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發展,跟周延儒想得差不多,朝廷上下一片嘩然,崇祯也震驚了,決定召開禦前會議,辯論此事。
辯論議題:浙江作弊案,錢謙益有無責任。
辯論雙方:
正方,沒有責任,辯論隊成員:錢謙益、内閣大學士李标、錢龍錫、刑部尚書喬允升、吏部尚書王永光(以下省略若幹人)。
反方,有責任,辯論隊成員:溫體仁、周延儒(以下無省略)。
崇祯元年(1628)十一月六日,辯論開始。
所有的人,包括周延儒在内,都認定溫體仁必敗無疑。
奇迹,就是所有人都認定不可能發生,卻終究發生的事。
這場驚天逆轉,從皇帝的提問開始:
“你說錢謙益受賄,是真的嗎?”
溫體仁回答:“是真的。”
于是崇祯又問錢謙益:
“溫體仁說的話,是真的嗎?”
錢謙益回答:“不是。”
辯論陳詞就此結束,吵架開始。
溫體仁先聲奪人,說:“錢千秋逃了,此案未結。”
錢謙益說:“查了,有案卷爲證。”
溫體仁說:“沒有結案。”
錢謙益說:“結了。”
刑部尚書喬允升出場。
喬允升說:“結案了,有案卷。”
溫體仁吃了秤砣:“沒有結案。”
吏部尚書王永光出場。
王永光說:“結案了,我親眼看過。”
禮部給事中章允儒出場。
章允儒說:“結案了,我曾看過口供。”
溫體仁很頑強:“沒有結案!”
崇祯作第一次案件總結:
“都别廢話了,把案卷拿來看!”
休會,休息十分鍾。
再次開場,崇祯問王永光:“刑部案卷在哪裏?”
王永光說:“我不知道,章允儒知道。”
章允儒出場,回答:“現在沒有,原來看過。”
溫體仁罵:“王永光和章允儒是同夥,結黨營私!”
章允儒回罵:“當年魏忠賢在位時,驅除忠良,也說結黨營私!”
崇祯大罵:“胡說!殿前說話,竟敢如此胡扯!抓起來!”
這句話的對象,是章允儒。
章允儒被抓走後,辯論繼續。
溫體仁發言:“推舉錢謙益,是結黨營私!”
吏部尚書王永光發言:“推舉内閣人選,出于公心,沒有結黨。”
内閣大臣錢龍錫發言:“沒有結黨。”
内閣大臣李标發言:“沒有結黨。”
崇祯總結陳詞:“推舉這樣的人(指錢謙益),還說出于公心!”
二次休會
再次開場,錢龍錫發言:“錢謙益應離職,聽候處理。”
崇祯發言:“我讓你們推舉人才,竟然推舉這樣的惡人,今後不如不推。”
溫體仁發言:“滿朝都是錢謙益的人,我很孤立,恨我的人很多,希望皇上讓我告老還鄉。”
崇祯發言:“你爲國效力,不用走。”
辯論結束,反方,溫體仁獲勝,逆轉,就此完成。
史料記載大緻如此,看似平淡,實則暗藏玄機。
這是一個圈套,是溫體仁設計的完美圈套。
這個圈套分三個階段,共三招。
第一招,開始辯論時,無論對方說什麽,一口咬定,沒有結案。
這個舉動毫不明智,許多人被激怒,出來跟他對罵指責他。
然而,這正是溫體仁的目的。
很快,奇迹就發生了,章允儒被抓走,崇祯的天平向溫體仁傾斜。
接下來,溫體仁開始實施第二步——挑釁。
他直接攻擊内閣,攻擊所有大臣,說他們結黨營私。
于是大家都怒了,紛紛出場,駁斥溫體仁。
這也是溫體仁的目的。
至此,崇祯認定,錢謙益與作弊案有關,應予罷免。
第三階段開始,内閣的諸位大人終于意識到,今天輸定了,所以主動提出,讓錢謙益走人,溫體仁同志随即使出最後一招——辭職。
當然,他是不會辭職的,但走到這一步,擺擺姿态還是需要的。
三招用完,大功告成。
溫體仁沒有魔法,這個世界上也沒有奇迹,他之所以肯定他必定能勝,是因爲他知道一個秘密,崇祯心底的秘密。
這個秘密的名字,叫做結黨。
溫體仁老謀深算,他知道,即使朝廷裏的所有人,都跟他對立,隻要皇帝支持,就必勝無疑,而皇帝最不喜歡的事情,就是結黨。
崇祯登基以來,幹掉了閹黨,扶植了東林黨,卻沒能消停,朝廷黨争不斷,幹什麽什麽都不成,所以最恨結黨。
換句話說,錢謙益有無作弊,并不重要,隻要把他打成結黨,就必定完蛋。
事實上,錢謙益确實是東林黨的領袖,所以在辯論時,反方務必不斷挑事,耍流氓,吸引更多的人來罵自己,都無所謂。
因爲最後的決斷者,隻有一個。
當崇祯看到這一切時,他必定會認爲,錢謙益的勢力太大,結黨營私,絕不可留。
這就是溫體仁的詭計,事實證明,他成功了。
通過這個圈套,他騙過了崇祯,除掉了錢謙益,所有的人都被他蒙在鼓裏,至少他自己這樣認爲。
但事實可能并非如此,這場辯論的背後,真正的勝利者,是另一個人——崇祯。
其實溫體仁的計謀,崇祯未必不知道,但他之所以如此配合,是因爲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當時的朝廷,東林黨勢力很強,從内閣到言官,都是東林黨,雖說就工作業績而言,比閹黨要強得多,但歸根結底,也是個威脅,如此下去再不管,就管不住了。
現在既然溫體仁跳出來,主動背上黑鍋,索性就用他一把,敲打一下,提提醒,換幾個人,阿貓阿狗都行,隻要不是東林黨,讓你們明白,都是給老子打工的,老實幹活!
當然明白人也不是沒有,比如黃宗羲,就是這麽想的,還寫進了書裏。
但搞倒了錢謙益,對溫體仁而言,是純粹的損人不利己,因爲他老兄太過讨嫌,沒人推舉他,鬧騰了半天,還是消停了。
消停了一年,機會來了,機會的名字,叫袁崇煥。
畫了一個圈,終于回到了原點。
之後的事,之前都講了,袁督師很不幸,指揮出了點兒問題,本來沒事,偏偏和錢龍錫拉上關系,就這麽七搞八搞,自己進去了,錢龍錫也下了水。
在很多人眼裏,崇祯初年是很亂的,錢謙益、袁崇煥、錢龍錫,作弊、通敵、下課。
現在你應該明白,其實一點兒也不亂,事實的真相就是這麽簡單,隻有兩個字——利益,周延儒的利益、溫體仁的利益,以及崇祯的利益。
錢謙益、袁崇煥,還有錢龍錫,都是利益的犧牲品。
而這個推論,有一個最好的例證,袁崇煥被殺掉後,錢龍錫按規定,也該幹掉,死刑批了,連刑場都備好,家人都準備收屍了,崇祯突然下令:不殺了。
關于這件事,許多史書上都說,崇祯皇帝突然覺悟。
我覺得,持這種觀點的人,确實應該去覺悟一下,其實意思很明白,教訓教訓你,跟你開個玩笑,臨上刑場再拉下來,很有教育意義。
周延儒和溫體仁終究還是成功了,崇祯三年(1630)二月,周延儒順利入閣,幾個月後,溫體仁入閣。
溫體仁入閣,是周延儒推薦的,因爲崇祯最喜歡的,就是周延儒,但周兄還是很講義氣,畢竟當年全靠溫兄在前面踩雷,差點兒被口水淹死,才有了今天的局面,拉兄弟一把,是應該的。
其實就能力而言,周延儒和溫體仁都是能人,如果就這麽幹下去,也是不錯的,畢竟他們都是惡人,且手下并非善茬,換個人,估計壓不住陣。
但所謂患難兄弟,基本都有規律,拉兄弟一把後,就該踹兄弟一腳了。
最先開踹的,是溫體仁。
錢龍錫被皇帝赦免後,第一個上門問候的,不是東林黨,而是周延儒。
周兄此來的目的,是邀功,什麽皇上原本很生氣、很憤怒、很想幹掉你,但是關鍵時刻,我挺身而出,在皇帝面前幫你說了很多好話,你才終于脫險雲雲。
這種先挖坑,再拉人,既做婊子,又立牌坊的行爲,雖很無聊,卻很有效,錢龍錫很感動,千恩萬謝。
周延儒走了,第二個上門問候的來了,溫體仁。
溫體仁的目的,大緻也是邀功,然而,意外發生了。
因爲錢龍錫同志剛從鬼門關回來,且經周延儒忽悠,異常激動,溫兄還沒開口,錢龍錫就如同連珠炮般,把監獄風雲、脫離苦海等前因後果全盤托出。
特别講到皇帝憤怒,周延儒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時,錢龍錫同志極爲感激,眼淚嘩嘩地流着。
溫體仁安靜地聽完,說了句話。
這句話徹底止住了錢龍錫的眼淚:
“據我所知,其實皇上不怎麽氣憤。”
啥?不氣憤?不氣憤你邀什麽功?渾蛋!
所以錢龍錫氣憤了。類似這種事情,自然有人去傳,周延儒知道後,也很氣憤——我拉你,你踹我?
溫體仁這個人,史書上的評價,大都是八個字:表面溫和,深不可測。
其實他跟周延儒的區别不大,隻有一點:如果周延儒是壞人,他是更壞的壞人。
對他而言,敵人的名字是經常換的,之前是錢謙益,之後是周延儒。
所以在搞倒周延儒這件事上,他是個很堅定、很有毅力的人。
不久之後,他就等到了機會,因爲周延儒犯了一個與錢謙益同樣的錯誤——作弊。
崇祯四年,周延儒擔任主考官,有一個考生跟他家有關系,就找到他,想走走後門,周考官很大方,給了個第一名。
應該說,對此類案件,崇祯一向是相當痛恨的,更巧的是,這事溫體仁知道了,找了個人寫黑材料,準備下點兒猛藥,讓周延儒下課。
不幸的是,周延儒比錢謙益狡猾得多,聽到風聲,不慌不忙地做了一件事,把問題搞定了,充分反映了他的厚黑學水平。
他把這位考生的卷子,交給了崇祯。
應該說,這位作弊的同學還是有點兒水平的,崇祯看後,十分高興,連連說好,周延儒趁機添把火,說打算把這份卷子評爲第一,皇帝認爲沒有問題,就批了。
皇帝都過了,再找麻煩,就是找抽了,所以這事也就過了。
但溫體仁這關,終究是過不去的。
崇祯年間的十七年裏,一共用了五十個内閣大臣,特别是内閣首輔,基本隻能幹幾個月,任期超過兩年的,隻有兩個人。
第二名,周延儒,任期三年。
第一名,溫體仁,任期八年。
溫首輔能混這麽久,隻靠兩個字,特别。
特别能戰鬥,特别能折騰。
在此後的一年裏,溫體仁無怨無悔、锲而不舍地折騰着,他不斷地找人黑周延儒,但皇帝實在很喜歡周首輔,雖屢敗屢戰,卻屢戰屢敗,直到一年後,他知道了一句話。
就是這句話,最終搞定了千言萬語都搞不定的周延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