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也是牛叉,沖上來就開噴,完全沒有罵人不揭短的原則性。Ww『W.『X『S⒉②2.COM
不過,這也不是什麽大問題,畢竟韓王信身上有原則性的污。
“匈奴,其先夏後之苗裔!”韓王信冷笑道,“山戎、孤竹、穢貊哪個不是中原正統之後?出去開疆拓土之後新的中原正統就不承認他們的地位了?是以到現在漢朝,中原正統就隻知道固守中原地方,再也沒有開拓進取之心。因爲諸侯、世家都會擔心,自己去爲國爲民,開疆擴土,到最後卻成了中原人口中的蠻夷,簡直就是笑話!”
春秋之犬戎,秦漢之匈奴,可謂是當時最大的外來威脅。
犬戎又叫猃狁,西周末期,由于周幽王廢嫡立庶,申侯聯合缯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結果周幽王被野蠻強悍的犬戎族攻殺,幽王的寵妃褒姒被擄,都城豐、鎬西北被犬戎占領。強盛約三百年的西周覆滅。此後,犬戎便成了華夏民族最可怕的敵人,直到唐朝,中原民族還把一切西北遊牧民族統稱之爲“犬戎”和“戎狄”。
《後漢書.南蠻傳》:“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将吳将軍頭者,購黃金千镒,邑萬家,又妻以少女……盤瓠遂銜人頭造阙下,群臣怪而診之,乃吳将軍也。”
盤瓠死後,“其後滋蔓,号曰蠻夷”,成爲中族,大家都尊奉他們共同的祖先,這個國度也被稱作犬戎或者叫犬封。
不過,考慮到世人對于犬戎這個名字的偏見,其實也就是把少數民族蠻夷之類都稱作犬戎而已,具體哪一家還真不好,反正有的是屬于世代與中原正統爲敵的,但是有的卻是中原各族展出來的。
所以才:春秋之犬戎,秦漢之匈奴。
秦漢之前,犬戎就是強大蠻夷的代名詞,此後蠻夷強大的遊牧蠻夷的代名詞則是匈奴,至于細分他們的組成,卻不是一般人考慮的問題。
按《史記》,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遺民,西遷過程中融合了月氏、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的人。“匈奴,其先夏後氏之苗裔也,曰淳維(獯鬻、熏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居于北邊,随草畜牧而轉移”。
王國維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稱的演變作了系統的概括,認爲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時的猃狁,春秋時的戎、狄,戰國時的胡,都是後世所謂的匈奴。還有一,把鬼戎、義渠、燕京、餘無、樓煩、大荔等史籍中所見之異民族,統稱爲匈奴。
所以,考究出身來曆之類的事情是沒啥意義的。當然韓王信站在國家的角度來,兩國之間的交鋒,引入外敵第三方本身并不算什麽。畢竟對于韓國本身來,無論是秦國還是其他楚漢之類都是敵國外患,和匈奴等并沒有本質的區别。吳越、齊楚,西秦等等起來也都能扯上蠻夷之。
不過,這個話裏面要怎麽接卻是一個問題。畢竟,漢朝推行禮教孝廉,人家追溯祖先你否認了的話,那到其他人前世的身份之類的問題,也會扯出一大堆的東西。
“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隐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渾沌。少暤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此三族世憂之。至于堯,堯未能去。缙雲氏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天下謂之饕餮。天下惡之,比之三兇。舜賓於四門,乃流四兇族,遷于四裔,以禦螭魅,於是四門辟,言毋兇人也。”
這個時候,後方觀戰的曹操開口道。
帝鴻、少昊、颛顼、缙雲都是上古聖皇或者巨大的氏族部落領袖,他們的兒子不成器,爲非作歹,尚且要被流放四夷,更何況是其他?
曹操的意思很明顯,你是什麽人,是什麽身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言行,你的作爲。
若是爲非作歹,即便是身份再怎麽高貴,依舊是不能改變你的罪性!
“然而,漢匈之間的百世之仇是後來的事情,與我并沒有直接的關系。在此之前,雖然秦趙也在抗擊匈奴,卻沒有達到所謂的九世猶可以複仇乎?雖百世可也。”韓王信冷笑道,“話回來,秦漢覆滅了諸多諸侯王朝的宗廟社稷,對我等而言,這才是真正的百世之仇!”
起漢匈這個百世之仇,追溯到秦趙與匈奴之間的戰争,的确是政治、戰争綜合博弈的結果,真正積累下來的血海深仇,主要還是漢王朝。
當年,強大不可一世的秦帝國崩潰在農民起義的浪潮之中,原本奉秦始皇之命駐紮在河套地區,監視和打擊匈奴、東胡等諸遊牧民族的秦國長城軍團也覆滅在了巨鹿之戰。
整個北方草原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真空地帶。
匈奴人趁勢而起,搶占了秦軍留下來的地盤、營地和草場,然後在冒頓單于的率領下,擊敗了東胡,取得了草原的霸主地位。經過冒頓、老上兩代單于的努力,匈奴帝國的疆域前所未有的膨脹起來,從漢地的長城一直到遙遠的西域,匈奴人建立起了一個幅員上萬裏的龐大帝國。
當然,這個是西漢那會的事情了,文景等忍氣吞聲,暗自積累實力,在武帝的操作下,狠狠地制裁了匈奴一頓,基本上就差不多打落下來了。
再後來匈奴南北分裂,南匈奴降漢,北匈奴主力便遠走中亞。其後,中國北方的鮮卑族強大起來,逐步占有匈奴故地,五六十萬匈奴人遂“皆自号鮮卑”。
即便是如此,傳到東漢人血脈裏的血仇卻依舊沒有絲毫減弱。或許這也是對待北方遊牧民族鐵血派一直很有市場的原因吧。
不過相對來,鮮卑、羌胡、烏桓等雖然強橫,但是畢竟沒有匈奴那種鋒芒,人家都能打出一漢當五胡的戰績,自然這個仇恨的對象依舊還要挂在匈奴身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