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死的李飛,竟然想謀害我,等我哪天得了天下,定讓你小野種不得好死!”這一路走到潼關,安祿山已經不知道多少次暗罵李飛了。
沒有得到河東節度使的職位便返回幽州,安祿山是不甘心的。
雖然因爲李飛的關系,安祿山要撇清想謀反的事情,不能自己開口向唐玄宗索要河東節度使的職位,但安祿山想謀反也不是一年兩年了,豈能沒有在朝中收買自己的人。
這不,就在李飛剛剛領了聖旨,收拾着準備去安東都護府就任的當日下午,一名官員便上奏唐玄宗。
“陛下,奚族,契丹族百年來屢降屢叛,實乃我大唐腐骨之患。在東平郡王的讨伐下,奚族雖然已經被完全征服,但更強的契丹族仍在。東平郡王此次急急返回範陽前線,便是爲了抵禦契丹族的反撲。如今契丹族又聯合了其他蠻族,聚集了十數萬騎兵,東平郡王麾下的兵力,堅守有餘,但反擊不足,或無法一舉将契丹等蠻族擊敗,所以臣懇請陛下從其他地方增派更多的兵力給東平郡王,讓其能有足夠的實力,一舉把契丹族也蕩平了,徹底解決這大唐腐骨之患!”
這名官員說得有道理嗎,當然有道理。
至少唐玄宗覺得太有道理了,此時他已經完全不懷疑安祿山有什麽謀反的念頭了,甚至比以前更加信任安祿山,所以聽了這名官員的話,他倒沒有多想,也覺得應當從其他地方抽調兵力補充給安祿山,讓安祿山有足夠的實力一舉把反逆的契丹族也蕩平了。
想來想去,想到李飛那可惡的小子曾‘誣告’祿山,說祿山一定會圖謀河東節度使的職位,好做謀反之事。那他便讓祿山兼領河東節度使的職位,讓李飛那小子看看,祿山究竟會不會謀反!
“傳朕旨意,讓東平郡王兼領河東節度使一職,集河東,平盧,範陽三鎮之力,務必蕩平契丹蠻族!”唐玄宗傳旨道。
當聖旨到安祿山手上的那一刻,安祿山哈哈狂笑了起來。
“哈哈哈哈,河東節度使一職到底還是到了我安祿山手中!”安祿山已經能夠預見自己的勢力成倍增漲了。
與此同時,安祿山也得知了李飛即将去安東都護府就職的事情。
安祿山目中閃過一絲陰狠,冷笑一聲道:“李飛,我安祿山不會讓你有命走到安東都護府的!”
如願以償的安祿山,沒有繼續慢悠悠的浪費時間,當今下令麾下的将士全速行軍,務必以最快的速度趕回幽州,着手将三鎮徹底整頓在手中。
——————-
長安城,李飛得知安祿山終究還是得到了河東節度使的職位,他心裏有的隻是濃濃的無奈,到底他什麽都沒能阻止,安史之亂已經不可能避免了,或許這就是大唐注定的劫數吧,唐玄宗的盛世注定要從最巅峰,因爲唐玄宗自身的堕落腐敗,一步步走向完全的破滅。
安祿山如願獲得了河東節度使的職位返回幽州,此時他身領三道節度使,黃河以北大半都成了他的勢力,造反之勢已經不是任何人能夠阻擋,天下大亂的時間已經迫近。
唐玄宗隻給了三天的準備時間,對李飛而言,顯然不太足夠,他有太多東西需要安排了,第一便是他這幾年積累下來的财富。
是夜,李飛叫來了曹小鍾蕭若水夫婦秘密商談。
從水泥,瓷磚,蹲坑開始,到後面的活字印刷術,青花瓷,玲珑瓷,玻璃鏡子,望遠鏡,還有庇護一些商家每年帶來的額外收入,唐玄宗和楊貴妃的賞賜等,三年多下來,李飛積累下來的财富是驚人的。
不多說,光是唐玄宗前前後後給的賞賜,價值就有五十多萬貫。還有幹娘楊貴妃給的賞賜,更都是一些稀世珍寶之類的,一塊可能都價值幾萬貫,前前後後算起來甚至比唐玄宗給的賞賜價值都大。
青花瓷,玲珑瓷賺到的錢毫無疑問是最多的,畢竟兩者一個是瓷中明珠,一個是瓷中瑰寶。因爲唐玄宗和楊貴妃親自題字做出來的‘廣告’,以及琪清商會的商路迅速推廣到全國各州縣,天下無不以買到一些青花瓷,玲珑瓷爲榮。有些富豪的攀比,甚至以家中青花瓷或玲珑瓷的多寡而判定。
雖然三年多下來,已經有瓷中高手将青花瓷和玲珑瓷都仿造了出來,打破了李飛的壟斷,但質量與李飛麾下的趙家窯,張家窯相比差得也不是一點半點,達官巨富認的還是趙家窯和張家窯的青花瓷已經玲珑瓷。
更何況,李飛有意識的讓曹小鍾接觸一些海商,西域胡商等,用青花瓷和玲珑瓷換取了大量西域和海外獨有的特産,又賺了不少。
緊追在青花瓷和玲珑瓷之後的,是玻璃鏡子,巴掌大一片就賣三十貫,偏偏有着銅鏡無法媲美的優勢,對女子的吸引力無與倫比,甚至對許多男子也有吸引力,畢竟男子也要整理長發面容,一面清晰的鏡子倒影出來的影像能讓人賞心悅目。
當賬本總計七百三十六萬貫的總數算出來的那一瞬間,李飛僅僅是微微吃驚,林詩悅笑眯了眼睛,但她是管家的,心裏有準備,倒是長孫蘭馨兩隻眼睛都瞪起來了,水靈靈的。她一直知道自己的相公很有錢,可是怎麽也沒有想到這麽多,怪不得一點也不介意她的醫館爲一些窮苦的百姓免費治病免費贈藥,以前她還一直覺得自己總忍不住心軟,有些敗家,覺得對不起相公呢,現在看來,她因爲總心軟敗的那點錢,相公恐怕根本不看在眼裏。
别看李飛積累了這麽多,但都不一定有楊國忠這些年搜刮得多。
李飛前前後後已經花了一百多萬貫在江南蘇杭一帶購置了大量田産,屋舍等。原本以爲後半輩子就挪去江南過日子了,但現在計劃趕不上變化,馬上得去安東都護府了,江南的産業弄得再多也沒用,剩下的五百多萬貫不可能繼續用來在江南置辦産業,得另作謀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