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一旦準備出擊,就意味着已有必勝的把握。
胡宗憲十分了解他的這一特點,所以才會如此放心,而事實也正是如此。所謂名将就是名将,和那些二流貨色确實不同,俞大猷主動收縮陣型,等待徐海來攻,徐海倒也真識貨,看到這個架勢,感覺是個老手,不敢輕敵冒進,之後雙方交戰多次,徐海始終未能取勝,再也無法前進一步。
俞大猷穩住了陣腳,卻不主動進攻,徐海嘗到了厲害,倒也賴着不走,雙方在海上僵持着,事情似乎又回到了起點。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俞大猷突然接到了一道極其怪異的命令。
這是一道由胡宗憲親自發出的手谕,主要内容如下:休戰,撤回杭州。
在這緊要關頭,怎麽能夠撤軍呢?敵軍如果進逼怎麽辦?俞大猷百思不得其解,但手谕言辭極其嚴厲,毫無商量餘地,權衡利弊後,他遵照命令,撤了回來。
胡宗憲是一個聰明人,絕不會重蹈當年宋高宗十二道金牌召回嶽飛的覆轍,之所以在這個時候召回俞大猷,隻是因爲他剛剛得到了一封信件,而他确信,對于徐海而言,此信比俞大猷和他手下的數萬士兵更有殺傷力。
這封信是毛海峰帶來的,作者就是他的養父汪直。
連鎖的陷阱
俞大猷退卻時,徐海并沒有追擊,對于這位名将,他始終心懷着警惕,打了這麽多天一步都不讓,現在居然主動撤退,必有詭計。
這實在是擡舉俞大俠了,幾十年來,無論做官還是打仗,他都是個實誠人,要說玩陰謀的頂級高手,那還得說是胡總督。
所以當胡宗憲的使者帶着那封信到訪時,并未引起他足夠的警惕和戒心。
不出胡宗憲所料,這封信給了徐海極大的刺激,在刀光劍影裏混了十幾年的徐漢奸第一次露出了驚慌失措的表情。
關于此信的具體内容不甚明了,但徐海的反應是清晰而确實的:
“連老船主也投降了嗎?!”
老船主就是江湖朋友給汪直的敬稱,汪老闆縱橫倭寇業數十年,是這一行的老前輩,隻要混這行,都要給他三分面子,徐海也不例外。
于是徐海開始猶豫了,連汪直都頂不住了,看來行業前景确實不佳,加上此前王翠翹的勸說,與陳東、麻葉的矛盾,徐海決定重新考慮自己的前途。
這是一個極其完美的心理戰術,胡宗憲隻用了一個小小的花招,就把徐海拉入陷阱。
作爲倭寇業的大哥級人物,汪直可謂老奸巨猾,對他而言,忽悠是可能的,投降是不會的。跟胡宗憲談判幾年,除了表面文章外,汪直絲毫不肯讓步,還整天想着把胡總督當槍使,他爲明軍提供倭寇的情報,隻是希望借政府之手替他幹掉自己的競争對手,搞壟斷經營。
然而胡宗憲也不是等閑之輩,他也有自己的打算,因爲這些應酬文章雖然忽不了他,卻可以拿去忽别人。
于是,從羅龍文開始,到王翠翹,再到這封信件,徐海在胡宗憲的缜密策劃下,一步步地走入了一個精心設計的圈套。
徐海徹底動搖了,但他仍然不肯屈服,便對送信的使者說出了下面這番話:
“我很想退兵,但此來我軍兵分三路,若要撤退,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的。”
所謂兵分三路,就是他和陳東、麻葉,當然,這不過是個借口而已,其目的無非是拖延時間,或是多要好處。
如果是一般的使者,到此也就回去複命了,可是偏偏這個使者不是普通人。
他的名字叫做夏正,是胡宗憲的貼身親信,但凡能跟老狐狸混的,至少也是個青年狐狸。
這位夏正兄聽到了徐海的答複,倒也沒提出什麽反對意見,隻是木讷地點點頭,坐在原地一聲不響,過了很久,他似乎突然想起了什麽,便對徐海說了這樣一句話:
“陳東那邊沒有問題,那就隻等你了。”
徐海差點沒背過氣去。
這句話的音量很低,但對于徐海而言,卻無異于晴天霹靂。雖然這位陳東不太靠譜,但畢竟現在大敵當前,也隻能指望這個不靠譜的兄弟,但照這位使者的說法,莫非同夥都已經投誠,隻留下自己背鍋?
滿腹狐疑的徐海送走了夏正,而羅龍文的前期挑撥工作,此刻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經過仔細思考,他終于認定,陳東已經不再可靠。
不可靠也沒辦法,事已至此,就算要分家火并,也得先回老窩再說。
然而連這個機會,他也沒有等到。
就在夏正去見徐海的同時,胡宗憲派出了另一撥人,他們的目的地,是陳東的船隊。
沒過多久,陳東就從手下處得知,外面盛傳,徐海準備把大家賣掉,作爲自己歸順朝廷的見面禮。
陳東還比較夠義氣,開始堅決不信,然而當他得知胡宗憲的使者确實去了徐海那裏時,以往的所謂江湖情分就此蕩然無存。
爲以防萬一,他開始集結部隊,随時準備應對徐海的攻擊。
陳東的這一舉動引起了徐海的警覺,他認爲,陳東已經和胡宗憲商定了條件,準備對他動手了,并随即命令部下動員,防備陳東進犯。
徐海海盜公司就這樣完了,沒有大規模的進剿,也沒有刀光劍影的拼殺,陳東和徐海就如同京劇三岔口中那兩個可笑的人,在黑暗裏開始互相猜疑,胡亂毆鬥。而這一切喧鬧的背後,是微笑着的胡宗憲。
朝廷調集十餘萬大軍,費時多年,卻無法動搖分毫的第二大倭寇集團,被胡宗憲輕而易舉地分裂了,憑借一個間諜、一封回信、一份厚禮和一個使者,僅此而已。
佩服,實在佩服。
在海戰中,徐海一向以進攻神速聞名,事實證明,到了投誠的時候,他的反應也遠遠勝過常人,當陳東還在左思右想反複猶豫的時候,他已經主動聯系了胡宗憲,歸還了大量明軍俘虜,并表示願意主動撤離。但倭寇就是倭寇,在賊不走空趟的原則指導下,臨走時,他向胡宗憲提出索要錢财的要求。
胡宗憲慷慨地滿足了他,徐海高興地履行了退軍承諾,一天之後,獨木難支的陳東也主動撤離。
當時曾有人勸誡胡宗憲,徐海已然孤立,根本無須滿足他的索财要求,可是胡宗憲隻是笑而不答。
事後證明,胡宗憲的笑容是有道理的,因爲在他看來,徐海不過是個保險箱而已,不久之後,這筆錢就将回到他的手上。
徐海和陳東都撤了,遠離了胡宗憲的勢力範圍,這二位仁兄似乎也略微恢複了清醒,感覺事情有點蹊跷,便互派使者加強溝通,再次恢複了雙邊關系,合力對抗明軍。
但已然太晚了,胡宗憲早已在他們的心中種下了仇恨和猜疑的種子,等到時機成熟,它将再次萌發,并破土而出。
而事實上,胡宗憲确實沒讓他們等太久。
不久之後的一個夜晚,胡宗憲的使者悄悄潛入了徐海的艦隊,爲他帶來了胡總督的最新指示。
畢竟剛從胡總督那裏領了工錢,徐海笑逐顔開地接待了使者,他以爲這位财神爺又來送錢給他了。然而結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使者詞嚴色厲地傳達了總督的指令,大意是:倭寇徐海一向對抗政府,現在大軍集結,指日可發,應盡早認清形勢,早做打算。總而言之,若不主動投靠,就要人爲改造。
徐海終于看清楚了胡宗憲的猙獰面目,但事到如今,他已經沒有選擇,陳東不會幫他,汪直更沒法指望,思想前後,他決定妥協:
“我該怎麽做?”
使者告訴他,在吳淞江,有一群倭寇聚衆搶掠,胡總督希望他去消滅這群毛賊,以表明投降的誠意。
這也算是老傳統了,就如同《水浒傳》裏的林沖,好不容易上了梁山,王倫大哥卻告訴他,要想入夥,必須下山殺一個人。作爲梁山流氓團夥的頭目,王倫的這一指示可謂用心良苦,因爲隻有殺了人,才能全心全意幹壞事,并培養出對組織的高度認同感和深刻的危機感(出了事大家一起完蛋,誰也别想跑)。
與王倫相比,胡宗憲的這一招數可謂是異曲同工,但後來的事情告訴我們,他們之間也是有差别的——一個細小而緻命的差别。
徐海遵照胡宗憲的指示,率領船隊向吳淞江的同夥發動了攻擊,不出意料地取得了大勝。按照以往慣例,他等待着胡宗憲的獎勵和封賞。
但他沒有想到,胡宗憲并不準備給他賞賜,恰恰相反,總督大人正打算向他收回上一筆錢的利息。
徐海并不知道,胡宗憲之所以讓他去吳淞江,除了殺人入夥,順便清除倭寇外,還有一個更爲重要的原因——有一個人在那裏等着他。
這個人就是俞大猷,作爲少數幾個能與徐海對抗的将領,他按照胡宗憲的指示,提前在吳淞江設下了埋伏,等待着徐海的到來。
就在徐海獲勝後不久,俞大猷發起了攻擊,斬殺多人,并焚毀數條船隻,惱羞成怒的徐海明白自己上了當,卻已無計可施。但就在戰況極爲不利的情況下,另一個意外發生了。
俞大猷突然停止了攻擊,讓開了一條出路,也放棄了追擊。
就這樣,徐海逃出了包圍圈,但他十分清楚,這絕不是因爲菩薩顯靈、上帝開恩,或者是俞大猷發瘋。能夠順利突圍,隻有一個可能的理由。
這一次,他沒有再猶豫,立即準備了大量金銀财物,以及自己之前多年搜刮的奇珍異寶,全部連本帶利地送給了胡宗憲,爲了表示誠意,他還派弟弟徐洪去胡宗憲那裏做人質。
徐海很清楚,事情到了今天這一步,他已經沒有了談判的籌碼,隻能乖乖認輸,在政府的管轄下當個良民,終此一生,而俞大猷放他破圍而去,說明胡宗憲并不想趕盡殺絕,願意給他一條生路。
應該說徐海對形勢的判斷大體上是正确的,他确實失去了談判的條件,但與此同時,他也錯誤地理解了胡宗憲的意圖,這位總督大人之所以放他一馬,隻是因爲害怕一個成語——狗急跳牆。
事實證明,胡宗憲和王倫确實是有區别的:
林沖殺人之後,王倫會讓林沖入夥。
徐海剿滅同夥之後,胡宗憲會剿滅徐海。
這就是水平。
正如之前的徐海一樣,當人質的徐洪也得到了良好的待遇,錦衣玉食,好吃好住,不過吃了胡總督的飯,那是一定要還的,沒過多久,胡宗憲終于亮出了底牌,他讓徐洪帶話給徐海,要想從良,必須獻出自己的同黨——陳東、麻葉。
對于徐海而言,這實在不是個問題,他連自己的弟弟都可以犧牲,何況是這兩個傻種。
徐海毫不遲疑地答應了,并立即着手準備,用合夥人的命換自己的,在他看來,這實在是一筆合算的買賣。
事實上,這并不是一個好的開端,卻是毀滅的起始。因爲從一開始,胡宗憲就沒有打算和徐海做生意,也不打算遵守商業規則,他隻知道,這是一個手上沾滿無辜百姓鮮血的倭寇,雖百死不足贖其罪,人皆可殺!
最終的詛咒
徐海決定動手了,因爲胡宗憲不但許諾既往不咎,還答應給他爵位,讓他安享榮華富貴,隻要他抓住陳東和麻葉。
兩人之中,麻葉要好對付一些,而陳東統率軍隊,比較麻煩,所以徐海決定先拿麻葉開刀。
事情進行得很順利,徐海請麻葉吃飯,到地方二話不說,繩子往脖子上一套,直接交給了胡宗憲。
第一個任務已經完成,徐海送走了麻葉,放心大膽地去準備對付第二個目标。
但他想不到的是,就在他如釋重負之際,五花大綁的麻葉已經坐在了貴客席上,而爲他解開繩索的人,正是胡宗憲。
麻葉的腦袋徹底亂套了,先是被人莫名其妙地綁了起來,然後又被人莫名其妙地松了綁。但有一點他是清楚的,必須乖乖與對方合作,才能保住腦袋。
很快,他就知道了活命的條件——寫一封信。
這封信是寫給陳東的,寫作者是麻葉,當然,原創的權利屬于胡宗憲。
在此信中,胡宗憲描述了一個十分曲折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陳東和麻葉就看徐海不順眼了,他們制定了一個陰險的計劃,準備置自己的同夥于死地,并進行了積極的策劃。
但在完成之後,信卻沒有被投遞到陳東的手中,恰恰相反,第一個看到這封信的人,正是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