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tbbls袁元就是元元啦,妄心的作者,這本書很有想法的說,非常值得一看,而且也比較肥了。
~~~~~~~~~~~~~~~~~~~~~~
帝大中十七年,四月初七,袁州,雲霄山脈。
“從這裏到武榮,正常大概要二十天,但如果沒有卡大姐拖累的話,憑三位道爺的身手,縮短一半不成問題。”
曾經在袁州地方爲大豪,曾經在袁州地方爲武官,曾經在袁州地方引兵征戰,曾經在袁州地方東躲西藏,馬道空加入隊伍當中最明顯的影響,就是卡門的價值頓時發生了極大縮水。馬道空也毫不猶豫的在運用這點長處,用他私下向張元和表忠心的話說就是:“小人生死,全系三位道爺,若無三位庇佑,我縱然到了武榮,也随時能被抓回去頂缸。至于那女人……夷人德薄,未受聖人教谕,豈知以忠事主的道理?”
如果是張元津的話,多半會回上一句:“沒錯,呂大他們就是不懂這個道理啊!”但張元和就不同,雖然心裏也是一樣的想法,他卻能夠微笑的表示贊賞,并對馬道空的忠誠加以勉勵。不過,私下,他倒也對張元空說了自己的想法。
“這個人已經膽氣盡喪了……倒是可用。”
至于對卡門,本來并不喜歡她的張元和反倒轉變了态度,并建議張元空對她展現更多的信任。“這難道不是最好嗎?我們沒必要去費心考察這兩個人的忠誠或背叛了,他們……會相互監督,用極大的熱忱,與責任心。”
太陽已将落山,回頭再見不到武明城牆,腳下地面仍在一路走高,兩側峰群也漸顯稠密,這正是馬道空建議的那條“憑三位道爺的身手”才能走的道路。
袁州之地,尤其是袁南之地,自古以來便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說法,所謂城市,不過是先民們依托水路,在山脈相交的平緩處建立起的一個個聚居點而已,也因此出現了“山田”、“梯田”等等因地制宜的創舉,對袁州之民而言,如北方桑、芹諸州那樣沃野千裏,萬畝麥浪的景象,永遠隻能停留在美好的想象當中。從武明到武榮,直線不過三百餘裏,但要繞開橫亘期間的諸多山脈,便得把旅途延長到三倍之數,那怕是中途能夠使用馬車和船隻,也必然會消耗大量時間。
最終,張元空決定由山中小道穿行,至于馬道空擔心的那個因素……
“笑話,大姐姐什麽世面沒有見過?想當年,我和那些山地蠻子在海之山脈裏面躲來躲去躲黑森林傭兵……那個雪山,可比你們夏國這些山帶勁多了!”
“那隻是因爲你沒去過青州罷了!”
之後,事實證明卡門并不是全然的吹噓,崎岖山路上的步行顯然沒有對她造成困擾,情緒高昂的她甚至時不時還會用異國語言唱幾支小調。那怕是已在山中步行了整個下午,也沒有顯出疲态。
“再走一會,就該打尖了。”
據馬道空的介紹,前方大約還有五六裏路的樣子,會有一處山民的聚居點,可以在那裏休息。
“他們也是經常和山外人打交道的,這山裏雖然不怎麽出皮子,但有好草藥,也有好茶樹,雖然道路難走,但也常會有跑單幫的進來。”
……然後,四個人就攔在了前面。
站在最前面的人看上去足有七八十歲樣子,臉上的皺紋深刻若山間溝壑,雪白的頭發自臉頰兩側披下,還帶着微微的卷曲。他兩眼如睜似閉,攔住去路,卻不開口。
“馬香主,久違了。”
開口的人,站在那老人身側,大約四十來歲樣子,一身短打收拾,身材高大,銳目短須,肌肉虬結,盯着馬道空隻是冷笑。
看清來人樣子,馬道空臉色頓作慘白,不自禁的身子一戰,已将力量提起,道:“……石三使爺?”卻旋就省起,正轉身向張元空道:“道爺,這位是摩尼教的石天石離際使……”卻見張元空已先道:“劉黑冠……劉教主?”一句話說出,張元和張元津已是齊齊變色!
~~~~~~~~~~~~~~~~~~
景、祆、摩尼,并稱“三夷之教”,皆屬西來,并出夷方,雖經多年努力,卻都沒法在大夏“紅花綠葉白蓮藕”的穩固結構中找到在故土時的感覺,被排斥,被嘲笑,被歧視……這種共同的命運,使得在故土時相殺相殘的三教,居然在這萬裏之外的異域找到了和平共處的辦法。
在多數夏人眼中,這三教并沒什麽甚至分别,穆護,景主,胡天神,查拉斯圖特拉……這些古怪的名詞,根本就是同一個宗教嘛!隻有少數有心或認真的人,才能夠分出這三教在神祇、教義、經典等方面的區别,而如果還能夠知道他們各自在傳教、發展上的不同思路,那簡直便可以稱得上夷教專家了。
曾有人評點三教分别,說他們“景以巧、祆以閉,摩尼以化。”意思是說,景教最爲靈活,百計改造自身,托佛依道,謹事權貴,隻消能說人昄依,則百事可爲。祆教則最爲自閉,根本不主動對夏人傳教,更不要說和景士們一樣奔走宮禁出入貴室,幾乎演變成了少數夷人内部的小圈子,也就是近年來出了個常雁輔,才開始在夏人中有所發展。摩尼教則與兩者又都不同,極力傳教,卻根本不走上層路線,一頭紮進民間,雖然沒能挑戰三位一體儒道佛的堅固地位,卻在底層擠占了大量如一貫道、白蓮教、五通神等民間教門的位置,甚至與太平道也進行過激烈的信徒争奪,而偏開放的教義與多神化的譜系,更幫助他們的信仰與理論迅速外釋,比如此前二十年間掀動東南的白雲菜,那便是正兒八經從摩尼教中分化而出。
這樣子的思路,使摩尼教的傳播與信衆一度遠遠強過了景教與祆教,但也正是這樣子的思路,使得他們幾乎就陷入滅絕的危機。
當白雲菜之亂掀起,當太平道高調介入,當一切動蕩終究還是被鎮壓下來,清算便随即來到,帝京、世家,乃至佛道,都覺得這東西散發的氣息危險而又熟悉,甚至有人定調說:“此或異域之黃巾哉?”
在當時,沖在最前面的就是神霄諸道,而當壓力最大時,甚至連景教與祆教也不顧“我們都非孤島!”的警告,而認真考慮是否要放棄這本來就沒什麽曆史淵源可言的盟友時,黑冠摩尼,終于從摩尼教總壇的大光明船中走出。
……一直以來,摩尼教的戰力都是三夷教中最強的,有兩際、三使、五明子,白冠摩尼拂多誕是全教之長,精神領袖,他精通教義,口才出衆,充滿熱情,有着難以形容的感染力,曾有過隻用一次布道就發展了七百名新教徒的經曆。往下則是拒際使趙迎,侵際使閻沙與離際使石天,皆有七級力量在身的他們,各掌一方形勢,黑冠摩尼雖爲尊長,但若論到直接掌握的力量,還不如三人中的任何一個,但他手中卻有直屬教主的五明子,即清淨氣子、妙風子、明力子、妙水子與妙火子,在強者戰的層面上足以壓制三使勢力。
至于“兩際”中的另一位,黑冠摩尼劉弘,則是長年靜坐于摩尼教總壇,有人說他是在參悟“清淨光明大力智慧”這八字神通,也有人說他其實是與拂多誕鬥法不敵,被逼自囚。也隻是到了摩尼教生存危亡的那一刻,當劉弘終于破關而出,匹馬上京,向林靈素“讨教”時,所有人才知道……摩尼教中,又有誰能囚得住他?
……那一戰沒人見到,但結果人人知道。身爲“天下六強”之一的林靈素收回了他的敵意,同時,摩尼教也自行作出割裂,将大批中下級道衆驅逐、清除,坐視朝廷對他們進行捉捕,放棄大批地盤,收縮回到袁州中部,重新成爲了一個隻在武榮周邊有較大影響的地方教派。
“大夏的天空,早已被大夏的諸神所占據……當最後的缺口也被釋教填補時,其它教門就不會再有機會。”
傳說中,這句話是劉弘面見林靈素時的說辭,同時也是他返回武榮後,說服拂多誕自行收縮教門時的說辭,至于真僞……無人證實。
對這始終藏身天外,隻曾驚鴻一瞥的人物,張颠也抱有極大的好奇,更曾告誡三名弟子,此次武榮之行,有幾個人最好不要招惹。
“阿羅本、劉弘、浦壽庚、朱戈納蘇……這幾個人,都是我曾經見過的,如果他們擋在了你們唯一能走的路上,那麽……”
微微搖着頭,張颠露出苦苦的笑容,道:“就回來罷。”
~~~~~~~~~~~~~~~~~~
“馬香主,當年大家各求生路,各讨性命,你破門背教,殺我教衆,那是爲朝廷效力,陣前厮殺,我也不來怪你。但你當年連環三刀,廢了我徒弟一雙拳頭,我這作師父的,今天倒想替他讨教一下馬香主的刀法。”
朗聲說話的是石天,張元空卻隻看着劉弘,并不答話--面對這不知深淺,卻能确信絕對有第八級力量在身的上輩強者,三張兄弟雖然膽色過人,卻也一時心悸,馬道空看在眼裏,更覺心寒--卻也沒什麽話好說,他投靠三張本就是情急之下,如今主無恩,仆無功,又怎能指望對方出頭?
他與摩尼教間的糾葛倒沒什麽好說的,白雲菜本來就出于摩尼教,兩者間人脈糾纏,最是理說不清,當年他破門出教,手中除了二呂兄弟的血外,白雲菜諸衆的血又何嘗少沾?至于後來爲了示忠自救,更是沖鋒在前,手下也頗殺了幾個摩尼教徒,其中就有這石天的徒弟,如今自己已非官身,對方要找這晦氣回來,那也正是理所應當。
一時間心灰意冷,馬道空想道:“我早該死啦!也沒什麽好說的,隻可惜……”卻覺眼前一暗,竟是張元空邁步上來,擋在了自己身前。
“劉教主是道中前輩,晚輩龍虎山張元空,這兩位是在下師弟,見禮了。”
說着,張元空深深一揖,張元和張元津也一并揖下,那劉弘仍是矗立不動,面無表情,卻淡淡道:“豈敢,龍虎天師,乃朝廷敕立,小門之主,不若大道之徒,不敢受三位的禮。”說着也不見他如何動作,三人卻皆覺上半身似被輕輕托住,揖不下去。
張元和張元津都一怔時,卻見張元空恍若不覺,隻道:“論道有先後,修爲知淺深,達者在上,豈敢論大道小門?”說着雙肩微微一抖,居然就這樣一揖到底!
“……哦?”
終于掙開眼皮,劉弘眯着眼睛,看着張元空,道:“當年令師來過武榮……”說着便又閉目不語,卻将右手擡起,對着張元空虛虛一按。
“……天雄,天滿!”
雙手交叉擋前,身體盡量蜷起,縮小受打擊面,幾乎在天罡咒力剛剛流動的同時,張元空已感到有巨力迎面掀至,如象奔,似潮湧,無邊無際,無可走避。隻頂得一息,便覺周身骨骼咯咯作響,苦不堪言。
(這個人……比傳說中更強!)
自開京趙家入主帝姓以來,天下承平已三百年,諸神在天之世早已遠去,便連九級力量也已是百年未聞的傳說,今之天下,甚至沒有一個人能夠達到第八級頂峰力量的境界,林靈素以八級上段道法,便能夠壓制包括龍虎山在内的天下道門。而張颠憑區區八級初階力量就穩居天師之位,那更是堪稱異數。
三張兄弟當中,年紀最大的張元空也不過方逾弱冠,卻皆已有了七級修爲,實是極罕見的天才,而以龍虎山上的資源傾心澆灌而出,張颠更曾經誇口說,以自己這三名弟子的見識變化,就算遇上強出一個小境界的對手,也足有一戰之力,特别是張元空,功底紮實,心性穩健,那怕是對上上一階的強者,也總有幾分自保的本錢。張元空雖然生性不喜自誇,但偶爾想起,也頗爲自矜,但今日見識到劉弘手段,方知自己的想法是何等可笑。
(這就是絕對的力量差嗎?他的力量……比師父更強啊!)
氣脈急旋,三十六罡力次第運起,勇、雄、猛、暴、機、巧、間、退……恍惚間,張元空覺得,對面源源不斷湧來的力量,竟如遮天烏雲一般,自己拼盡力量,才能勉強點亮出一二星光,卻旋即便被那無邊無際的烏雲吞沒,就似從未閃耀過一樣。
(孤、傷、損、罪、巧、暗……天魁、天罡!)
天罡三十六法,乃是龍虎山上入門級的道法,以往都是給新入弟子打熬基礎。論其原理,則近乎佛門“觀想”之法,修習弟子閉目想往,以已身代神身,以已心感天心,摹想諸罡真容,從而激發星力,增益自身。這路咒法易學難精,稍有天份的弟子,往往七八日間便能有所小成,但增益之力,也無非是能多打得一二桶水,擔得三四捆柴,且修爲越深,增益越小。所以,諸弟子在修習有成之後,便會根據修煉情況另行擇選其它威力更大、更加精深的道法修習。
但張元空卻是異數,與這路道法竟似有宿緣一般,修習奇快,威力極大,更完全看不出瓶頸所在,他如今一身法力在龍虎山上已列前十,卻仍能自咒法中取得可觀增幅,連張颠也連連搖頭,表示說這真是沒天理可講。
已身觀想當中,随着兩顆主星的點亮,星光一時大盛,刺透烏雲,連作一片,轉眼已現出十數顆星,如龍行虎步,結連成罡,當中更居然隐隐現出道人形像。
(……道祖!)
已非第一次觀想到道祖真容,但每次都會激動莫名,張元空隻覺周身法力連貫如環,源源不絕。轉眼間一個大周天走畢,吐氣開聲。
“……祭用,天巧!”
張元空雙手一環,十指彈動若蜂飛舞,隻聽嗤嗤有聲,身前地面轉眼已被割裂出數十道口子,土石飛濺,那是他終于成功,以天巧星力将劉弘的壓制化解,導入地下。劉弘微微張目看他一眼,便又閉上,右手垂落身側。此時兩人相持不過不過三五息時間,張元空卻覺背上大汗淋漓,已濕透了。
“本座隻是偶然過此……”
雖覺周身骨竅無一處不酸疼,張元空卻始終硬撐持着,直待聽到劉弘這句話時,才覺心頭一松,想到:“這便是啦!。”
剛才認出劉弘時,張元空心下大驚,卻也大疑:以他身份,區區一個馬道空,怎會值得出手?故行險架梁,總算逼出了他的真義。卻不禁又想道:“聽聞他自從逼退林靈素後,便又轉回大光明船中坐起了死關,這次卻又是什麽事情,能讓他出外?”想着便看看自己師弟,張元和會意笑道:“石三使,他既然投我兄弟門下,往日種種,自當擔待,這番事情,在下擔過可好?”
這番話說出,馬道空石天都是一怔,隻有張元津冷哼一聲,覺得這是理所應當。
要知馬道空的往事,其實真不算什麽:正如石天自己所說,馬道空大面上講怎麽也是棄暗投明,誰敢指他的不是?更不要說他現在既然投入三張門下,那那怕隻爲龍虎山門顔面,三張兄弟也不能看着他吃人拿去,張元空先拼盡力氣擠競住劉弘不要下場,接下來張元和便得将石天的事情接過。至于馬道空的揣測,那隻是不知名門大派作事風格而已。
(就算真架不住這梁子要放棄,那也隻能是“突然發現”你确實就是前日命案兇手,然後由元津下手……龍虎門下,那怕是一投靠走卒,又豈能由得小小夷教欺淩?!)
……心下這樣默默想着,張元和目注石天,微笑不語。心道:“這人說來和緩,其實好生怨毒!”要知以石天身手勢力,殺一馬道空豈是難事?之前忍耐不過是顧忌他身上官祿,如今馬道空再入江湖不過兩天,他便已迫不及待逼上前來,足見怨恨之深,用心之沉。忽又想道:“終是朝廷威風,他既然不想扯旗造反,自不敢公然殺害朝廷命官。”
石天打量張元和一時,又看看劉弘--仍是如死樹般毫無動靜,忽便點頭道:“好!”
便揚起拳頭道:“吾所用者,名爲‘大光明拳’,乃我教秘傳拳法,我隻出五拳,你接完後,這事情便就此揭過!”見張元空點頭,更不猶豫,一個弓步向前,右拳直直沖出,徑取胸前。
張元空并不退讓,右手盤旋,卻沒使什麽道法,用得也是拳術。
龍虎山道門正宗,數千年積累下來的道法固然是淵深嶽峙,但拳劍槍棒之術也非同小可,張元空自知論習法資質不如兩名同門,頗欲以雜學補之,三人當中,以他武學第一,張元空若不用罡法增幅,也往往拼不過他。這一路“混元九曲”拳法使将出來,看似渾不受力,卻頓時就将石天拳勢帶得一歪。
“哼!”
右拳迅速收回,左拳卻又直直搗出,依舊是徑取張元和胸前。
“第二國土,光明心力!”
未敢怠慢,張元和左手引,右手圈,兩手各劃一個半圓,合在一處,向前疾推。他也是有心炫技,頃刻之際,硬生生将拳法由至柔化作至剛,使得卻是一路“八陽安宅拳”,這路拳法方正剛硬,利守不利攻,此刻用來,倒是剛好。
“轟!”
拳勢相撞,石天身子一晃,張元和卻退了半步,心下暗驚:“這厮怎地力道生生便強出了三成?”
心思未定,卻見石天大喝一聲道:“第三國土,光明念力!”又換回右手,一拳擂至,依舊是全無花巧的直搗中宮。張元和再不敢取巧,左腕一翻,黃符已燃,使了個“東鬥主算護命法”,雖立刻便被拳勢搗的粉碎,卻總算将這拳撐過。
馬道空在側看着,心道:“……這可上當啦!”
原來摩尼教傳于異域,崇信大慈明尊,信徒稱說其有五大榮耀,是爲相、心、念、思、意,亦即五國土力,又有五大精質,是爲憐、誠、足、忍、智,即五施力,後來有人借此鋪陳,創制出“大光明拳”與“大光明指”,分取五國五施之力,變化不多,卻最是莊嚴正大,倒有儒門“堂堂正正”之意。但石天此際用來,其實陰深。這大光明拳法不怕對方硬格巧擋,最怕被以攻爲守,以至施展不開。他拳法中蘊有摩尼教“不滅光明”之術,拳力離體,仍可抽回,是以每拳出手,威力往往倍增,若對方被逼住不能還手,便是實力相若之人,也可能被生生打死。馬道空看着心驚,忍不住便想上前阻止--卻見張元津斜視過來,微微搖頭。
轉眼間,石天已出至第四拳,勁風鼓蕩,連地上的碎石也被帶起,張元和連換三套拳法道術,複又使出“輪轉五道宿命因緣法”,移形換位,以一顆大樹代自己受了一拳,方脫卻身去---眼見那樹咯喇作響,斷作兩截,卡門險些便吓得驚叫出聲,總算知道此刻張元和不能分神,急急捂住自己嘴巴,因用力過猛,砸的牙根都有些松動,幾乎要迸出淚來!
“第五國土,光明意力!”
怒喝聲中,石天終攻出第五式,卻是雙拳齊出,左右夾擊,眼見得張元和便将不敵,馬道空再忍不住,沖出道:“住……”卻聽張元和笑道:“不必!”說着将手一放,晴空裏蓦地響個霹靂,平地裏五道星光湧出,結連如網,圍住石天身形。
“變化分形,隐淪八方,匿軀藏景,入空造冥……散!”
星光一散而滅,就似什麽都沒有發生一樣,劉弘卻眉頭一揚,道:“……不愧是張颠的徒弟!”說着已伸出手來,剛好接住了被張元和轟到倒飛出來的石天。
“若以嚴正之勢相迫,三十招内,自有勝機……你以機心奉光明,又豈能圓滿?”
石天縱橫袁州已十數載,他本是海上大豪,洗手上岸,結堡而居,後來信了摩尼教,因其武藝精深,勢力又大,數年下來,居然被他做到“三使”之位,平日裏跋扈驕橫,自己地頭上的事情,便拂多誕發話有時也不好使,但此刻被劉弘教訓,卻半點怃色也無,恭恭敬敬彎着身子,道:“俺知錯了。”
劉弘又看向張元和,道:“這是五星七步空常訣麽?五行激蕩,破滅諸法,當年張颠便是如此化解大光明拳,但你……比他更快!”
張元和躬身道:“不敢當劉教主的誇獎。”
他适才所用法術,名爲“五星七步空常訣”,正如劉弘的點評,是激蕩五行之力,使之自相沖撞,一旦使用,數步範圍之内,加持類的法術盡皆禁絕,道流相争時,往往以此法卻攘。他适才接到第二拳時已知不對,接第三拳時便看出石天這路拳法居然有回轉如意之勢,至接第四拳時,他明裏用的是“五道輪轉”之法,暗裏卻步罡踏鬥,以雙腳踩下了這“五星空常”之訣,果然至第五拳上逆轉成功,将石天前四拳中蓄下的巨力一鼓蕩盡,雖則張元和爲自己加持的護體法術也被破滅,但以有心算無心,石天便已注定吃上大虧。他至此方知原來當年張颠也曾見過這路拳法,更也是如此化解,心下不由暗暗得意。
“你們也是要去武榮?”
張元空躬身答應,張元和心裏卻道:“……也?神霄七士?”
劉弘聽張元空回答,也不置可否,隻微微點頭,揚手道:“當年事情,這便揭過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