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屬性——統率99,武力89,智力95,政治1oo。
其他沒啥好,就是武力方面這個數值其實給的有少了。
史書記載,李世民年輕時力大無比,随身兵器中,最有名的是一張兩米長的巨阙天弓。
李世民有次與敵對戰前,僅率領一名騎兵一起充當偵查工作。途經一處草原高地,因爲太累與士兵一起睡着,被敵人現,本來意欲圍殺李世民。此時突然有一條蛇追老鼠,奔到騎兵臉上,驚醒騎兵,才現身邊都是敵人,于是李世民與騎兵上馬逃亡,李世民本人左右開弓,百百中,終于逃出追擊。
虎牢關之戰時,李世民對尉遲恭:“我拿着弓箭,你手持馬槊相随,即使有百萬大軍又奈我如何!”足見他對自己箭術的自信。
李世民繼位前曾任天策上将,設天策府。李世民繼位後在苑囿内狩獵,有一群野豬奔了出來。李世民四箭射殺了四隻,但還是有一頭雄壯的公野豬沖到近前。吏部尚書唐儉慌忙下馬,與之搏鬥。李世民拔劍砍死野豬,笑着對唐儉,“天策長史,不見上将擊賊耶?何懼之甚!”原來唐儉曾任天策府長史。唐儉當即回答道:“漢祖以馬上得之,不以馬上理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豈複逞雄心于一獸!”李世民覺得唐儉得有理,于是停止了狩獵。
當然,這個是次要的,他畢竟不是勇戰派的人物,武力這個真講起來多少也沒啥意義。
回頭系統修正之後的李世民化身李經緯——統率99,武力92,智力96,政治99。
削了一政治,補了武力和智力,總的來總屬性還提升了,不過對李世民這個人來,武力對于綜合實力的揮并沒有太大的影響,智力提升對應政治的削弱也算不上高低好壞,總的來也算是馬馬虎虎沒多大影響吧。
這個李經緯同樣也亂入到黃巾陣營,看來系統所的,必定會跑到敵對陣營是沒跑了。
“那我的人啥時候來報道?”這個事情完,鮑鴻趕緊追問道。這一批可是有不少的級人才,鮑鴻也是等不及見到他們了。
“多大事?這個我也懶得煩了!”系統随口應道,“一會直接安排他們作爲這次作戰有功的将校記錄在功勞簿上,到時候你直接接見就是了!”
“這敢情好,也省得我麻煩了!”鮑鴻也是驚喜,系統難得這麽幹淨利索的把事情搞定,的确不錯。
“行了,暫時就這樣吧,你這邊估計也要設慶功宴總結戰果了,回頭有事你再叫我吧!”系統笑着招呼一聲。
“等會啊,我們這邊的戰果咋樣了?累計的多少數了?”鮑鴻連忙追問道。
“這次也沒多少成果,尤其是在謀略上面并沒有什麽建樹,勝敗數沒多少,主要還是集中在殲敵和斬将方面的!”系統應道,“目前共計有殲敵539,斬将345,勝績153,敗績1o2。”
“卧槽,這個殲敵有吓人的啊,殺了這麽多人?”鮑鴻看到這個殲敵也是吓了一跳。要知道,将士、士卒殺敵是有折損的,一甚至可能是三五個乃至是十數個人頭。
“你想多了,既然斬将包括陣斬和擒拿,那殲敵自然也包括俘虜了!”系統解釋道,“你不會立馬就要召喚吧?一下子太多人,你自己都來不及調整麾下位置吧?”
“這個倒不忙,武将方面還是足夠的,留着以備不時之需也是可以的。”鮑鴻笑道,“話回來,這次幾個人裏面倒是沒有政治尖的文官,就一個堪稱一流的劇辛。政治最強的李世民還跑掉了!要不我先來一把?”
“随你,不過你真不要準備一下嘛?一會晚上慶功宴你也要去吹吹你們隊伍的戰績的吧!”系統提醒道。
“不急,分分鍾的事情,走了個李世民老子很不爽,感覺給我來一把!”鮑鴻笑道。
系統也不再勸鮑鴻,直接開始召喚。
“宿主使用95勝績召喚政治9o-1oo的文官!”
“确認!”
“第一名候選武将,南宋名相胡铨,政治91。”
“什麽鬼?南宋感覺都是一群坑貨,有靠譜的丞相嗎?”鮑鴻聞言就是眉頭微皺,對于南宋實在是沒啥好感,武将還罷了,文官方面實在是不看好。
胡铨,字邦衡,号澹庵,南宋政治家、文學家,愛國名臣,廬陵“五忠一節“之一,與李綱、趙鼎、李光并稱爲“南宋四名臣“。
高宗建炎二年,胡铨登進士第。初授撫州軍事判官,金人渡江南下,胡铨募鄉丁助官軍捍禦。後除樞密院編修官。秦桧主和,胡铨抗疏力斥,乞斬秦桧與參政孫近、使臣王倫,聲振朝野。但遭除名,編管昭州,移谪吉陽軍。秦桧死,移衡州。宋孝宗即位,複奉議郎,知饒州。曆國史院編修官、兵部侍郎,以資政殿學士緻仕。
總的來,本質上就是因爲大宋的奸臣乃至是奸相實在是太出名了,所以那些個忠臣(文官)要是沒有什麽演義來吹一下,基本上就是泯滅在浩淼如煙的人群中,沒啥知名度。
話雖如此,鮑鴻心裏基本上還是持否決态度的,畢竟隻是維持局面,按照上面的框架做事而已,并不能夠扭轉大宋政策的腐朽。
“第二名候選武将,明代政治家徐光啓,政治93。”
徐光啓字子先,号玄扈,明代著名科學家、政治家。官至崇祯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内閣次輔。
他精通天文曆法,是明末改曆的主要主持人。他對農學也頗有研究,曾根據前人所著各種農書,附以自己的見解,編寫了著名的《農政全書》,全書有六十餘卷,共六十多萬字。明朝末年,滿族的統治階級從東北關外屢次動戰争,徐光啓曾屢次上書論軍事,并在通州練新兵,主張采用西方火炮。他是一位熱愛祖國的科學家。
雖然徐光啓博學多才,但一直懷才不遇。直到42歲時,他才在翰林院做了個官。懷着一腔報國之心,他曾數次向熹宗皇帝建議鑄造經他設計的“西洋大炮”,但都沒有被采用。短短的7年時間,徐光啓的官運三起三落,最後離職回家。從此,他更加專心緻志地從事科學研究事業。幾年間,他與好友利瑪窦共同翻譯了《幾何原本》《測量法義》等科學著作,成爲我國介紹西方科學成就的先驅者。
崇祯皇帝繼位以後,徐光啓被重新召回,并被任命爲禮部尚書。爲了重修曆法,他不顧保守勢力的懷疑、冷嘲和阻撓,僅用4年的工夫,就主持編成了《崇祯曆法》。這部書共13o卷,大部分由他修改審定。
徐光啓一生著作很多,除翻譯外,還有關于自然科學的學術著作,如《測量異同》《勾股義》等等。但他一生傾注心血最多的著作還是《農政全書》。他前後花了幾十年時間,收集材料、實地考察、分析研究,寫出了這部對農民非常有用的科學著作。這部書共5o多萬字,分作6o卷、12大類,從墾田、種植、農事、水利、農器制造、樹藝、牧養,一直講到除蟲、荒政,真正是農業方面的百科全書。
《農政全書》按内容大緻上可分爲農政措施和農業技術兩部分。前者是全書的綱,後者是實現綱領的技術措施。所以在書中人們可以看到開墾、水利、荒政等等一些不同尋常的内容,并且占了将近一半的篇幅,這是其他的大型農書所鮮見的。以“荒政“爲類,其他大型農書,如漢《泛勝之書》、北魏《齊民要術》,雖然亦偶爾談及一二種備荒作物,甚至在元王祯《農書》“百谷譜“之末開始出現“備荒論“,但是卻不足2ooo字,比不上《農政全書》。《農政全書》中,“荒政“作爲一目,有18卷之多,爲全書12目之冠。目中對曆代備荒的議論、政策作了綜述,水旱蟲災作了統計,救災措施及其利弊作了分析,最後附草木野菜可資充饑的植物414種。
起來,政治一直以來都和農業有着絕對密不可分的關系,自古以來農民的産率和國家的強勝與否都有着非常緊密的關系,所謂打仗不外乎就是後勤不外乎就是錢糧,而這其中錢的意義完全不能和糧相比,要知道很多時候俸祿都是直接算多少石的,作爲類似貨币、一般等價物的存在。
雖然徐光啓這個政治屬性雖然定在93,但是本質上若是能夠把那些著作真正寫出來的話,最終的政治水平至少也是在95以上,徐光啓表示,老子不懂政略,不懂法制,不懂強兵,但是老子就一就能夠把政治升到一流乃至是尖水平,這一個本事叫做‘富國’。
看到這個,鮑鴻實在是不知道還要不要繼續聽系統的候選列表了,畢竟政治家常有,這種專業人才反而是稀缺的類型,哪怕是回頭用專業的特權召喚進行農業方面人才的召喚,也不一定能夠召喚到這種水平的人才。
“第三名候選武将,東晉名将溫峤,政治91。”
溫峤,字泰真,東晉名将,曹魏名臣溫恢的曾孫,西晉司徒溫羨之侄。東漢護羌校尉溫序之後。溫峤17歲出仕,由司隸都官從事累遷至潞縣縣令。後任劉琨的參軍,積功至司空府左長史。317年,溫峤作爲劉琨的信使南下勸進,從此曆任顯職,并與晉明帝結爲布衣之交。曾任江州太守,參與平定王敦、蘇峻的叛亂。蘇峻之亂平定後,溫峤拜骠騎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封始安郡公。死後贈侍中、大将軍,谥号忠武。
綜觀溫峤一生,主要政績在西晉末東晉初的動亂年代。南下之前,他輔佐劉琨治理并州,抵禦前趙,盡心效力,安于奔命。南渡之後,曆元、明、成三帝,平王敦、蘇峻兩次叛亂,内涉中樞,外任方鎮,爲東晉王朝的創立和鞏固,立下了豐功偉績,充分地顯示出他出将入相、文要武備的過人才幹,誠爲挽狂瀾于既倒的國之勳臣。
兩晉南北朝的這席爾同樣也是鮑鴻的盲區,鮑鴻隻能表示不明覺厲……
“第四名候選武将,東晉政治家王導,政治96。”
.王導字茂弘,字阿龍。琅玡臨沂人。東晉時期著名政治家、書法家,曆仕晉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
王導出身于魏晉名門琅玡王氏,早年便與晉元帝司馬睿友善,後建議其移鎮建邺,又爲他聯絡南方士族,安撫南渡北方士族。東晉建立後,先拜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封武岡侯,又進位侍中、司空、假節、錄尚書事,領中書監。與其從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與馬,共天下”的格局。
永昌元年,王敦謀反攻入建康,欲廢元帝而立幼主,因王導不贊同,隻得退回武昌。不久,元帝因憂懼而崩,王導受遺诏輔立明帝,遷任司徒。後王敦病重,王導詐稱其已死,又派軍擊敗王含,最終平定了王敦之亂。事後,進位太保。太甯三年,明帝崩,王導與外戚庾亮共同輔政。庾亮不聽王導勸谏,執意征蘇峻入京。不久即生蘇峻之亂,後叛亂爲陶侃、溫峤所平定,王導又駁斥了衆人欲遷都的念頭,穩定了局面。鹹康五年卒,時年六十四。成帝舉哀于朝堂,遣使追谥文獻。葬禮規格同霍光,爲東晉中興名臣之最。
這下子,鮑鴻就開始糾結了,96的政治,到底出不出呢?
講道理這個層次一半時期的宰相都是綽綽有餘了,可是徐光啓那個過了這個村可能就不知道什麽時候才有這個店了,也隻能繼續看看還有沒有壓倒性的人物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