氣技術專家和科研成果弄到美國來一起建造美國噴氣機,美其名曰“共同研究、加快發展”。
議員們不是傻子,羅斯福提出遷移10萬英國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的要求很快就獲得了通過,甚至還授權總統——在認爲必要可在本年度多發放3萬戶家庭簽證并納入下一年度移民計劃,所有人都希望美國實力增強得越多越好。
“下面,由國務卿赫爾先生向國會報告是否要與德國單獨媾和。”羅斯福将這個炸彈抛出去後,引起一片軒然大波,猶太裔議員們一片義憤填膺。
赫爾不疾不徐地說道:“雖然我們并未與德國有直接或間接接洽,但從秘密渠道和第三方得到的消息,德國确有與我們單獨媾和的意向,條件很簡單:我們放棄對英國和俄國的支持,不幹涉德國在歐洲、非洲的行動并承認其結果,德國放棄支持日本,不幹涉我們在太平洋和美洲的行動,并對結果表示承認;雙方締結和平協定,互相中立,互不索賠,互不幹涉……潛台詞是認可戰後由德、美共同領導世界。”
不等議員們讨論,羅斯福緊接着表态道:“我本人堅決反對這一想法,該想法不但不能接受,連談都不能談,理由如下:
“第一,《大西洋憲章》明确規定英美共同進退,任何一方都不能單獨對軸心媾和,我們不能違背國家承諾和國際道義;
第二,從實際情況來看,該條件對我們大大不利,沒有美國支持的英國可能連3個月都沒法支持,而沒有德國支持的日本卻能支持很久。”
這個判斷得到參聯會高層一緻認可,尼米茲認爲如果美國全力對付日本且德國不插手,整體勝利時間不會少于3年。
“第三,從希特勒一貫撕毀合約的作風來看,這種和平承諾很不可靠——他簽署的和平條約最後每一個都撕毀了。一旦德國成功解決俄國、英國,他們就将獨占歐洲,屆時可能會再次撕毀協議并與日本聯手,這會導緻最終失敗;
第四從美國人民的感情和尊嚴來說,除非日本投降,否則不允許我們與日本媾和;
第五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展望戰後格局,合衆國不能接受偏安一隅、遠離世界中心地帶的政治安排——這與美國人民的驕傲不相容,與美國的國際地位不相稱。”
大多數議員認爲該解釋和說明是合情合理的,有一部分議員仍處疑慮之中,這時候羅斯福開始放猛料:
“綜上所述,本人鄭重聲明,如國會通過‘合衆國與軸心國家部分或整體單獨媾和’的決議,本人身爲總統會尊重民意,不行使否決權,但會在通過決議之日宣布……”羅斯福威嚴地掃視了全場,緩緩吐出一個詞,“辭職!”
這句話說出來後,全場啞然,議員們一個個震驚得目瞪口呆。
赫爾悄悄豎起大拇指——這手以退爲進玩得漂亮,真要是沒有勝利就媾和,協定還得羅斯福簽字,這不但嚴重挫傷他的自尊心,還會說明總統這些年來堅持的戰争預備、先歐後亞政策徹底失敗,這對政治家的聲望是毀滅性打擊,還有什麽面目再繼續待在台上呢?
5月4日淩晨2點,國會質詢會議最終落下帷幕:
全票通過《加強國土防禦方案》和相關預算;
87%的議員表示支持繼續戰争,不與軸心媾和;
以54%的微弱優勢通過胡佛提案,但将所需資源砍去一半,并要求胡佛在6個月後彙報進展……
散會時議員們站起來振臂高呼:“美利堅的全面戰争才剛剛開始,無論敵人想打多久我們都堅決奉陪到底!不占領柏林、東京和羅馬,戰争永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