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蓋?
怎麽會?
黃蓋在曆史上是孫堅的部将啊……
莫非是同名同姓?
劉辯睜大眼睛看向奏章,上面亦有王匡對黃蓋出身的簡述。
黃蓋,字公覆,零陵泉陵人,此前任零陵郡郡吏,于王匡追擊區星時,奉零陵太守劉度之命率軍協助王匡,因勇猛擅戰而得到王匡賞識,征求爲都尉。後在與王匡一同追擊區星時,截斷區星投奔周朝與郭石的去路,斬其于零陵昭陽,因此王匡特地爲其上奏表功,表黃蓋爲别部司馬。
在看完王匡的奏章後,劉辯便意識到這黃蓋确實就是曆史上孫堅麾下的部将黃蓋、黃公覆。
原本劉辯還不大清楚曆史上黃蓋是幾時成爲了孫堅的部将,現在他知道了,就是在孫堅成爲長沙太守,征讨區星、周朝、郭石三賊的時候,而這一次王匡代替孫堅出任長沙太守,征讨區星三賊,這就使得黃蓋錯過了與孫堅相識的機會,卻意外得到了王匡的賞識。
确切地說,王匡賞識黃蓋不算意外,畢竟曆史上王匡也是善于挖掘人才的,在出任河内太守時,前後招募了方悅、韓浩二人爲将。
而這一次,王匡不出意外失去了方悅、韓浩兩員部将,卻得到了黃蓋,劉辯也不知他算是賺了還是虧了,畢竟黃蓋固然是猛将,但方悅、韓浩也不差,前者勇冠三軍,後者善于統率軍隊,未必就比黃蓋差了。
當然了,這種比較毫無意義,關鍵在于給劉辯敲響了警鍾:一旦他出手幹預了曆史進程,曆史就會就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他此前所熟悉的漢末那些人物的關系,也會發生改變。
這讓劉辯立刻就聯想到了目前朝中正在争議的并州叛亂一事。
當真要調袁紹或袁術前往并州平叛麽?
要知道并州不止有丁原,還有呂布、張遼、張楊等人,萬一袁紹或袁術去了并州,說不定就順勢招攬了這些人,這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麽?
劉辯當即放棄了設法将袁紹或袁術調去并州一事——有丁原在,并州的叛亂勢必能得到平定,二袁若去了并州,白撿功勞不說,還有可能順便招攬道丁原、呂布、張遼、張揚等一幹人,哪有這麽便宜?
想來想去,最好的辦法莫過于截胡。
稍作思忖,劉辯轉頭吩咐趙淳道:“你去請我二舅進宮,我在甲房殿等他。”
“是。”趙淳躬身而去。
回頭看到張讓困惑的神色,劉辯笑着敷衍幾句,将張讓打發走。
旋即,他走入殿内,将王匡的奏章交給盧植,盧植看到後也是十分欣慰。
片刻後,劉辯估摸着時間差不多了,便找了個借口暫時離開了崇德殿,返回到甲房殿,等待他二舅何苗的到來。
大約一炷香工夫後,就在劉辯閑着沒事在西偏殿糾纏蔡琰時,趙淳匆匆入内,佯裝瞧不見劉辯對蔡琰動手動腳,恭敬禀道:“史侯,濟陽侯到了。”
劉辯點點頭,與面色羞紅、咬牙嗔怒蔡琰說了一句,快步走到殿堂,正好看到何苗負背雙手打量着屋内的擺設。
“二舅。”劉辯親熱地喊道。
何苗回過頭來,天生陰郁的臉上微微綻放幾絲笑容:“史侯如此急切将我召入宮内,不知有何要事?”
“二舅請坐。”
劉辯擡手請何苗入座,說起了今日上午的朝議:“……今日朝議,盧尚書推薦袁本初、袁公路出任刺史前往并州平叛,想不到最後又鬧騰了起來。”
“呵。”
何苗意味不明地輕笑一聲,隐隐帶着幾分嘲諷:“他兄弟二人豈會願意……”
說到這裏,他皺了下眉頭,問劉辯道:“朝議之後,許多人都在議論,我亦有些不解,盧尚書爲何會舉薦袁本初與袁公路?這不像是盧尚書會做的事,史侯近段時間與盧尚書甚爲親密,你有聽說什麽麽?”
鑒于何苗與其兄大将軍何進目前還未發生矛盾,劉辯也不想打草驚蛇,遂裝傻道:“盧尚書不是爲了早日平叛麽?”
聽到這話,何苗又一次意味不明地笑了一下,旋即岔開了話題:“不說這事了,此番史侯召集将我召入宮内,不知所爲何事?”
“是這樣的……”
劉辯組織了一下話語,故作憂心忡忡地對何苗道:“昔日朝廷獲悉涼州叛亂,大舅與董重在朝中争吵了數日,白白耽誤了不少戰機,今并州各胡叛亂,大舅與董重又争吵不休,這要吵到何時?……不瞞二舅,這幾個月我在崇德殿學習處理國事,并州兵曹從事丁原的奏章我也看到了,我見他在奏章中立下軍令狀,言辭鑿鑿能平定休屠各胡的叛亂,何不就任命此人擔任并州刺史呢?”
“這……會不會有些兒戲?”何苗猶豫道:“這丁原隻是前刺史張懿手下兵曹從事,連太守都不曾當過,一下子任命他爲并州刺史,是否有些不妥?”
劉辯也知道此事不合常理,但曆史上何進就是這麽做的啊,因此丁原感激涕零,對何進忠心耿耿,倘若這次他能說服何苗推薦丁原,豈不就是截胡?
所幸劉辯已提前想到了勸說何苗的話:“……二舅,我是這樣想的,在朝廷選出合适的人選前,不如就先任命那丁原爲并州刺史,他若剿賊有利,那自然是皆大歡喜;如若不能,朝廷這邊另派人選即可。總不能因爲大舅與董重争論不下,就任由休屠各胡在并州大肆搶掠屠戮吧?……哪怕那丁原出任刺史後隻能維持現狀,也總好過眼下并州群龍無首、一片散沙。”
“唔。”何苗微微點了點頭,顯然是被說服了。
見此,劉辯順勢勸道:“我年幼,縱使力主推薦丁原,恐朝中大臣也不會個個贊同,還請二舅代爲推薦。”
“好。”
被說服的何苗爽快地答應了。
談完正事,劉辯又留何苗坐了片刻,以便拉攏感情,又喚出蔡琰與何苗相見:“文姬,你還未見過我二舅吧?除了母後,就屬二舅與我最爲親近。……二舅,這是我将來的皇後,已得到蔡郎中的認可。”
從劉辯的口中聽到‘最爲親近’幾個字,何苗微微一愣,臉上露出幾許笑容。
而蔡琰亦按照劉辯的吩咐,帶着幾分羞澀喚何苗道:“二……二舅。”
她羞澀,然而何苗亦腼腆,隻見他有些慌亂地摸了摸全身,最後摘下腰間佩戴的一塊玉,一臉尴尬地對蔡琰道:“來時匆忙,不曾攜帶什麽,便聊以此玉作爲見面之禮,請蔡姬莫要嫌棄。”
蔡琰自是不會嫌棄,雙手捧過:“多謝二舅。”
旋即又聊了幾句,何苗便告辭離開了。
次日,靈帝又設朝議,召群臣商議并州叛亂一事。
何苗出列建議道:“陛下,既諸大臣争議不休,何不就任命那并州兵曹從事丁原出任刺史呢?”
盧植見此一愣,不留痕迹地看了一眼劉辯。
其餘諸大臣也是面露驚愕,太中大夫楊彪委婉地提出了質疑,就跟何苗昨日提出的質疑一模一樣。
對此,何苗正色回答道:“事急從權,眼下并州刺史張懿敗亡,并州群龍無首,必須盡快選出刺史,集一州之力平定叛亂。那丁原若能辦到,自是最好;如若不能,也能爲朝廷争取不少時日,以便選出更好的人選。”
聽到這話,殿内衆人恍然大悟,紛紛點頭,何進、袁紹、袁術、董重幾人也沒有意見,反正他們幾個都不樂意去并州剿賊,何苗推薦丁原出任并州刺史,與他們并無妨礙。
甚至于,袁紹與袁術還暗自松了口氣。
而靈帝顯然也厭煩了再看何進、董重、袁紹、袁術幾人争吵不休,當即就拍定道:“好,就依濟陽侯建議,任命并州兵曹從事丁原出任并州刺史,叫他盡快平定休屠各胡叛亂,莫要辜負朕、辜負朝廷的期望。”
說罷,他下令退朝,率先帶着張讓離開。
待他離開後,何進與董重相互冷笑一聲,亦各自離開。
其餘人亦是如此。
當日傍晚,待劉辯準備返回甲房殿時,盧植喚住了他,在看了看左右後,低聲問道:“史侯爲何改變了主意?”
“什麽?”劉辯試圖蒙混過關。
豈料盧植笑眯眯道:“若那果真是濟陽侯的想法,他在昨日殿議時就會提出,何必等到今日?考慮到濟陽侯生性孤僻,他能聽得進去的人并不多,再者,史侯昨日又曾将濟陽侯請到宮内……”
“真是瞞不過盧師啊。”劉辯苦笑說道:“好吧,我承認了。”
“爲何?”
劉辯半真半假道:“昨日我見大将軍與董重争吵不休,這樣吵下去不知幾時才到盡頭,再想到并州臣民仍陷于心生火熱之中,故向我二舅建議推薦那丁原爲刺史,希望他不負其在奏章内的誓言,盡快平定叛亂。”
“原來如此。”
盧植微微點頭,算是接受了劉辯的解釋,旋即,他笑眯眯地問劉辯道:“這麽說,先前史侯确實是想過要趁機調離袁本初或袁公路咯?”
“我不明白盧師說什麽。”劉辯故作無辜地眨了眨眼睛。
“哈。”盧植哈哈一笑,旋即正色問劉辯道:“史侯是想讓老臣看到二袁的私心之重麽?”
“……”
劉辯一怔,還未反應過來,卻見盧植輕歎一口氣,搖搖頭道:“若非史侯,老臣此前也料想不到,袁本初、袁公路的私心竟如此之重……”
說罷,他與劉辯拱手告别。
看着盧植離去的背影,劉辯終于回過神來,挑了挑眉。
這……算不算意外收獲?
同日,朝廷任命并州兵曹從事丁原爲刺史,命後者盡快平定叛亂。
事後丁原得知是河南尹、車騎将軍、濟陽侯何苗推薦他出任并州刺史,激動之餘,感激涕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