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帝京篇仍在卡文中,所以還是先放出原定在帝京篇結束後放出的前傳罷,希望在連載飛光篇的過程中,能夠理清帝京篇的劇情啊……
最後,慣例高呼口号:永遠在更新,從來不斷更!
----------
帝大中十七年,三月十三,堂州,龍虎山。
……九十九峰環抱,二十四岩異迹。
位于堂州中部偏西南方向的龍虎山,方圓二百裏,其間群峰林立,奇岩并起,自高處俯視下來,被數百河、溪、淵、澗分割聯絡的九十九峰構成了松散而又連續的外圍,在群峰最内側,則有相對開闊的水面。當中星羅棋布着二十四座奇岩,斷水、遮山,自成天地。嘗有前人贊之曰:“百宗并立,宗宗向道。群峰拱衛,峰峰歸心。”說得正是此間風物。
龍虎山仙水岩,向有“山中山,岩中岩”之稱,被公許爲二十四岩之首。坐落在曲折水道末端的它,森嚴,高大,上部斜斜探出,高居水面之上。而每當日暮,太陽從仙水岩的背後緩緩沉落,璀璨光芒漸漸被深色岩體遮蔽,最後隻餘下血色彌天---任誰都知道那是日君最後的掙紮,卻看不見---朝着西邊看去,隻能看見那沉默高大着的岩壁,以及岩壁上那邊緣如犬齒交錯的石洞,随着每一縷陽光的消逝,而變得更加深邃,難以看清。
這就是“龍虎夕照”,與“東海摩崖”、“丘林初晴”、“琅琊行觞”……諸處并稱爲“天下風景絕佳處”的地方。
仙水岩頂,人影縱橫!
“一白入貪狼,二白巨門傍,三白祿存拉,四白方曲當。五白廉貞内、六白武曲鄉、七白破軍下。三魂同入藏。惟有五星并五影,玉皇有命配天罡。上台護吾身,中台護吾命,下台殺萬鬼,急急如律令!”
七十四字的咒文,被在常人連十個字也說不完的時間内一氣吐出,咬字清楚,節奏明白若飛瀑急洩,更激動出七彩星光,噴湧翻卷,将正飛身後退的年輕道士團團裹住。這正是攻守兼備的道門秘法“七白咒”:上請北鬥七元星君之力,内護體,外辟敵。那道士一咒誦罷,立見神色舒暢,肩上臂上本有兩道傷口,被這星光裹住後,竟也快速愈合不見。
“元津,讓你連攻一十七招……甚至還傷到我兩次……”
看上去不過十七八歲,眉宇之間,英氣勃發,更居然有顧盼自雄之意。這年輕道士大笑道:“……也夠了罷!”
退勢驟止,他雙腕齊翻,隻聽“撲”一聲響,早拈兩張黃符手中---一抖便着,火苗卻是藍幽幽的。
“……呔!”
一口唾出,火光立滅,化作徹骨寒氣,張大百倍,急卷向那正仗劍追來的道士“元津”。
“元和……莫說七元真君,便你請動北極大帝,又耐我何?”
元津亦是十七八歲模樣,身材較元和略高,臉上神彩飛揚,那種年輕人特有的青春活力,簡直多到要迸出來一樣。面對撲來賽揚,他隻一翻臉,劍光大振,居然似有山影重重,巍峨連綿。
“南丹天帝,火嶽之尊,西華庚耀,太白流精……看我的,五嶽咒劍!”
元和念至咒發,更能冰火互幻,随心運用,已是極精妙的修爲。元津卻以法入武,将咒術與劍術合爲一體,那也真是修煉到精純之極方能爲之,兩人各出強招,眼看便要撞上,卻忽聽人悶哼道:“都住了罷!”
轟然一聲,元和元津各各退開七步:元和已然退至崖側,山風吹來,衣袂飛揚,元津卻被撞進一片亂石當中,隻見他速度驟提,攸乎若電,輾轉騰挪,竟是連衣角也沒沾到也未碰到。
場中又多一人,身材高大,臉色沉肅,雙手虛張,分指兩人道:“不過試招而已,竟都用到八成力量,好不知輕重!”
元和撇撇嘴,抄了手,自崖邊慢慢走回。元津卻邊掏耳朵邊笑道:“兩人都使八成力量,也破不了大師兄你的‘天罡三十六法’……奈何阿奈何!”
“怠懶!”
低叱一聲,卻聽不出什麽怒意,反更顯着親熱關心,來人緩緩吐息,雙手上黃光一現,旋就收了。
“其實你倆天賦都在我之上,争奈恒心不足……師父傳授我等咒法不過一年,你們所學皆有百數,我卻便隻修煉了這一道‘三十六天罡咒’,精熟之處,又何足怪?”
“好了好了……師父又不在,你說這些煩不煩阿……”
大咧咧擺着手,元津眼睛忽地一亮道:“要不,咱們玩三國争兵?”說着已是躍躍欲試,卻見元空一揮手,道:“胡鬧什麽,快随我走,師父教我來傳你們兩個呢!”
~~~~~~~~~~~~~~~~~~
“薩寶?那是什麽官?”
“品級我倒記不清了,不是從四品,便是正五品罷……好象是專管夷商的官兒?”
一路上,張元空路上爲兩名師弟分說明白:今日有人微服入山,自稱是現任薩寶,天師張颠與他面談一時,便教張元空來傳張元和張元津兩人共議。
“這名号我倒有印象,不光管夷商,夷教也歸他們管,我們去年在韓州不是破了一個白晝宣淫的教門麽,折騰到最後,就是薩寶府收的尾。”
一說到這,張元和倒也想了起來,“我也有印象哎,開無遮大會的那家對吧,傳教的姓庫是不是?當時真是大開眼界……”
三人一路計議,到底不得要領:無論夷商夷教,那都是離龍虎山太遠太遠的世界,又怎會牽扯到龍虎山上?
“該不會……又是那姓林的背後在使壞吧。”
“元和,背後莫論人非。”
一句話叫停張元和還沒來得及展開的人身攻擊,但張元空自己的臉色也很難看,咂嘴道:“倒也難說啊,上次摩尼教那些家夥借着修編《道藏》的機會把他們的經書塞進來,被林靈素抓着了,大搞大鬧,确實弄得師父很被動,還把手伸進了修編的事……這次不會又玩這手吧?”說着已不覺加快了腳步。
他這句話說出來,張元和張元津對視一眼,面上卻都有些變色,張元津快走幾步,跟上他道:“大師兄,林靈素那賊厮鳥,幹得出來啊……夷教、夷教……該不會把咱們往白雲菜的事情裏攀扯吧?!”
此處已在山間,四下無人,他聲音更壓得甚低,但方說出口,便聽一聲厲斥:“閉嘴!”三人急轉身時,見路邊站立一名老者,神态莊嚴,面沉如水,卻不正是當今龍虎山上第一人,張颠張天師?
~~~~~~~~~~~~~~~~~~
已近六旬的張颠,一向是頗富争議的一位天師,少年時自稱“颠道人”,遊方江湖,中年後一夕頓悟,回轉龍虎山上,談經論法,力壓群侪,從此得承印劍,成爲龍虎山的第一百九十七代天師。傳奇之處,在曆代天師當中穩居前列。
但和他的“傳奇經曆”一樣,“不懂經營”那也妥妥是張颠身上洗不脫的标簽:在他執掌龍虎山的十四年間,龍虎天師雖仍被公認爲“道家正統”,相對地位卻在不斷下降。尤其是近年來,以林靈素爲首的神宵道團快速崛起,深得皇帝歡心,禦口親封“金門羽客”,風頭大勁,特别是自“摩尼僞經”一案後,連道藏的編修、铨釋之權也都成功插手,可說是全方位的壓制住了龍虎山。
若說“摩尼僞經案”,其實迹近笑話:三年前,帝大中降旨龍虎,“诏搜訪道教逸書、訪求奇異之文”,以編《萬壽道藏》。這原是道門盛事,更被龍虎山上下視爲對當時已然氣焰熏炙的金門羽客們的一次小勝,但誰曾想,去年底,林靈素卻上書帝阙,稱龍虎山輕慢王事,收金納經,亵渎先賢,當真該死的很。
本來,林靈素一脈大罵龍虎山是外道,那正如龍虎山一脈大罵神宵派是僞道,早已是兩派日常,每月都要來這麽幾次,皇帝文武皆已聽的耳滑。但今次卻有不同,林靈素……的确抓住了龍虎山的痛腳!
“騎牛越關,化爲明尊摩尼,乃立摩尼之教……這就是龍虎山上奉讀的《老子化胡經》?!”
一記重擊,打得全山上下無言以對,張颠隻好親自出頭頂了這記雷,連連認罪,舍出這張幾十年的老臉,才把這事情輕輕解過。事後密查,卻是六十四名總編中的皮正泰皮總編與辛傑三辛總編收受了摩尼教徒色賂,将摩尼教七種經典混入道藏之中。于是教内自行處置,重重責罰,先閹後燒,燒後再閹,那也是應有之義,無須細談。
但龍虎山上下,終是覺得此事蹊跷:一部道藏浩如煙海,當中混入七卷經書,荒悖處攏共不過百十字,卻怎就這般巧法,被林靈素抓住要害?百番打聽,方才得知底細。卻不由得要叫十數聲苦也,嘔一二碗血出。
……舉發此事者,實爲景教之人!
與摩尼教、祆教并稱爲“三夷教”的景教,同樣是西來之教,崇事上帝,奉信天堂地獄之說,不敬祖宗神靈,不講輪回轉生。一直以來,景教的發展皆不如人意,雖也有過教主被封“護國大法主”的光榮,但更多的還是“合天下夷寺,不足釋氏一小邑之數”的屈辱與“邪法不可獨存,其人并勒還俗”的慘痛。
今次《道藏》的修編,同樣被景教視爲重要機會,他們也整理出了自己版本的《老子化胡經》,稱“宗姬德喪,青駕西升。帝李道光,景風東扇”,希望塞進《道藏》,但最終公關能力不敵摩尼教,黯然敗北。這份失敗的苦澀,使他們憤而決定作出舉報,一定要讓那些因爲一已私利而放棄信仰的家夥付出代價!
“所以,就是這樣……一群外道與另一群外道的撕殺,幫助我們發現了自己隊伍中兩個已經失去信仰的同志,雖然黑色了一點,但這其實确實是好事啊!”
盡管張颠作出這樣的總結,龍虎山上下仍然難免士氣低落,那怕是張颠親自出手,抓住了由神宵一派負責編修的部分中誇稱“大有神威,普救一切苦,能攝服四方,以衛佛法。”的錯誤,驟然發力,逼使林靈素同樣放棄了一名高級道衆,也沒能使龍虎山的氣氛重新昂揚起來。
~~~~~~~~~~~~~~~~~~
“年輕人不曉事,胡說八道。”
當先帶路,張颠領着三名弟子迤逦登山,去向卻非龍虎大殿,而是一處僻靜山頭。
“仲薩寶說想看看龍虎山景,又想靜一靜,我便下來等你們……元空你也是,怎地去這般慢!”
張元空臉頰抽搐一下,卻不辯解,隻道:“弟子知罪了”,旁邊張元和卻皺着眉頭道:“仲……朝中爲官的夷人,除了西面來的九姓夷,就是東北内附的海夷,沒聽說有姓仲的啊?”
“莫胡說!”張颠一路當先,并不回頭,隻道:“仲大人是夏人。”
頓一頓,又道:“仲大人……是内官。”
“啥?!”
三人面面相觑,更加摸不着頭腦……以内官領實職倒也罷了,本朝慣例,除治民官外,武職、雜職,皆可以内官領之,但到底是什麽樣的事情,會要一名至少是食五品祿的内官,親自趕來龍虎山上?
……要知道,這可是内官啊!
似乎是看到了身後弟子們的猜疑,張颠輕聲道:“仲大人剛才說了,前次僞經之事,經手的摩尼教徒,确實……确實是白雲菜的餘孽。”
“我去他娘的第三條腿!”
頓時就一跳三丈高,張元津怒道:“師父,這絕逼是林靈素個王八蛋搞出來的花樣啊,這……這是要把咱們朝死裏整啊!”
~~~~~~~~~~~~~~~~~~
白雲菜,是過去四十年間大夏國土上“最嚴重”的三次變亂之一,被認爲可以與陳郡謝家舉兵瓜都的那次叛亂相比。
白雲菜是一個奇怪的宗教,最早出現在東南地區,它是由三夷教中的摩尼教分離而出,又分别吸收了佛教、道教的一部分,同時還把太平道的“大賢良師”遙拜爲初代祖,形成了一個亂七八糟的大雜燴。
雜燴歸雜燴,卻是發展極快的大雜燴,信衆們食菜事神,互結黨與,很快就形成了相當有力的地方勢力,很多地方士紳都會在敬天禮佛的同時,也在教内焚一注香,而随着信衆的擴張,白雲菜也開始擁有更多的廟産、教産,以及更大的聲音和更高的地位。
……但,也就在這時,局勢悄悄的起了變化。
提倡節儉,提倡互助,這些建議确确實實的改變了那些信徒的生活,時人總結爲“食菜而用足,協力而無礙,用足、無礙,以至矣。”而當結黨互助的窮苦信衆們突然發現自己變得更加有力,能夠和貧窮、疾病,以及收稅或租的老爺們進行更多纏鬥時,他們也自然會付出更加熱忱的追随與信仰。
于是,官府開始慢慢給這個新生的古怪宗教以更多的關注,地方上的世家們也開始皺着眉頭考慮起自己的選擇,到最後,以一道上書爲導火索,熊熊烈火,一夜間燒遍東南!
“其徒處處相煽而起。聞其法斷葷酒,不事祖先,不會賓客,死則裸葬……始投其黨,有甚貧者,衆率财以助……凡出入經過,雖不識,黨人皆館谷焉……協力同心,以拒官吏,州縣憚之,率不敢按,反緻增多。”
官府下令,禁絕“邪教”。但已經切實感受到了教門所帶來不同生活的農民卻沒那麽容易放棄,一個又一個村子,一個又一個鎮子,爲了保護自己的利益,民衆們聚集起來,對抗着那些前來破家取命的捕快與軍隊,而到這時,更有人終于想起來,他們的确拜如來拜三清拜摩尼大明尊,但同時……他們對當年的“天公将軍大賢良師”,也給予了同樣的禮拜!
當職業造反者太平道介入的時候,局勢便再起驟然的變化,對抗更加激烈,但帝京所持的決心與所投的資源也随之有了成倍的增長,最終,經過長達三年的拉鋸後,白雲菜被徹底擊滅,教首無空被鎖拿入京,千刀萬剮而死,教門殘餘則享受到了和太平道一樣的待遇,遭到極高強度的追剿與緝滅。
雖然現在離白雲菜之變已經過去八年時間,但朝廷的緝拿力度并沒有放松太多,那怕是家裏出過進士的地方宗族,若有所牽連,也要使出甚大力氣與相當代價才能解脫。而以龍虎山的地位與當前處境,以及曆史上那些和白雲菜很難完全切割幹脆的牽連,若真被認定和白雲菜有涉,雖不至于影響到張颠這層面,但總也得丢出三五顆腦袋才能過關。
聽到張元津跳腳大罵,張颠嗤笑一聲,道:“依舊是沉不住氣!”又道:“仲大人也說了,那事情與我龍虎山是決然無關的,須知白雲菜本就和摩尼教有極深的淵源,那厮藏身其中,也沒甚麽奇怪。那事情早已結了,斷不會再起什麽反複。”
張元津聽的一怔,張元和早接口道:“刻意示好麽……有所求?”卻見張颠隻是擺擺手,再不答話。
轉眼間,師徒四人已攀至峰頂,眼前豁然開朗,見一名黑衣官員袖手而立,眯着眼睛遠眺江山,若有所思。張元津年紀最輕,也最爲促狹,扯扯張元和衣袖,低聲道:“你看,他果然沒長胡須哎……”張元空早聽在耳中,側過臉來,狠狠剮了他一眼。
那黑衣官員聽得動靜,早快步走近,竟是先施了禮,與張颠寒喧幾句,方向三人微笑道:“久聞龍虎三垣的名聲,今日方知聞名不如見面,下官仲達,有禮了。”
~~~~~~~~~~~~~~~~~~
帝大中十七年,三月十九,堂州,龍虎山。
“這個……師父啊……這到底算是什麽意思哪?”
空曠的房間内,師徒四人圍着一張長大的桌子,面面相觑。
桌上擺的,是龍虎山上最大号也最靈驗的沙盤,因爲很快就要送三名弟子遠行,張颠才特地搬出來扶乩,但……“這扶出來的,算什麽玩藝啊?!”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食熊則肥,食蛙則瘦。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東有若木,下置銜燭龍。吾将斬龍足,嚼龍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爲服黃金,吞白玉?誰是任公子,雲中騎白驢?沛上茂陵多滞骨,渭水梓棺費鮑魚!”
長十一尺九寸,闊五尺九寸的寬大沙盤上,縱橫交錯,滿是字迹,卻是一篇歌行《苦屆短》,師徒四人全都讀過。“這當然是極好的文字,但是……師父啊。”苦着臉,張元津道:“您是想說我們這次要去斬龍?”
一邊說,他一邊伸出手伸向沙盤道:“還有,這‘少者不哭’四個字……我看着也格外的紮眼啊!”
“呃,這個,你們不要想太多啦。”
信手一揮,沙盤頓時又作平滑,字迹盡消,張颠語重心長道:“扶乩這東西……你們也知道,很難說的嘛,是吧?”
“……才怪啊!”
~~~~~~~~~~~~~~~~~~
事情的緣由,還是六天前那名爲“仲達”的老太監的來訪:提出近乎荒唐的要求,他竟希望張颠能派出這代龍虎山最優秀的三名弟子,被合稱爲“龍虎三垣”的張元空、張元和與張元津,讓他們走一趟袁州,去查辦一起“可能”是在行騙的宗教事件。
“武榮那地方呢,早就是半城夏人半城蕃……諸般夷教并行其道,不算奇怪。但是……不死樹,這就是另一回事了。”
關于“不死樹”仲達講的也不多,隻說這是三夷教當中的“景教”搞出來的名堂:是一顆老榕樹,從去年底以來,就開始很有規律的結果,每七天一熟,結果百枚,任何人都可以來排隊求藥,代價隻是要在景教堂中聽上三天的布道。
景教徒們崇拜的是據說曾“造世間一切物”的“天主”又名“常然真寂一無元真主阿羅诃欤”,按照他們的說話,這顆老樹之所以會七日一結果,是因爲得到天主的賜福,因爲天主欽定的神聖周期是七,所以老樹也就七天一結果。
“雖然不如吹噓的那樣能治百病,但也的确治好了不少頭疼腦熱、跌打損傷之類的小毛病。而且,武榮的景士們還一直在宣傳,說現在是因爲武榮城内的信衆還是太少,所以天主的賜福也不足。如果有足夠的信衆的話,不死樹上還能結出更具神效,可以起死肉骨返老還童的果實……這個事情吧,看着亂啊。”
皺着眉頭,張颠道:“薩寶這個位子呢,是專門管理夷商夷教的,向來都是由夷人擔任。這個叫仲達的家夥……以前從來沒聽說過,看年紀倒也不小,大概是快要乞骸了,所以放個實職,讓他攢點養老的錢……陛下待身邊人,還是親厚啊!”
關于自己爲何而來,仲達倒也解釋的很痛快。以邪道行騙,這原該是官府管的事情,但現在既然還不能确定,那官府也不是太方便介入。
“要不然,也不會被推到我手上哪。”
苦笑着解釋說,就算确認了是邪教,也應該有專門的部門辦理。而不該象現在這樣,一聽說可能是夷人的手腳,就幹脆把事情移交到薩寶府來。
“下官到任不過三個月的時間,實在是茫然不知所措,幸好看到韓州報來的記錄,說張二真人和張三真人曾經破淫祀,除夷道,正氣凜然,便頓時想到了龍虎山這裏。也隻有張天師您調教出來的徒弟,才能有這般爲民除害的正氣,有這般爲民除害的本事哪!”
如此莫名其妙的請求,又是出自一個完全沒能力卡到龍虎山脖子的衙門,連仲達自己似乎也知道這實在是這強人所難,所以一直在很低調很謙恭的微笑着。但就算如此,三垣也沒對他多出幾分好感,始終覺得“完全沒必要搭理這家夥嘛”,所以,當張颠到最後點着頭說,“那好”的時候,他們實在是吃了一驚。
面對他們的懷疑,以及其它上輩道衆聽說後的質疑,張颠隻是漠然的一揮手,告訴他們說:“再用點心,多想一想。”
“……這一次,是不能不去的。”
“别忘了,武榮……是誰的地頭?”
當張颠說到這句話時,張元和眼睛已是一亮,随即便拉着張元空張元津一起退出。當張元津發問時,他隻是神秘的笑着,并在紙上寫了兩個字:八、九。
“唔,六六雁行連八九麽……這有什麽深意?”
“夯貨,我想說的是‘八袁九牧’啊!”
“……啊!”猛一拍頭,張元津終于反應過來,失聲道:“我倒忘了這碴……林靈素這老賊,可不就是天南林家的人麽!”
~~~~~~~~~~~~~~~~~~
大夏十州當中,袁、明諸州,最是後起。這其中,袁州偏處海疆,重巒爲障,諸夏之民大舉遷入、開拓的曆史,比起桑、堂諸州,至少要晚了一千年的時光。
……最早遷入袁州的五姓世家中,排名第一的,正是林家。
袁州初辟時,不過分得八郡,故有“八袁”之稱,而天南林家數千年來始終念念不忘的榮耀,正是始于那個時代:那時候,林家家主共有九子,長成之後,竟皆爲大郡刺史,牧民一方,是爲……八袁九牧!
從那時起,林家就始終是袁州最大的地方勢力,但也是從那時起,林家始終沒能成長爲如三王世家,如沛上、晉原、鳳陽、歧裏、渭水這樣的頂級世家。自從退入袁州之後,他們的聲音就再沒能傳出袁州。
……直到,林家出了一個林靈素。
少年時,他隻是林家旁支未流,曾經行乞僧門,曾經充身僮仆。但後來,他一朝開悟,頓時扶搖之上,憑着一身精純緻極的第八級中流法力,被公認爲天下道門第一強者,穩居“宇内六強”之列。他以一人之力,硬生生将早已勢微的神宵派振作爲天下顯宗,勢頭更勝龍虎山一籌。他出入禁宮隻若無物,被當今皇帝禦封爲“通真達靈元妙先生”,就連追随他的道衆們也被一并加封,稱“金門羽客”。對三張兄弟來說,如果要他們寫出三個最讨厭的人名的話,他們會寫十個……把林靈素的名字重複十遍。
有道是“窮在市巷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林靈素一朝發達,天南林家便頓時想起了自己原來還有這麽一流旁支,而雖然對林家談不上有什麽感情,但光宗耀祖之情在所難免,更不要說林家怎說也算二線世家,勢力非小,對林靈素也多有裨益,兩造裏一拍即合,倒也是算是個“雙赢”的合作。
~~~~~~~~~~~~~~~~~~
“你們三人當中,元津靈慧,然而失于跳脫。元空敦厚,惜乎并無急智。隻有你最是通透……今番路上,你要多用些心思。”
已是午夜時分,明天一早,三人便要起程上路,往武榮去。張颠避過張元空張元津,将張元和喚入自己房中,複又密密吩咐。
并無喜色,張元和沉聲答應下來,便又看着張颠,等他吩咐。
張颠這次卻猶豫了起來,沉吟一時,方道:“你們三個,資質相近,皆是百年一現的學道奇才,但彼此也小有高下。一直以來,你和元津競渡争流,諸般道法一學便會,用之辄精。元空卻是獨占一昧,精修‘天罡三十六法’,看似進度緩慢,卻勝在積蘊深厚……”
他似乎還想說下去,但張元和卻面無表情的打斷了他的說話。
“師父,您的意思我明白,您想說的事情,我也知道。”
“我們三人之中,資質最差的,不是元空,而是我,這一點,從入門第一個月的時候,我就已經明白了。”
“呃,我其實是想說……”
一時間居然有些尴尬,張颠正在重新組織語言,卻再次被張元和打斷。
“……但師父,我也明白我還有其它的長處。更何況,先天失之,後天補之,我輩既然都不是‘生而知之者’,那一生成就,本來就要看如何掙紮。”
“我聽說,青州曾經有兩一個和尚,一個資質好一些,另一個資質普通。有一天,資質普通的和尚對資質好一些的和尚說,我想修煉南海觀音的觀想法,何如?資質好一些的和尚勸他說,那種法術距離我們的層次,太遙遠了,我這些年來一直想收集一些輔助破關用的藥物,因爲沒有收齊,所以始終沒有啓動。你什麽都不準備,就這樣坐下來修煉,靠什麽能成功呢?”
“……第二年,那個資質普通的和尚告訴資質好一些的和尚說,我練成了。是吧”
一直沉默的聽着,直到這時才突然插進來一句話,張颠看着張元和,眼中露出了感慨與滿意的神色。
“很好……很好!”
“此去,你必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