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召見百官。
百官在宮門前集合,等待楊國忠這個宰相帶領着一起進入宮門以及含元殿。
百官等待楊國忠到來的時候,都在議論到底發生了什麽大事,唐玄宗要突然召見百官議事。
一些跟楊國忠關系比較好的,見楊國忠到來,便開口向楊國忠詢問。
“安祿山反了!”楊國忠沒有隐瞞,皺着眉頭,臉色有些陰沉的說道。
楊國忠的陰沉不是因爲安祿山造反,而是因爲安祿山以清君側,誅殺他楊國忠的名義來造反的緣故。安祿山這是把他往刀尖上推啊,他臉色怎麽能好。
話說楊國忠沒有想通,他自認爲自己沒有得罪安祿山,就算暗中有算計過安祿山,可按盧舍那絕不可能知道啊。爲什麽安祿山偏偏以清君側誅殺他楊國忠的名義來造反。
可恨!楊國忠心裏已經不知道多少次暗罵安祿山祖先十八代了。
雖然因爲李飛的關系,楊國忠和安祿山沒有如曆史上那般勢同水火。但楊國忠蒙蔽唐玄宗,禍亂天下,導緻大量百姓流離失所,特别是劍南,山南,河南三道因爲楊國忠對南诏國之戰,耗費太大,導緻經濟民生被完全摧毀,百姓憎恨楊國忠。
造反總要有說得過去的借口,就算楊國忠一點都沒有安祿山,安祿山對楊國忠也是不屑的,爲什麽不能拿楊國忠當借口?
當初決定起兵,安祿山便跟麾下謀士以及将領商議過了,以嚴莊爲首的謀士都一緻認爲拿楊國忠當借口最好。一來百姓足夠恨楊國忠,而來楊國忠地位足夠高,唐玄宗不可能直接把楊國忠殺了,斷了他們造反的借口。
“東平郡王竟然反了!”有一名官員驚叫了出來。
“什麽,安祿山反了。”一霎那,所有聚集在宮門前的文武百官都知道了,頓時引起更大的議論。
所有人都震驚了,怎麽也沒有想到是安祿山造反一事。
封常清也聽到了,當即臉色鐵青一片,他震驚至于,更多的是憤怒,安祿山真的反了!同時,封常清也在心裏歎息,可惜陛下當初沒有聽從他和哥舒翰的勸說,沒有及早做出防範,恐怕安祿山已經長驅直入,在黃河以北無人能擋了。
封常清不愧是名将,戰略眼光非常高,隻知道安祿山反了,他不用再聽後續的消息,就能猜測得出黃河以北的形勢。
進入含元殿,唐玄宗已經一臉鐵青的坐在上方龍椅。
百官拜見過後,由高力士把安祿山造反的消息真正公布了出來。
百官雖然事先已經從楊國忠口中知道了,但此刻聽到高力士的确認,以及看唐玄宗憤怒陰沉的臉色,他們還是又震驚了一次。
“逆賊!逆賊啊!”一名官員當即痛心疾首的叫喊道。
“朝廷待安祿山不薄,讓其身領三道,封其爲東平郡王,可是安祿山逆賊到頭來竟然還要背叛大唐!”
“不錯,此等逆賊,當抽其筋扒其皮,株其九族----”
百官沒有說出一條禦敵之策,盡是對安祿山的各種謾罵。而且罵得越來越毒,好似很解氣,卻沒有一個字是真正有用的。
看着下面各種謾罵的文武百官,唐玄宗臉色越來越鐵青,這個時候,他才突然感覺到百官沒有一個有用之才。
憤怒安祿山造反之餘,唐玄宗心裏也有些恐慌,更有一種緊迫,畢竟安祿山正在不斷南下,目标很明顯就是長安城,想強奪他的大唐江山,想殺死他這個大唐皇帝,而自己當皇帝。
楊國忠一直注意唐玄宗的臉色,知道自己不能繼續沉默下去了。
安祿山那家夥可是以清君側誅殺他楊國忠爲名造反的,一旦朝廷平反不利,他楊國忠是很可能被推出去犧牲的,因此無論如何安祿山必須要剿滅。
楊國忠滿含不屑的大笑了一聲。
“卿何故發笑?”唐玄宗向楊國忠問道。
“陛下,臣笑安祿山傻,不自量力!”楊國忠不屑的繼續道:“大唐盛世,國力強盛,四方臣服。安祿山麾下雖有二十萬大軍,但大唐不說幾十萬邊軍,随随便便招募也可再得百萬兵,數倍十倍于安祿山,難道還不能将安祿山打敗?況且,定隻是安祿山一人想造反,其麾下的普通士兵們都不想造反,這樣的情況,安祿山别說威脅長安城,就算黃河他也過不了,大唐完全可在黃河以北便将安祿山逆賊剿滅,取其頭顱!”
楊國忠一番不屑安祿山,慷慨激昂的言論,雖然也沒有多少有用的東西,但唐玄宗聽得卻很舒服。
“不錯,我大唐盛世,國力強盛,安祿山逆賊,朕待他不薄,他竟愚蠢的背叛朕!”被楊國忠一番言論所激,唐玄宗也覺得安祿山隻是愚蠢,沒有半點成功的可能,本來有些慌張緊迫的心,慢慢平靜了下來。
封常清也在百官當中,此時他非常失望。
之所以剛才一直沒有說話,就是想先看看百官和宰相楊國忠是否有什麽禦敵之策,可惜讓他失望了,不管是其他百官還是宰相楊國忠,所說的話都沒有一句是有用的迎敵之策,還有便是唐玄宗的态度,也讓他有些失望。
封常清心裏暗歎了一聲,走了出來。
“陛下,臣封常清認爲,逆賊安祿山勢大,其麾下二十萬精兵,而朝廷在東都洛陽,潼關,長安城一線所有兵将加在一起不足八萬,恐難抵擋逆賊反軍,當立刻打開府庫,取出金銀布帛以及兵甲武器,招募英勇善戰的士兵,以增強朝廷的實力,抵擋逆賊安祿山,臣自請前去東都洛陽主持哪裏的士兵招募。”
封常清覺得,滿朝文武,當真沒有可以信賴的人,因此他自請前去東都洛陽主持。
對于封常清自請前去東都洛陽主持招募士兵,對抗安祿山,唐玄宗也很高興,當即點頭應允。
“如此,朕冊封卿爲範陽,平盧節度使,卿于東都洛陽自行招募士兵,務必擊敗逆賊,朕在長安城等卿大勝的消息。”
“謝陛下,臣封常清遵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