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張角把趙武靈王那夥人給召喚出來,其中的意味卻是有些玄妙了。
雖然滅趙的執行者王翦還沒有出場,蒙恬等人兵沒有和趙國正面交鋒的時候,更有甚者,趙武靈王和蒙恬在這塊地方所做的事情還有雷同之處。
抗擊匈奴,修建長城等等。
然而,這一切卻不能掩蓋掉雙方之間絕對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國仇家恨,不共戴天。
秦國兼并天下後,蒙恬奉命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複河南地,自榆中至陰山,設三十四縣。又渡過黃河,占據陽山,遷徙人民充實邊縣。其後修築西起隴西的臨洮,東至遼東的萬裏長城,把原燕、趙、秦長城連爲一體。長城利用地形,籍着天險,設置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進。後受遣爲秦始皇巡遊天下開直道,從九原郡直達甘泉宮,截斷山脈,填塞深谷,全長一千八百裏,可惜沒有修竣完工。蒙恬駐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
相對于蒙恬是在内部團結的優勢局面下出戰不同,趙武靈王可謂是在内憂外患的困局下勵精圖治,最終獲取的戰果絲毫不在蒙恬之下,甚至可以是猶有過之。
趙武靈王即位時,趙國國力不強,受中原大國欺侮。林胡、樓煩等遊牧民族也不時騷擾,鄰境較的中山國也時常進犯。
趙國是一個北爲遊牧文明、南爲農耕文明的國家,本來就存在嚴重的分裂趨勢,中山國的橫亘中央,使偏居南端邯鄲的趙國中央政府對趙國的控制更加不力。而且中山是一個遊牧民族建立的國家,插在農耕文明重鎮邯鄲與遊牧文明重鎮代郡之間,使代郡偏離趙中央邯鄲的離心力更強了。可以,在衆多敵人之中,中山國不是最強大的,卻是最麻煩,最緻命的。
中山雖然不是一流強國,但由于處于趙國的心髒地帶,給趙國的國家安全和統一帶來了極大的威脅。鄰近的齊國、燕國與中山相勾結,共同對付趙國。齊、燕把中山作爲牽制趙國的最佳搭檔,對中山的資助很多。由于齊、燕的阻撓,趙國一直也沒有解除自己的這個心腹大患。趙國的幾代國君雖然都想幹一番事業,由于中山的牽制,趙國的圖強大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英武有爲的趙肅侯雖然一再擊敗齊、魏、燕等強國,但卻在解決中山的問題上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趙武靈王即位後,就秉承先君遺志,在肥義的幫助下,展開了對中山的進攻。
而另一方面,在全國範圍内實行胡服騎射之前,趙武靈王已經在趙國的北部搞過試。全面遊牧化的趙國騎兵,取胡人機動性強的優勢,棄其紀律性差的缺,在與北方胡人的軍事鬥争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
所以在這個前提下,趙武靈王向全國布實行胡服騎射的法令。同時,大舉進攻中山國。
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除了爲适應同周邊國家的軍事競争外,胡服騎射最重要的目的是爲了解決以代郡和邯鄲爲代表的兩種文化、兩種政治勢力造成的南北分裂局面。
趙國在軍事上使用騎兵、采用适應騎射的胡服在很早以前就存在了,但那時隻是戰士們一種自的行爲。這不是某個人的創造,而是根據軍事鬥争的實際需要,很自自然地采用了更容易獲勝的鬥争手段而已。可以,遊牧民族在與中原接觸後不久,中國就出現了最早的騎兵,隻是在數量、質量、戰術使用上都很原始,起不了左右戰争勝負的主要作用。騎兵在中國展成爲一個獨立兵種,進而成爲一個主要兵種,經過很長的時間。胡人的遊牧生活和軍事訓練一體化,在與中原農耕文明國家的作戰中,由于騎兵的機動性和沖擊性都很強,經常能夠取勝。
趙國與秦國、燕國這些與遊牧民族國家接壤的國家,在幾次敗給胡人後,便采取與胡人同樣的作戰方式,招募胡人騎兵充當教官,或者直接充當士兵,爲中原國家服務。但這種雇傭騎兵很不可靠,而且很難指揮,華夏族的将領很少有騎術精湛、懂胡語、深通胡人文化的,崇尚英雄主義的胡人不願服從他們不敬佩的将領。趙武靈王通過把趙國将士直接培養成騎兵與招募胡人騎兵相結合的辦法,想要建立一支能被國君牢牢控制的國家騎兵。
趙武靈王即位後,重用出身于樓煩的樓緩和出身于匈奴的仇液,再加上父親的托孤重臣肥義,趙國的戎狄外族之臣成了趙武靈王最重要的一批助手。趙國雖然也采用此前一直施用的大臣異地就任制,即有戎狄背景的大臣到農耕文明的中心邯鄲,華夏族大臣則到遊牧文明重鎮代郡爲官,以期達到加強兩種文化的交流和國君控制兩派大臣的目的。但這種辦法顯然功效不大,代郡與邯鄲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裏成爲了趙國政變的兩個牢固據。而且,代郡的勢力不斷滲入到遊牧文明的另一個重鎮太原郡,邯鄲則控制了地近中原的上黨郡,趙國的南北分裂局勢在擴大。趙國的兩種文化、兩大政治勢力處于不斷的争鬥狀态,而且越離越遠,這需要趙武靈王鐵腕整合,明确各自的地位,将其整合爲一個依賴重于排斥的整體。
衆所周知,胡服騎射的政策實行下來之後,效果也是非常驚人的。
趙武靈王率領他的人數不多但卻十分精銳的騎兵向北進攻中山國,在房子大敗中山國主力部隊,從南至北橫穿中山國,到達趙國的代郡,如入無人之境,大大地鼓舞了趙國國民的信心。趙武靈王又到達趙國與樓煩邊境的重鎮無窮之門,繼而穿過樓煩和林胡的勢力範圍,向西折向黃河。趙武靈王渡過黃河,登上了黃河西側、林胡人長期活動的黃華地帶。此行中,趙武靈王與遊牧民族騎兵生多次戰鬥,無一敗績。
趙武靈王是趙國曆史上唯一的一位遊遍趙國全境的國君。在整個戰國時期,趙武靈王也是屈指可數曾經遊遍其國土的幾位國君之一。趙武靈王親自率領騎兵橫行中山和北方的勁敵樓煩和林胡之間,無疑是一個極富傳奇性的政治活廣告,胡服騎射的強兵效果無須複言,極大地增強了趙國國民對胡服騎射的信心和向往。
趙于東北攻滅了中山國,西北打敗了林胡、樓煩。在北邊新開辟的地區設置了雲中、雁門、代三郡,并修築“趙長城”。
反過來這個時候秦趙之間的關系,對于秦國的後人來,趙武靈王這段對秦國來并不是什麽輝煌的事情,反而算是比較低迷的狀态。
當時秦武王與大力士孟在洛陽周王室的太廟比賽舉龍文赤鼎,不幸胫骨被砸斷而死。武王突然死去,又無子,爲了繼任者的問題生争執。公子稷當時在燕國做人質,趙武靈王用計,由代郡的宰相趙固将他從燕國迎入趙國,再送到秦國去。
秦國的群臣大多表示反對立他爲君,但在魏冉等人的支持下,作爲武王同父異母的他,繼承秦王之位,是爲秦昭襄王,又稱秦昭王。這時昭王年少,母宣太後聽政,以魏冉(宣太後異父長弟)爲将軍。
秦昭王雖爲趙武靈王所立,但宣太後爲了不讓秦王稷受趙武靈王的擺布,而将秦王稷架空,親自執政,對趙武靈王的要求也敷衍了事,這讓趙武靈王很生氣。
趙武靈王向秦國施加壓力,迫使宣太後任命樓緩爲秦相,以便爲趙國謀得更多的利益。樓緩入秦時,趙武靈王假裝随從人員,跟在樓緩左右。進入秦地後,趙武靈王對沿途的風土人情細加考察,以爲攻秦時所用。
樓緩進入秦都鹹陽後,會見許多秦國的大臣,趙武靈王都在側觀察,對秦國大臣的賢庸強弱有了深入的了解。樓緩勸趙武靈王不可久留秦國,以免被人識破。趙武靈王提出,走之前要親眼見一見秦昭王和宣太後。
趙武靈王在國内也很少抛頭露面,隻是軍中之人對他比較熟悉,除了少年時與韓魏兩國國王見過面外,趙武靈王絕少與外國元見面。即便是趙武靈王自己立的燕昭王和秦昭王,他都由于身在軍中而沒有特意接見。此次趙武靈王要見秦昭王與宣太後也不是一時興起,他想親自了解這對母子的爲人,以利于以後對秦決策。
極其敏感的秦昭王和宣太後在接見樓緩時,現向來以風采自傲的樓緩對他身後的高大随從不經意間有屈順之意,頗感好奇。在與這個氣度非凡的中年男子的問答中,現這個人的胸懷與見識更是了不起。母子二人在欽佩之餘,也産生了極大的懷疑。在樓緩告辭後,趙武靈王已感覺到宣太後和秦昭王對自己有所察覺,便匆匆辭别樓緩,返回趙國。臨别前,趙武靈王告誡樓緩,母子二人皆爲人中龍鳳,務要心應對。
宣太後與秦昭王覺得樓緩的随從絕非等閑之輩,必是趙國的極貴之人來窺秦情。于是,派使者宴請樓緩與這個非凡的随從晚間再到王府作客。使者回報,樓緩同意。晚間,樓緩赴約而不見非凡随從。樓緩這個随從白日失禮,已被遣回趙國。這更加堅定了宣太後的判斷,認定這個人就是趙武靈王,派精騎追逐。精騎一路狂奔,追到邊塞也沒有見到趙武靈王。守塞之人告訴他們,趙國的使者剛剛離去。宣太後和秦昭王對趙武靈王深窺秦政大感忌憚。
實在的,這個事情是個什麽概念?
趙武靈王的果敢、智慧自是不用多。對秦國來,你這種身份的人過來,不派遣使者,不遞交國書,就這麽大大咧咧的躲在後面進來窺伺,這裏面的問題往大裏面那是事關國體的大事情,可以不死不休都是正常的。
若是國力足夠允許,直接開戰拿下對方也是理所應當的。
當然,話回來,秦昭王也不負趙武靈王如此忌憚,真的是給趙國狠狠的來了一下。
當時的局面趙國君臣睦、将相和。肥義、樓緩、蔺相如、虞卿、趙勝、趙奢、廉頗、李牧等良相名将輩出。趙國民風剽悍、崇尚氣力、慷慨悲涼之士甚多,又得兵法之教,故迅成爲戰國中後期的北方軍事強國。其崛起度之快,出乎天下人意料之外,足令六國爲之側目。在戰國中後期,東方三強(魏、齊、楚)相繼衰落,秦國之威獨步天下之時,趙國時爲中流砥柱,其作用可謂是舉足輕重。
趙國對秦國而言可謂是東出的最大的阻礙,秦趙兩國統治集團明争暗鬥,爾虞我詐,外交伐謀是越演越烈。武靈王使秦、完璧歸趙與渑池相會等重大外交事件的生,就是秦趙雙方相互試探、暗中較勁的真實體現。秦昭襄王威震天下,卻受辱于趙國大臣蔺相如并非其心甘情願,實是迫于趙國實力,不敢造次難、迫不得已耳。這一輪政治外交上的較量,秦國外厲内荏,趙國争鋒相對,秦國沒有讨得任何便宜。前269年秦派大将胡陽率精兵數萬越韓境上黨進攻趙國的阏與,反被趙奢所統領的趙軍精銳突騎所擊敗。悲壯慘烈的秦趙長平大戰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拉開序幕。
沒錯,長平之戰就生在秦昭王晚期。
任用範雎爲宰相,白起爲将軍,在長平大勝趙軍,攻陷東周王都洛邑,滅亡了周朝和西周國,俘虜周赧王,遷九鼎于鹹陽,奠定了秦統一戰争的勝利基礎。
對于這個事情,不知道被複活的趙武靈王會有什麽想法。
不過也沒什麽,他連自己的兒子都沒折騰清楚,自己扶持起來的秦王以爲是個容易控制的貨色,卻不想有如此成色也是沒啥好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