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陽和大佬在星海集團吃午餐,這也是大佬第一次在星海集團吃飯。
一般情況下,大佬參觀企業完後,極少與企業老闆一起共餐,沒有哪個企業老闆有那個榮幸。
吃過午餐,喝會茶,也沒休息,繼續聊第二個話題。
沐陽說:“領導,我的第二個請求,就是有個智能城市的想法,需要至少五萬畝的土地規劃。”
按照系統的要求,占地面積至少五萬畝(相當于長6公裏,寬5.55公裏),居住人口不低于十萬人。
如果選址在沙漠或島嶼上,有一個好處就是土地足夠寬闊,土地價格低,除了這些就沒有什麽好處了,沐陽感覺浪費投資,也難把人口遷移過去。
他可不想建一個空城,那有什麽意義?
最終,選址最好還是在一線大城市,但最大的問題就是這麽一大片土地,很難找到合适的。
剛開始的時候,沐陽想選址在總部基地附近,但感覺有些浪費投資了,總部基地的地理位置不算很好,如果沿江的話,那更好了。
智能城市,要求宜居,綠化率非常高,要求每一棟建築所用材料都盡量環保,住宅智能化非常高,教育、醫療、體育等配套設施都非常先進。
雖然不是搞富人區,但引導最終的結果,這麽優異的居住條件,住宅價格肯定會極高,絕對是H城未來的核心區域。
對沐陽來說,也能回籠資金,不說要賺錢,至少不會虧本。
粗算一下,五萬畝的投資,如果按照目前的商業土地和住宅用地價格,價格不低于五千億元,按照智能化程度,所以總投資不會低于兩萬億元。
大佬驚訝說道:“哦,智能城市,這個想法不錯,說來看看,我挺好奇的。”
“我這寫了一份規劃,目前智能城市還是一個概念。”
沐陽把打印好的規劃稿子遞給大佬和現場剩柿領導,内容不多,來不及詳細,很多東西說得比較籠統。
沐陽怕他們看不懂,舉例說明:“我舉個例子,像自動物流,可以不出門就收到快遞,并不是人工送到家門口,人工送到家門口那不叫智能,而是物流車送到小區收攬室,收攬室通過小區的自動輸送管道,在家裏就能收到物件,當然,對體積會有限制,大物件還是沒法實現物流。
或者說,直接從物流倉庫,使用空中運輸工具,直接送到業主家裏的收攬箱。
當然,空中運輸也要考慮到安全問題。
還有其它運輸方面,這些方式,都需要經過驗證。
智物流系統和物聯網隻是智能城市中很普通的生活方式……
随着民衆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未來,人均一輛汽車都是很正常的事,那麽,停車和交通就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我們的城市生活垃圾,能不能進行有效地分類回收、分類處理,都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在雨季,每幾年都有可能出現洪澇,每一次洪澇,城市經濟都嚴重損失……
總的來說,在智能城市體系中,首先城市管理智能化,由智能城市管理系統輔助管理城市;
其次是包括智能交通、智能電力、智能建築、智能安全等基礎設施智能化,也包括智能醫療、智能家庭、智能教育等社會智能化和智能企業、智能銀行、智能商店的生産智能化,從而全面提升城市生産、管理、運行的現代化水平。
星海集團将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不斷地改造這個智能城市。
智能城市不是一味地建造高樓大廈,同時想辦法降低城市投資和運營成本,把智能城市做成一個模闆,其它城市也可以借鑒、模仿。”
沐陽娓娓道來,幾位領導聽到很多新穎的概念,感覺就是聽科幻片一樣。
大佬表示憂慮:“這樣的智能城市,投資要非常大,風險也非常大,有可能這個項目會變黃。”
沐陽耐心解釋道:“是的,但這條路總得有人去走。
就說交通問題,我們人均擁有汽車量會越來越多,城市肯定會變得越來越擁堵,現有的交通網絡已經不能滿足未來的需求,我們不可能把路修得越來越寬,我們的城市,特别是老城區,沒有那麽多公共土地,而是想着如何在現有的基礎上,想辦法如何優化和管理。
又比如,民衆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也許我沒法解決外來打工者的買房問題,但至少能夠解決他們的住宿問題,房間也許不會多大,但至少有窗戶,有陽台,有獨立沐浴室,不怕被房東趕走,租金不會多高,隻要他們願意,都可以一直住下去。
減少中介,減少人工,降低管理成本。
隻要這個城市的居民,沒有買房壓力和買車壓力,生活成本、教育成本都不高,有足夠的時間去鍛煉身體,也有足夠的免費運動場所提供給居民。”
沐陽說完這句話後,大佬沉默了。
沐陽的想法太超前了,如果做不好,将是一個爛攤子。
“沐先生,你确定要進行這樣的項目?按照你所說的,投資超過兩萬億元都有可能,如果半途而廢,這可不是一個小住宅區荒廢,而是相當于半個城區了。”
“這個投資,如果僅僅靠星海集團,哪怕分多期建設,每年的投資壓力是非常大;但我保證,第一批項目資金三千億元,項目開啓後打進專管賬戶。”沐陽如實說道,對于這個智能城市項目,他不要求百分百控股,隻要完成這個任務就可以了。
所以,他還會開放投資,加快投資建設,能夠維持平衡收支就行。
不過,想吸引外界投資,就得有吸收投資客的地方,那就是這個項目能夠盈利。
“嗯,目前有中意的位置嗎?”
“本來打算錢糖區沿江區域的,但那離機場有些近,感覺也不太合适。”沐陽回道,那片區域,目前尚未開發,可不止五萬畝地,未來想擴充到二三十萬畝地都行。
“沐先生,那邊的确不太合适,江對面就是工業區,選擇那邊,投資那麽大,不太合适,還不如濱江區以南區域。”張維建議道。
“濱江區南的确不錯,隻是那邊已經開發,甚至有不少住宅,如果不拆掉的話,影響到整體布局;但拆除的話,感覺有些浪費了。”沐陽說道,若是離市區中心近那更好,隻是需要拆遷的可就多了。
“H城ZF配合星海集團選址,甚至會改動城市布局,上報之後調查再說。如果不是純粹地搞房地産,這個智能城市的确作爲一塊試驗田,沐先生,城市規劃是一件影響後代的大事,我建議,多考察,不要急着下結論。”大佬思考智能城市的意義,這麽大的投資,跟建立一個新城市相差不多了。
“領導說的有道理,目前智能城市隻是我心中的一個藍圖,百分百定下來要投資建設,但選址的事,真不能過急。”沐陽同意,大佬說得也妥當,他有點過急了。
大佬點頭,他也怕沐陽是一時沖動投資。
接下來,大佬覺得談得差不多了,此次考察收獲比較大,也該離開H城了。
大佬離開後,沐陽把火箭發射基地和智能城市的工作交付給他,成立兩個項目組,與H城和甯城相關部門進行實地考察。
星海集團火箭發射基地,計劃投資一千億元,比幾年後GUO家第五個發射中心兩百億投資還要多,主要是沐陽對發射基地的要求和設備要求更高,如果僅僅是建築建設,根本花不了那麽多錢。
象山在氣候和緯度上都十分有利于航天任務的發射,周邊的交通環境十分的便利,有利于各種設備的運輸和調整,除此之外,臨近海洋,火箭在發射的過程中脫離的殘骸可以直接掉進海洋裏,減少了殘骸破壞居民房屋的風險。
而且因爲其臨近海洋,海運也會十分地方便,而一些大型設備,公路是不好運輸的,海運就能夠很方便地完成。
沐陽稱火箭發射項目爲“星海火箭中心”,如此一來,幾年後,GUO家第五個發射中心就得另外選址了,或者也不用再建設了,本來建議目的就是滿足商業火箭發射。
星海集團進入航空航天領域,開始火箭發射選址的事還是曝光出去了,也沒法隐瞞。
“星海集團計劃發射火箭衛星?”
還是引起各國媒體報道和關注,主要是星海集團這個機械領域的霸主開始進入航空航天,成功的概率非常大。
不過,還是有不少媒體不看好星海集團能夠發射衛星,畢竟目前能夠自主研發火箭并發射衛星的GUO家就那幾個而已,如果加上聯合發射,那就多幾個GUO家。
但一想到2010年,馬絲克的太空公司研發的火箭成功将“龍飛船”發射到地球軌道,也是全球有史以來首次由私人企業發射到太空,并能順利折返的飛船。
這麽一對比,好像星海集團發射火箭衛星并不難。
這一世,有星海集團的幹預,爲特絲拉公司提供新能源電池,星海集團和星海投資公司一共占了特絲拉18%的股份,特絲拉公司發展同樣很順利,隻是,由于悍馬EV,特絲拉的銷量并沒有像沐陽上一世那樣火爆,利潤率低很多。
按照曆史軌迹,馬絲克将在今年或明年提出“星鏈”計劃,将向近地軌道發射1.2萬顆衛星,建立完善全球的互聯網通信服務。
到了2020年,馬絲克又宣布,未來星鏈計劃将增加3萬顆衛星投放,這就使星鏈計劃的衛星投放量達到4.2萬顆!
從工業革命開始,人類總體上向太空近地軌道發射的衛星總量也不過1萬顆而已。主要原因還是傳統的衛星耗資巨大,發射一顆衛星動辄投資也要幾億甚至幾十億以上。
按照傳統的思維模式,發射衛星太燒錢,沒有哪個GUO家有能力去霸占太空近地軌道資源。
但是,馬絲克的太空公司在可回收火箭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讓發射衛星的火箭可以回收多次使用,讓火箭不再是一次性消耗品,從而大幅度降低了衛星的發射成本。
依仗掌握了可回收火箭的技術優勢,馬絲克打着“公益行爲”招牌以最低的成本批量發射廉價的衛星——每顆衛星成本不過區區100萬美刀,4.2萬顆衛星總成本不過420億美刀。
按照權威估計,地球近地軌道最多可以容納6萬顆衛星,如果讓馬絲克4.2萬顆衛星都得到發射,光是他的公司就将占據70%的近地軌道資源,這些廉價的衛星就算不幹活也将塞滿太空近地軌道,活脫脫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典範。
一旦将4.2萬顆衛星全部送上天,近距離接觸事件的發生率将達到90%。到時,太空将會變得一團糟,衛星碰撞的概率大幅提升。
在未來幾年,星鏈衛星抵近華國空間站的事可不少。
實際上,國内對馬絲克的星鏈很不滿意,誰也不願意讓那些衛星存在。
但那又怎麽樣,太空談不上是誰的地盤,誰有能力就上。
沐陽從口頭上警告馬絲克,讓他不發射火箭衛星,這怎麽可能!
對方不可能聽沐陽的。
星海集團幹預了特絲拉的發展,讓馬絲克少賺了很多錢,的确有效阻礙了他的星鏈計劃。
但是,這遠遠不夠。
另外,老外絕不允許星海集團發射上萬顆衛星,可以說是官方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但就是這麽霸道。
既然不允許星海集團搞,馬絲克的星鏈也會受到影響。
不過,星海集團搞出空天飛機,也不必擔憂什麽星鏈,直接飛上天一一消滅就是了。
這是昨天的,今天努力吧。看完世界杯後,感覺腦子空空的,突然間不知道如何寫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