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嶺橫堡内,寬闊但卻布置簡陋的廳堂裏,有數名身穿绮羅的女子或歌或舞,所表演的正是雍王舊年兩京所作的曲辭。
李潼坐在堂中望着伶人們歌舞表演,最開始看到這些伶人的時候,心裏多多少少是有些莫名其妙的感覺。直到黑齒常之遞上欽陵的親筆信,才略有了然,這個吐蕃軍神是在刺激自己呢。
信中措辭倒還不失和氣,但内容卻談不上客氣。先是表達了對唐國雍王詩詞才情的欣賞,然後又讓雍王見識一下蕃國色藝如何,并表示既然雍王這麽熱切要兵進青海,那來了就不要走了,等到戰場受擒後便可以長久的留在伏俟城寫詩養性。
堂中歌舞表演着,黑齒常之則完全沒有心情欣賞,隻是不斷的打量着雍王的神情,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注意到黑齒常之神情如此,李潼不免一樂,這種層次的激将法,對他來說簡直連開胃小菜都算不上啊。
或許在欽陵與黑齒常之這些人看來,自己出身尊貴、少年得志,心裏總會難免有一種不容觸犯的中二自豪感,是很難忍受得了如此直接挑釁。
但是,你們知道我這幾年是怎麽過的嗎?面子對老子來說,從來都是身外物!
“觀此色藝調教,可知欽陵确是深慕唐風,舊年在質長安的歲月沒有虛度。但終究小器觀大,沒有什麽超出俗格的情趣。”
堂中歌舞再演上一段時間,李潼便擡手叫停,沒有再繼續看下去的興緻。幾個伶人本就戰戰兢兢,動作僵硬,而且所演聲調都被欽陵搞得不倫不類,自然不入曾掌管禁中雲韶府的李潼這個娛樂大亨的法眼。
黑齒常之聞言後連忙說道:“殿下才富趣高,自是我大唐華風翹楚,哪裏是欽陵這個蕃國拙才能度!其人以此作激,也真是徒惹方家遺笑。”
這馬屁拍的有點生硬,但也實實在在反應出黑齒常之眼下的心情。
如果說一開始提出兵進青海還存在一些變數,僅僅隻是一個計劃、設想,可當事情進行到這一步,局勢已經很明朗了。
隴右人物之力經過了有效的整合,河源軍在赤嶺防線推進順利,尤其眼下已經知道吐蕃已經向西域投入重兵,可以說在青海搞上一個大事件的各種條件都已經具備。
所以眼下最重要的是要按照自己的節奏來,選擇對自己最爲有利的推進節奏,切忌不要受到敵人的影響、自亂陣腳。
欽陵這個激将法,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但看得出來不代表能忍耐得住。匹夫尚有三分裂目以争的血性,更不要說雍王這樣一位權高勢大的宗家少壯。更重要的是,匹夫奮起所害者無非一身,若雍王失常則就要累及三軍。
因此來到烏嶺橫堡、眼見到欽陵留下的這小動作時,黑齒常之直接便将之封鎖保密起來,不讓太多外人得知,就是擔心雍王自覺下不來台。
“欽陵有此手段,我自當應之。既以曲辭傳情,也不必當面議論,傳歌于野,其人自曉。”
講到這裏,李潼擡手道:“且将諸将召入吧,今日既逢此戰,便爲青海此戰且作一歌。”
黑齒常之雖然還有些擔心,可見殿下神情不失平靜,還是下令讓衆将入内。
諸将登堂,視線很快就被聚在廳堂一側的幾名伶樂所吸引,望向黑齒常之的眼神頓時怪怪的,隻覺得這個濃眉大眼的老上司變了,關起門來私下裏跟雍王殿下搞弄色藝爲歡,居然不讓他們參與。
待衆将各自落座後,李潼便示意黑齒常之講一講這幾名伶樂由來,順便将欽陵給他的信公示一番。
“蕃賊真是狂妄!如今赤嶺道途已通,青海可望,末将請引精部獵殺蕃賊,儆其狂悖!”
衆将了解原委之後,無不憤然作态,叉手請戰。
李潼聞言後則笑語道:“衆将與我同心,同榮同辱,軍心如此,何物可稱艱難?兵法機變,無非敵之所欲、我必不予,欽陵欲置我伏俟城,我又何嘗不想摘此首級告獻乾陵?賊急欲速戰,其勢難久,而我則患其縱橫廣闊,離合無蹤。既然眼下賊小計淺露,那我也不妨略作回應。”
講到這裏,他咳嗽兩聲清清喉嚨,當堂便作歌詠:“月黑雁飛高,欽陵夜遁逃。欲将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衆将或無什麽詩賦之才,但這一首絕句也全沒有晦深難懂的地方,雍王隻是唱詠一邊,他們便将内容記了下來,有将領忍不住唱以應之,就連旋律都吻合的七七八八。
“不錯,明日便将此歌遞授前陣遊弈,來日出兵掃蕩海東之域,以此《殺蕃》之歌爲軍号。”
聽到衆将各自作唱,李潼也微笑點頭,講到放嘴炮,他一生豈弱于人!講到兵法韬略,他自然不是欽陵對手,可若以此挑釁,不用腦子你都不是對手。
“歌雖豪壯,但卻不應時啊!”
将領們嬉笑着唱詠幾遍後,很快就有人又開口說道。青海氣候雖然迥異内陸,但眼下四月中旬,即将入夏,晝夜溫差或許還不小,但也絕少會有風雪席卷的天氣。
黑齒常之則依稀有悟,聞言後則笑道:“軍時戰機豈可言洩,作歌如此,且由欽陵自度。殿下作此健聲,我等衆将唯戮力以戰、逐殺欽陵,使此語成谶!”
藝術是沒有高低的差别,隻看感染力夠不夠深刻。雍王這一首《殺蕃》歌,很快在唐軍營伍中傳揚開來,并随着唐軍遊弈精銳在海東的活動範圍逐漸擴大,與唐軍再次進入青海地區的消息一同在海東地區傳播開。
青海周邊水草豐美,多有胡部遊徙此間。由于青海原來的霸主吐谷渾本身就高度漢化,且在與河西的交流需求之下,對漢語的使用頻率甚至還要高于其本部鮮卑語。
上行下效,青海地區的胡部們對唐人言語多多少少有些了解。這一首《殺蕃》歌,用詞直白,易于理解,且意境雄健,發人想象,歌調爽快,琅琅上口,許多人聽過一遍便能印象深刻。
唐軍遊弈在驅逐那些胡部的時候,常以此歌壯勢,而那些被驅逐奔逃的胡部們,自然也就記下了這一首歌的内容。于是很快的,整個海東區域便興起一股傳言,那就是吐蕃與大唐再戰海東,而這一戰吐蕃落敗,大論欽陵潰走。
盡管誰都沒有親見見證那場大戰,但諸胡部交流,不乏人言之鑿鑿、信誓旦旦,唐軍再次出現在海東地區,且連壯歌都已經傳揚出來,當然就是吐蕃戰敗了。
此時的吐蕃主力,已經離開了海西伏俟城,繞青海南來抵達青海南山的山南驿。
山南驿位于青海南山與大非嶺之間的隘口處,吐谷渾統治時期,這裏曾經是吐谷渾朝貢要道,如今則已經被欽陵改造成爲海南一座重要的兵城,用以控制海南、海東區域。
眼下,欽陵所率伏俟城蕃軍主力以及從赤嶺防線撤出的吐蕃軍隊,包括受召而來的諸胡部伍,都聚集在山南驿附近,足有七萬餘衆。營伍氈帳層層疊疊,從青海沿岸一直鋪陳到了大非川河谷附近。
大非川是欽陵威名鑄就的起點,但他也并非因此便偏愛大非川此境。而是因爲從隴右翻越赤嶺,想要深入青海境内,大非川這一條河谷乃是必經之路。
此時山南驿的大營帥帳中,欽陵仍是身穿一件頗辣蕃人眼睛的唐式圓領袍,站在書案一側仔細觀察着一張鋪開的海南地圖。
也幸虧在場衆将除了噶爾家的家将,便是常年效忠噶爾家的蕃胡首領,大家都已經習慣了欽陵這樣的穿戴風格,見怪不怪了。
“河源軍眼下應該入駐橫堡,西域方面的消息,想必也已經到了隴右。唐軍大動,應該就在近日了。”
視線緊盯着書案上的地圖,欽陵沉吟說道:“可惜了,若能拒敵于赤嶺,自然最好。頻戰于海南,無論勝負,都不利于對九曲之地的進望啊,終究勢弱于人。”
吐谷渾境域中,有兩處精華所在,第一自然是青海。經過兩次與唐軍大戰,吐蕃基本已經鞏固了在青海區域的優勢。
另一處,則就是積石山東麓的黃河九曲之地。講到自然條件的優越,九曲之地還要遠勝于青海,而且與隴右的聯系也更緊密,能夠出入隴右的通道更多。
欽陵做夢都想将兵鋒探入九曲之地,若能将其地收取,對于他的勢力壯大将以倍增。眼下九曲之地多是搖擺不定的胡部,此前欽陵雖然拉攏到一部分,但還不足以完全控制其地。赤嶺方面與河源軍的對壘,也讓他不敢輕易将主力發往九曲之地。
“此戰若能從速破敵,可以先收河源軍資,繼而探入隴右,由廓州、河州反殺入九曲之地,則九曲能盡爲我有!”
想到這一點,欽陵也是鬥志滿滿,一旦九曲之地入手,甚至就連國中的矛盾都不足以再限制他。贊普若有容人之量,不妨繼續事之,若實在不能相容,也無懼兩斷。
“海東諸胡集勢如何?”
聽到這個問題,在場衆蕃将們臉色都有些不好看,明顯情勢并不樂觀。
欽陵見狀後也不感覺意外,連年征戰已經讓吐谷渾境内諸胡苦不堪言,對吐蕃的征令也多有抗拒。想了想之後,他便又微笑道:“傳告那些胡酋們,此戰得勝後,海東諸境我會割而分之,他們各守一隅,安心耕牧,不會再征戰無期。”
“不、不是這一緣故,是唐國妖言迷惑,海東盛傳大論已經敗退回國……”
一名負責征召胡部的蕃将忍不住開口說道,并下意識唱出了如今已經在海東各地傳唱的《殺蕃》歌。
“豎子戲我!”
欽陵聽完部下講述緣由,先是愣了一愣,片刻後便神色大怒,揮拳砸在案上。
抱歉抱歉,翻資料翻得上瘾,更晚了。。。今晚先一章,大家早點休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