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稱「刀王」的金睛碧眼虎晉王李克用,生得左眼圓瞪右眼癟,綽号稱之爲「獨眼龍」,沙陀軍中有「飛虎子」;掌中一柄九鳳朝陽金背刀,刀法絕倫,骁勇無敵,在征讨龐勳時,立下汗馬功勞,被懿宗禦封爲「定唐刀」,老輩英雄中排名第三;在沙陀國居延川箭服紅袍周德威,因此在老輩英雄中箭術第一。
當然,這隻是演義表現,相較于前面幾位,他卻是在曆史上确确實實存在的角色,而且可以是在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李克用,本姓朱邪氏,祖先是唐朝時西北沙陀人。他生于唐大中七年,出生地爲神武川之新城。他們一家從唐太宗時起,就世世代代效忠唐室,爲唐廷拓邊守土。他的祖父朱邪執宜,任蔚州刺史,代北行營招撫使。父親本名朱邪赤心,任朔州刺史,因讨伐龐勳有功,賜姓名李國昌,升爲振武節度使。李克用也就因此改姓李了。
别号“李鴉兒“(其軍隊主力亦稱“鴉軍“)。因一目失明,又号“獨眼龍“。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賜姓名李國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征,常沖鋒陷陣,軍中稱之爲“飛虎子“。
生于神武川之新城(在今山西雁門北部)。生前被封晉王,其子李存勖建後唐時,追尊爲後唐太祖。性格勇猛急躁。
先後鎮壓龐勳起義軍、黃巢起義軍。大順二年,唐廷恢複李克用官爵,并封晉王。此後李克用長期割據河東,與占據汴州的朱溫對峙。
李克用是唐末,五代初的著名軍事統帥,也是一位亂世英雄。他靠鎮壓農民起義起家,在争奪霸業中死去。他的個人榮辱都集中在他近乎4o年的攻城略地的軍事生涯和争權奪利的政治鬥争之中。
另一方面,自然也要李克用的十三太保,其中強人也是不少。
十三太保,爲唐朝末年之節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兒子(包括義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進、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符存審、十太保李存賢、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因皆被封爲太保而得名,有時亦特指第十三位義子李存孝。因頗富盛名,中國曆史後期許多人物組合、團體都以“十三太保”爲号。
李存孝因力大無比,英勇善戰,天下無敵,與西楚霸王項羽齊名,被譽爲“将不過李、王不過霸“,在後人評中更有“唐初有個李元霸,唐末有個李存孝,都是恨天無把,恨地無環“。意思是天若有個把,他們能把天拉下來,地若有環,他們能把地提起來。
李存孝最爲有名的是手下5oo飛虎兵,多次同他并肩作戰,取得了戰無不勝的輝煌戰績,令對手聞風喪膽,名揚天下。後因對義父用人存在疑問,遭人離間,最終落得五馬分屍的可悲下場。
關于李存孝的故事在元代也是熱門,大戲曲家關漢卿寫了《哭存孝》、還有無名氏的《存孝打虎》。關劇中寫李存孝自報家門時:“某本姓安名思敬……有阿媽李克用見某有有打虎之力,招安做作義兒家将,封我做十三太保飛虎将軍李存孝。”
除了李存孝這個殘唐演義bug之外,還有李存勖,就是後唐莊宗,即位之處,掃平了後梁,契丹,還有幽州的劉守光,多麽不可一世。李嗣源就是後唐的明宗。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李存孝之下的第一猛将史敬思。
白袍大将史敬思,晉王李克用的護駕将軍,胯下一匹千裏銀河駒,掌中一柄八卦梅花亮銀槍,槍法絕倫,沖鋒陷陣,英勇善戰,宛如三國蜀漢趙子龍再世,因此得了一個「活趙雲」的美稱,僖宗帝禦賜他「白馬将軍」的稱号。
此人忠勇無比,在汴梁城太平橋下爲保護晉王李克用,一人獨戰梁軍數十員大将,最後勒腸大戰而亡。
演義中也是數得上号的名将,不前三前五,前十是穩如泰山的。
而曆史上,可以情況和演義中并沒有太大的差别,史敬思,唐末五代名将,李克用部下,骁勇善戰,号稱白袍史敬思。唐中和四年,黃巢民變軍圍攻河南陳州三百日,救援的各路軍馬都被起義軍打敗,朝廷再诏李克用率藩漢勁兵五萬至陳州。李克用的軍隊再次大敗黃巢,起義軍千餘退至山東。回師途中路過汴州(開封),宣武節軍度使朱溫,嫉妒李克用強盛,萌謀殺之心。邀請李克用入城,于上源驿館設宴款待,禮貌恭敬,而李克用卻盛氣淩人,出言不遜。朱溫即于當夜兵圍攻驿館,李克用倉皇逃出,監軍陳景思、大将史敬思及随從親兵3oo餘人罹難。
當然,這裏的候選人隻是李克用本人,不打包其他太保……
“第五名候選武将,「北地金槍王」張處讓,武力97。”
号稱「山東雙雄」之一的「北地金槍王」張處讓,掌中一杆鬼頭紫金槍,槍法絕倫,爲人詭計多端,自稱「魯南武術第一名家」,号稱龐勳軍中第一名将;早年與澹台譽一起師從羅家後人,精通老羅家的「獻把梅花槍」,中年投靠龐勳反唐,龐勳兵敗後,隐居在山東曹州府龍潭池邊的龍潭寺内,收了個徒弟金統帝黃巢黃巨天;在老輩英雄中排名第二。
這個同樣也是純粹演義人物,不去多。
不過,對于也是師從羅家槍的家夥,鮑鴻實在是沒什麽興趣,我家有姜松在,其他羅家槍可以不考慮。
“第六名候選武将,「銀槍老祖」澹台譽,武力97。”
号稱「山東雙雄」之一的直北大帥「銀槍老祖」澹台譽,掌中一條八寶佛母爛銀槍,槍法精湛,爲人正直豪爽,處事淡薄名利,早年在羅家集師從羅家後人,後被朝廷重用,一直鎮守西番邊關,一生從無敗績,名副其實的「一代槍王」,後因李克用玉石樓之事,對朝廷心灰意冷,便一心想做位世外高人,因此挂帥印辭官隐居在直北鐵籠山之中,在那裏收了個高徒十三太保李存孝;在老輩英雄中排名第一。
“李克用吧!”鮑鴻想了想,開口道。
他倒是沒有太多想法,很直接的意見就是,四槍一刀,四杆槍除了最後一名出自郭子儀,其他全都出自羅家,羅家槍才姜家槍的一部分,選他們作甚……
“李克用植入身份爲地方豪傑,不日前來軍中投效。”系統笑道,“接下來,統帥嗎?”
“斬将不夠了?”鮑鴻笑道,“起來這次好像沒斬什麽将,那就統帥把!”
“宿主使用95殲敵召喚統率9o-1oo的統帥!”
“第一名候選武将,中唐中興名将,汾陽郡王郭子儀,統率97。”
“卧槽,前面第一個是郭子儀後人,這次直接是郭子儀?”鮑鴻哈哈笑道。
郭子儀,中國唐朝名将。華州人。天寶初以武舉補左衛長史,後官至兵部尚書、太尉兼中書令,曾出任天下兵馬副元帥,封汾陽郡王,被德宗李适尊爲“尚父”。郭子儀相貌英俊,身材魁梧,爲人果敢,公正無私。他一生經曆了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
在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爲将,前後共六十餘年,其中有二十餘年系天下安危于一身,爲維護唐朝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平定安史之亂、收複兩京、智退吐蕃回纥的戰鬥中有勇有謀、立下赫赫戰功。他居功不傲,寬厚待人,是由武舉起家逐步成長起來的聞名遐迩的軍事将領。
安史之亂爆後,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複河北、河東,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公元757年,郭子儀與廣平王李俶收複西京長安、東都洛陽,以功加司徒,封代國公。758年,進位中書令。759年,因承擔相州兵敗之責,被解除兵權,處于閑官。公元762年,太原、绛州兵變,郭子儀被封爲汾陽王,出鎮绛州,不久又被解除兵權。
公元763年,仆固懷恩勾結吐蕃、回纥入侵,長安失陷。郭子儀被再度啓用,任關内副元帥,再次收複長安。公元765年,吐蕃、回纥再度聯兵内侵,郭子儀在泾陽單騎退回纥,并擊潰吐蕃,穩住關中。
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争中,郭子儀指揮或參與指揮了攻克河北諸郡之戰、收複兩京之戰、邺城之戰等重大作戰;安史之亂後,他計退吐蕃,二複長安;服回纥,再敗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東。他戎馬一生,功勳卓著。史書稱他“再造王室,勳高一代”,“以身爲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儀不但武功厥偉,而且還善于從政治角度觀察、思考、處理問題,資兼文武,忠智俱備,故能在當時複雜的戰場上立不世之功,在險惡的官場上得以全功保身。
當然,正如前面候選人名單裏面過,郭家的槍法也是出了名的,當然是演義裏面。《月唐演義》中,郭子儀爲主要角色,經典橋段有“大鬧學士府”、“開弓降魔獸”、“搶桃千斤鏈”、“走馬射金錢”、“鞭打安祿山”、“槍挑鐵天柱”等。
“第二名候選武将,南北朝時期西魏、北周名将韋孝寬,統率95。”
“這是什麽鬼?”鮑鴻疑惑道,“南北朝那個完全是懵逼狀态好吧!”
韋孝寬,名叔裕,字孝寬,以字行于世。京兆杜陵人,南北朝時期西魏、北周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一生南征北戰,功勳卓著,官拜大司空、上柱國,封鄖國公。
北周韋孝寬爲人多智善謀,善于使用間諜,不論是他派遣到北齊的間諜,還是他從北齊收買過來的間諜,都很盡職。北齊有位戰功卓著的将軍叫斛律光,字明月,能征善戰,英武無畏。韋孝寬爲了除掉這個敵手,先叫參軍曲嚴編造歌謠:“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高山不推自崩.槲樹不扶自豎”。這裏的升,原指舊時的容量單位,十升等于一鬥,十鬥即一百升,等于一斛;歌謠裏的百升暗指斛律光的“斛”字。北齊王姓高,歌謠中的“高山”.影射北齊王。“槲樹”影射斛律光。這兩句歌謠的意思是:斛律光想要當皇帝,北齊将要垮台了。韋孝寬令間諜們把寫有這些歌謠的傳單散到北齊京城邺。當時任北齊宰相的祖珽,恰與斛律光有私仇。祖埏見有這樣的傳單,又添枝加葉渲染擴大,并讓孩子在大街巷傳唱,傳得滿城風雨,然後将情況彙報給北齊後主高緯。後主不辨真僞.懷疑斛律光要造反,立即下令殺了斛律光。韋孝寬沒費吹灰之力就除掉一名勁敵。
也就是,在統率上系統給出了數據,在謀略上,此人也是非常傑出。
最著名的要數‘玉璧之戰’。
玉璧之戰,是南北朝時期東魏丞相高歡對西魏動的戰役,旨在攻取戰略要地玉璧城,進而打開西進的道路。546年十月,高歡率重兵進攻玉璧城。西魏守将韋孝寬積極防守,東魏軍屢攻不下,傷亡慘重,高歡憂憤成疾。
高歡苦戰了6o天,士卒死傷者達7萬餘人,葬在一個深坑。玉璧城不僅沒有攻破,韋孝寬反而奪據了土山。高歡智盡能索,因憤恨惱怒而病倒。最後,隻得決定退兵。這時,韋孝寬軍中傳出高歡中箭傷亡消息。爲了穩定軍心,高歡帶病坐帳,強作鎮定,會見幕僚,讓斛律金唱《敕勒歌》。高歡自己領頭唱和,但禁不住落下傷心的眼淚。玉璧未克,損失慘重,兩個月後,高歡郁郁而死,終年52歲。(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