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原木固然是可以用來搭建軍營的栅欄以及住所和箭塔,但這不是主要的用途,砍伐樹木是爲了大規模的建造抛石機攻城之用。這一路上路途崎岖,抛石機這樣的重型機械是絕對無法随行的,所以,從一開始王源便舍棄了這種攻堅城必備的器械而選擇在需要事現場打造這玩意。
抛石機是唐軍中常用的重型器械,在唐軍之中被稱爲石炮車或是飛石車。唐軍中常用的制式投石機在王源看來還是小了些,雖然可以抛射三四十斤的巨石達三百五十步的距離,但在無論是體型還是射程都顯得太過濃縮。王源明白,這是爲了攜帶的方便。高一七尺抛臂一丈,地盤上裝着實木小輪的抛石機可以用一匹馬牽引着随軍行動,機動性也很不錯。
然而,此時王源需要制作的是比制式的抛石車起碼大上一倍,抛射距離起碼要遠百步以上的巨型投石機。當日在嶲州城外戰勝吐蕃大軍的時候,繳獲了不少吐蕃大軍所制作的‘抛樓’。那抛樓其實便是吐蕃版的投石機,雖然粗糙,但是比唐軍中制式的抛石機看上去要威猛的多。
在嶲州停留的半個月裏,王源好好的研究了那些抛樓,發現吐蕃的抛樓和大唐的投石機各有利弊。大唐制式投石機比較堅固,抛射的精度也比較好,而吐蕃的抛樓雖然比較粗糙,但投射的重量大,距離也遠。在結構方面略有不同。
王源花了很大的精力畫了些圖紙,希望能夠吸取二者之長,制造出精度高,投射距離遠,投射重量大的新一代抛石機來。于是在大軍大規模伐木的時候,王源召集了軍中近九百名匠人,将其中善于制作軍械的巧匠挑選出來一百人,拿着這些圖紙跟着百餘名巧匠商量如何按照要求制作出滿意的投石機來。
王源和這些工匠在一起研究了一下午和一個整夜,次日上午,工匠們開始試着制作一架新的抛石機出來。百餘人一起動手,制造的速度驚人,上午開始制作,到了中午的時候一架高達兩丈,抛臂長達五丈的巨型抛石機便矗立在營地裏。
原木排列制作的底座上,四根兩丈高的粗大原木在兩側并排豎起,中間以粗木相連形成框架。框架頂端是檀木制作的堅固轉軸,整個框架兩側各以四根原木在不同的高度以斜撐牢牢撐住。五丈長的抛臂安裝在轉軸上,較短的一頭用粗繩捆住一塊重達千斤的巨大青石作爲配重,另一頭便是帶着巨大抛籃的長臂。
拴在長臂頂端的兩條粗繩索一條連接在底座上的絞軸上,另一條很短很粗,前端帶着粗大的鐵鈎。數十名士兵合力絞動絞軸可将抛籃一端的長臂拉下來裝載石塊,并且用短繩的鐵鈎勾在木軸上。發射時以大錘将木軸擊飛,鐵鈎松脫之後,千斤青石轟然落下,帶動長臂猛然上升,利用慣性将抛籃内的石塊遠遠的抛射出去。
這個龐然大物惹得衆人啧啧驚歎,這麽巨大的龐然大物很多人還是第一次見到。午飯後,巨型抛石機的第一次試射在營前進行。王源帶着衆人在旁圍觀,隻見一名老工匠指揮着三十名士兵奮力搖動機軸,咯吱咯吱的吃力聲中,高高的抛臂一頭被拉下地面,另一頭的千斤巨石慢慢吊上半空之中。整個抛臂立刻成爲一道弧形。在抛籃内裝上百斤重的大石頭之後扣好鐵鈎,一聲竹哨響過,全場寂靜無聲。挽着袖子,露出胳膊上疙疙瘩瘩黑色肌肉的王大黑提着鐵錘上場,在手心裏吐了兩口吐沫搓了搓,嘿然一聲高舉大鐵椎對着勾住鐵鈎的木軸一頭用力砸下。
木軸飛出,鐵鈎松脫,千斤巨石迅速下落重重的砸在地上,濺起轟天的塵土。抛籃一頭的長臂快速翹起,整座投石機發出咔咔的巨大聲響,呼的一聲,抛籃中的百斤巨石高高飛向半空中,迅速成爲一個小黑點。不久後轟然一聲落在遠處的地面上,冒起一陣黃煙。
“成功了!”衆人喜笑顔開,擊掌相慶。
王源心裏的一塊大石頭也落了地,他本來擔心這種盲目的擴大投石機的行動不會成功,因爲一個好的機械肯定是經過很多次經驗的積累才能達到一種完美的平衡。每一處的改動都可能讓抛石機根本無法使用甚至傷及自身。好在自己經過認真的測量,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原來的投石機的尺寸加以放大,看來沒有破壞機械結構的平衡性。
而且王源最擔心的是五丈長的抛臂是否能經受住這樣劇烈的沖擊力和慣性,這是最關鍵的地方。在綜合了老工匠們的意見之後,用整棵堅硬且有彈性的梨木制作的抛臂周圍用極富彈性的白蠟木進行捆紮加固,果然經受住了巨大的沖擊力和慣性。
“禀報副帥,投擲距離四百二十步。砸出一個深半尺的大坑,好厲害。”測量距離的士兵飛跑來報。
王源微笑點頭,雖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麽遠,但四百二十步按照後世的距離标準已經超過了五百米的射程了,對此王源還是很滿意的。美中不足的便是,發射偏離的距離比較大,因爲整座結構并不勻稱,抛出的巨石沒有沿着直線方向飛行,正所謂差之毫厘謬之數丈,落地時偏差了不小的角度。而且,發射之後,整個投石機從地面上彈跳了起來,差點翻倒。這是底盤不夠沉重的原因。看來發射時需要用勾樁在底盤上固定,牢牢的釘在地上才可。
接下來,爲了測試投石機的壽命,又進行了不間斷的發射,不斷的做着細微的調整。在發射了五十餘次之後,抛臂終于不堪重負‘咔擦’一聲斷裂爲兩截。但王源已經很滿意了,他知道這種玩意兒絕對不可能指望它長期使用。在沒有金屬構件,完全靠木制以榫卯繩索連接的結構是無法長久的。除非能全部換成金屬的構件,才能當做長期使用的戰鬥器具。
王源立刻下令,以此架巨型投石機爲模闆,撥調數千兵馬在工匠的指導下立刻大量制造此物,王源給這新型投石機取了個拉風的名字叫做‘神威炮’。一場轟轟烈烈的制作神威炮的運動在羊且咩城下展開。
随後兩日,一架架投石機開始成型,高高矗立在軍營外的空地上。越是連續的制造此物便越是有經驗,神威炮的地盤上也被安裝了可以推動或者拉走的八隻木輪,便于調整移動距離。發射時固定住木輪,以木樁沿着四周的底盤固定住也不會發生側翻。更重要的是,因爲木輪的安裝将底盤擡高半尺,相當于整個神威炮被擡高半尺,抛射的距離竟然多了二十步,那也算是意外的驚喜了。
工程量是巨大的,從山坡上伐木往下運送,還要開鑿出方方正正的數百塊重大千斤的巨石,五數根巨木要進行砍削大眼制作卯榫投裝成型,并且固定測試。近一萬多兵馬投入這場大造投石車的運動中去,一個個忙的熱火朝天。
第一日,三十架神威炮投裝成型,第二日,九十架成型,第三日,一百六十架。制作的越熟練,進度便越快。三天下來,一架架高聳的神威炮在唐軍軍營前一字派開,像是一個個的怪物面朝羊且咩城的方向,等待着大發神威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