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想了想,李少傑便開口說道。
“還真有點事情拿捏不定。”
“說說看。”
“嗯,是這樣的。”
李少傑開始娓娓道來。
“領導你可能不知道,這次的活動模式,大體是分爲三條線進行推動的。”
“一條,就是這些樂團們,在自己所屬的音樂廳進行大批量的演出,盡可能多的演出。”
“第二條,那便是去屬于他們自己的人文遺址進行演出的錄制,這主要實踐的,是展示文化上的一種傳承,發揚,以及重視人文的态度。”
“第三點自然就是在咱們這進行的綜合性質的整體演出。”
“但實際上,針對每一種演出,排練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中間是需要樂團更改演出效果的,有很多的調整,需要一定量的時間。”
“這時間很難綜合考慮。”
“我覺得,雖然目前大型活動還在籌備,但對于個體音樂廳的那些合作夥伴們,可以讓他們近期準備開始籌備相關演出了,提前進行發酵。”
“按照我的想法來看,大概一個月後基本就可以進行第一輪的演出了。”
“但這些事比較大,領導,您看看您怎麽說?”
此時體量甚大,縱使是李少傑足夠有魄力,但在很多問題的處理上,依然要聽一聽更多人的想法與意見。
雖然這個年代的知識獲取,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說法沒那麽絕對。
但老人言依然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三人行的道理其實也是一樣。
未必要照搬,但或許其他人總會注意到你自己注意不到的地方,也會有你缺少的一些經驗。
“那時間上的安排合理嗎?”
領導若有所思的問了一句。
要知道,觀衆們對一首名作的感官發酵是有一個曲線的。
這個發酵時間太短,很多人不知道,或者仍然有一點陌生感,那麽影響力有限。
可如果時間太長,熱情消耗了太多,真正爆發出來的時候似乎又缺點力量。
“按照現在的進度來看,考慮到他們進行演出,會砍掉我們進度這邊的時間,預計全部完成需要四個月。”
李少傑開口道。
“留一個月的緩沖時間的話,五個月吧,現在開始應該差不多!”
“五個月”
領導皺眉,旋即問道。
“那如果現在暫時不進行演出,繼續排練,要多久能拿下?”
“就算現在暫時不進行演出,排練速度确實很快,大概一個月就可以,可是,按照流程來看,依然還是會先打散,再聚合,打散的演奏發酵時間依然要給出足夠的時間,而且後面聚合的這個過程.爲了最終演奏的質量,留出的時間依然不能縮短。”
“這樣反而更加耗時耗力,因爲大型合奏和單個樂團的表演,有不小差距的。”
其實李少傑的意思很好理解。
乒乓球都是乒乓球,但單打和雙打還是很不一樣。
單打前着重單打訓練,每個人特點不同,要完美的發揮個人風格。
而單打比賽後,如果要參加雙打,也依然要留出足夠的訓練時間來進行配合上的再次磨合與熱身,這個時候的側重點就是要整體統一性。
看似一樣。
實則完全不一樣。
這種切換,放在現實中,是需要時間來訓練的。
李少傑說的這藝術表演上的事情,領導不懂。
但領導懂一件事。
傑哥很強,信他沒問題,很穩。
“這樣吧,什麽是第一個開始的,那就先着重搞好什麽,然後等後續計劃安排好,計劃好,就開一個好頭。”
“緩沖時間可以多準備一點,有備無患。”
對于時間安排這個,領導确實沒法給出什麽有用的意見。
因爲這并不算是官方的活動,隻能說是深受官方關注的一次很有意義的活動。
支持不代表會親自下場。
講真,真要是來一個誰去管李少傑,那恐怕才是有問題的。
其實放在各行各業都是類似的。
專業人士是會從專業上進行更細緻的考量,領導一般負責的是宏觀上的調控與調度。
所以,給出一些建議,确定一點方向可以,具體怎麽做,外行的确不好插手,去指指點點。
李少傑又考慮了很久。
很快,事情便開始推動了起來!
在樂團中,經常會碰到一種情況。
同樣的一首作品,但不同的指揮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與演奏方式的。
所以,在樂團進行排練的時候,幾乎可以說是重新再練的。
哪怕你已經無比熟悉這首曲子,也有自己的看法與解讀,但樂團不同于獨奏,抱歉,這些個人的看法不重要,你得跟着指揮的看法走。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所以,即使同樣的曲子,交給不同的指揮,在排練上也會差異極大。
至于指揮會不會統一
抱歉,那反而失去了指揮存在的意義。
樂團是一部精密的機器,指揮才是控制機器的人。
但這由人構成的“機器”,在不同的指揮切換中,也是需要适應時間的。
如果全部指揮都交給李少傑親力親爲,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除了最終的總演出,以及在各個國家曆史遺址的演出活動的指揮,是李少傑負責以外。
平日裏,在各自音樂廳的作品演奏,是由各樂團的常駐指揮家來進行指揮的。
像是普通人以爲的,“你就以李少傑的基準來呗”,這實際上才是不可能的。
或許未必一定要大改特改,但按照自己獨特的個人指揮風格來,絕對是必要的。
放在李少傑本人來看,也絕對不會扼殺這種藝術的發散性的。
如果說,這作品,是一個複雜的公式。
樂團,就是計算器,或者算盤,甚至是楔形石闆,麻繩,算籌.等不同的計算方式。
那麽,公式中XYZ的代表數字具體是多少,就是由指揮家自己決定的。
公式是一個,但算出來的結果卻千千萬萬,這才是音樂作品,樂團,指揮家,彼此之間産生的化學反應。
這樣百花齊放的結果,才是音樂藝術真正活着的靈魂。
而不會成爲死的東西。
如果真的完全一樣,照着抄,那這些指揮家也不可能會成爲頂尖。
而正是因爲這些鐵律。
導緻活動展開的時間安排變得極難。
面對這麽多五花八門的國外樂團,國外音樂廳,指揮家。
很多時候,确實很難做到統一指令,統一進度。
盡善盡美,精益求精的精神是藝術家成功的基石,但往往也是煩惱的來源。
就好像畫家總會糾結于顔色的選擇,哪怕顔色在外人看來幾乎是一樣的。
音樂家也會糾結于單個的音色,盡量想達到完美,哪怕外人聽不出來。
這還都隻是一些小細節。
在李少傑滿世界跑,帶樂團的這段時間裏,李少傑更是感覺到了不同樂團不同的訓練問題。
這都算是寶貴的經驗,完全可以帶回去,靠着這些經驗改造國内樂團,使其進步發展。
當然,也感受到了樂團之間水準的參差。
而這麽一晃,那就是一個月。
已經可以開始正式運作了。
于是,在這個秋季,李少傑作爲指揮,與國交,一同在京城舉辦了《合唱交響曲》真正意義上的首演!
緊随其後的便是全國範圍内的巡回演出,時間安排的非常緊。
甚至有時候下午三點一場演出後,需要坐飛機前往另一個城市,在七點繼續第二場演出。
古典樂曲的口碑發酵,其實還真和流行音樂不太一樣。
由于古典音樂有那麽一點特殊,借助網絡的代價是一大群的牛鬼蛇神。
普通人或許最差也就是撲了,或者熱度起的慢。
但李少傑這種自帶熱度的人,最不缺的也必然是一些理所當然的噴子。
而這次活動涉及到的事情很多,輿論是很重要的。
所以,并沒有将樂曲公布在互聯網上。
而僅僅是大批量的網絡報道。
作品本身演出主要還是放在了線下。
——
能搜到很多消息,看到很多新聞,但具體是啥樣的,網上目前還搜不到。
實際上,目前來說,古典音樂最主要的地方還是在線下的演出。
很多音樂家的影響力積累,那也都是要靠一場一場音樂會打出來的。
網絡隻能算是一種助力。
真玩命,那還得看現場。
或許感覺這線下演出.在擴散上比不上網絡。
但實際上,這個線下的演出頻率卻超出想象。
曆時一個月,三十一天的演出。
已經安排好的演出場次,就已經達到了整整78場。
78場,31天。
這就算放在業内,也絕對算是堪稱狂魔級人物的演出密度了。
不過好在一點。
雖然場次多,但隻有一部作品,單場下來,也就一個多小時。
而在這樣密度的演出裏,《合唱交響曲》在古典音樂愛好者的圈子裏,名聲那是越來越響!
古典音樂的愛好者圈子吧,其實大多都是老油子。
新人算是比較少見的,而且就算是新人,平時交流也不算特别多。
按照古典音樂的發展,不同學派,不同創作者,不同時期,或者現如今一些嚴肅音樂家們的作品,基本都是按照各自喜好,或者内容,自己聽自己的。
很多古典音樂愛好者的群.很死。
像是流行音樂群,如果裏面經常會因爲不同的歌曲有所争執那正經的古典音樂愛好者那就多少顯得佛系了許多。
可這幾天不太一樣。
這些圈子幾乎完全被《合唱交響曲》所刷屏!!
極其工整的對位創作,在演出中,是能完全體現出來那種魅力的!
尤其是在經過一整個曲子後,當最後大合唱《歡樂頌》響起時,那種極緻的情感推進,簡直堪稱震撼!!
【實在是震撼,最後一個樂章,居然是總結前面内容,然後突然進行一個大推進。】
【我在鵬城音樂廳看的,好家夥,合唱的時候,觀衆們差點激動的站起來!!】
【剛看完,我的媽,我腦子還是嗡嗡的。】
【前段時間沒日沒夜的聽《命運》,我還在想着,這曲子可能無法超越了,正膜拜着,李少傑反手就告訴我,他自己還是可以超越自己的。】
【這也就是因爲《命運》與《合唱》出自同一人之手了,不然絕對得幹起來.】
【太猛了,《命運》如果是帶點黑色的英雄故事,那《合唱》真就是整個人類文明的光明。】
《合唱》交響曲所帶來的震撼,開始在整個音樂圈不斷的蔓延!
而此時,關于《合唱》的相關“八卦”也蔓延在整個音樂圈中。
“聽說了嗎,這《合唱》的首演其實一開始面對的聽衆,居然是多達兩千多名音樂圈頂尖的大師!!這TM到底是什麽樣的魄力?”
“卧槽真的假的?!”
“真的,騙你幹啥,我一朋友的老師,就是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的教授,人家親口說的!”
“聽說當時演出結束以後,幾乎所有大師都認爲,真正能承載這部作品宏大與格局的演出規模,以及演出場合,現實中都很難達成.”
“這麽誇張?”
“這一點都不誇張,說一句傑哥已經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甚至是整個古典音樂史上的前三,都絕對不爲過了.”
“這TM要是玄幻小說,那保準屬于隻活在設定裏的最高天花闆了.”
“MD,簡直堪稱一代樂聖!”
“笑死,聽之前:【樂聖?開什麽玩笑,太誇張了。】聽之後:【阿巴阿巴阿巴.】”
慢慢的。
通過古典音樂圈的輻射。
熱度越來越高。
甚至于官媒也下場報道。
不隻是國内。
影響力甚至已經來到了國外。
這很恐怖。
因爲這首樂曲,還沒在國外進行演奏。
但即使這樣,影響力都已然來到了國外。
當然。
無圖無真相。
這麽爆炸的吹捧雖然由不得人們不信,可依然帶有不少的質疑。
很多外國愛好者也覺得,這些說法似乎有些誇張。
而就在這種情況之下.
李少傑的第二波行動來了!!
買了巫師三都已經仨月了,斷斷續續才玩到35級.一直沉迷于和NPC互動,這中配的國罵是真帶感.
就在今天,終于學會了拜年劍法和回旋劍舞。
遊戲内容也終于算是有點突破了。
這一刻成就感滿滿。
拜年劍法的腦殘劈是真好用啊!
單體拜年,群體就回旋劍舞轉花手。
呵,什麽巫師,什麽獵魔人,都是垃圾。
真男人都是玩劍術,昆恩都不上,燕子藥水就含嘴裏。
爺要做劍聖。
ps,劍仙暈3D,很暈很暈,巨TM暈的那種。
晃一下都受不了的那種。
然後玩巫師3,真TM是邊吐邊玩啊實在不行了就休息幾天繼續。
也是TM絕了。
不過這遊戲倒是挺值的,趁着活動直接入手原版+dlc,才花了七十塊。
現在剛剛玩簡單模式,以後還能提難度,确實還挺耐玩的,而且對新手挺友好(除了一開始有些适應不了操作模式,玩一玩也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