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衙庫需要替換的軍械數量不少,狄光遠一直忙碌到了傍晚時分,才離開皇城返回家中。
見到家門前不乏車馬停駐,狄光遠心裏暗歎一聲。來俊臣複起刑司後推問案事,朝士們多受驚擾。
他父親狄仁傑在朝中資望深厚,許多朝士無處訴苦,便紛紛登門求教。而狄光遠也是有感于其父近來一副愁容,幾無歡顔,所以今天才趁機冒昧向代王殿下說那樣一番話。
回到家門繞過前廳時,狄光遠便見到少弟狄光昭正在中堂側廊遊走,方待上前詢問,狄光昭便已經先一步将狄光遠拉到偏僻處,一臉笑容道:“二兄回來正是時候,你室中還有無閑财?能不能先支用十缗周濟一下兄弟?”
狄光遠聞言後便皺起了眉頭,有些不悅道:“日前你嫂子不是支借你許多,這麽快就花光了?你既未成家,也不立事,哪來這麽多花銷?”
“唉,别提了!南市鄒胡子總吹噓他籠裏金翼大将軍市中無敵,我念着阿母壽期将近,搏求一份外财置辦重禮,也能光彩些……”
狄光昭聞言後便尴尬低頭搓手笑道。
狄光遠聽到這話,不免更加的不滿:“父兄都在勤懇于事,你卻執迷鬥雞博戲,屢教不改,我這裏是沒有了!”
“二兄不要這麽絕情啊!你新授美職,俸料厚給,飲食都在宅裏,哪能沒有餘錢?你阿弟也不是全無臉面,隻是當下拮據。雞舍裏人說了,若今日還不結算欠資,便要登門來讨!阿耶近日本就人情疾困,二兄你忍心貪戲一點閑财,就讓阿耶更煩惱?”
狄光昭拉着狄光遠的手臂隻是不放開,一臉理所當然的繼續争取。
“餐後來我室中直取,再惹這樣的閑事入門,不須阿耶過問,我就要打斷你的腿!”
狄光遠暗歎一聲,隻能點頭說道。慈母愛幺兒,他這三弟被老母驕縱得學業、人事全無所成,也讓一家人頭疼至極。
狄光昭聞言後頓時笑逐顔開,還沒來得及向二兄道謝,中堂裏突然傳出一陣激烈的吵鬧聲。
兩兄弟聞聲忙不疊轉向中堂門外,卻見堂中幾名賓客裏一個須發灰白的老者正站在堂中,戟指其父忿聲咆哮,姿态無禮得很,而其父隻是頹坐席中,一臉的苦澀。
眼見這一幕,堂外兩兄弟也都不乏氣憤,狄光遠還能稍作忍耐,狄光昭卻已經忍不住沖入堂中,同樣指着那老者大聲喝罵道:“哪裏來的拙才老叟,敢在我家廳堂使氣咆哮!鬼差吊腳的厭物,竟不知爲客之道?”
狄光昭這一通叫罵,在堂諸人聞言後俱都愣了一愣,片刻後狄仁傑拍案而起,指着少子怒聲道:“豎子收聲,怎敢對長者無禮!”
“有禮方可稱長,老物在我家廳堂指罵我父,兒親眼所見,若還吞聲咽氣,堪爲人子?”
狄光昭仰着頭,仍是一臉的理直氣壯道。
老者聞言後臉色變幻一番,而後深吸一口氣,向狄仁傑稍作抱拳,沉聲道:“狄公庭中少勇可待,後事無愁。老朽失禮在先,唾面自惹,慚于人前,告辭!”
說完後,他便轉身往外堂大步行去,狄仁傑見狀後臉色更是一急,忙不疊快步跟上去,口中疾呼道:“張公暫請留步,那小兒無狀,我讓他……”
兩人一前一後行出中堂,其他賓客見狀後也都紛紛追了上去。
“你呀!”
狄光遠側立門前留客無果,走入堂中指着狄光昭,一臉的郁悶無語。
“我在自家庭中護我阿耶,難道有錯?”
狄光昭口中仍是強硬,但臉色也有幾分驚恐,片刻後頓足道:“逐此惡客,有什麽大不了?我去後堂尋阿母說事……”
說完後,他便也一路小跑着往後院行去。
足足過了大半刻鍾,狄仁傑才又轉回中堂,臉色自是鐵青,怒聲道:“那逆子在何處?給我押過來!”
“三郎已去阿母處,阿耶請息怒,他也是赤子純孝,才有失态。”
狄光遠上前将父親攙入席中,小聲說道。
狄仁傑卻不罷休,推開次子,闊步行出中堂,側廊裏抄起一根竹鞭步入後堂,不多久,後堂裏便響起一陣雞飛狗跳的喧鬧并嚎叫聲。
過了好一會兒,狄仁傑才又返回堂中,手中竹鞭已經沾染血痕,臉上仍然怒色濃厚,指着惶恐立在堂下的家奴說道:“以後凡有賓客在堂,不準那逆子就近中堂一步!”
說完後,他才有些無力的抛下手中竹鞭,并對次子招了招手,入堂後坐下來一臉頹喪道:“張孟将生就一身硬骨,年愈高而氣越壯,卻在我家堂中遭受豎子指罵,來日我将羞于見他。”
聽到父親這麽說,狄光遠才知剛才那名老者竟是永昌年間制舉策問第一、如今官居殿中侍禦史的張柬之。
他雖然不像少弟那樣莽撞,但回想張柬之此前呵斥其父的狂态,心中也有一些不滿,便低聲道:“今日此事,也不好獨罪三郎。張公誠是年長,但既然列席爲賓友,何事不可從容議論,竟要那般厲态诘問……”
“你不懂。”
狄仁傑聞言後又歎息一聲,垂首默然,過了一會兒才擡起頭來,望着兒子說道:“代王殿下近日可曾歸衙?待他在堂的時候,阿郎能否登堂獨白一事?”
“阿耶請說。”
狄光遠連忙點頭道。
“唉,這件事也與代王有關。日前殿中省一員食醫名徐至,曾于省中阻攔代王,申告皇嗣無反。但在前日,卻因此被司刑提捕……”
狄仁傑将事情講來,并歎息道:“徐至其人,不過一個流外的閑用,即便有失禮妄言之過,也純是忠義所驅,不當遭受極刑。來某複起,更顯猖獗,竟憑此小過便迫害其人,妻兒都不能免。”
狄光遠聽到這話,便皺起了眉頭,低下頭去并沒有及時作答。
狄仁傑見兒子此狀,又解釋道:“張孟将方才所以激憤,正在于此。他想聯結朝士,搭救徐至。但爲父本身已經不在言司,後續此類事迹,也必将陸續有來,若頻頻鳴聲,難免失于緩急,則皇嗣更失護持……”
狄仁傑自有他的考量與爲難,此前因爲奔走聯絡朝士将豆盧欽望送入政事堂,他已經見惡于聖皇,更因此被調入司賓寺閑職。自身勢位的變遷,他還不怎麽在意,可卻因此被打斷手頭上遷民入籍的事情,已經讓他深感惋惜。
徐至急于公義,爲皇嗣鳴冤,卻因此而獲罪,于情于理都該搭救。可是如今朝中唐家忠義已經被嚴重壓制,素來行事強硬的李昭德又被外遣于西京,在位的豆盧欽望則大事不理、小事不問。
如果狄仁傑出面聯絡朝士搭救徐至,落在聖皇眼中,連審問這樣區區一個流外下吏、朝士們都要百般阻撓,則就不免會覺得他們串結深刻,接下來的酷刑也将更加激烈,屆時牽連更廣,将會更加的得不償失。
來俊臣乃是橫行世道的大兇,膽大妄爲到連天家人情都敢離間、構陷,世道之内幾無能制者。
如果說有一個人能夠讓來俊臣恐懼回避,那就非代王莫屬了。徐至隻是一個不起眼的流外下吏,如果代王肯爲之發聲,來俊臣也要有所顧忌,不敢把事情做得太絕。
過了好一會兒,狄光遠才擡頭望向父親,并從席中站起來沉聲道:“兒先請阿耶恕罪,恰在今日,有幸立于代王席前受教。代王所教一言,讓兒感受良多,身短志長,若無捐身之烈,則就不要輕論世道何歸。”
狄仁傑聽到這話,臉色便有幾分不自然,狄光遠則澀笑一聲,繼續說道:“代王所以垂教,是因兒今日鬥膽妄語,懇求代王能勇持公義、營救窮苦,代王有數言教我……”
他将代王一番話複述一遍,然後又望着父親說道:“兒受教之後,也在深作思量。代王所言或是有失偏激,但兒子覺得代王說得有道理。阿耶并群才士忠義立朝,尚且無能搭救徐某,顧慮諸多,何以能夠笃定代王便無愁苦?
徐某以小論大,誠是志氣可嘉,不愧人道楷模,想必其人作事之前,定然已經有了捐身的烈念。但代王于此事之内,又是何其的無辜?”
“阿耶遣用,兒本來不該回拒。但在朝之士恐皇嗣失于擁護,衛府群僚同樣也擔心失去代王強庇。公義之内,不以謀身爲智,代王在勢,已經身系衛府群衆安危。兒若再以此強加代王,這不是公道之義,而是強盜之義!”
狄光遠說到這裏,不敢再擡頭去看父親,隻是低頭跪在席前。
狄仁傑張張嘴,過了好一會兒,才低笑道:“我兒長大了,能有奇論回敬你父。代王啊,真是一個智才!”
“兒不敢誇奇得意,隻是所見代王言行有折服人心之偉。阿耶常教,不要執迷門閣之内,貪望家室餘勳,兒銘記于心。勇行于英流之後,亦在教内。”
狄光遠說話間擡起了頭:“代王或是非德非長,但卻有勇有智,能夠包庇世道後進逞才繼力于事,而非浮沉于詭谲之争。世道少流所以傾慕代王,在朝資望深厚的德長不必以此爲困,但年少輕狂,渴于出頭!”
狄仁傑本來還有幾分不樂,聽到兒子這麽說,臉色蓦地一變,片刻後才喟然道:“世道妖異,竟讓父子都有分道之擾!”
“世道所以妖異,罪不在于少流,亦不在于少王!”
狄光遠則鎮定回道。
“罷了,你且去!老夫曆事半生,不受少流譏笑!”
狄仁傑起身擺手,本來是想讓兒子稍作分憂,這會兒則更加煩躁。
天氣燥熱,有點卡文,繼續寫,如果趕不出來大家也别久等,明天補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