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命人另外拟了一道聖旨給李飛。
就在這道聖旨剛從長安城出去,安東都護府方面,李飛也率軍押着俘虜回到了遼陽城。
此次與渤海國一戰,李飛得到的戰利品是驚人的,主要表現在三萬五千多俘虜,以及上萬匹良馬上面。
遼陽城的百姓夾道歡呼,自從李飛來到安東都護府,不僅給他們帶來了生活上的巨大改變,讓他們逐漸衣食無憂,而且李飛一次襲破契丹王城,一次短短幾天時間打得渤海國臣服,精神上也給了他們極大的激動。
“恭喜節度使大人大勝而歸!”杜甫,毛有德等都護府官員早已等在城門前迎接李飛。
“夫君!”
“相公!”林詩悅和長孫蘭馨也迎了上來,李飛大勝而歸同樣讓她們很高興,忐忑的心情也也終于松了下去。其實她們心裏一點也不希望李飛再上戰場,擔心的滋味不好受,可許多事情不是她們能夠決定的,就算李飛也無法控制。
契丹燕古公主和耶律察也在一旁,算起來燕古公主和耶律察跟李飛還算是盟友,隻是李飛對他們這兩個盟友并不‘友好’,不許他們出遼陽城。
燕古公主撇了撇嘴,朝李飛哼了一聲,她已經習慣了不給李飛好臉色看。
不過,看着李飛這般大勝而歸,被安東的大唐百姓這般夾道歡迎,燕古公主想到了自己的父汗。父汗生前,也經常外出征戰,大勝而歸的時候也是這樣的場面。
“俘虜先交給你們安置了。”李飛将帶回來的俘虜交給呂信杜甫等人先做安排。
“兩位娘子,我們回家吧。”李飛自己則帶着兩個嬌妻回了家裏。拉着自己的兩個嬌妻,李飛心裏很有感觸,他也不想帶兵出征,去要這些戰場榮譽,他更想安安靜靜的當一個富家翁,但人在世間,實在身不由己,由不得他不去做。
當李飛回到遼陽城的時候,幽州城,安祿山也得知了渤海國戰敗臣服的消息。
這讓安祿山直接哽住了,半響說不出話來。
好一會他才憤怒的一掌把面前的案台拍趴在地上。
“渤海國怎如此廢物,八萬大軍,竟然也能被李飛短短幾天時間就打得慘敗!壞我大事啊!”安祿山憤怒的嘶吼。
他已經下令麾下将兵做好了準備,隻等朝廷的命令一來,立刻揮兵進入安東。可是現在,一切都白白做準備了。不僅無法趁機掌控安東都護府,而且連跟朝廷索要更多的兵械糧草恐怕也沒着落了。
雖然憤怒,可安祿山也沒奈何。
大約八天後,唐玄宗的聖旨到達安東都護府。
“奉天承運,皇帝诏曰---”
“臣李飛接旨,謝陛下隆恩!”李飛恭敬的把聖旨接到手中。
唐玄宗在聖旨裏大加誇贊李飛的功勳和勇武,恢複了李飛吳國公的爵位,另外還給李飛加了一個官職,太子少保!雖然隻是一個榮譽虛職,每個月也多領不了多少俸祿,但卻是從二品的高官,而且其中的象征意義顯著,相當于确認他是将來太子繼位的重要班底。
李飛今年看上去也不過二十一歲罷了,吳國公,太子少保,那一樣頭銜都能令人眼紅。
除了恢複爵位,加封官職外,還有一些金銀布匹等賞賜。
說實在的,接到這道聖旨,李飛心裏還有些疑惑。
從聖旨裏的語氣沒有以前那種嚴厲,以及慷慨程度,唐玄宗的心理他有些摸不透了。照理說因爲他曾告發安祿山想謀反一事,相當于當面打了唐玄宗的臉,唐玄宗心裏是厭惡他的,上一次他襲破契丹王城,絕對算得上是大功,可唐玄宗也隻賞給了他一些金銀布帛,這一次功勞可能多大一些,可唐玄宗也慷慨得太多了。
除非他在唐玄宗心裏的印象已經完全改觀!
李飛沉吟半響,終于摸到了一些頭緒,目中有着精芒閃過。
--------
大唐天寶十三年八月初一,一件大事迅速傳遍整個大唐,楊貴妃平安誕下一名公主,是楊貴妃唯一的一個親生孩子,同時也是唐玄宗的小女兒。
唐玄宗得到消息大喜,長笑了足足半刻鍾。
沒幾個人知道,在得知楊貴妃生的是女兒的那一瞬間,唐玄宗心裏的一塊大石頭落地了。
不止是唐玄宗心裏的大石頭落地,太子李亨心裏的大石頭同樣落地了。
雖然就算楊貴妃生的是兒子,也不過是一個哺乳小兒,想真正威脅到李亨的太子之位,怎麽也得長大,而唐玄宗早已年過六十,誰知道還能撐幾年。不過,經過李林甫和楊國忠的數次陷害,李亨早已經是驚弓之鳥,稍有點動靜就能讓他忐忑不安。
現在好了,生的是女兒,楊家勢力再大,總不能扶一個公主來搶他的太子之位吧。
相比較太子李亨的輕松,楊國忠臉都黑了。
雖然楊貴妃不管是生公主還是生皇子,都能堵住那些宗室的嘴,讓他們不能再以楊貴妃無子嗣不能爲皇後的借口阻撓,但皇子怎麽也比公主好了,将來還有可能扶上皇位,進一步提高他楊家的聲勢。
失望是失望,但楊國忠想要趁機扶楊貴妃上皇後寶座的計劃不變。
另一方面,大喜之下,唐玄宗賜楊貴妃之女名爲‘李珏’封号‘永平公主’,實封兩千戶!要知道,初唐公主實封是三百戶,後來改爲五百戶,十年前唐玄宗又改爲一千戶。但他給楊貴妃所生公主永平公主的卻是兩千戶,足足是普通公主的兩倍,榮寵之至。
“祿山自平定奚族和契丹族,已經許久沒有來長安城了,朕也想他了,趁此機會,朕當讓祿山回來一趟,也見一見朕的小女兒,他的‘義妹’。”唐玄宗很和熙的說道。
他這樣的語氣,誰聽了都以爲他對安祿山的寵信依舊深厚,好似隻是單純的想要安祿山來長安城一趟。
然而,當唐玄宗的旨意傳達到幽州城的時候,安祿山是什麽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