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天羽轉身見來者正是蕭何,湧起無限親情和敬意,暗叫慚愧,汗顔道:“嶽丈莫要取笑天羽了,我還尚有許多疑問要請教嶽丈大人哩!”
蕭何微感愕然道:“天羽但講無妨,我倒要聽聽什麽疑問可以讓賢婿費思難解?”
龍天羽不好意思地說道:“秦始皇赢政統一六國後,實行了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一的措手,如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大臣隻有參政議事權卻無決策權,但不知其他方面制度以及經濟方面是如何鞏固的呢?”
蕭何見他問起國家政治和經濟,興趣頓起,因爲平日裏他研究最多的便是此方面的,滔滔不覺道:“赢政認爲翊号乃是‘子論父,臣論臣’大爲不妥而廢除之,改用計數方式的世數尊号,自稱始皇帝,宣布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
“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制,‘三公’即是丞相、禦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監查、行軍、地方實行君縣制,分天下三十六郡,統一度量衡、貨币、文字,全國修建驿道、興建水利、築靈渠、遷百姓屯邊地,谛判罪犯戍守邊防,在戰國時期諸國所建長城的基礎上修建萬裏長城,以防匈奴入侵。
“自商鞅變法以後,秦國的經濟體制全面轉入‘耕戰’即重視農業生産和對外戰争,以農業生産支持對外戰争,以軍功授爵賜予土地,同時由國家法令具體指導農業生産,但統一全國後,類似的制度似乎并未取得顯著的效果。
“而西秦的社會組織相當嚴密,商鞅變法,建立了‘什伍連坐制’禁止父子兄弟同居而居,凡民有二男勞力以上的都必須分居獨立編戶,同時按軍事組織把全國吏民編制起來,五家爲伍,十家爲什,不準擅自遷居,互相監督相互檢舉,若不揭發,十家連坐,這種嚴苛的法律把農民牢牢束縛在土地上,國家直接控制了全國勞動力,保證了賦稅收入。
“而大秦一統六國,極盛時版圖到達長江流域以南的地帶,由于開拓南疆,使版圖包括了兩廣,以至越南北部一帶,何其壯哉!”
龍天羽聽得暗自受教,哪想到二千多年前的封建社會有如此完善的思想,這麽說來當時大秦帝國的版圖疆域甚至比亞曆山大希臘帝國還要大,更是遠超過波斯帝國,巴比倫帝國以及埃及王國等。
他又接着問道:“不知嶽丈對目前天下形勢如何看待?”
蕭何歎道:“如今招兵買馬,召告天下共同舉事反秦,六國舊貴族聞訊後必會紛紛準備起兵,隻待時機成熟的問題。倘若沛縣義軍短期内被消滅,那四方之人皆不敢亂動,隻要沛縣不倒,成爲各路義軍旗幟,必會遙相呼應,到那時前來投靠的義軍便會趨之若骛。”
龍天羽沉思點頭,言下之意現在仍是孤軍,四面八方的野心家都在坐山觀虎鬥,等到時機成熟才會起兵反秦,收取漁人之利,又可以避過強秦主力軍的圍剿。
蕭何又道:“此次斬薛豹一事,薛彪必會懷恨在心,飛報朝廷不出三日定會從昌邑、彭城等四面出兵夾攻沛縣,縣城之小,久困必陷,需從周圍得到充給才行。”
龍天羽沉聲道:“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攻城,固守自是有利卻不能久,要充足的糧饷作其後盾,如今兵少糧缺,何以抵得住大秦千軍萬馬的鐵騎?”
蕭何低頭沉思,蓦地喜道:“沛縣西南二十裏處有一座鄉城豐邑,人丁充沛,糧倉囤積,不若在秦兵征讨之前先拿下此城郭,作爲沛縣補給,隻要度過此劫,再一舉攻下周圍郡縣,到時義軍便會如日中天,成爲反秦主要力量。”
龍天羽覺得大有得意,促道:“事不宜遲,不若立即交于嶽丈去辦,再叫上樊哙和周勃領兵相助,定如囊中取物手到擒來。”
蕭何也知道拖延不得,隻有躬身親行,才能穩定騷亂,盡早招來人馬,輸送糧草,便不再猶豫,告别後找樊哙帶兵去了。
龍天羽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此刻對朝廷内部都有了具體了解,同時明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若要穩操勝券必須洞悉先機,掌握對手的強項和弱點,有針對性逐一擊破。
轉身回到呂府,偷得半日鑽進新婚房中,二位小妮子都已睡醒,坐在銅鏡前梳妝,一副舒适慵懶的動人的韻味,美麗的線條若靈山秀嶺般起伏着。
最後憑着他堅強的意志,恢複靈台的澄明後,讓呂稚尋來一幅大秦統一六國後的政區分布圖。
龍天羽仔細看過一遍後,烙印在腦海中,離沛縣南北較近的兩郡昌邑和彭城,東西爲東海、陳留,四郡屯兵可達數萬之衆,形成包圍之勢,空難逃脫。
他暗想若是把虞姬和才女接來就更完美了,唉,當局者迷,自己對時局還不完全了解,因其中牽扯太多不同的文化和政治思想,若是有淳于婉兒在這,定會爲自己出謀劃策,解開疑問。
噢是了,稚兒也是一代女中豪傑啊,怎麽把她的忘了,或許因爲兩日來接觸的呂稚都是溫柔多情的一面,很難把他放在曆史的範疇中,既然曆史不是固定的曆史,我也可以改變她的命運,讓她成爲一位善良溫順的呂後。
龍天羽向懷中玉人問道:“稚兒認爲我們還可以在沛縣呆多久呢?有什麽建議給你的夫君呢?”
呂稚聞言醒了醒,嗔道:“夫君如這樣……讓稚兒……怎生出主意?”
龍天羽嘿嘿一笑,停住大手的活動,促道:“快說吧,我不知還能忍住多久?”
呂稚钗橫發亂,有氣無力道:“秦王無道,滅人社稷,暴虐百姓,夫君替天行道,應引兵而西,譴人立六國之後,自爲樹黨,爲秦益敵,敵多則力分,與衆則兵強,如此則野無交兵,縣無守城,誅暴秦、據鹹陽,以令諸侯;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則帝業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