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了太久,我現在卡文了……努力恢複當中,先寫幾篇孔見熱熱手吧……對不起諸位,我盡量補……
~~~~~~~~~~~~~~~~
王侍中智興,初授徐方節制,武略英特,有命世之譽。幕府旣開,所辟皆是名士。一旦,從事于使院會飲,與賓朋賦詩,頃之,達于王,王乃召護軍俱至。從事因屏去翰墨,但以杯盤迎接。良久,問之曰:「适聞判官與諸賢作詩,何得見某而罷?」遽令卻取筆硯,複以彩箋數十幅散于座。衆賓相顧遲疑。将俟行觞舉樂,複曰:「本來欲觀制作,非以飲酒爲意。」時小吏亦以箋翰置于王公之前,從事禮爲揖。王公曰:「前某以韬略發迹,未嘗留心章句。今日陪奉英髦,不免亦陳愚懇。」遂乃引紙援毫,頃刻而就,雲:「平生弓劍自相随,剛被郎官遣作詩。江南花柳從君詠,塞北煙塵我自知。」四座覽之,驚歎無已。時文人張祜亦預此筵,監軍謂之曰:「觀茲盛事,豈得無言?」祜即席爲詩以獻,雲:「十年受命鎮方隅,孝節忠規兩有餘。誰信将壇嘉政外,李陵章句右軍書。」王公覽之笑曰:「襃飾之詞,可謂過當矣。」左右或言曰:「書生之徒,務爲谄佞。」王公叱之曰:「有人道我惡,汝輩又肯否?張秀才海内知名,篇什豈易得?天下人間,且以爲王智興樂善矣。」留駐數月,贈行以絹千匹。
~~~~我是信達雅的分割線~~~~~
王智興委員曾經當過淮海省第一書記兼淮海軍分區政委,那時,他就表現的非常優秀,人人都說,他有能力承擔更大的責任。他(雖然出身行伍,卻很尊重知識分子)選用的身邊的工作人員裏面,都是當時非常有名的文化人。
有一天,他的副手喊了一群朋友聚會,大家喝喝酒,寫寫詩,其樂也融融。王智興知道了,就帶着警衛班的人來(參加)。副手聽說他來,就把筆墨都撤掉了,隻留着酒菜。
王智興入席後,坐下來和大家喝了一會,就溫和的問大家說,我聽說,你們剛才在寫詩啊,怎麽看見我就不寫了呢?就吩咐人把筆硯重新放上來,又拿了紙,散到各席上,說,大家寫,放手寫!但賓客們都遲疑的互相看着,盡管王智興說,我來又不是爲了喝酒,就是想看看大家的創作啊!席上仍然靜悄悄的。
看到這種情況,他的副手就站起來,笑着對王智興說,今天,我們還是先共同欣賞一下您的大作吧!
先前,服務人員在散發筆墨紙硯的時候,給王智興面前也放了一份。這時,王智興就邊笑邊說,我呢,是從刀把子上起身的,沒在筆杆子上用過功夫,今天這麽多文化人在這裏,我可要獻醜了啊!就親筆寫了一首詩,說:
我這輩子啊,身上隻帶着弓和劍,可今天在這裏喲,你們卻讓我寫詩。江南的花草柳木啊,随你們寫去吧,我熟悉的事情喲,隻有北方的大漠與戰場!
看到這首詩,大家都很驚訝,交口稱贊。當時,名詩人張祜也在席上,監軍說,有幸參與這樣的盛事,怎麽能不寫點東西紀念一下呢?于是,張祜就當場寫了一首詩,說:
您奉了皇帝的命令,鎮守徐州,已經十年了。十年來,您忠孝雙全,名揚四海,但有誰知道,您除了出色的管理才能外,居然還有李陵一樣的詩才,和王羲之一樣的書法呢?
王智興看了後,笑着說,張老師這個誇得太過分了,這是罵我啊!這說的我都不好意思了!(聽到他這樣說)身邊的警衛班裏就有人發了怒,說,你們這些書生,就會瞎拍胡拍!結果,王智興立刻就拉下臉來,說,那要是有人說我不好,難道你們就高興了?張老師那是海内知名的大文化人,他的作品,你們也配批評嗎?!就邀請張祜住下來,在淮海省省會徐州(今淮海地區中心城市徐州)玩了幾個月,還送了他上千匹好布呢!
~~~~我是好久不見但仍然淵博如初的分割線~~~~~
王智興出身貧微,他本來是徐州牙兵,在中唐以後各種各樣的互相攻殺各種各樣的自說自話當中,他從爲自己的長官報仇開始,一路轉轉轉最後居然轉成了徐州節度使。在這個過程中,他肯定沒什麽機會去讀書的,所以,他的從事才會在聽說他來參加酒宴的時候,主動撤掉筆硯。其它與會人員後面又會在他主動邀請時,仍然猶豫到底該不該寫詩。這,和王安國的朋友們當着韓崗面就突然都不懂作詩了是一樣的道理。
王智興這人,談不上有什麽曆史地位,他隻是安史亂後那百來年裏無數割據地方的軍閥之一,沒作什麽好事,但也沒作什麽特别出挑特别有想象力有創造力的惡事,他就和其它軍閥一樣,乘時而起,割據了一塊地方後,就心滿意足的躺上來,打算好好的犒勞一下,用各種他能想到的最頂尖的享受,來爲自己辛苦的前半生好好補償一下。後人評其以“卒伍庸材恣睢于徐”八字,算很中肯,倒是這故事中的張祜,值得特别介紹一下。
和王智興算不上第一流的武将或者說軍閥一樣,張祜這個人,也不能算是第一流的詩人。但,他晚年的一出轶事倒是保證了他的曆史地位:隻要是正經研究中國俠義文學史的人,就一定不會繞開他。
當初,張祜與崔涯交好,兩人下第後,就在江淮一帶遊蕩,到處喝酒,打架,交結豪士,江湖人稱“張大俠”而不名之。再後來,張祜有了一些身家(不知道包不包括那一千匹徐州布),不再出門。
某天,有人上門拜訪,形容英武,腰裏挂着劍,手裏提着一個袋子,還在不往向外滲血。他問說,請問,張大俠在家嗎?張祜說,我就是,您那位?來人高興的說,我有一個仇人,追殺了十年,今天終于殺掉了他,我高興啊!就舉起袋子,指着說,這就是他的腦袋!
張祜一向喜歡結交這些人,就安排酒宴,兩人坐下來對着喝酒,談說江湖殺人之事。講到入港處,那人說,從這裏有三裏多路的地方,有一條好漢,我如果能夠報答他,那生平恩怨就全部結清了。我聽說張大俠義薄雲天,如果能夠送我十來萬,讓我了卻生前事,則從此爲君效力,不惜身後名。張祜說,好!當即就送了他十來萬,那人高興的說,不愧是張大俠!就留下人頭,說,我去報恩,天明前回來。然後……就再也沒有回來。
望穿秋水的張祜怎麽也等不回來人,打開袋子一看,裏面是一顆豬頭,才知道自己上了大當,長歎不已,從此,就再不複爲遊俠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