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智在聽到電話那頭的人說完之後,卻是沒有立刻回答他的問題,反倒說明了一下他自己剛剛從聽到手機鈴聲響起,到看到來電顯示時候的心裏活動。
“行行行,我知道你厲害了,你快說說,你們學校那個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年輕人的事情。”電話那頭的老邱見李明智這麽磨磨唧唧的,又連忙說道,他現在隻想知道這件事情的具體情況。
給李明智打電話過來的,可以說是現如今國内數學界最大的大佬了,他出生于1949年,也就比李明智小一歲,他就是現在在清華大學擔任數學科學中心主任,并且兼任清華講席教授的邱成同教授。
說起邱成同教授,這位大佬不僅是國内公認的數學界最大的大佬,還是公認的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而這些公認自然與他自身的傳奇經曆與成就有關。
這位大佬雖然于1949年在汕頭出生,但他卻在剛一出生時便被父母帶到香江去了,現在是醜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華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至于他的成就,他17歲進入香江中文大學數學系,因爲提前修完四年課程,原本應該于21歲畢業的他提前一年,于20歲的時候成功從數學系畢業。
之後他又因爲表現優異被當時正于醜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的陳省身大師發現,破格将其錄取爲研究生,并于兩年後成功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博士學位,那一年他22歲。
到27歲時,剛完成婚禮的邱成同突然靈感爆發,攻克了一道世界級的數學難題——卡拉比猜想。
至此,邱成同才算是徹底轟動整個世界的數學界,一舉成名。
之後他又拿下世界微分幾何界最高獎項之一的維布倫獎、世界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茨獎、有着小諾貝爾獎之稱的克勞福德獎、有着數學家終身成就獎之稱的沃爾夫數學獎……可以說是拿獎拿到手抽筋。
他的研究遍及拓撲學、代數幾何學、表示理論、廣義相對論等衆多數學和物理領域,就說他于1976年解決的關于凱勒-愛因斯坦度量存在性的卡拉比猜想,其結果就被應用在超弦理論中,對統一場論有着重要影響。
而他的第一陳類爲零的緊緻凱勒流形稱爲卡拉比-丘流形,在數學與弦論中都有着重要作用。
還有在各種ri曲率條件下估計緊黎曼流形上拉普拉斯算子的第一與第二特征值,周明之前關于拉普拉斯特征函數的論文就與此能扯上一些關系。
“你消息倒是靈通的很啊!是不是因爲小周晚上回去的時候把他整理好的證明過程上傳到arxiv上了?”李明智樂呵呵地問道,依舊不急着回答邱成同的詢問。
“沒錯,他确實是在幾個小時之前上傳了一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論文到arxiv上。
原本醜國許多高校這幾天就流傳着他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事情呢,他這篇論文一上傳立刻就将這件原本隻是傳言的事情确定了下來,消息傳播的非常快。
我估計全球那些一直關注着哥德巴赫猜想的,現在應該大部分都是知道這件事了,恐怕有許多準備以讨論哥德巴赫猜想爲題的博士生得連夜修改論文了。”
邱成同被李明智這麽一句兩句的一耽誤,他反倒也沒再急着讓李明智回答他的問題了,最後反倒還說了一句關心那些想要靠哥德巴赫猜想論文畢業的研究生們。
“傳的這麽快?”李明智也沒想到消息會傳的這麽快,不過他也沒再等李明智說什麽,便又繼續對他說道,“你的消息沒錯,他叫周明。
證明過程我、王圓、潘彪還有王洪澤我們昨天就開始看了呢,到現在還沒看完。”
邱成同不急着詢問李明智具體情況了,李明智反倒立刻就回答了他剛才的詢問。
“昨天?你們昨天就看到證明過程了?”一聽李明智說他昨天就看到周明那份關于哥德巴赫猜想證明的全過程,邱成同有些有些驚訝地詢問道,畢竟周明将文章上傳到arxiv也才不過幾個小時的功夫。
“我可不是昨天看到的,我是前天晚上就看到的。
其實小周剛完成孿生素數猜想的時候,我就和他提過要不要試着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當時他也沒有給我肯定的答複,所以我就讓他要是确定了就和我說一聲。
誰知沒過幾天,他就聯系我了,說是已經想到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方法。
其實當初我給他提出這個建議,也不過是想讓他朝着這個方面慢慢努努力,卻沒想到這麽快就收到他已經想到證明方法的消息,他聯系我之後就開始着手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了。
從他開始着筆寫下證明過程到他電話通知我他已經寫出了證明過程,隻花了不到三天時間。
我在接到他的電話,聽他說他已經寫出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完全論證過程後,也是連忙趕了過去……”
李明智此時已經拿着電話走到了客廳裏,他老伴在卧室已經睡着了,自然不可能一直在卧室裏和電話那頭的邱成同交談。
“三天時間?”一聽到周明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所花費的時間,饒是邱成同已經見過像陶哲軒這樣的數學天才,但他還是被李明智所說的這個時間被震撼到了。
作爲一直都很關注國内數學界年輕一輩的邱成同,早在周明第一篇數學論文發表在《數學新進展》上的時候,他便聽說過周明。
但那個時候,他也隻是注意到了,并沒有特意留意。
再到之後,周明又陸續在《數學年鑒》上發表幾篇數學論文。
而且不管是在《數學新進展》上,還是在《數學年鑒》上,周明的論文都涉及到了邱成同所研究的領域,這才引起了邱成同的特别留意。
在那個時候的邱成同看來,周明以前雖然一直默默無聞,但他這一年的成就已經算得上是國内的陶哲軒了。
可之後證明孿生素數猜想,讓一直關注着周明的邱成同意識到,周明的實力恐怕都已經超過那個陶哲軒了,他原本還想着過完年後來科大一趟,親眼見一見周明呢。
卻沒想到,周明剛解決完孿生素數猜想沒多久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現在聽李明智說,周明解決孿生素數猜想還隻花了三天時間,這怎能不讓他感到震驚,他這輩子都沒見過,甚至聽都沒聽過這麽離譜的人,他聽别人吹牛别人都不敢這麽吹。
“嗯,對,就是三天。當時我剛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和你的反應一樣。
趕到周明那裏之後,我很快就看到了他的證明過程。
不過,看了一會證明過程後我就發現自己看着吃力,便聯系了王圓他們,然後第二天他們就趕到了,開始一起研究小周的那篇證明過程。”李明智繼續說道。
“這麽大的事情你竟然都不和我說?”電話那頭的邱成同在聽李明智說完之後,有些不高興地說道。
畢竟邱教授認識李明智也有二十多年了,兩人平時關系還是很不錯的。
這次李明智得知哥德巴赫猜想被證明了這麽大的事情竟然都不和自己說,他心中有些不高興也是能理解的。
“哎,這一點是我的錯。其實我當時是想着告訴你的,但是我想到你之後,很快就又将這個想法給否定了。
畢竟雖然你的研究領域很廣,既有偏微分方程又有微分幾何,還涉及到了數學物理,但你不是沒怎麽研究過解析數論嗎?
而且最主要的是我還叫了潘彪,我也知道你和北大的那些事情,你兩要是都來了,那還不得掐起來。
所以,當時我就想着等我們這邊完整地看過一遍小周的證明過程後再通知你。
哪知道小周寫論文的速度那麽快,我們這邊還隻看了一半的内容呢,他就已經整理出了論文,并且連夜将其上傳到了arxiv上。”
李明智也知道這件事他沒要告訴老友有點說不過去,便帶着歉意地向邱教授解釋道。
一聽李明智這麽說,邱成同那邊也沉默了片刻,要是他真的過去了,見到北大的潘彪,兩人還真有可能掐起來。
“我理解你的擔憂,雖然我并不想和他們吵架,但是你說的事情确實有可能。”邱成同說這句話的時候,李明智能夠聽到一聲微弱的歎息聲。
其實李明智知道,邱成同對北大的批評其實是對華國整體大學數學專業的批評,畢竟他是研究數學的,其他方面也不了解,自然不會插手。
之所以會變成現在這樣,隻不過是因爲邱教授認爲北大是華國第一學府,至少數學方面北大确實可以稱得上是華國第一。
他把他對華國教育問題的看法清楚表現出來,從北大開始在他看來是最合适的,因爲這是一個大範圍的教育體制的問題,他當初提出來的時候是指望能夠心平氣和地來探讨這些重要的問題。
不過後來因爲一些媒體報道的時候将他所說的話進行了不完全一緻的二次轉述,以及一些其他問題,使得戰事升級。
而對于他和北大的争端,華國大陸這邊北大之外絕大部分數學教授都是一種旁觀的心态,并不想參與到這場邱-北之争中。
“我還聽說這個周明2月1号會在科大舉辦學術報告,是真的嗎?怎麽你們學校一點消息都沒有放出來?”邱成同不想再說他與北大之間的事情,便又對李明智詢問了另一個問題。
“對,其實這件事我也是今天才知道。我已經和學校那邊說了,讓他們盡快把這件事的通知弄出來放到官網最顯眼的地方,一直挂到2月1号當天。”李明智又解釋道。
“行吧,我想知道的事情也都知道了。
既然他2月1号會在科大舉辦關于哥德巴赫猜想的學術報告,那我到時候也去一趟,其他事情我到時候再和你聊吧,反正到時候北大那邊肯定也會有人過去的。”邱成同道。
現在本就是深夜了,邱成同也不想繼續打擾自己的老朋友,很快便挂斷了電話。
“唉!”李明智看了看已經挂斷電話的手機屏幕,想到了老朋友和北大的那點事情,又想到了國内的一些事情,不由得發出一聲歎息。
不過這聲歎息很快就被笑意取代,因爲他想到了周明。
1981年從華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碩士畢業,到2011年擔任華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首任院長的李明智,現在的他認爲他爲自己這個讀研究生時候的母校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當初堅持破格聘請周明爲科大的數學教授了。
“有了他,華國數學界應該很快就會不一樣吧,至少科大會變得不一樣。”李明智心裏這麽想着,将手機關機走進了卧室,準備睡覺了。
第二天一早起床,李明智便收到了一個關于周明的震撼消息。
不過這個消息卻并不是關于周明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事情,而是關于周明前幾個月才創建的一個人工智能公司的事情。
“鮮花社燕京時間……我國科學家研制出了一種新型的人工智能,該人工智能可以準确預測蛋白質結構……在《科學》雜志上發表【蛋白質結構預測算法研究及蛋白質設計應用】的華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周明教授便是該項目的主要負責人……
他們公開了這種新型人工智能系統的源代碼,并且詳細描述了它的設計框架和訓練方法……這些論文和人工智能系統資源的發布,不但能夠讓該人工智能系統預測蛋白質結構的技術爲廣大科學家和研究人員使用,激發這一領域的進展,同時也展示了我國堅持科學發展觀……”
這條來自鮮花社的最新消息不僅花費了大篇幅報道了周明的人工智能公司公布出來的【人工智能準确預測蛋白質結構】的研究成果,還報道了他們決定公開該人工智能源代碼的決定的事情。
經過鮮花社這一報道,周明的名字再一次出現在大衆視野當中,各種平台也湧現出大量的科普【人工智能準确預測蛋白質】的視頻和文字。
“呵呵,這小子,他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事情還沒被報道出來呢,這就先因爲這件事被上面報道了。
真不知道他這腦子是怎麽長得,竟然還是這個項目的主要負責人,等處理完哥德巴赫猜想的事情,得找陳文和陳雲他們兩個好好問問。”正坐在桌子上吃早飯的李明智看着平闆電腦上的新聞,一臉笑意地自言自語道。
“怎麽了,你今天一捧着平闆就一直在那傻笑,看到什麽新聞了?”在一旁吃早飯的老伴見李明智笑的像個孩子一樣,有些好奇地問道。
“就是我之前和你提到過的那個年輕人,周明,他又上新聞了,還是鮮花社報道的,大篇幅報道。”
李明智擡起頭看向自己的老伴,依舊是面帶笑容地對她說道,并且最後提到鮮花社報道的時候還特意強調了一下是大篇幅報道。
“是他上次給你打電話,說的哥德巴赫猜想的事情?
不是還沒證明他那篇證明的正确性嗎?這麽快就報道了?上面是不是有些太着急了?”
李明智的老伴一聽他說鮮花社報道了,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這幾天李明智一直在關心的哥德巴赫猜想。
身爲李明智的枕邊人,他老伴自然對李明智最近在忙的哥德巴赫猜想有些了解,因此她才會有些奇怪地這麽問,畢竟最後要是被證明出來周明的證明過程有漏洞,不被認可,那豈不是鬧了一個天大的笑話?
“不是。”聽到老伴的詢問,李明智搖了搖頭,他臉上的笑意更濃了,“要是真是哥德巴赫猜想,我倒沒這麽意外。高興肯定會高興,但也不會這麽高興,畢竟最高興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那還能是什麽?”李明智的老伴聽李明智這麽一解釋,心中的好奇就更甚了,她索性直接從李明智的手裏拿過平闆,自己看了下新聞内容。
“人工智能準确預測蛋白質?他不是數學教授嗎?人工智能方面也這麽有天賦?”李明智的老伴一臉驚訝。
“那肯定,要不然我怎麽說我給我們科大撿了一塊寶呢。
而且他可不僅僅是在人工智能和數學方面有天賦,他在生物方面同樣也有着非常高的天賦,可以說是三面開花了。”
李明智又滿臉得意地說道。
……
關于公開了這種新型的人工智能系統的源代碼,并且詳細描述它的設計框架和訓練方法,以及《科學》雜志在見到周明的人工智能公司不僅公布了他們研制出了已經能夠準确預測蛋白質結構的人工智能,還這種人工智能的源代碼公布出來了之後,便立刻加急出了一份特别刊,就專門爲了報道周明投給他們期刊的那篇【蛋白質結構預測算法研究及蛋白質設計應用】的稿件。
而這一系列的消息很快就傳遍全球,這個傳播速度可比周明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相關信息的傳播速度快得多了。
畢竟一個隻不過在arxiv上發表了一篇關于證明過程的文章,而另一個卻是不僅已經有了成果,還公布了源代碼,并登上了《科學》這種世界級的頂尖期刊。
“這個名爲‘未來智能科技’的公司我以前怎麽沒聽說過?”
大部分人從互聯網中接收到一個來自華國的名爲未來智能科技的公司,突然發布了一個最新型的能夠準确預測蛋白質結構的人工智能這條信息後,他們的第一反應不是這個成果有多麽牛逼,畢竟他們不是研究這個的,不知道牛逼之處也很正常。
他們的第一反應是,這家他們以前從來沒聽說過的公司是個什麽東西?以前怎麽從來沒有聽過說?而且一查該公司以前的産品,同樣也查不到任何東西。
正所謂“内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外行人現在都在研究這家就像是從天而降似的智能公司,經過有心人這麽仔細一調查他們便發現,這個未來智能科技公司和去年新創建的原名爲“未來科技”,後來改名爲“未來生物科技”的公司有着密切的關系。
人們不了解未來智能科技公司,卻很了解雖然同樣是去年才成立,但是成立時間比未來智能科技公司早好幾月的的未來生物科技公司,畢竟這家公司在這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已經有不少産品已經問世了,可以說是2015年最大的一匹黑馬。
“我們國家的人工智能什麽時候這麽牛逼了?”
“這個人工智能公司的老闆好像是周明,就是那個去年才大三就被科大數學科學學院破格聘用爲正教授的周明,真沒想到啊!”
“我國人工智能的龍頭科大訊飛的老闆好像也是來自科大?科大這是要起飛啊?這是要趕超清北,問鼎世界頂尖名校啊。”
“呵呵,做人工智能不自研芯片,最終還是會受制于人,這個‘未來智能科技’不改變這一點不可能發展成像國外英特爾、高通、英偉達那樣。”
“樓上的,這個公司發展都不超過一年,我覺得他們未來的成就不僅僅是英特爾那樣,肯定會超過那些大公司。”
“笑死,你當那些大公司是吃白飯的?你還沒發展起來要麽就被人家收購了,要麽就被打壓了,還想着發展呢?”
“這樣的民營企業你以爲上面不會扶持?還打壓,你要真有什麽東西,怕不是不知道鐵拳得厲害。”
“還問鼎世界頂尖名校,科大全面趕超清北都不太可能,畢竟隻有周明這麽一個人,頂多也就數學專業可能會趕超北大了。
他還能出幾個周明?而且是人就會可能跳槽,要是國内其他大學,甚至是國外的大學挖人,他可能都直接跑到國外去了。”
……
逼乎上一篇在介紹“未來智能科技”的回答中點贊數最高的回答評論裏,關于未來智能科技公司、周明、科大的話題正在被激烈讨論着,甚至有不少人都在艾特趙樂天,想讓他出來說一說,畢竟趙樂天算是“周明話題下的優秀答主”了。
雖然此時網絡上全部都是對于周明,以及那個能夠準确預測蛋白質的人工智能的讨論,但此時的周明卻是早就已經将手機設置成了免打擾模式。
人生模拟器給周明安排的任務,周明可一直都沒有忘記呢。
隻不過因爲在上次模拟結束之後,周明得到的【數學技能】中有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爲了在這個世界完成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周明隻能在模拟結束之後将心思全部花費在這上面,沒能進行模拟器的任務。
現在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周明寫出來了,論文他也該上傳arxiv的上傳arxiv了,該投稿《數學年鑒》也投稿過去了,現在就等着2月1号的學術報告了。
largeradiusexpansionofsuperstring  pactifications,超弦壓實的大半徑擴展。
這是周明今早起吃過早飯後,爲了完成人生模拟器要求他完成100份文獻和50本書籍的閱讀,以及10項試驗,所看的第一篇論文。
這篇論文主所講的内容,主要是通過一些關于超弦理論的緊緻解存在的顯式微擾計算論證來驗證其中自旋連接不是以标準方式嵌入到規範群中的,但規範連接是su(3)全息流形上更一般的全純向量叢上的連接。
該論文是由著名的猶太裔醜國物理學家、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愛德華·威騰,和他那位研究廣義相對論的理論物理學家父親路易斯·威滕于1987年共同發布的。
周明綁定的100篇論文中,沒有一篇是純數學和生物學以及人工智能方面的,畢竟想要在這三個方面找到符合人生模拟器的要求綁定的論文,實在是太難了。
至于能不能看懂物理學相關的論文,周明雖然沒有特意鑽研過物理學,但在以前的一次模拟中也是對所有其他理工科專業的知識進行過全面的學習的,而且那還是未來的理工科知識。
因此他看這些物理學方面的論文,理解起來倒也不是很艱難。
周明這一坐,就是一整個上午,等他感覺到肚子有些餓了,準備吃午飯的時候,已經是中午了。
【任務詳情: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你似乎意識到自己一直都是在研究腦海中已經知道結果的知識,而自己對于自主學習研究新知識的興趣越來越少。既然如此,那麽就請徜徉在新知識的海洋之中吧!
閱讀符合要求的文獻100份,閱讀符合要求的書籍50本,完成符合要求的實驗十組。任務完成時間不限。文獻:3/100書籍:0/50實驗:0/10】
看了一下任務完成情況,文獻部分已經由原來的0/100變成了3/100,至于書籍和實驗方面,還都是0。
“看來這速度也還行,不過在2月1号的學術報告之前恐怕是不能将文獻部分的進度提升到100/100了,我還得花點時間爲那天的報告準備一下。”
看了下任務完成情況後,周明便将模拟器的界面收了起來,心中如此想着。
文獻還好,周明找到都是些不那麽厚的論文。
但書籍的話就不一樣了,雖然它要求的量相對于文獻來說少了一半,隻有50本,可盡管周明已經找不那麽厚的書綁定了,但凡是符合模拟器綁定要求的書,都要比他綁定的論文厚不少。
這50本書,就算以周明現在的能力來看,也不是短時間内能看完的。
至于實驗,周明倒是可以和前兩項一起進行,畢竟做實驗的時候終究是有空的,他可以利用這個空隙來完成前兩項。
午飯過後,周明睡了半個小時的午覺,醒來之後便再次投入到論文的海洋之中。
就這樣,周明的一天時間便過去了,當他晚上結束了一天的看文獻任務後,他又一次打開了模拟器的面闆,發現文獻的進度已經變爲了11/100。
就這樣,時間匆匆而逝,周明也一直呆在家裏。
至于關于“人工智能準确預測蛋白質結構”這個成果的采訪,周明也全部交給了他公司那邊的教授和研究員們。
周明的這一舉動,不僅沒有引來批評,還收到了不管是官方還是網友們的大力贊揚,稱之爲“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說這才是學者該有的風範。
當時間來到1月31号的時候,這一天距離除夕已經隻剩下七天了,2月7号就是除夕。
至于關于周明會在2月1号舉辦關于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學術報告,這件事也早就被科大挂上了官網最醒目的地方。
而此時原本應該已經沒多少人的科大校園内此時卻是有着不少人,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國外的,既有來自醜國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等院校的數學教授們,也有來自琺國巴黎各大頂尖高校的數學教授,還有來自瑛國牛津大學默頓學院的數學教授以及各大媒體。
這些教授差不多都是數學教授,他們既有本身研究領域就是解析數論這一塊的,也有主要研究方向并不是解析數論,但對此比較感興趣的。
他們這次來科大,其目的自然是爲了參加明天的學術報告,不過他們到現在都還沒正式見過周明呢,周明自從将關于證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論文上傳到arxiv上之後,他便謝絕會客了。
就連李明智他們看完周明的證明過程,并一同向外界宣布哥德巴赫猜想已經由華國的華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的周明教授證明,《數學年鑒》的一位編委會成員代表編委會向外界發布同樣的消息,并再次引起整動時,周明依舊宅在家裏,沒有接受任何的采訪。
“呼,63/100。看來我廢寝忘食地趕,還是不能在明天舉辦的學術報告之前完成這個文獻的任務。
隻能等學術報告結束之後再說了,得準備一下明天報告的内容了。”
31号的下午,周明喚出模拟器的界面,看了一眼進度後,長長地呼出一口氣,又開始爲明天的學術報告做準備。
------題外話------
這次算是真大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