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曹彬等則是率領右軍人馬負責接應弓箭手有序撤退。
戰亂之中,也體現出了漢軍的整體素質的确不是黃巾軍能比的。薛仁貴領着步兵可以比較輕松的擋住了黃巾軍前進的腳步。
王伯當、謝映登也已經放下了寶弓,換上了長槍,殺入黃巾陣中。
最終,大軍順利撤回城中,黃巾将領也是厲害,居然想要乘着這個機會奪取城門,可惜他們并沒有太多決定性的力量,在古冶子、烏獲、許褚等人早就在城門口守着了,隻等漢軍撤入城中,齊齊力,那幾個意圖溜進城門的黃巾士卒還沒來得及有所動作,就被一股巨力擠了出去。
“看來對方将領在基礎統兵能力方面還是非常紮實的。”李左車笑道,“每一手應對做的已經是非常到位了,如果換了雙方條件相等,這樣的應對基本上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
“可惜無論是将校、士卒還是裝備等等我們都占據優勢,穩紮穩打終究無力回天!”鮑鴻聳聳肩,笑道。
就像大耳的基礎實在是太差了,益州一州之地對抗整個中原,最多也就是延緩蜀漢滅亡的時間罷了。
“接下來就看着他們安營紮寨?”鮑鴻疑惑道。
“那當然啊,目的已經達到了,不候着還能幹嘛?”李左車笑道,“這一戰,咱們的損失沒多少,對方雖然最後沖了出來,看起來好像追着我們打,其實會有就被打回去了,士氣壓根就沒有絲毫恢複。”
“哦!”鮑鴻頭,笑道,“不過,咱們撤退的時候這個有序程度的确是很高,嚴格有序的交替撤退,才能夠保持比較低的傷亡。”
“随着咱們的軍隊守則教授下去,等到中低層将校都明白這些,那麽指揮起來就更加輕松了。因爲有些情況,他們預先就能有所準備了!”李左車笑道。
“好了!現在也沒什麽好看的了!”陳平在一旁開口道,“回去休息休息,準備晚上的出征吧!”
鮑鴻頭,當下,衆人也離開了城頭。
鮑鴻自然要去安撫一下士兵,順帶鼓勵贊揚一下士卒們的精彩表現等等。
處理完這些,鮑鴻回到府邸之中。
“系統,最近這兩天哥忙着好好學習,你那邊有啥大事生沒?”鮑鴻笑着招呼道。
“額,我剛想和你呢!”系統笑道,“爆表算不算大事?”
“怎麽莫名其妙又爆表了?”鮑鴻不明所以,“還有,平常爆表你都是鬼哭狼嚎的,怎麽這次爆表這麽不動聲色?”
“号你個鬼!”系統笑道,“要這個爆表,可謂是有史以來最奇葩的爆表,簡直是笑死我了!”
“孫堅持有《孫子兵法》系統碎片,檢測到孫武統率99,持有《孫子兵法》統率+3,系統碎片爆表!”
“???”鮑鴻聽到系統讀出這條系統提示,完全是一頭霧水,你特麽的是什麽,完全聽不懂好吧!
“你笨啊,前面一個是孫堅手裏融合了系統碎片的《孫子兵法》,後面一個則是孫武這兩天重新寫出來的原稿《孫子兵法》,和那個《晏子春秋》什麽的差不多的,是有屬性加成的,卻沒有召喚能力的道具。”系統解釋道。
“額,我理一理!”鮑鴻逐字逐句的研究了半天,這才反應過來,系統解釋的是什麽鬼。
“這麽,這類道具還能有兩個版本存在?”鮑鴻疑惑道。
“就内容來,是一樣的。功能來,的确是兩個版本!”系統笑道。
“呵呵!我隻能,您老真會玩!”鮑鴻聳聳肩,實在是無言以對。
“那我就公布我們兵聖孫武大神爆表的亂入名單了!”系統笑道。
“等會,孫武的屬性呢?他統率沒給1oo?雖然你他偏重理論,可是給99這樣合适嗎?”鮑鴻疑惑道。
“孫武——統率99,武力82,智力1oo,政治9o,魅力1oo。”系統笑道,“魅力屬性是針對各家頭目設立的,在不動用各種奇怪的手段的基礎上就能彙集大量的門徒,魅力自然要滿分!”
孫武之所以名聲大噪,在于他的理論基礎高,而且著作的《孫子兵法》是最早的兵法之一,可以稱之爲兵家鼻祖。但在戰績上,孫武則缺少服力,一直都是以伍子胥副将、軍師的身份參戰,比起同時期的吳起來戰績遜色不少。
這個系統早就提過了,現在數據甩出來,鮑鴻也不知道什麽好,看着他的人氣名望,給個1oo也行了哇。
“随便吧!”鮑鴻聳聳肩,懶得理會,“還是看看爆表什麽鬼了吧!”
“亂入第一名武将,師夷制夷的倡導者,《海國圖志》作者魏源——統率71,武力62,智力9o,政治94。”
魏源,清代啓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名遠達,字默深,又字墨生、漢士,号良圖。曾中舉人,進士。官高郵知州,晚年棄官歸隐,潛心佛學,法名承貫。
魏源認爲論學應以“經世緻用“爲宗旨,提出“變古愈盡,便民愈甚“的變法主張,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并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開啓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學習的新潮流,這是中國思想從傳統轉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他依據林則徐所輯的西方史地資料《四州志》,另據曆代史志及多方搜集的介紹外國的資料,于次年編撰成《海國圖志》5o卷。該書後幾經補充,增補爲1oo卷,約9o萬字。
《海國圖志》囊括了世界地理、曆史、政制、經濟、宗教、曆法、文化、物産。對強國禦侮、匡正時弊,振興國脈之路作了探索。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和“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觀,主張學習西方制造戰艦、火械等先進技術和選兵、練兵、養兵之法,改革中**隊。
爲了捍衛中國的獨立自主,他号召“以甲兵止甲兵“,相信中國人能戰勝外國侵略者。他告誡人們在“英吉利蠶食東南“之時,勿忘“鄂(俄)羅斯并吞西北之野心“。他提倡創辦民用工業,允許私人設立廠局,自行制造與銷售輪船、火器等,使國家富強。他主張革新,以實事程實功,以實功程實事。“對清王朝長期夜郎自大,封關鎖國的閉關政策和媚外求和的路線予以犀利的批判。
“幾個意思?孫武這是爆寫過兵書的人?”鮑鴻一看這個情況,就知道系統的算盤。
武術家爆武術家,寫書的爆寫書的?那前面劉基怎麽不是這個調調?
“亂入第二名武将,明代明家,《神器譜》等作者趙士桢——統率62,武力7o,智力87,政治81。”
趙士桢,字常吉,号後湖,樂清人,明代傑出的火器研制專家。他一生中研制改進了多種火器,且善書能詩,還著有《神器譜》、《神器雜》、《神器譜或問》、《防虜車铳議》等關于火器(即神器)研制開、使用訓練等方面的論著,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
有人認爲他當與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徐光啓相并列。在他研制的所有火器中,最具創新的莫過于“迅雷铳“了。趙士桢的祖父趙性魯,官至大理寺副,博學多才,工詩詞,精書法,曾參加修訂《大明會典》。
“你妹喲!火器明家?這玩意有啥用?”鮑鴻聞言,完全是懵逼了,孫武這個爆表可謂是牛鬼蛇神,魑魅魍魉,亂七八糟。
“亂入第三名武将,北宋文人,《十七史百将傳》作者張預——統率6o,武力62,智力8o,政治72。”
《十七史百将傳》是一部中國古代的名将的傳記。又稱《百将傳》、《正百将傳》,是北宋東光(今河北省東光縣)人張預(字公立)用了數年時間編寫的。他從十七史中選出一百位名将編寫他們的傳記。此書是按照《孫子兵法》的思想編寫的,後世許多的名将傳記都是受到了他的影響。
“喂!我《十七史百将傳》也算兵法?你這是要鬧哪樣?”鮑鴻疑惑道。
“朋友,你對兵法的分類還不夠了解,名将傳記就是屬于兵書!”系統笑道。
“至于我知道你要問這個有啥用,雖然現在沒有十七史了,但是不代表《百将傳》不能成書,甚至成書後有什麽效果,都不好,你可不要看他哦!”系統嘿嘿笑道。
“我去!你是不是知道什麽内幕?趕緊告訴我!”鮑鴻一聽系統的口氣,就知道有貓膩,連忙開口追問道。
“現在還不知道,至少這個相當于所謂百曉生兵器譜或者是排行榜什麽的,入榜可能會有好處!”系統解釋道。
“什麽時候成書我也不知道,你别問我!”系統笑道。
“亂入第四名武将,西晉名将,兵器革新家,《八陣總述》作者馬隆——統率93,武力85,智力91,政治76。”
馬隆,生卒年不詳,字孝興,東平平6人,西晉名将,兵器革新家
河西鮮卑人秃樹機能率衆反晉,攻占涼州,晉廷大震。時馬隆任司馬督,自請招募勇士3ooo前往收複。武帝準其所請,授他爲讨虜護軍、武威太守,允其至武庫任選兵器,并領三年軍資而後出。十一月,率軍西渡溫水,秃樹機能領部衆數萬據險阻遏。馬隆改革兵器,作扁箱車。在廣闊地帶,依八陣圖聯車爲營,插鹿角于車的外圍;遇道路狹窄,則将扁箱爲木屋置于車上,以擋矢石。
據記載,他還令晉軍着皮甲,于道旁累磁石幹擾身裹鐵甲的鮮卑人行動。如此且戰且進,不斷獲勝。武帝在久未聞馬隆軍音訊後獲得捷報,甚喜,诏授馬隆假節、宣威将軍。十二月,經大戰,斬秃樹機能,克涼州。太康初年,晉廷因西平(治今西甯)荒毀,任馬隆爲平虜護軍、西平太守,率兵南下将其興複。馬隆戍邊十餘年,戰守盡力,聲威大震。後死于任上。
馬隆勇于創新,在戰法和兵器的結合上運用尤爲巧妙,故能長距離征戰,以少勝多,安定邊塞,爲爾後晉滅吳解除了後顧之憂。
至于八陣總述,隻能是一本總綱類型的玩意,就比目錄介紹詳細那麽,勉強稱之爲兵法,其實沒太多實質内容。不過,相對來,這家夥實戰方面就有虎了。
“亂入第五名武将,南朝劉宋名将《三十六計》作者檀道濟——統率97,武力95,智力93,政治82。
檀道濟,南朝劉宋将領。漢族,身出寒門,從軍2o餘年,由士兵升至大将軍。東晉末,從劉裕攻後秦,屢立戰功,官至征南大将軍。
劉裕第三子、荊州刺史劉義隆八月至建康,即帝位,史稱宋文帝。檀道濟進号征北将軍,加散騎常侍,給鼓吹一部,進封武陵郡公,食邑四千戶。檀道濟固辭進封。又增督青州、徐州之淮陽、下邳、琅邪、東莞、五郡諸軍事。
文帝以其前朝重臣,在前朝既已立下功勳,威名甚重,左右的心腹也都身經百戰,而他的兒子又都很有才氣。所以朝廷對他有疑懼之心。時有人指著他:“安知非司馬仲達也”,文帝忌憚而殺之。
檀道濟被收捕時,憤怒氣盛,目光如炬。片刻間便飲光一斛酒,脫帻投地:“乃複壞汝萬裏之長城”。
檀道濟智勇兼備,處變不驚,屢建奇功。魏人聞檀道濟死,都:“道濟已死,吳子輩不足複憚”
從此連年伐宋,大有飲馬長江之志。文帝自毀萬裏長城,隻時國難思良将,問殷景仁:“誰可繼道濟?”殷景仁回答:“道濟以累有戰功,故緻威名,餘但未任耳。”文帝:“不然,昔李廣在朝,匈奴不敢南望,後繼者複有幾人”
檀道濟戎馬倥偬,戰績卓著。根據他多年的戰争經驗,總結出三十六計,爲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軍事著作遺産,被載入史冊。
至于三十六計,自然不用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