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講過,在太監裏面,最牛的是司禮太監,包括掌印太監一人,秉筆太監若幹人。
作爲司禮監的最高領導,按照慣例,如職位空缺,應該由秉筆太監接任。在當時而言,就是由王安接任。
必須說明,雖然王安始終是太監的實際領導,但他并不是掌印太監,具體原因無人知曉,可能是這位仁兄知道槍打出頭鳥,所以死不出頭,想找人去頂缸。
但這次不同了,盧受出事後,最有資曆的就剩下他了,隻能自己幹了。可是魏忠賢不想讓他幹,因爲這個位置太過重要,要讓王安坐上去,自己要出頭,隻能等下輩子了。但事實如此,生米做成了熟飯,魏忠賢無計可施。
王安也是這麽想的,他打點好一切,并接受了任命,按照以往的慣例,寫了一封給皇帝的上疏。主要意思無非是我無才無能,幹不了,希望皇上另找賢能之類的話。接受任命後,再寫這些,似乎比較虛僞,但這也是沒辦法,在我們這個有着光榮傳統的地方,成功是不能得意的,得意是不能讓人看見的。幾天之後,他得到了皇帝的回複:同意,換人。
王安自幼入宮,從倒馬桶幹起,熬到了司禮監,一向是現實主義者,從不相信什麽神話,但這次,他親眼看見了神話。
寫這封奏疏,無非是跟皇帝客氣客氣,皇帝也客氣客氣,然後該幹嗎幹嗎,突然來這麽一杠子,實在出人意料。
但更出人意料的是,沒過多久,他就被勒令退休,徹底趕出了朝廷。而那個他親手捧起的朱由校,竟然毫無反應。
魏忠賢,确實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在苦思冥想後,他終于找到了這個不是機會的機會:你要走,我批準,實在是再自然不過。
但這個創意的先決條件是,皇帝必須批準,這是有難度的。因爲皇帝大人雖說喜歡當木工,也沒啥文化,但要他下手坑捧過他的王公公,實在需要一個理由。
魏忠賢幫他找到了這個理由:客氏。
乳母、保姆,外加還可能有一腿,憑如此關系,要她去辦掉王公公,應該夠了。王安失去了官職,就此退出政治舞台,凄慘離去。此時他才明白,幾十年的宦海沉浮、爾虞我詐的權謀,扶植過兩位皇帝的功勳,都抵不上一個保姆。心灰意冷的他打算回去養老,卻未能如願。因爲一個人下定決心,要斬草除根,這人就是魏忠賢。
以前曾有個人問我,在整死嶽飛的那幾個人裏,誰最壞。我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秦桧。于是此人臉上帶着欠揍的表情,微笑着對我說:不對,是秦桧他老婆。我想了一下,對他說:你是對的。我想起了當年讀過的那段記載,秦桧想殺嶽飛,卻拿不定主意幹不幹,于是他的老婆、李清照的表親王氏告訴他,一定要幹,必須要幹,不幹不行,于是他幹了。魏忠賢的情況大緻如此。這位仁兄雖不認朋友,倒還認領導,想來想去,對老婆客氏說,算了吧。然後,客氏對他說了這樣幾句話:
“移宮時,對外傳遞消息,說李選侍挾持太子的,是王安;東林黨來搶人,把太子拉走的,是王安;和東林黨串通,逼李選侍遷出乾清宮的,還是王安。此人非殺不可!”
說這句話的時候,她的表情十分嚴肅,态度十分認真。
女人比男人更兇殘,信乎。
魏忠賢聽從了老婆的指示,他決定殺掉王安。這事很難辦,皇帝大人比魏忠賢厚道,他雖然不用王安,卻絕不會下旨殺他。但在魏忠賢那裏,就不難辦了,因爲接替王安,擔任司禮監掌印太監的,是他的心腹王體乾,而他自己,是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東廠提督太監,大權在握,想怎麽折騰都行,反正皇帝大人每天都在做木匠,也不大管事。
很快,王安就在做苦工的時候,發生了意外,夜裏突然就死掉了。後來報了個自然死亡,也就結了。
至此,魏忠賢通過不懈的無恥和卑劣,終于掌握了東廠的控制權,成爲了最大的特務。皇帝的往來公文,都要經過他的審閱才能通過,最少也是一言八鼎了。
然而,每次有公文送到時,他都不看,因爲他不識字。在文盲這一點上,魏忠賢是認賬且誠實的,但他并沒有因此耽誤國家大事,總是把公文帶回家,給他的狗頭軍師們研究,有用的用,沒用的擦屁股、墊桌腳,做到物盡其用。
入宮三十多年後,魏忠賢終于走到了人生的高峰。但還不是頂峰。
戰勝了魏朝,除掉了王安,搞定了皇帝,但這還不夠,要想成爲這個國家的真正統治者,必須面對下一個,也是最後一個敵人——東林黨。
走狗成爲東廠提督太監後不久,魏忠賢經過仔細思考、精心準備,對東林黨發動攻擊。具體行動有,派人聯系東林黨的要人,包括劉一璟、周嘉谟、楊漣等人,表示自己剛上來,許多事情還望多多關照,并多次附送禮物。此外,他還在公開場合,贊揚東林黨的某些幹将,興奮之情溢于言表。更讓人感動的是,他多次在皇帝面前進言,說東林黨的趙南星是國家難得的人才,工作努力認真,值得信賴,還曾派自己的親信上門拜訪,表達敬意。
除去遭遇車禍失憶、意外中風等不可抗力因素,魏忠賢突然變好的可能性,大緻是零。所以結論是,這些舉動都是僞裝,在假象的背後,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這個不可告人的秘密就是:魏忠賢想跟東林黨做朋友。
有必要再申明一次,這句話我沒有寫錯。
其實我們這個國家的曆史,一向是比較複雜的,所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能湊合就湊合,能糊弄就糊弄。向上追溯,真正執著到底、絕不罷休的,估計隻有山頂洞人。
魏忠賢并不例外,他雖然不識字,卻很識相。他非常清楚,東林黨這幫人不但手握重權,且都是讀書人,其實手握重權并不可怕,書呆子才可怕。
自古以來,讀書人大緻分爲兩種,一種叫文人,另一種叫書生。文人是“文人相輕”,具體特點爲比較無恥外加自卑,你好,他偏說壞,你行,他偏說不行,膽子還小,平時罵罵咧咧,遇上動真格的,又把頭縮回去,實在是相當之扯淡。
而書生的主要特點,是“書生意氣”,表現爲二杆子加一根筋,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認死理,平時不惹事,事來了不怕死,關鍵時刻敢于玩命,文弱書生變身鋼鐵戰士,不用找電話亭,不用換衣服,眨眼就行。
當年的讀書人,還算比較靠譜,所以在東林黨裏,這兩種人都有,後者占絕大多數。形象代言人就是楊漣,咬住就不撒手,相當頭疼。
這種死腦筋、敢于亂來的人,對于見機行事、欺軟怕硬的無賴魏忠賢而言,實在是天然的克星。
所以,魏忠賢死乞白賴地要巴結東林黨,他實在是不想得罪這幫人。這世道,大家都不容易,混碗飯吃嘛,我又不想當皇帝,最多也就是個成功太監,你們之前跟王安合作愉快,現在我來了,不過是換個人,有啥不同的。
對于魏忠賢的善意表示,東林黨的反應是這樣的:上門的禮物,全部退回去,上門拜訪的,趕走。
最不給面子的,是趙南星。
在東林黨人中,魏忠賢最喜歡趙南星,因爲趙南星和他是老鄉,容易上道,所以他多次拜見,還人前人後,逢人便誇趙老鄉如何如何好。
可是趙老鄉非但不領情,拒不見面,有一次,還當着很多人的面,針對魏老鄉的舉動,說了這樣一句話:宜各努力爲善。
聯系前後關系,這句話的隐含意思是,各自幹好各自的事就行了,别動歪心思,沒事少煩我。
魏忠賢就不明白了,王安你們都能合作,爲什麽不肯跟我合作呢?
其實東林黨之所以不肯和魏忠賢合作,不是因爲魏忠賢是文盲,不是因爲他是無賴,隻是因爲,他不是王安。
沒有辦法,書生都是認死理的。雖然從本質和生理結構上講,王安和魏忠賢實在沒啥區别,都是太監,都是司禮監,都管公文。但東林黨一向是做生不如做熟,對人不對事,像魏忠賢這種無賴出身、行爲卑劣的社會垃圾,他們是極其鄙視的。
應該說,這種思想是值得尊重、值得敬佩的,卻是絕對錯誤的。因爲他們并不知道,政治的最高技巧,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妥協。
魏忠賢憤怒了,他的憤怒是有道理的,不僅是因爲東林黨拒絕合作,更重要的是,他感覺自己被鄙視了。
這個世上的人分很多類,魏忠賢屬于江湖類,這種人從小混社會,狐朋狗友一大串,老婆可以不要,女兒可以不要,隻有面子,是不能不要的。東林黨的蔑視,給他那污濁不堪的心靈以極大的震撼。他痛定思痛,翻然悔悟,毅然作出了一個決定:
既然不給臉,那就撕破臉吧!但魏公公很快就發現,要想撕破臉,一點兒也不容易。因爲他是文盲。
解決魏朝、王安,隻要手夠狠,心夠黑就行,但東林黨不同,這些人都是知識分子,至少也是個進士,擅長朝廷鬥争,這恰好是魏公公的弱項。
在朝廷裏幹仗,動刀動槍是不行的,一般都是罵人打筆仗,技術含量相當之高,多用典故成語,保證把你祖宗罵絕也沒一髒字,對于字都不識的魏公公而言,要他幹這活,實在有點兒勉爲其難。
爲了适應新形勢下的鬥争,不至于被人罵死還哈哈大笑,魏公公決定找幾個助手,俗稱走狗。
最早加入,也最重要的兩個走狗,分别是顧秉謙與魏廣微。
顧秉謙,萬曆二十三年(1595)進士,壞人。此人翰林出身,學識過人,無恥也過人,無恥到魏忠賢沒找他,他就自己送上門去了。
當時他的職務是禮部尚書,都七十一了,按說再幹幾年就該退休,這孫子偏偏人老心不老,想更進一步,但大臣又瞧不上他,于是索性投了太監。
改換門庭倒也無所謂,這人最無恥的地方在于,他幹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爲了升官,顧秉謙先生不顧自己七十高齡,帶着兒子登門拜訪魏忠賢,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希望認您做父親,但又怕您覺得我年紀大,不願意,索性讓我的兒子給您做孫子吧!”
顧秉謙,嘉靖二十九年(1550)生,魏忠賢,隆慶二年(1568)出生。顧秉謙比魏忠賢大十八歲。
無恥,無語。
魏廣微,萬曆三十二年(1604)進士,可好可壞的人。魏廣微的父親,叫做魏允貞,魏允貞有一個最好的朋友,叫做趙南星。萬曆年間,魏允貞曾當過侍郎,他和趙南星的關系很好,兩人曾有八拜之交,用今天話說,是拜過把子的把兄弟。魏廣微的仕途比較順利,考中翰林,然後步步高升,天啓年間,就當上了禮部侍郎。
按說這個速度不算慢,可魏先生是個十分有上進心的人,爲了實現跨越性發展,他找到了魏忠賢。
魏公公自然求之不得,僅過兩年,就給他提級别,從副部長升到部長,并讓他進入内閣,當上了大學士。
值得表揚的是,魏廣微同志有了新朋友,也不忘老朋友,上任之後,第一件事就去拜會父親當年的老戰友趙南星。
但趙南星沒有見他,讓他滾蛋的同時,送給了他四個字:“見泉無子!”
魏廣微之父魏允貞,字見泉。這是一句相當狠毒的話,你說我爹沒有兒子,那我算啥?魏廣微十分氣憤。氣憤歸氣憤,他還是第二次上門,要求見趙南星。趙南星還是沒見他。接下來,魏廣微作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他又去了。
魏先生不愧爲名門之後,涵養很好,當年劉備請諸葛亮出山賣命,也就三次,魏廣微不要趙大人賣命,吃頓飯聊聊天就好。
但趙南星還是拒而不見。面對着緊閉的大門,魏廣微怒不可遏,立誓,與趙南星勢不兩立。魏廣微之所以憤怒,見不見面倒是其次,關鍵在于趙南星壞了規矩。
當時的趙南星,是吏部尚書,人事部部長,魏廣微卻是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雖說兩人都是部長,但魏廣微是内閣成員,相當于副總理,按規矩,趙部長還得叫他領導。
但魏大學士不計較,親自登門,還三次,您都不見,實在有點兒太不像話了。就這樣,這個可好可壞的人,在趙南星的無私幫助下,變成了一個徹底的壞人。除了這兩人外,魏忠賢的黨羽還有很多,如馮铨、施鳳來、崔呈秀、許顯純等,後人統稱爲: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光這四撥人加起來,就已有三十個。這還是小兒科,魏公公的手下,還有二十孩兒、四十猴孫、五百義孫,作爲一個太監,如此多子多孫,實在是有福氣。我曾打算幫這幫太監子孫亮亮相,搞個簡介,起碼列個名,但看到“五百義孫”之類的字眼時,頓時失去了勇氣。
其實東林黨在拉山頭、搞團體等方面,也很有水平。可和魏公公比起來,那就差得多了。
因爲東林黨的入夥标準較高,且渠道有限,要麽是同鄉(鄉黨)、同事(同科進士),要麽是座主(師生關系),除個别有特長者外(如汪文言),必須是高級知識分子(進士或翰林),還要身家清白,沒有案底(貪污受賄)。
而魏公公就開放得多了,他本來就是無賴、文盲,還兼職人販子(賣掉女兒),要找個比他素質還低的人,那是比較難的。
所以他收人的時候,非常注意團結。所謂英雄莫問出處,富貴不思來由,阿貓阿狗無所謂,能幹活就行。他手下這幫人也還相當知趣,紛紛用“虎”、“彪”、“狗”、“猴”自居,甭管是何禽獸,反正不是人類。
這幫妖魔鬼怪的構成很複雜,有太監、特務、六部官員、地方官、武将,涉及各個階層、各個行業,百花齊放。
雖然他們來自不同領域,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純度極高的人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