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阿哥這人喜好名聲,義務教育,注定是個能名利雙收的好差事,原本他聽到的時候就覺得十拿九穩,結果這差事落到了五阿哥頭上,這讓三阿哥氣悶了一段時間。
好在在溫柔鄉裏沉溺了一段時間,他也緩過來了,隻是心裏還是有些不舒服就是了。
伺候了三阿哥幾日,三阿哥總算不過來了那麽品了,馮妙兒也松了口氣,伺候男人的機會,沒有時盼着,多了,馮妙兒也覺得有些撐不住。
就在這時,馮妙兒的貼身婢女過來禀報:“主子,夫人傳信過來,說老爺調任去了甘肅,平調過去的。”
馮妙兒頓時一驚:“你說什麽?!怎麽會?!”
馮妙兒不敢相信。
馮則義原本是廣州知州,在廣州算是一把手。
這麽多年,治理廣州,有功勞也有苦勞,按理來說便是升遷到京城做京官也是可以,可偏偏平調去了甘肅。
甘肅那邊如今可算不上多好的地方,至少比不過廣州。
明着說是平調,其實已經是在貶官了。
“父親這幾年可做了什麽?”
“回主子,這幾年老爺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絲毫不敢怠慢,并未做什麽出格的事。”
“那又怎會如此?”
娘家是女人在後院立足的根基,可以說,馮妙兒能在後院聖寵不衰,跟她父親有些能耐脫不開關系,畢竟三阿哥雖然不需要養勢力,但是後院還需要簡單的平衡的。
馮妙兒不相信無緣無故,她父親好好的就被明調暗降了,這不合乎邏輯。
“難不成父親得罪了人?”馮妙兒如此猜測道。
一旁的婢女也覺得這個可能性最大。
“奴婢覺得也有這個可能,主子,要不要找王爺,讓王爺幫着通通關系?”
馮妙兒微微點頭:“你且讓我仔細想想該怎麽說。”
三阿哥這人馮妙兒有點摸清了他的脈絡,有些清高,不喜女子有功力之心,喜歡女人依賴他的樣子,最後漂亮且柔弱一些。
若是開了口,即便三阿哥答應下來,以後她可就未必能得寵了,如今她還未生孩子,此時無寵,她後半輩子可能就玩了。
這樣不行。
所以她要仔細想想,權衡利弊。
可以說,馮妙兒是個十分現實的人。
這邊三阿哥府小事不斷,此時,宮裏也發生了一件大事。
“皇上,不好了,大阿哥他留書出走了。”
戈柔聞言一驚:“蘇培盛,你說什麽?!”
“皇上,大阿哥他留書出走了。”蘇培盛一臉着急的說道。
戈柔皺眉:“什麽時候的事?去哪了?書呢?”
蘇培盛忙把弘昭留下來的書信遞給戈柔,戈柔接過,一看。
好家夥,弘昭因爲想要出海,原先她沒表态,再加上登基的太突然,一時間把這事給忘了,他到好,直接跑了。
弘昭留書說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看完後,她沉默了半響:“派些人出去找他,找到了跟着護着,往各通商口岸去找,不必要求他回來了。”
孩子大了,總該學着放手。
“是,皇上。”
戈柔這反應讓蘇培盛有些意外,他還以爲主子會生氣,會派人把弘昭阿哥“抓”回來呢!誰知道隻是派人去保護,絲毫沒提要把人帶回來的意思。
蘇培盛覺得自己要反思,看來還是不夠了解主子的性子,太過大驚小怪,小題大做了。
“皇上,那太上皇和皇後那邊?”
胤禛那邊還好,畢竟提前他知道弘昭的心思,康熙那邊他是絲毫不知情。
“朕去說。”
想到要跟康熙說這事,戈柔也不禁歎了口氣,随即便去了胤禛哪裏。
如今戈柔住在養心殿,胤禛便住在永壽宮,前後兩所宮殿打通,養心殿就跟以前王府辦公的前院似的,永壽宮便是後院,後宮也沒旁人,兩人吃住都在一起。
沒走多久,便到了永壽宮。
其實永壽宮根本不像是皇後的寝殿,倒不是說不夠富貴精緻,而且沒有寝殿的感覺。
戈柔成了皇帝後,胤禛就不能再像從前在王府那樣随意出入任何地方,養心殿胤禛也能去,但是在養心殿辦公處理事情,不是不可能,至少在康熙活着的時候不可能。
兩人也不怕,隻是不想太過刺激康熙,畢竟有順治和董鄂妃前車之鑒,康熙年紀大了,可受不了刺激。
所以胤禛隻能在永壽宮辦公,除了住處,其他地方其實跟男人辦公的地方也沒什麽差别。
胤禛看着戈柔手裏捏着一封信過來,淡定的開口:“來了,坐下喝杯茶再說。”
看着胤禛這樣,戈柔就明白了:“你都知道了?”
胤禛點頭:“自然是知道的。”
自己的兒子自己了解。
這輩子胤禛不像上輩子那樣跟兒子關系冷淡,因爲他在後宅時間比較長,即便再需要處理公事,但是仍舊有許多時間可以跟兒子相處。
反而戈柔雖然有心想跟兒子多相處一些,但是沒時間,她太忙了,擔子太重,她不敢停下來,也不能停下來。
所以她沒有胤禛了解弘昭。
弘昭離家出走的想法其實一直都有,胤禛并沒有因爲太忙而不去關注兒子。
其實弘昭計劃離家出走,胤禛都看在眼裏,他能阻止得了一次,那下一次呢?
孩子大了,總要放他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用拘着,長此以往也不是辦法,孩子也不會開心。
弘昭離開時,胤禛就安排了人跟着,也是一種保護。
“他走的不聲不響,也沒跟我說一聲,我該怎麽跟皇阿瑪交代。”
康熙寵弘昭,可比方面對太子還要寵,寶貝孫子離家出走,知道了還不得要變天了。
“皇阿瑪還能吃了你不成,放心吧,我派人跟着呢!不會出事的。”
弘昭歎了口氣:“也就是不放心。”
對弘昭的教育,兩人并沒有嬌慣他,把他當成繼承人來培養,弘昭的日子過得并不輕松,甚至也吃過不少苦,但是那都是在他們身邊,他們看着,瞧着,把握着其中的度,循序漸進,保證孩子能夠承受得住才讓他承受的。
如今他不在身邊了,總覺得外面處處都是陷阱牢籠,處處充滿危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