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日早朝結束之後,京中各司除了一些留直的官員,剩下的基本上都已經可以放假了。
但群臣在皇城中仍是盤桓不散,一則要去都省領取各自賞賜的細則條目,然後才能分赴太倉、左藏、右藏等官倉支取錢帛物料。
二則今日朝會所透露出來的訊息實在太多,群臣們一時間自覺消化不下,半是好奇,半是心憂領會上意不夠到位,因此便聚集在皇城諸司之間與衆同僚好友們探讨一番。
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朝臣在退朝之後便行色匆匆的離開皇城。這一類人多數都是勾檢所涉的衙署官員們,參加過了朝會之後,還要趕往大理寺去接受推問。他們各自未必有罪,主要還是配合大理寺的一系列調查。
臨淄王李隆基同樣屬于這種情況,退朝之後,他便走向兩名兄弟,略帶愁緒的說道:“兄弟們且先歸邸,領取賜物諸事且着邸中員佐辦理,年前若非苑中有召,盡量不要出門浪遊。”
“三兄,難道你惹上這官非還頗爲嚴重?”
安平王李隆範聽到兄長這麽叮囑,下意識的便有些緊張。
旁邊的北海王則有些不以爲然,擺手笑語道:“大不必因此過分憂慮,且不說三郎自知分寸、并未染污在身,即便是有一些牽連不清之處,終究法不責衆。更不要說我兄弟宗家近親,分屬八議,不會有什麽問題的!”
講到這裏,北海王又擡手拍拍李隆基的肩膀微笑道:“三郎你且去,了結這一樁雜事的糾纏後,我在邸中設宴爲你驅掃出入刑司沾染的晦氣。另明日岐王殿下還邀宗家諸員别業共會,商讨各家選馬組結馬球隊事宜。你若是方便,最好還是同來,咱們這位堂兄秉性豪爽,你若真有什麽疑難,不妨當席訴求,懇請一些包庇。”
李隆基聞言後也不置可否,隻是對兄弟們擺擺手,然後便自往宮門外行去。
當他行出宮門的時候,又見到曹國公車駕聽在宮門一旁等待同僚,略一轉念後卻頓住了腳步。趁着甚有威儀的大将軍王孝傑儀駕行過之際,匆匆從别側離開宮門,招呼一名走仆牽來座駕,這才在随員們護從下往大理寺的問案之地行去。
臨近年關,大理寺突然又多了許多推案事務,本身也是忙碌得不得了。又因爲凡所審問諸官員未必有罪,隻是配合調查,爲了不讓推案氛圍過于嚴肅,索性便在就近皇城的永昌坊中借了一處太府寺閑置的邸堂,用作臨時的推院所在。
李隆基來到這臨時推院所在的時候,院堂内外已經站滿了前來協助問案的官員。他剛剛參加過早朝,一身宗王章服頗爲紮眼,一俟到場便受到了群衆矚目。
這氛圍自然讓他有些不自在,好在大理寺事員們也不敢怠慢他這位宗王,一行人剛剛抵達邸堂門前,自有吏員入前将臨淄王一行先行引入臨時的推院中。
臨淄王進入臨時推院,在此主持推審工作的大理寺少卿李日知親自降階出迎,并将臨淄王請入了直堂中。
雖然李日知态度頗爲恭謹和藹,但李隆基心中也實在難生喜悅,彼此稍作寒暄後,他便主動表态道:“小王登堂來見,不便自言清白。凡事務所涉,李少卿直問無妨,所知必盡告,盼能早日恢複清白。”
李日知聞言後便也不再多說什麽,雖然迎接的态度頗爲和藹,可一等到正式問案的時候則就恢複了公事公辦的态度,将臨淄王請入一側的推室中坐定,室内早有數名官吏臨案等候。
“開元四年世博會中,光祿寺奉命獨置食園,凡所錢事出入所涉七百三十餘萬缗,庫收并賬比不吻合者近五十餘萬缗。請問大王,集會期間凡掌收支轉儲官吏俱爲何人……”
李日知攤開案卷便将一個個問題抛了出來,并凝神打量着臨淄王的神情變化。
此類問題,李隆基一邊回憶着一邊認真作答,有時候語速快了一些,察覺到伏案記錄的官吏書寫不及,便刻意放慢了速度。
這樣的舉動雖然并不明顯,但也讓堂中諸刑司官吏們對這位少年宗王頗生好感。他們近日推問案事,多有高品朝臣入院接受盤問,心中有恃無恐兼矜持高傲,态度再惡劣的都有見識到,罕有如臨淄王這般和氣,對伏案下員都不失體恤。
今日一番盤問,主要還是爲了了解世博會過程中的人事安排。雖然說光祿寺的直薄早已經被大理寺取來,但具體的任事過程中總有一些微小的調整,需要直接詢問當司長官。
世博會已經過去了不短的時間,加之當時事務繁多,臨淄王難免也有記得不甚清楚的地方。每有此類情況,李日知或是旁敲側擊,或是通過光祿寺旁人的口供情況略加提醒,但若實在沒有所得,便也不再繼續糾纏。
在臨淄王的配合下,盤問的過程進行得很順利。當李日知翻看過吏員所記錄的盤問内容,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又從席中站起身來對臨淄王作揖爲禮并微笑道:“多謝大王體恤下僚,若人人都如大王這般包容體諒,案事消減必能更加迅速。”
“俱爲食祿之臣,皇命之下,豈有區分?案涉幾十萬缗錢事,小王也希望能夠盡快追定,既能回補國用,也能讓我光祿上下群僚早日清白誇功!”
李隆基見盤問已經告一段落,便也從坐席中站起身來,對李日知的道謝稍作回應。
“今日案事叨擾大王至此,來日若仍需人事資訊的補充,卑職再遣員赴邸相請。鬥膽懇請大王令節前後勿遠出京畿,出遊且留去向。”
李日知自知刑司并非款待賓客的良所,盤問完畢後便又親自将臨淄王送出了推室門外,并召來一名官員繼續禮送。
返回推室後,李日知便提起筆來将記錄重新梳理一番,勾出了臨淄王講述比較模糊的事程節點,并吩咐案左一名吏員道:“這幾處取别員供詞對比一番,景耀門守軍有供那日臨淄大王曾有入城……”
且不說李日知對相關事宜的進一步盤查,李隆基在行出推院的路上,突然聽到不遠處另一座直堂傳來嘩噪喧鬧聲,繞過回廊向彼處一看,原來是剛剛抵達推院的曹國公李備正在遷怒下員,吵鬧着不肯接受盤問。
眼見這一幕,李隆基心情也是頗爲複雜。按理來說,光祿寺負責督辦食園,僅此一事便給朝廷創造了幾百萬缗的收益,結果朝廷卻強抓着小處痛腳,從直司官長到署中下員無不遭受連番盤查,也實在讓人有些難以接受。
但話說回來,僅僅光祿寺一司所直一事,便造成了五十多萬缗的錢财流失,這也實在是有些驚人。無論這些贓錢追不追得回來,諸如曹國公與自己這種當司官長作爲直接的監臨官,都脫不了幹系。
更不要說李隆基心裏也清楚,曹國公在這其中其實涉事頗深,起碼有數萬缗錢物流向都指向其人。所以在勾院剛剛設立的時候,曹國公便忙于串結同僚。
此類聚會,李隆基也參加過幾次,一則是想從衆口之中聽一聽事态的嚴重性如何,二則就是借此觀察一下諸同僚對自己的态度如何。
不過參加幾次之後,收效都不甚大,曹國公言辭表裏還對他多有示意,希望他們兩人能夠彼此聯保。兩人俱是皇親,即便是确有罪過,因爲身列八議之中,不至于同一般官員一樣接受懲處,事責分攤下來,實際會遭受的懲罰無疑會更小。
可問題是李隆基根本就沒有在其中上下其手,自然沒有必要跟曹國公同流合污,所以對于此一類懇求都是不作回應,近日更是幹脆的避道而行。
曹國公還在原地叫嚣有功無罪,甚至煽動推院内外官員抗拒盤問。可是很快的皇城中一路人馬策馬入坊,率隊者正是執掌聖人近衛的内衛中郎将郭達。
随着郭達進入推院,各種嘈雜議論聲頓時消失,就連剛才氣焰還頗爲嚣張的曹國公這會兒都低下了頭,站在廊下不發一言。
随着内衛将士進入推院,朝堂上新近拜相的禦史大夫朱敬則也率領佐員入此,宣告着三司推案追贓的流程正式開始,不再隻是大理寺獨當那些遭受盤問的朝臣怒火。
李隆基看了一會兒熱鬧,便趕在被衆人再作注意之前快步行出了推院。剛走出推院不久,他便見到一個身着深綠官袍的年輕人正迎面走來。
這人李隆基恰好認識,正是不久前新任大理寺司直同時兼領嗣相王府長史的狄光遠。
狄光遠察覺到臨淄王注視的目光,便又連忙快步走來作揖施禮:“卑職見過大王!”
因狄仁傑的緣故,加之兄弟歸京之後日漸疏遠,李隆基對狄光遠印象并不算好,隻是态度平淡的略作颔首。
可是在稍作思忖後,他又開口喚住了狄光遠并發問道:“年節漸近,家廟祀事急需籌備,請問狄長史府中何時有暇,我兄弟可以入邸團聚。”
狄光遠聞言後神情變得有些尴尬,默然片刻後還是拱手答道:“皇太後歲終将赴骊山玄元殿爲先帝祈告冥福,府中大王亦将随駕前往,歸期還未有定……”
聽到狄光遠的回答,李隆基眸中又是厲芒一閃,頓足冷哼道:“既言爲嗣,當執何禮?少王或懵懂不知,你等參佐諸員難道不作提醒!”
年終祭祀,那是需要嗣子主持。結果現在倒好,嗣相王居然出京往骊山去爲章宗作法祈福,這是眼裏隻有二大爺,連自家老子都置之不理!
狄光遠自知此事有些不妥,隻是低着頭任由臨淄王遷怒訓斥。他雖然是嗣相王府長史,但這件事情上面他還真沒多少話語權。
近日大理寺事務繁忙,他無暇整日坐守嗣相王府,還在衙堂當直的時候,便有佐員來告嗣相王外公王美暢入府便将嗣相王引走,想阻止都來不及。
李隆基本就心情煩躁,此時再得知此事後,不免加倍的惱怒,指着狄光遠怒斥道:“如此任事昏暗,你也配稱名門子弟!哼,爲父者已經不無欺世盜名之嫌,爲子者更加無具一言拾補之能!若今歲家禮不成,我必奏告聖人,将你等庸員掃出王府!”
說完這話後,他便拂袖而走。而狄光遠在聽到這話,眼眶霎時間變得通紅,羞憤的淚水幾欲奪眶而出。
遷怒狄光遠一通後,李隆基心情仍是憤懑難消,行出永昌坊也并沒有直歸自家府邸,而是往興甯坊前往拜見姑母太平公主。
之前李隆基雖然觸怒了太平公主,但經過事後的一番補救,如今姑侄兩人關系尚可。雖然内心彼此未必有多親近,但面子上總是和睦有加。
這一次登門,李隆基倒是沒有再被晾在前堂,被府中仆員徑直引入中堂召見。
堂中太平公主剛剛接待過幾名訪客,等到李隆基行來後,便直将案上幾分拜帖推給李隆基看,并笑語道:“宋學士等幾番前來造訪,但你大表弟随往骊山,家中也無長丁當戶,不能作陪此類文人騷客暢談事則。三郎若有閑暇,不妨将此人事揀去,宋學士雖然仕途不幸,但在野時名頗著,與此類人物交流,也能頗助人脈。”
李隆基聞言後便含笑應是,擡手将宋之問的拜帖拾起,心中則不免感慨一番。
講到時流人脈的接觸,他真是不比這位姑姑廣闊。諸如宋之問這樣的落魄文人會想到造訪大長公主,對他這位同樣親貴的宗王卻有些視而不見。
世務浸淫越深,他也越能體會到人事交際的豐富性,并不會因宋之問勢位不具而有所小觑。這樣的在野時流同樣也擁有自己的影響力,有的時候甚至比在朝士流還要更顯從容。
略作轉念之後,李隆基又歎息一聲,彈着手中拜帖苦笑道:“姑母雖然有意擡舉我廣結時流、爲人所知,但我怕要辜負此情。年前年後,處境多不自在,尚不知還會被這些雜務糾纏到幾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