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五年二月十四日,靈帝于崇德殿設朝,召群臣商議讨伐白波黃巾一事。
這次,何進與董重倒是沒有禍害對方的想法,或者說有這個想法卻不敢,畢竟河東、河内離雒陽實在是太近了,倘若耽擱久了,搞不好那些白波黃巾就渡河攻雒陽了。
于是,何進開口就懇請調回河東太守董卓,令其率軍讨伐白波,董重也難得地保持沉默,默許了何進的建議。
見此,劉辯心下暗道一聲:果然!
說起來,此次言及白波黃巾起事的奏章,正是董卓的女婿牛輔派人送至雒陽,刨除張讓與尚書常侍渠穆,劉辯依然先朝中一步得知。
當時牛輔在奏章中就有懇請調回董卓主持讨賊一事的懇請,劉辯自然不難猜到何進的建議。
但他卻不能認同。
看這次白波黃巾攻入河東、河内,使朝中人人惶恐就知道,河東、河内的地理位置太過于關鍵:從河東南渡大河,向西可以威脅到三輔,向東可以威脅弘農,繼而威脅河南;而從河内郡南渡大河,則可以直接威脅到河南。
這也就不難理解曆史上爲何是董卓出任河東太守,而王匡出任河内太守,因爲這倆都是大将軍何進的人,至少何進是這麽認爲的。
但在劉辯看來,王匡姑且可以出任河内太守,但董卓,卻萬萬不能由其繼續擔任河東太守。
以往他沒有機會将董卓從這個職位上調離,而現如今董卓遠在漢陽,坐鎮河東的隻是他的女婿牛輔,這豈不是趁機将董卓勢力從河東掃地出門的大好機會?
想到這裏,劉辯朝靈帝拱手拜道:“父皇,兒臣以爲召回董卓一事不妥。”
聽聞此言,殿内頓時安靜下來,大多數人都驚疑不定地看着劉辯,其中亦包括何進,畢竟前段時間董卓與關羽一事,朝中人人皆知。
“史侯,事關雒陽安危,不可意氣用事啊。”司空袁隗溫和的勸道。
劉辯轉頭看了一眼袁隗,反問道:“在袁卿看來,我是意氣用事的人麽?”
這話說得殿内不少人都暗暗嘀咕,畢竟當日劉辯喊着‘關羽是我喜愛的猛将’,強迫何進懲罰董卓,這事但凡與何進親近的人都知道。
而劉辯也不管這些人的神色,正色對靈帝說道:“父皇,兒臣雖不喜董卓,卻也不敢因私人喜好而壞國家大事,兒臣之所以勸阻,是考慮到董卓目前身在漢陽郡,先派使者過去,随後董卓再撤軍返回河東,這一去一回,兒臣估計最起碼也得四十日,這四十日,恐怕白波賊已然攻到雒陽了。”
“唔。”
在靈帝點頭之際,似袁隗等朝臣大臣們也是恍然大悟,心下暗暗稱贊:史侯雖年幼,雖确實明事理。
何進也打消了心中的疑慮,笑着補充道:“史侯的顧慮臣等也考慮到了,因此,臣等原本向下令并州刺史丁原協助讨賊,拖住白波賊,直至董卓率軍返回河東……”
聽到這話,劉辯毫不意外,畢竟并州刺史丁原剛剛平定義屠各胡,朝中衆人印象深刻,考慮到與司隸河東接壤的州郡,冀州還有張舉、張純等人叛亂;荊州叛亂剛熄,但仍有區星、周朝、郭石的餘黨,數來數去也就隻有并州目前有餘力跨郡讨賊。
更别說丁原還是個猛人。
于是他故作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還是大将軍想得周到……”
何進撫了撫自己日漸發福的肚子,正要謙遜兩句,卻見劉辯忽然故作不解地問道:“既然命丁原讨賊,何不就改任他爲河東太守呢?不然以并州刺史的身份暫時統領河東軍隊,名義上說不過去啊。”
“呃,這……”
何進面露猶豫之色。
從旁,袁隗、袁紹、袁術、楊彪、馬日磾等一幹臣子面面相觑,畢竟他們之前還在贊歎這位史侯雖年幼但明事理,不因私人恩怨而壞國事,結果這位史侯很不給面子準備讓丁原取代董卓的位子。
這算是報複董卓陷害他喜愛的關羽麽?
袁隗小心翼翼地問道:“史侯,董卓無過……咳,雖于漢陽郡犯下小過,但也不至于罷了他的官吧?”
劉辯轉頭看向袁隗,平靜說道:“我幾時說過要罷他的官了?這樣吧,丁原的并州刺史一職,就讓董卓來做吧,一個太守,換一個刺史,他也不虧,對吧?”
不虧?虧死了!
似河東這等殷富之地,又靠近長安、雒陽,此地的太守,豈是并州那等貧瘠之州的刺史之職可以相提并論的?
但看着眼前這位疑似有點小心眼的史侯,袁隗也不敢亂說話,免得也被這位史侯記恨上。
而此時,劉辯轉頭看了一眼太尉曹嵩,後者立即拍馬贊同:“臣附議!”
說罷,他拱手對靈帝道:“陛下,臣附史侯建議,推薦并州刺史丁原出任河東太守,征讨白波賊。”
這老東西!
袁紹、袁術幾人面無表情地瞥了一眼曹嵩,暗自鄙夷。
他們當然知道這曹嵩如今已經攀上了史侯。
若非如此,似白波賊起事這麽大事,曹嵩這個太尉豈有不背鍋卸職的道理?
無非就是沒人想得罪史侯,因此不提這事罷了。
此時,袁術收到了何進的目光示意,猜到何進不認同劉辯的安排卻又不想得罪這外甥,遂示意他開口勸阻,他心下暗罵之餘,正色勸道:“史侯雖安排妥當,但恐怕會令董卓寒心,怨恨史侯,怨恨朝廷……是不是,楊大夫,馬侍郎?”
“呃……”
被問及的楊彪與馬日磾尴尬地對視而笑,不敢聲援袁術。
“中郎将此言差矣!”劉辯轉頭看向袁術,笑着說道:“我嘗聽說,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今朝廷需要丁原出任河東太守,圍剿白波賊,暫且委屈董卓也是情非得已,倘若是忠君之臣,理當體諒朝廷,豈有怨恨之說?”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坐在殿中皇位的靈帝輕聲念叨着這句話,點點頭沒來由地表示認同,旋即沉聲道:“好,就依我兒建議,命丁原出任河東太守,即刻率軍赴河東平叛!”
聽聞此言,何進歎了口氣,無奈地看向劉辯。
他倒是沒多想,畢竟丁原既然是他弟弟何苗的人,那麽同樣也是他何氏的人,倒也不必像防着董重那樣防範,隻是他回頭該如何向董卓交代啊,好好的河東太守,變成了并州刺史。
他并不知道,其實劉辯如此安排也有點嘀咕,畢竟他至今都還未看到呂布的名字,萬一呂布此時還未投奔丁原,那豈不是讓董卓占了便宜?
他唯有安慰自己:曆史上呂布可以背叛丁原,投奔董卓,這次若呂布先投了董卓,未嘗不能背叛董卓而投奔丁原。
相較呂布一人,還是讓丁原出任河東太守更爲重要。
旋即,劉辯又向靈帝舉薦:“父皇,昔長沙太守王匡讨賊勇猛,不妨令其調任河内太守,協助丁原一同圍剿白波賊。”
“唔。”靈帝點點頭看向何進,這次何進倒沒什麽意見,他也傾向于将河内郡交到心腹手中。
随後,劉辯又奏道:“爲防白波賊從河東渡河,截斷河南與長安的聯系,可令張溫、皇甫嵩率軍于潼關、華陰作爲防範。”
經劉辯提醒,靈帝這才想起三輔駐有張溫、皇甫嵩新征募的軍隊,心中對白波賊的恐懼褪去了幾分,當即應允。
而與此同時,何進、袁紹、袁術等人則有些愣神地看着劉辯,聽着從後者的嘴裏蹦出‘潼關’、‘華陰’等地名——若非事先準備過,一個十歲的皇子能知道這些确切的地名?
這位史侯,這是準備要監掌朝政了麽?
殿内諸朝中大臣相視一眼,有人暗喜,有人着急、有人憂慮。
比如袁隗、袁紹、袁術幾人,此刻心中就有點嘀咕,畢竟據他們所知,這位史侯對他們袁氏有一些成見……
當日,朝廷派出使者,遷并州刺史丁原爲河東太守,又調長沙太守王匡出任河内太守。
不得不說,後一條任命,讓劉辯感覺有點愧對孫堅,就因爲他的幹預,孫堅錯失了封侯的功勳不說,還失去了結識黃蓋這位猛将的機會,隻能日後給予一些補償了。
十餘日後,并州刺史丁原得诏。
此時他已擊敗白波黃巾進攻太原的部分兵力,見朝廷任命他爲河東太守,他二話不說便率領軍隊南下平賊,進擊白波黃巾的老巢白波谷。
而與此同時,董卓的女婿牛輔也收到了朝廷的任命,見朝廷竟不召回他嶽父,反而命丁原出任河東太守,牛輔大驚失色,忙派人前往漢陽郡,通知董卓。
直到三月,身在漢陽郡的董卓才知道這件事,猛地色變,但卻不敢發作,畢竟他的家人老小還在河東。
他隻是乖乖從命,被拜爲并州刺史,繼續征讨涼州叛軍。
當然,寫信給何進鳴冤訴苦,那自然是免不了的,而何進也得好生安撫一番,許下一些承諾。
而與此同時,冀州刺史劉焉上奏朝廷,劉辯等待已久的‘廢史立牧’一事,終于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