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覺皺眉沉思。變法乃是嚴正肅和方敦孺的使命,也是他們的政治生命。政治生命的終結,對這兩人而言無異于生命的終結。所以,即便不久前的那場聲勢浩大的彈劾被罪己诏化解,但絕不會動搖他們變法的決心。以林覺對兩位大人的了解,他們是絕對不會罷手的。
但問題是,現在的時機其實極不适合再生波瀾,兩位大人倘若在此時再提軍中變革之事,怕又是要惹來極大波瀾。更何況,其實他們現在什麽也不做,都将是别人重點攻讦的對象。就像楊秀和郭旭明裏暗裏要求或者要挾自己做的那樣,他們正找尋一切辦法來扳倒兩位大人。此刻最爲明智的作法應該是安靜一段時間,怎可再生波瀾。
可林覺也知道,嚴正肅和方敦孺倘若是那種知難而退懂的回寰之人,那也不至于到了今日的局面了。方敦孺竟然對浣秋和自己的事情采取了默認的舉動,那似乎說明他對自己的處境了解的很清楚,似乎也知道自己不會有好的結局。所以,他甯願讓方浣秋在自己身邊,這對方浣秋是有好處的。
林覺忽然想起了方敦孺今晨說的那句話,他拍着自己的肩膀說了句要自己善待浣秋,此刻想來,這似乎是将浣秋托付給自己的意思。這意味着他已經決定一往無前了。難怪當時自己覺得有些怪怪的。
“娘,你勸勸爹爹,不要再變法了,我真的好擔心啊。”方浣秋輕聲道。
方師母歎息一聲道:“秋兒,你爹爹的脾氣你還不知道?娘又怎麽能勸的動他?當初他來京城爲官時,娘便勸他不要複出。我們在松山書院好好的,爲什麽要來?可是秋兒啊,你爹爹是男兒漢,是有大志向之人,我既勸不回頭他,也不想他一輩子毫無作爲。他做的是他想做的事情,娘沒法子制止也不忍勸阻。也許這便是他的命,也是娘的命。娘想通了,既嫁給了你爹爹,他想做什麽我都不會拉他後腿。倘若因此出了什麽事,娘也會站在他身邊一同承受結果。秋兒,你也要如此。将來林覺要做什麽,你也絕不能拉他後腿,而要站在他身旁,這才是夫妻呢。”
林覺聽了這番話,心中頗爲感歎。他有些明白爲何先生和師母這兩個性格迥異甚至你會覺得不般配的人能夠相濡以沫這麽多年,感情這麽好。你會發現,方敦孺在師母面前總是那麽放松,而且對師母充滿了愛意。那是因爲,師母雖然看似潑辣,如尋常市井女子一般。但她卻對先生發自内心的尊敬寬容且忠誠。她理解先生的内心,知道他的報負,理解他的感受。所以無論先生做出怎樣的決定,她都堅定的站在他身邊。雖然也有抱怨也有不滿,但絕對不會去扯後腿,去哭鬧逼迫先生。某種程度上,師母便是先生的知音。哪怕先生面對千夫所指,師母也絕對是默默站在他身旁,爲他清洗包紮傷口,安撫他疲憊身心的那個人。
何謂夫妻,這也許就是夫妻的典範吧。沒有相敬如賓,隻有相濡以沫。沒有甜言蜜語山盟海誓,卻一定會忠誠相守,絕不背叛。
“師母,請你帶一句話給先生。就說林覺理解他的所爲,尊重他的選擇。但可否不要那麽着急。也許等個一年半載,林覺會回去幫他實現變法之事。這件事真的急不得。您告訴先生,拳頭收回來是爲了更有力量的打出去,而非是退縮怯懦。千萬不能急于求成,眼下真的不能再這麽做了。”林覺沉聲道。
方師母看着林覺,微微點頭道:“林覺……你真的很好。師母這一輩子最稱心的事有兩件,一件是嫁給你先生,另一件便是浣秋能遇到你。你先生那般待你,你從無抱怨。你放心,你的話我會帶給你先生,但我恐怕他是不會聽的。他的脾氣你也是清楚的。但你有這份心,師母已經很感動了。”
林覺輕歎一聲,他知道師母是對的。他的話方敦孺未必會聽,他也隻能希望能引起方敦孺的重視罷了。哪怕他隻聽進去一丁點,或許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時候不早了,我也該回去了。林覺,秋兒交給你了,我知道你會好好的待他。我和你先生都很放心。我去了。”方師母起身道。
林覺和方浣秋忙挽留她留下來吃晚飯再走,可方師母執意要離開。她對浣秋道:“娘看到你平平安安便心滿意足了,你能稱心如意是娘最開心的事情。娘得回去,家裏冷冷清清的,你爹爹回來後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那可怎生是好?娘得回去爲你爹爹燒飯熱酒,陪他說說話兒。再說,你爹爹也想知道你的情形。娘回去便跟他說,我秋兒住着大宅子,身邊有人伺候着,不知道比在家裏好了多少倍。你爹爹便也能安心了。秋兒,娘去了,好好的侍奉林覺,将來成親後便是林家婦了,要尊上愛
下,不要耍小性子,知道麽?”
方浣秋心中莫名生出酸楚來,也不知爲何,她從娘的話中聽到了一些不詳的感覺,卻又不敢多想,心中甚是忐忑難安。
方師母執意離開,林覺隻得安排車馬送她回去。和浣秋送到門口,看馬車遠去,回過頭來,發現方浣秋已經淚流滿面了。
……
大早朝之後,朝廷上下進入了一種奇怪的平靜之中。大早朝将議立太子之事延後議定,這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紛争。或者說,起碼在表面上不再有紛擾的理由。而變法之事也并沒有再生波瀾,上下人等都似乎因爲天氣的越發寒冷而進入了冬眠。
郭沖的病在一天天的好轉,每天的早朝上,笑容最多,笑聲最爲爽朗的便是他了。他覺得自己獲得了新生,重獲了生命。每天早朝上的事情也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官員們似乎在有意回避着那些敏感的話題,不願破壞這難得的甯靜的氣氛。雖然人人都知道,這種甯靜其實隻是暫時的,畢竟朝廷的幾件大事尚未定奪,尚有截然不同的意見。遲早會打破這種平靜。
林覺是忙的不可開交的。對口幫扶的赈濟之事在抓緊操作,郭沖沒有食言,果真帶頭發動宮中捐出了衣物錢财等用于對口幫扶,朝中官員也不得不效仿爲之,百姓們也積極的奉獻他們的力量。因爲是林覺主持,梁王府大出血,捐出了十萬兩銀子支持對口幫扶之事。晉王郭冕也捐了不少财物。就連淮王郭旭也派人送來了五千兩銀子和一車衣物。
幾天時間裏,京城上下捐獻的赈濟銀兩高達九十萬之巨,赈濟物資更是裝滿了幾百輛大車。每天,林覺都在東城門送出一隻滿載物資糧食的車隊前往京東西路。在京城的帶動下,淮南路和南方幾大州府也有了動作,物資糧食也開始往京東西路運送。林覺做了盤算,朝廷撥付的物資和對口幫扶的物資糧食應該可以保證京東西路的百姓熬過這個冬天。隻要天氣變暖,一切便都好辦了。
林覺還去找了楊俊,提出了一個以勞代赈的方案。基于朝廷的決定,楊俊需要抓緊鞏固邊鎮城池防禦,準備迎接極有可能發生的在斷交和斷市之後發生的戰争。這需要大批的勞力。京東西路的百姓不能坐吃赈濟而無所事事。所以林覺便提出從京東西路甄選數萬民夫前往邊鎮參與修築工事城池,這樣可以發給他們工錢。除了吃飯之外,還可以掙到一筆銀子。這對于開春後的恢複生産和家中用度都是極有裨益的。
楊俊雖然對林覺不甚感冒,但這樣的建議是雙赢的計劃,他自然不會拒絕。提請郭沖知曉後,郭沖也是大爲贊揚,覺得可行。此事遂得以施行。
十一月底的一天上午,正當林覺忙着整頓車隊下令發車出城的時候,城門口一個背着包裹,身着髒兮兮棉袍,滿臉風塵的年輕人出現在了林覺的視野之中。
林覺隻一眼便認出了他,當下翻身下馬,快步迎上去,口中大笑道:“杜兄,你可算到了。哎呀,我可等的心焦啊。”
那年輕人看到林覺也忙微笑還禮,笑道:“林大人,有禮了。”
來者正是杜微漸,自從林覺向郭沖點名要了杜微漸爲自己的副手之後,時間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了。杜微漸終于到了京城了。杜微漸是京東東路人,和京城相聚上千裏,這也難怪他接到任命花了這麽長時間才趕到京城。
“你可真叫我望穿秋水啊。”林覺哈哈笑着,上前挽住杜微漸的手臂。不知爲何,再次見到杜微漸,林覺心中生出一種毫無隔閡的感覺,就像是老朋友見面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