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延章實在是個傳奇人物,他一生有許多争議,可所做之事無一不是能常人之不所能,是以關于他不僅有許多戲曲小說,野史話本,便是正史上也有特意單列的一個篇章講述他的生平。然而在民間,其中最出名的還是這一出“顧郎三問季家薄幸女”。
蓋因這戲講的是因果報應,唱腔好聽,情節曲折,又有大團圓結局,惡人受懲,好人好命,才子佳人,風流韻事,格外吸引民衆喜歡。
季清菱憶起來,某次看這出戲的時候,還有閨中友人借此玩笑,問她:“莫不是你們季家得罪了哪個酸書生,這才把那薄幸女寫就姓季?”
戲文本是杜撰,可正史中也有記載顧延章少時家滅,被人賣做仆役雲雲。季清菱看過父親房中各類雜書,其中也确有前朝臣子往來書信,證明顧延章曾有過恩情被負之舊事,負義者也的确是一位姓季的女子,隻是因爲時隔太久,無法探究其中細節而已。
如今一一對照,季清菱隻覺得荒謬至極,震驚之心甚至超過了剛剛轉生在這一個“季清菱”身上的時候。
自己成了曆史中的一個人物,雖然不知道其中實情如何,可應是醜角無疑了。
電光火石之間,季清菱想到剛剛顧延章說的話,反手便把身上棉襖的一角撕開,從中取出了一塊玉佩并一封書信。顧延章一驚,攔之不及,驚斥道:“季清菱!你這是作甚!”
季清菱把玉佩塞到顧延章手中,拆開書信便看了起來。
這是一份季母寫給李家的書信,信中同意李、季兩家結親,又将如今情況解釋了一遍,把季清菱托付給了李家,請求對方照看。
對于原本的季清菱來說,這應該是唯一的出路了。她六親不在,父母兄弟俱無,寡恒産,無錢财,如果李家能認下這門親最好,若是不認,哪怕看在當初的季父救命之恩,至少也會給她一口飯吃。
然而看完這封書信的季清菱,卻是隻想苦笑。
季母臨終前跟女兒說過,李家在京城中做的是馬匹絲綢生意,之前走延州線的時候,季父還幫着打點過,即便是在京城,他們家也稱得上豪富了。
那信件中提到了李家老爺的名諱,叫做李程韋,而與季清菱說親的那個幼子則是名喚李嘉嚴。
這兩個名字于其他人可能普普通通,可對季清菱來說,卻是十分熟悉。
這是晉朝一個極出名的争産案裏出現過無數次的名字,那個争産案鬧得極大,到後來甚至拖了皇家下場,京都府無法判案,後來是晉朝當時的天子下诏判決的。前一世,季清菱爲父親整理宗卷時,曾經仔細研究過這個案子,清楚地記得那一位名叫“李嘉嚴”的李家幼子乃是一位縣馬,根本沒有什麽姓季的妻子。
李家的争産案鬧到後面,掀出了無數的案中案,也把李程韋翻了個底朝天,這是一個利欲熏心,毫無禮義廉恥的小人。
有了結論再來從頭看,季清菱立刻就否決掉了再去京城投奔李家的選擇。
冷眼旁觀,很容易就能看出來,李程韋一直努力跟季家保持關系,很大程度上也是想靠着季父打通延州的對外經商的線路。畢竟提親之事,是從季父幫助李家打點延州上下,協助其對北蠻販賣布匹之後,才漸漸有端倪的。而在季父官品得升之後,李家就逐漸執着起來。
現在延州城破,季家覆滅,李程韋根本沒有了繼續跟季家來往的必要,更不可能讓兒子跟季清菱成親了。
何必去自讨沒趣呢,寄人籬下,毫無依靠,哪有什麽出路可言。
她擡頭看了看顧延章。
對方的臉瘦得一點肉都沒有,身上隻穿了薄薄的棉衣,因爲僅有十歲,身量并不高,一路逃難,簡直是灰頭土臉,可即便如此,他依舊身形挺立,站姿筆挺得如同一顆小小的松樹,雙眼清澈,氣質幹淨。
都說三歲看大,隻要有些眼光的人,都能瞧出來這個孩子隻要悉心教養,将來必然會有出息。而季清菱,哪怕沒有眼光,也隻知道這人未來會是怎樣的一個人物。
有什麽比投資一個絕對會功成名就的權臣來得更靠譜呢?
顧延章在史書上以重情重義著稱,他爲了恩主,拒絕過公主爲女兒的求親,也冷淡過無數高官的詢意,後來許多次朝堂争鬥中,他都爲報舊恩,出過大力,即使因此吃過許多大虧,也被無數人攻讦過,卻依舊我行我素。
這一點,在評判的人看來,應當是缺陷,可對于季清菱來說,卻是如同綸音一般。
原身已逝,自己後世的身體則是早已病死,雖然不知緣由,可既然上天給了自己重活一回的機會,又得了這樣一副健康的身體,若是不好好珍惜,簡直是暴殄天物。
季清菱拿定了主意,心裏頓時就安定下來。
既來之,則安之。
她捏着手中的書信,“嘶啦”一聲,把紙撕成了兩半,三下并兩下,又扯成了碎片。
顧延章被她的行爲驚得目瞪口呆,連忙伸手去阻止,卻隻抓到了幾片碎紙。他幾乎是痛心疾首地看着季清菱,口中喝道:“你這是幹什麽?!瘋了嗎?!”
他急得眦目欲裂,小小的臉上滿是揪心的神色。
顧延章乍逢家變,内無親人,外無朋友,眼下認識的隻有季清菱,雖然兩人從前不熟,可放在此時,說是相依爲命也不爲過,眼見對方把唯一的出路給斷了,幾乎是吓得魂飛魄散。
沒了書信,隻有玉佩,要想向李家證明季清菱的身份,就更難了。
季清菱卻毫不在意,她将碎紙片收攏在信封之中,仰着頭對顧延章道:“顧五哥,我不去京城了。”她的口氣非常的鄭重,表情也萬分沉着,一點都不像是小孩子鬧脾氣。
顧延章頭都大了。他耐着性子哄了許久,見對方始終态度毫無轉圜,隻得把事情攤開來說與她聽:“季清菱,咱們沒錢吃飯了,再這樣下去,隻能上街乞讨,你也瞧見這一路的乞丐是日子是什麽光景,三天五天都吃不上一點糧食是常事,你若是不去京城,那些個乞丐就是咱們的将來。你是個女娃,如果被歹人看在眼裏起了壞心,說不得拐到什麽邋遢地方,我救不了你不說,說不定也得被人拐去賣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