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之時關中百姓看到全真教衆人,都是比較驚懼的,待看的多了,才知道全真教和以前那些仙長,是大大的不一樣。
慢慢的也有些百姓爲全真衆人做些力所能及之事,送些水,送些吃食,衆人也不拒絕,隻是每次接過之後都會誠心行禮道謝。
百姓從未見過如此和藹的仙長,自此一傳十十傳百,整個關中百姓都知道了,全真教的仙長都是大大的好人。
而去了河東的趙守敬,也帶着百餘名弟子,趕着七萬多頭耕牛回到了關中,七萬多頭耕牛連成一片,前後十餘裏,也好在衆人都是修行有成之輩,不然想把這些耕牛趕回關中,也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衆人此去河東自然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畢竟收購七八萬頭耕牛不是一件小事。
衆人不過在河東收購了半個月,便遭到了各種明裏暗裏的打壓,還是趙守敬攜帶着百餘粒天清丹,前去仙霞派打通了關節,才将将順利了一些。
耕牛的到來讓李留守喜出望外,迅速以租借的形式,低價借給了百姓,優先分配到的便是已經疏通好河渠的地方,以七八戶爲一個單位共同管理一頭耕牛。
這一番分配也讓衆人忙斷了腿,以留守府的屬吏爲主,全真教的低輩弟子爲輔助,忙活了十餘天,才堪堪将工作完成。
還不等衆人舒一口氣,元空道人也自從漢中趕着耕牛到了,衆人悲歎一聲隻得打起精神,繼續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之中。
忙碌了三個多月,到了三月中旬,終于是沒有耽擱了春耕,可以稍稍松一口氣了。
全真教衆人還在忙碌,疏通河渠之事隻完成了一半,整個關中能夠受到灌溉的區域隻得三分之一。
關中之地種植以小麥爲主,雖不似南方水稻那般,但也至少要澆灌三次才能撐到收獲。
而疏通河渠之事,至少也要三四個月才能完成,衆人無法,隻得讓元空道人回全真教請教許道平。
終南山,重陽宮。
許道平耐心聽完弟子所說之後,沉思片刻道:
“貧道也不會那呼風喚雨的大神通,隻能取個巧了,咱們煉制一批儲水法器,讓弟子們去上遊裝水,再以禦水之法,爲百姓灌溉,你看如何?”
元空想了想,回道:
“師傅此法可行,畢竟權益之計,隻需熬過今年便可。”
許道平點點頭笑道:
“如此便好,且随貧道來。”
說完便起身拍了拍道袍上沾染的一縷灰塵,大步往全真教存儲靈物的大殿走去。
元空道人低頭應是,跟随在許道平身後亦步亦趨。
二人一路穿過重陽宮旁的庭院,來到了一處通體由金石煉就的大殿之前。
兩個看守弟子看到許道平和元空之後,快步上前連忙行禮問好,許道平笑着将二人攙起,勉勵了幾句。
打開殿門進去之後,便看到一個十餘裏方圓的廣闊倉庫,裏面靈材稀少隻占用了一小塊地方,卻是當年建造之時,便布下了壺天陣法将其中空間拉伸,外表看着不大,内裏卻頗爲廣闊。
許道平取了一塊七八丈見方的靈玉,放出一縷劍光切下一半收入袖中,又自取了一些輔材,方才滿意離去。
帶着元空來到主峰之上,打出一道法決,天工爐便頂門大開,許道平揮袖将靈玉和各種輔材扔入其中,又運使禦火之法,從地下抽出源源不絕的地火,開始煉制法器。
一邊煉制一邊将各種練器訣竅,教授給弟子元空,爲其仔細講解。
第一日之時法器胚胎已然煉好,第二日便開始祭煉禁制,到了第三日,便是以許道平的法力也不由神色有些疲憊了,畢竟一次性爲上百件法器祭煉禁制,其難度非同一般。
也還好此次祭煉的禁制都是一樣,不然即便是許道平突破元神道行,也是不敢如此托大的。
到了第五日,許道平面色更加憔悴,随着一聲大喝,便見天工爐中噴出了上百玉瓶,玉瓶碧光流轉,燦燦生輝,赫然全部到了上品法器層次。
即便元空早就知道自家師傅厲害,此時也不由吓了一跳,要知道以他自己元嬰修爲,想要在三五日内祭煉一件上品法器到也并不爲難。
可是一次祭煉上百件上品法器,這實在太過駭人聽聞了。
法器出爐,許道平擡手一揮,便見這玉瓶法器“嗖”的一聲,整整齊齊飛到了元空身前,排成了一列,起起伏伏煞是可愛。
元空取了一件,以全真秘法稍微祭煉,便覺得運轉如意,比法器禁制乃是以壺天之法爲根基,加入一些收攝法門揉合起來的禁制,玉瓶之中有一個七八裏大小的空間,微微運使便有一股巨大的收攝之力從瓶口傳出。
看着自家師傅有些疲憊的面容,元空揮手将玉瓶全部收起,嘴巴動了動,終還是忍不住問道:
“師傅不知此寶要稱作何名?”
許道平睜開有些疲憊的雙眼眼,想了想後說道:
“此寶材質還算上佳,如能祭煉到法寶層次,再以先天七大真水洗煉,便可各具妙用,如今便稱作四海瓶吧,也算取個好彩頭。”
說完便閉上雙眼,揮了揮手,盤坐調息回複這些時日所耗的精力與法力。
元空看到師傅閉目調息,便也不敢再打擾,恭敬行了一禮後,便下山去了。
元空下山之後,也不在教中停留,直接前往了大興城。
來到留守府,見到了師兄陳德複,将師傅許道平的設想說了之後,兩人便一起去尋李留守,向其尋問一番該如何安排。
李留守聽了二人言語之後,點頭贊同道:“此法極好。”
而後便取出關中地圖鋪于桌面之上,與二人商議起來。
一個時辰之後,三人商議妥當,将關中未澆灌之地分爲五十餘份,每份由兩名持四海瓶的全真弟子負責,四海瓶中空間也算廣大,裝滿一次,便可澆灌上千頃良田,兩位弟子輪換,一人不過三四趟便可完成灌溉。
計劃一定,陳德複和元空便不再耽擱,立馬召集弟子将四海瓶分了下去,爲衆人劃定轄區。
弟子們答應一聲後,便一道前往渭水上遊而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