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會進行一半時,這時才有人牽頭把話題說到大家最感興趣的話題——良種。
杭州首富王老爺的夫人王夫人最小開口道:“郡王福晉,聽說京城近來流行新品種的水稻和棉花,咱們在這杭州也去不了京城,不知真假,福晉從京城過來,相比最是清楚不過,不知是否是這麽?”
糧食,江南作爲糧倉,這是江南商戶最關心的問題。
總算進入正題了,這樣的宴會其實對胤禛來說頗爲沒意思,他笑的一臉溫和道:“确實有此事,皇阿瑪親口稱贊過新品種的水稻和棉花種子,産量皇阿瑪親自下田瞧過來,自然做不得假。”
王夫人眼睛一亮:“福晉此話當真。”
“本福晉萬莫不敢拿皇阿瑪做筏子胡言亂語,自然當真。”胤禛表情似是不悅的說到。
王夫人自知失言,立馬賠不是:“是民婦的不是,民婦太過激動了,此等良種,此乃百姓之福,民婦聽聞良種産量是尋常種子産量的兩至三倍,一時太過激動,還望福晉恕罪。”
什麽百姓之福,真要是說來,不如果是商戶之福,若是朝廷不加以幹涉,既然糧食價格能下降,必然還會有賺錢的空間。
“王夫人激動些也可以理解,此良種,确實是大清之福,百姓之福,王夫人說的也沒錯,自然無罪。”
“謝福晉。”
既然說到了種子上面,接下來就像是打開了某種開關一樣,紛紛開始說起良種的事。
就在這時,在一處離胤禛比較遠的地方,有兩個人發生了争執。
在這樣的場合,稍微有一點動靜都能引來側目,更何況那兩人動靜還不小。
有熱鬧可看,這下衆人都紛紛望去。
胤禛皺眉開口道:“福嬷嬷,你去瞧瞧發生了何事。”
福嬷嬷:“是,福晉。”
福嬷嬷冷着一張臉過去,仔細詢問了一番,也沒人敢說謊,又問了一遍一旁守着的婢女,這才弄明白了事情的始末。
随即福嬷嬷跟胤禛說了事情的經過。
鬧出動靜的是一對姐妹,是不過同父異母,兩人相差不過半歲,同是嫡女,隻不過一個是原配所生,一個是妾室擡成正室所生。
商戶人家出身,規矩不重,妾室擡成正室雖然爲人不齒,但是商戶人家,也沒人說太多。
這事過去已久,會提起這事的人就更加少了。
隻是原配留下的女兒大了,又不是個蠢笨的,在府裏也有自己的小勢力,這次出來,原配的女兒自然是爲了良種,她娘臨去前給她留的最多的便是田産鋪子。
她也善于經營,自然也就明白良種的重要性。
妹妹知道的她的想法,就說她癡心妄想。
再加上多喝了點酒,以及一方有心鬧起來,自然也就鬧大了。
詢問了緣由,胤禛把兩人叫到跟前,并沒有責罰兩人的意思,不過兩人都有些驚懼。
畢竟胤禛是個皇子福晉,而她們卻隻是商戶之女,在這一畝三分地上有點面子,可是跳出這一畝三分地,她們可真不算什麽。
胤禛開口就問原配所出的姐姐:“你也想要良種?”
那姑娘聞言,面上有些緊張,不過轉念又露出一個豁出去的表情道:“民女确實想要良種,民女母親去世的早,給民女留下不少嫁妝,民女的母親生前便樂善好施,民女也有心承母志,能讓更多百姓吃上飯。”
胤禛一臉感興趣的樣子說道:“哦?說說你的想法。”
“民女手中有母親留下的良田千畝,還有鋪子十幾,另有房産若幹,民女有意将一半良田以低價抛售出去,願普通百姓也能有自己的田産。”
這話一出,衆人紛紛望向那姑娘。
說真的,這話有些不讨喜。
千畝良田的一半至少也有五百畝,在杭州算不上最大的第地主,但是五百畝低價良田出售,必然會影響市場。
可不就是招人恨。
所以這姑娘得到的都是惡意的目光,她自己約摸也是感受到了,隻是到了這一步,她仍舊表現出一臉堅毅模樣。
胤禛突然笑了:“你能有這份善心就好,不用低價出售良田,你若真有心,便以正常價格出售田産即可,當然了,這些田産務必保證要到需要的人手中。”
胤禛話落,那姑娘便繼續道:“民女抛售田産時會查明隻向無田産的人家出售,并且保證每人隻準許購買一畝田産,不知福晉以爲如何?”
“姑娘有此心,又能如此用心,實實在在爲百姓着想,确實難得,既然姑娘這般有善心,這良種,我便給姑娘承諾一份。”
衆人也沒想到會是這樣的走向。
誰不知道良種難得。
那姑娘立馬謝恩:“民女謝過福晉。”
“都是你應得的,良種稀少,本應該用在有善心之人的身上,這也是皇阿瑪的意思。”
再後來,這宴會草草結束,衆人的心思便不在宴會上了。
待宴會結束後,沒幾天,杭州便刮起了一陣“好人好事”風,也有一些兩天抛售出去。
不過不算特别多。
胤禛也選擇了一些給良種。
随即而來的就是戈柔跟王老爺談了一樁生意。
他們來杭州半月後,杭州便發生了一件大事。
杭州首富王家将家中八成的田産抛售出去,這些田産最後全都以低價進了普通百姓的手中。
戈柔是怎麽做到的呢?
原因也簡單。
戈柔把王老爺帶去瞧了瞧紡織機,以五年皇商爲代價,特允許王家成爲杭州府唯一指定可以使用新式紡織機,最後經過一番商談,兩者達成了共識。
王家的田産雖然低價賣給普通百姓,但是這些百姓必須在五年内全都種植棉花,并且由官府出面保證這五年内棉花隻能賣給王家,當然了,價格不得低于市場價,并且戈柔還特意弄出了一份田産補貼用來給農戶。
可以說,考慮的十分周到了。
這消息已經傳出,大部分都不信,隻是王家的田産陸陸續續進了百姓手中,這便由不得他們不信。
當地人知道當地人,王家老爺是個做生意的好手,也是個對消息時局極爲敏銳之人。
在他的帶動下,杭州迎來一波良田抛售風。
待這股風停下來後,此時的杭州七成的田産回到九成的普通百姓手中。
這已經是極爲不容易的事情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