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開後,玉珍再面對弘昭,少了兩份拘謹,多了兩份活潑。
玉珍不比吳蓉,不是那種會做出一番事業的女子,但是她也不差,把王府搭理的井井有條,雖說不上人人交口稱贊,但是提起她,也不會落了弘昭的名頭。
管家,外交,教養子女,漸漸的,弘昭偶爾也會跟玉珍說一些朝堂上的事情,玉珍也會時不時給弘昭一些驚喜,夫妻倆的過後生活,沒有轟轟烈烈過,但是絕對稱得上細水長流。
正昌十五年,康熙駕崩了。
去世時七十三歲,比曆史上多活了六年。
人不操心,确實更加長壽,戈柔想到。
康熙七十三去世,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喜喪了,七十三算唱首了,他去世前都是笑着離開了。
他的子孫後代,後宮嫔妃,要說傷心的,也有。
其中以理親王,戈柔,弘昭,最傷心。
至于胤禛,他對康熙感情複雜,傷心也有些,但是真沒太多。
康熙最疼愛的兒子是理親王,最信任看重的兒子是戈柔,最喜歡的孫子是弘昭。
他付出的那些真心,索性都有回應,他們确實是真的爲他的離開傷心。
至于康熙後宮嫔妃,早年陪着康熙的老人大多數都已經走在他前面了,留下來了,多數都是着晚進宮的嫔妃,哪來的真感情。
跟康熙年紀差不多還能活着的,也都是些不怎麽得寵的。
康熙的葬禮辦得格外盛大。
正昌十六年,戈柔的大哥直親王,二哥理親王,十三弟怡親王,帶兵出征,發動了對倭國的戰争,戰争的原因是因爲倭國長期以來對沿海的漁民進行燒殺搶掠。
其實這都是以前的事了,如今的大清可沒有人惹,更沒人敢随便搶大清漁民的船。
隻是從前犯下的,那也是舊賬,而且還有一筆不能說的賬在戈柔跟胤禛心裏,不大不行。
這場戰争結束的很快,從在朝堂上說要打,到發兵,再到勝利,也期間一共也就用了三個月,倭國投降的很快,打不過,開始投降。
談判桌上,倭國怎麽也沒想到大清絲毫沒有大國風範,可勁的要東西,倭國本來就不是資源多豐富的國家,一場談判,一紙協議過後,徹底窮了。
其實這場戰争并沒有什麽人員傷亡,戈柔要求紀律,雖然沒有優待俘虜,但是投降者也不會虐殺。
倭國投降的快,大清更多是要東西,要資源。
倭國民衆隻知道輸了,卻沒見到這場戰争的慘劇。
幾百年後的曆史學家把這場戰争稱之爲沒有血的戰争,這對倭國來說,也成了一個去不掉的恥辱。
中華思想,講究甯可站着死,也不會跪着生。
倭國毫無反抗的投降,也成了懦弱的代表。
那些曾經加注在她記憶中的恥辱,終于還回去了,有仇自然要報,别說什麽事情還沒發生。
戰争條款簽署成功那天,戈柔跟胤禛說:“這輩子值了。”
上輩子她隻是個普通人,最大的願望是提升生活質量,在茫茫人海中努力的活着,沒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人生爲何而活着。
胤禛笑了,他也算了卻了一塊心病,康熙活着的時候,沒打,康熙去世後,兩人終究安耐不住了。
“這才哪到哪?旁邊還有一個棒槌呢!”
戈柔聞言突然想到另一個隔房鄰居小棒槌。
要說仇恨,倭國當之無愧要排在第一位,但是要論惡心人,小棒槌比倭國還有惡心人,宇宙都是小棒槌家的。
“既然棒槌總說咱們的是他們的,那就成全他們就是了。”
既然他們都這麽說了,爲了以後能讓他們光明正大的說漢字是他們的,端午節是他們的,中國結是他們的……不如把他們變成我們的,那就這話也不算錯。
于是,正昌十六年,上半年大了倭國,讓小日子沒了好日子,下半年去發兵向北,不到三個月的時候,以後的小棒槌就沒了。
當然了,作爲戰敗國,雖然大清接納了他們的土地,但是對他們的人還是有些排斥的,戈柔不覺得這有什麽大問題,畢竟因果報應。
正昌十六年,打了兩個國家,一個成了類似殖民地一樣的存在,直接把對方打成了自己的管轄範圍。
大清百姓安居樂業,對如今的生活還是十分滿意的,對于戰争,一部分覺得無所謂,既然能打,那就打呗,甚至還挺支持,還有一部分覺得戰争不好。
朝堂也有不少不同的聲音,好戰的帝王有時也能拖垮一個王朝,如今大清局勢一片大好,打仗,總有需要不安定元素。
就在所有人都覺得戈柔應該會繼續這麽打下去的時候,戈柔突然就沒了動靜。
軍隊時刻備戰狀态,但是卻絲毫沒有要再打的意思了。
戈柔又不是好戰分子,當初打沙俄,一是因爲資源,二來則是因爲沙俄不老實,老實挑撥離間,造成了邊關的不穩定,不利于朝廷接下來的發展。
打倭國,爲漁民報仇,還有就是那深入骨髓的仇恨,不打,怨恨難消,即便未來史書上背負罵名,也要打這一仗。
至于小棒槌,更多是順帶的,小日子都打了,留他自己蹦跶,多不好,再說,罵名注定要背負,戈柔也不在乎再多一個了。
打完之後,外界聲音褒貶不一,不過她是爽了,有時午夜夢回都能忍不住笑出聲來,她這是幹了多人國人想幹卻沒機會幹的事情。
正昌十七年,戈柔正式廢除了選秀制度,從此婚假自由。
正昌十八年,一夫一妻制在衆多反對下,艱難實施起來。
正昌十九年,大清開始了第一本正式有關保護女性婚姻權益的權益,這些事,都是由胤禛主導,帶着兒媳婦,還有一衆妯娌做起來的。
正昌二十年,清朝廢除了有關避諱顔色,以及衣服款式等諸多避諱,同年,大清有了第一件露小腿褲小臂的衣裳款式,并漸漸開始流行起來,從此,服裝産業開始開始興盛起來。
自古以來人們都離不開衣食住行,但是有關服裝的産業,大多數都是賺個布料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