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演出需要寫論文,聽起來離譜,實際上并不離譜。
當然了,與其說是論文,不如說是論文前半部分的分析報告。
後半部分的自我理解.以及表演方式等亂七八糟的,不需要寫出來。
但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
人家拍電視劇的,起碼還需要分析角色,做做記錄呢,再不濟也得找人做這些。
何況是芭蕾舞劇。
這玩意一場下來,一兩個小時不間斷。
必須要做到每一個細節都拿捏。
國家級的舞者,國家級的藝術單位。
可不是那麽好混的。
更不是你單純舞蹈跳的好,或者天賦強,就可以的。
知識,隻是基本。
與很多人想象中的反而相反。
這裏的首席,就算不走藝術,放在别的專業裏,那也都是個頂個的學霸。
藝術生的文化課,決定不了你的下限,但卻能決定你的上限。
這些頂級的演出者,也自然不需要考慮下限,而是要不斷的拔高上限。
所以,就文化知識方面,重要程度完全不次于主業。
或者說,就是主業。
就像是打遊戲一樣。
有的或許是理論極猛但操作不太行的嘴強王者,有的或許是靠天賦操作莽上去的最強王者。
但到了這裏,這個級别。
伱作爲首席。
那就必須要成爲一個可以兼職戰隊教練的首發選手。
知識理論與實際操作缺一不可。
甚至必須完美。
要知道,所有的藝術生,能到有些名氣的樂團裏工作的,隻有那麽一小撮一小撮。
而其中,能來到知名藝術團的,更是寥寥無幾。
更别提這是國内幾乎最頂級的藝術團了。
這可是國家單位。
而要知道,無數次選拔出來的,天才中的天才們。
會在這裏競争首席的位置。
可想而知,一個首席的含金量。
别說爲了表演寫篇論文了。
就算是平時,有點新的突破方向,新的課題。
人家自己都想寫,都在寫。
在中芭這裏,哪怕不說大佬,隻說一線的演出者,那也是博士遍地走,碩士不如狗。
實際上,論文形式的分析報告很快就交了上來。
負責審查的,自然就是李少傑本人。
雖然說,每一個人都會有每一個人的理解,但再青春的童話故事也能被人理解成黑暗童話,而且,這是爲了演出,有些東西是要統一的。
所以,李少傑便也給整個參演人員們開過幾次小會,系統的聊了聊。
《胡桃夾子》這個故事,實際上并沒有多麽特别深刻的哲學内容,也沒那麽多閱讀理解。
可以有,但是沒必要。
李少傑創作這部芭蕾舞劇的初衷,是給孩子們看的。
不需要多麽深刻的思想,内涵,單純隻是勾勒出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将音樂,舞蹈的美,展現給孩子們。
這個故事,是德國作家所寫的一篇著名的童話故事。
主人公,隻是一個七歲的小姑娘,瑪麗。
有天她生病,腦子迷糊,覺得自己房間裏,咬核桃小人活了過來,正在與老鼠打仗。
老鼠國國王長着七個腦袋,戴着七頂王冠,統率老鼠大軍,要攻擊瑪麗。
而咬核桃小人,則帶領着櫃裏的布娃娃,滑稽人,輕騎兵,老虎,獅子,長尾猴,小熊等同老鼠們展開一場大戰。
戰鬥中,咬核桃小人被老鼠咬住,糾纏之際,瑪麗鼓起勇氣,脫下鞋子砸向鼠王,趕散了鼠群。
而咬核桃小人爲了感謝瑪麗小姑娘,便邀請她來到童話世界中遊玩。
蜜餞牧場,橘子水河,香腸蛋糕新村和巧克力城的娃娃國中,糖梅仙子翩翩起舞,瑪麗沉浸于糖果,玩具,舞蹈與盛宴的快樂之中。
故事就是這麽簡單。
簡單的童話,簡單的對孩子們弘揚善良,團結,勇敢,寬容,與感恩等美德。
而舞劇的編排上,也隻是想讓孩子們沉浸于童話王國,去感受那種最直觀的美。
放在現如今的視角來看,故事甚至可以說是有點空洞,乏味。
甚至有一點套路,有一點老生常談的感覺。
但無疑,這是最适合做表演的題材。
也正是這個原因,限制李少傑發揮的地方很少。
可以盡情的去爲表演燃燒想象力。
而不需要考慮太多故事邏輯與音樂邏輯,更不需要凝重于思想的表達與陳述。
單純是爲了讓孩子們快樂而已。
所以,集訓的第一個階段,很快就過去了。
馬上便開始了第二個階段。
劇本,台本,樂譜等工作做完後。
由譜務,劇務開始整理,拆分,然後根據細節與演員劃分,将其分給每一個表演者。
接下來就是李少傑帶樂團,陶紫帶舞者,開始細緻的籌備訓練。
訓練中,兩邊也是互相有所溝通與熟練的,甚至是經常進行細節上的交流。
封閉式集訓是很難休息的。
與外界溝通的方式也隻有閑暇之餘玩玩手機。
可是基本到了閑暇之餘,休息還來不及呢,沒幾個人還有精力玩手機。
一晃,時間很快過去了一個月。
一個月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對于一整個舞劇的排練,還是很短了。
不過,由于是封閉式的集訓,所以進展非常的喜人。
大佬所謂的“練一部新的作品”,效率完全是普通愛好者難以想象的。
就單說樂團。
譜子發下來後,幾乎當天第一遍的視奏,就已經可以拿下六七成。
接下來的熟練階段,隻需要兩三天。
練就完事兒了。
真正開始合奏的時候,就在第四天。
甚至沒人覺得時間有點趕。
一個多小時差點倆小時的樂譜演奏
咋說呢。
練起來真的并不難。
或許對于很多娛樂圈的人,讓他們練倆小時演出的曲子,會很難。
但對這些演奏家來說.
嗯.
平時偶爾出去比個國際級别的賽事,選擇的曲目時長普遍半小時,準備的曲目還不止一兩個。
搞一次音樂演奏會,整場下來倆小時也常有。
隻要樂曲的難度你别搞事情,那根本就是問題不大,輕松愉快。
如此,樂團的訓練進度可以說是直線蹿升。
一個月後,已然可以像模像樣的演出整場了。
這期間,領導視察過很多次。
給出的評價也不低。
當然,這樣的水平,堪堪達到李少傑心目中一半的分數。
接下來要完善的地方還是很多。
這部作品的演出籌備同時開始,整部作品内部的彙報演出,訓練,也在繼續進行着。
首演的第一站,出乎不少人意料。
沒在國内,沒在歐洲。
而是定在了漂亮國。
以往,李少傑的音樂作品,能在國内發行的,一般都會在國内發行,除非是偶爾幾個和國外公司合作的項目。
而這一次,這部音樂作品,卻定在了海外發行。
海外發行和國内發行,是有很多差異的。
而且,跟後期的一些獎項關系也很大。
就比如格萊美,就必須是在漂亮國發行作品。
不然,壓根是不計入評選的。
很多國内的薩比網友迷信格萊美,拿什麽“中國音樂有幾個能進格萊美”的說事兒,證明中國流行音樂如何如何差。
實際上,這幫人連發行地區都沒搞明白,基本放的全是羅圈屁-——繞着圈的臭。
而第一階段的報名與審查,不過就是看你這個作品是不是在漂亮國發行的,然後根據你的風格進行分類,這一階段是完全沒有任何藝術與技術層面的判斷。
是直接進入到候選的。
候選以後,經過第一輪票選,會給大大小小三十多個獎項選出每種起碼五位的候選者,這個就叫做提名。
而國内一些小鮮肉的粉絲,拿格萊美說事兒.
實際上就是自家愛豆去漂亮國發行作品了,然後進入了候選階段。
有背景的,花點錢,砸一個小破獎項的提名出來。
當然,沒背景沒實力的偶像,也就隻能拿某個海外APP中,某個不起眼的細分榜單的名次說事兒,那玩意也就像是撲街作者上了一次三級以外,看都看不見的小破推。
自然和大神的連環爆炸推是兩個世界。
可推薦也是推薦,偷換個概念就行。
實際上,國内的輿論中,是有黑子不停的黑李少傑“沒拿過獎”這一點的。
直到金鍾獎。
然後,黑子們就說“李少傑你隻會窩裏鬥,從來沒在國外拿過獎”雲雲。
實際上。
在李少傑的計劃裏,是有着“去國外拿獎”這麽一個目标的。
以前是沒工夫管那些。
這回吧,屬于是順手了。
反正這是爲之後的一些計劃進行鋪路。
得先試着把國外的獎項,通關一下再說。
所以,便選擇了海外發行。
順帶着搞一波小黑子們的心态。
當然了。
爲了後續的一些目的,國内領導也是給予了極大的支持。
這獎,勢在必得!!
倒不是說,拿了獎,就是榮譽。
也不是要靠拿個國外的獎,去證明什麽。
随着國力的發展,文化領域的力量也是逐漸的站了起來。
可還是會有很多大清附身的國家吧,還是會盲目自信的膨脹。
不願意承認。
所以,到别的國家地盤上,用自己的作品拿了最大的獎,那就是逼着人家承認一件事。
【這一次,我不如你。】
真拿了,那就真等于大嘴巴子啪啪往臉上糊。
臉都被打爛了,還得哭着說“爸爸你掌力太猛了,武功已經臻至化境”。
那就是恥辱了。
正常來說,是沒有人會願意捏着鼻子承認的。
所以,相應的對抗,是一定會有的。
人家一定會竭盡所能的在規則内,不讓你拿下這個獎項。
到時候,那就是打擂。
有了李少傑這枚炸彈專業戶,不去搞一搞,那就太浪費了。
于是,發行地直接被确認了。
漂亮國。
這一步棋的套路之騷,讓李少傑本人都直呼666。
實際上,一開始李少傑沒想那麽多。
隻想着國外發行,一開始定的發行地是歐洲。
但領導緊急找來,讓李少傑在漂亮國發行,并且解釋了一系列利害關系後.
李少傑再一次明白了,什麽叫做真正的老陰
哦不。
智囊!
要知道。
近些年來,西洋古典音樂雖然仍然視歐洲爲光輝之地。
但實際上,無論是藝術層面,還是經濟層面,重心早已從歐洲來到了漂亮國。
人家歐洲能甘心嗎?
那必然不能的。
就好像.中國本土的文化,發展比不上霓虹繼承過去的文化。
這踏馬不憋屈?這踏馬不氣炸?!
而如果這個時候,有個老外站了出來,不僅能在作品上幫中國回擊霓虹.甚至本人的老師還是個中國人,你幫不幫?
可能不會傾力相助,但關鍵時刻必然是會幫着擡一手的。
李少傑便是這個老外。
李少傑的師傅那可是弗雷德裏克,德國根正苗紅的國寶級音樂家。
如果能在漂亮國拿下個大獎
好家夥,這打不打臉的别人不感興趣,但起碼證明了一件事。
【看到沒,還得是我們歐洲本土才能培養出這麽NB的音樂家】
這一下,不就合縱連橫了?
相反。
如果李少傑在歐洲發行的話,那漂亮國置身事外,李少傑的競争對手就變成了歐洲本土人,哪怕師傅都是歐洲本土,但選擇是傾向于本土選手,還是外國選手
不言而喻。
而且,這麽一手操作下去,還有個更大的算盤。
你或許可以暗箱操作,但也隻能操作那麽一點點。
如果真的那麽多亞洲,歐洲,頂級的音樂家,盯着這部作品。
如果質量真的強大到爆,難見對手呢?
你漂亮國給還是不給呢?
不給,那不等于告訴别人暗箱操作,你自己在裏面玩個人政Z嗎?
這可是砸自己家金字招牌的事情。
失去了一次信譽,後續自然有更多的辦法對付你,然後不斷的失去信譽,最後整個獎項都會變成笑話-——比如某諾貝爾和平獎。
給了?
那招牌保住了。
但大嘴巴子也是挨了一個實實在在。
這一下就變的非常惡心了。
而真正開始運營後,無論是歐洲,漂亮國,還是國内的音樂家,藝術家,都看懂了這一層博弈的操作。
但是沒有任何的辦法。
因爲這是中國人一貫的操作。
光明正大的陽謀。
我不玩陰的,但你得老老實實的正面接着!
所以,宣傳剛起,無數雙眼睛便盯住了李少傑的新作品上!!
咬核桃小人實際上就是開核桃的工具,隻不過是給孩子用的,所以設計成了一個小人型的玩偶,屬于德國奧勒山地區的傳統手工藝品。
原本是爲了開核桃的,後來逐漸發展成了一種木制玩具。
這玩意其實很常見很有名,大家多少是見過的,隻是不知道玩具名字而已。
就是小時候的那種人形玩偶,牙齒被設計的很浮誇的那種--。(那牙齒部位其實就是原來當地孩子用來開核桃的地方.)
ps,至于劇中人物.這麽說吧。
德國作家寫的小說《咬核桃小人和老鼠國王》是原著。
而芭蕾舞劇《胡桃夾子》可以說是同人。
電影《胡桃夾子與四個王國》則是同人的同人。
ps,說起演奏家背譜這麽說吧,一點沒學過的曲子,甚至不需要聽,看譜子視奏前兩遍,基本成型,多練幾遍,也就一個下午,如果聽過,或者比較熟悉的,掌握起來那更簡單。
背譜更簡單了,那玩意肌肉記憶,劍仙以前比賽的時候就有過這感覺,我也不知道我拉的是啥,全忘了,但我就是拉完了,而且還沒出啥錯,分還挺**高的——、
至于時長,更簡單了。
碰上個大曲目,彈半小時多一小時的也不稀奇.這舞劇也就倆大曲子,和尼伯龍根相比,這胡桃夾子相對來說算是非常人性化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