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是一種外殼厚的貝類,長得跟沙蚬子很像,不過,比沙蚬子大好幾倍,肉質自然也是更豐厚鮮美。
這些文蛤是李氏趕海時候挖到的,李氏去海邊弄海蛎子的時候,遇見退潮退的好的時候,也會挖些别的海物來。
上回王奶奶全家都來喜樂家吃飯了。
而且,王奶奶又得了喜樂家蔬菜大棚的差事,家裏又多了份收入。
所以,李氏挖到好的海鮮,也會時不時的給喜樂家送過來。
文蛤放到鍋裏之後,喜樂就讓孫氏幫忙把鍋底的活燒旺。
柴火給力,鍋裏的湯很快就滾開了,文蛤在熱力的催動下,張開了殼。
裏面的湯汁跟鍋裏的肉湯混合,一股子鮮香随着蒸騰的熱氣飄了出來。
文蛤很嫩,一開殼,就是熟了,喜樂也不敢耽誤,趕緊把菠菜,還有提前煮好的地瓜粉絲放進鍋裏。
湯開了,就加入少許鹽,起鍋。
因爲放了肉湯跟文蛤,已經十分的香甜了,再不用放别的任何作料,隻用鹽提味兒就行。
菠菜文蛤湯做好了,喜樂又用野雞做了一個辣子雞。
又醬炖了一鍋雜海魚,在鍋邊還貼了一圈的棒子面兒餅子。
喜樂怕蕭齊蕭楚兩人吃不慣粗糧,還在棒子面裏摻了三分之一的白面,這樣的餅子很松軟。
雜海魚喜樂是常做的,這魚是村裏的漁戶在近海撒網撈的。
裏面有好幾種——
黃魚,石斑魚,胖頭魚,燕鲅魚,黃眼梭魚,還有一些喜樂也叫不上名的,各種肉質不同的魚,放在一起炖,也是鮮美的不行。
魚炖好了,要出鍋前,喜樂先切了一些小蔥絲兒,給鋪到盤底,然後再把魚給裝到盤子裏,魚上撒上蔥花香菜,最後把鍋底濃濃的魚塘給淋上,看起來就食欲特别的好。
爲什麽要在盤底墊上小蔥絲兒呢?
這是喜樂前世自己發明的獨特的吃法。
東北人都愛吃小蔥或者大蔥蘸醬,然後卷着油餅或者幹豆皮吃。
可喜樂出生的那個小漁村,大家都愛用魚湯蘸小蔥,魚湯濃縮了鮮味鹹味兒,蘸小蔥吃,在就着玉米面兒的餅子,那簡直鮮美極了。
喜樂從小時候吃過,後來就愛上這一口兒了。
然後她自己就發明了一個法子,把小蔥給用魚湯腌一會兒,魚湯入到蔥葉裏,那味道,就更加鮮美了!
做好了飯,喜樂就讓鄭氏孫氏去擺桌。
她去叫大家吃飯。
蕭楚一看到今兒個菜色這麽豐盛,而且每一道都是喜樂親手做的,高興的不行。
連一向對吃的不咋感興趣的崔仁,看到這麽多的好吃的,都很想吃。
蕭齊雖然也喜歡吃喜樂做的飯,但是一想到喜樂又是親自下廚,肯定很辛苦,心裏就不由的心疼。
不過,有新鮮的青菜吃,終于不用吃白菜蘿蔔土豆,大家總體來說,都是很高興的。
午飯喜樂做的美味,大家也都吃的很盡興,沒多久,一盤盤菜就都見底了。
吃過午飯,家裏就來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