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三日,于謙被押往崇文門外,就在這座他曾拚死保衛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後的結局——斬決。
史載:天下冤之。
于謙被殺之後,按例應該抄家,可當抄家的官員到于謙家裏時,才發現這是一項十分容易完成的工作,因爲于謙家裏什麽也沒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沒有多餘的錢(家無餘财)。
抄家的官員萬沒料到,一個從一品的大官家裏竟然如此窮困,他們不甘心,到處翻箱倒櫃,希望能夠找出于謙貪污的證據。
不久之後,他們終于發現于謙家中有一間房子門鎖森嚴,無人進出,大爲興奮,認定這是藏匿财寶的地方,便打開了門。
房子裏沒有金銀财寶,隻陳設着兩樣東西——蟒袍和寶劍。這是朱祁钰爲表彰于謙的功績,特意賞賜給他的,于謙奉命收下,卻把它們鎖了起來,從未拿去示人以顯榮耀。
抄家的人最終收斂了自己一貫嚣張的态度,安靜地離開了于謙的家,因爲他們眼見的一切都明白無疑地告訴了他們:這個被他們抄家的對象,是一個人品高尚的人,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朱祁鎮事後不久也十分後悔,特别是在徐有貞陰謀敗露後,他曾反複責問另兩個當事人石亨和曹吉祥,爲何要編造謊言誣陷于謙,石亨沒有辦法,隻好把責任推給徐有貞,回答道:“我也不知道,這都是徐有貞讓我這麽說的。”
朱祁鎮聽到這句話,目瞪口呆,隻是不斷搖頭歎氣。
但皇帝是不能認錯的,朱祁鎮便将這一任務交給了他的兒子,八年後,太子朱見深剛剛繼位,便下了一道诏書,爲于謙平反,并召回了于謙的兒子于冕。到萬曆年間,懶得出奇的明神宗也對于謙敬仰有加,授予谥号“忠肅”,以肯定他一生的功績。
其實于謙并不需要皇帝的所謂嘉許,因爲這些所謂的天子似乎并沒有評價于謙的資格。明英宗之前有過無數的皇帝,在他之後還會有很多,而于謙是獨一無二的。
人們不會忘記,正是這個人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保衛京城和大明的半壁江山,拯救了無數平民百姓的生命。
他從小滿懷以身許國的志向,經曆數十年的磨砺和考驗,從一個孤燈下苦讀的學子成長爲國家的棟梁。
他身居高位,卻清廉正直,在他幾十年的官場生涯中沒有貪過污、受過賄,雖然生活并不寬裕,卻從未濫用手中的權力,在貧寒中始終堅持着自己的操守。
他不畏懼困難和風險,在國家最爲危難之時挺身而出,承擔天下興亡。
他是光明磊落地走完自己一生的。
在這個污濁的世界上,能夠幹幹淨淨度過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欽佩的。
而如果他還能做出一些成就,那麽我們就可以說,這是一個偉大的人。
于謙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他的偉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證明,因爲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詩一樣,坦坦蕩蕩,堪與日月同輝。
石灰吟
千錘百煉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正是他一生的寫照。
我曾往杭州一遊,并專程去拜祭這位英雄人物,但我到于謙祠時,所見之景象實在讓我大吃一驚,當時正值黃金周,杭城遊人無數,可于謙祠卻是遊人寥寥,極爲冷清,倒是遇到幾位外國留學生正在向于謙像鞠躬,驚訝之餘上前攀談,這才得知他們是在大學讀書時看到這段曆史,對這位英雄十分仰慕,特意趕來瞻仰。
聽完他們的話,我無言以對。
神台之上,于謙先生依然保持着他那從容的神态,想來他在臨刑前也是如此吧。
五百多年過去了,于謙似乎從來都沒有離去過,他始終站在這裏,俯瞰着這片他曾用生命和熱血澆灌過的土地,俯瞰着那些他曾拼死保衛的芸芸衆生。
我釋然了,不管這裏是否門庭冷落,無人問津,也不管這裏有沒有仰慕者前來頂禮膜拜,都與這座祠堂的主人于謙無關。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即使再過五百年,無數浮華散去,于謙依然會站立在這裏,依然會因他的正直無私、勇敢無畏被世代傳頌。
因爲他是一個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的英雄,是真正的英雄。而真正的英雄是不會被人們忘卻的。
我堅信這一點。
明代有很多厲害的人物,我曾給這些人物做過一個排行榜,而于謙在我看來,應該排在第二名,雖然明代有一些人物的豐功偉績不下于甚至超過了于謙,但他們的排名也在于謙之後,這是因爲評定的标準有兩項:品行、才能。雖然某些人的才能确實勝過于謙,但他們的品行是有缺憾的。比如朱元璋同志的政治問題和張居正同志的經濟問題。
而于謙不但才能過人,品德上也幾乎無可挑剔,所謂德才兼備者,千古又有幾人!
如無例外,于謙本應排在第一,可惜的是,在他之後,還有另一位高人橫空出世,此人不但文武兼備、智勇雙全,而且五花八門無一不通、三教九流無一不曉,且善始善終,堪稱不世出之奇才。對這位仁兄,英雄的稱呼似乎已不适用了,因爲在很多人看來,有一個更适合他的稱呼——聖賢。
這位仁兄也将是我們後面文章中的主角,這裏就不多說了。
最後提一句,于謙死後,他的兒子于冕被罰充軍,而充軍的地點叫做龍門,後來的系列電影龍門客棧就是以此爲故事模闆的,而那位大反派太監的生活原型就是司禮監曹吉祥同志。
雖然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子虛烏有的事情,但閑來無事調侃一下曹吉祥等人,倒也不失爲一種樂趣。
過河拆橋
殺了一批,換了一批,做新龍袍,修宮殿,改年号(景泰改爲天順),足足折騰了一個多月,朱祁鎮終于消停了,這也難怪,平常人搬個家都累死累活的,何況是換皇帝。
按說事情也算順利完成了,可朱祁鎮怎麽也沒有想到,雖然他已經思慮周密,事必躬親,卻還是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而這個錯誤将造就一個中國曆史上絕無僅有的現象,讓朱祁鎮成爲曆史的笑柄。
朱祁鎮到底犯了什麽錯誤呢,我們前面提過,朱祁鎮于正月十七日奪門成功,随即登基爲帝,他什麽都考慮到了,卻忘記了那個被他趕下皇位的人——朱祁钰!
當時朱祁钰已經奄奄一息,所以朱祁鎮也沒有去理會他,直接就坐上了皇位,可他沒有料到,自己的這個弟弟生命力還很頑強,過了一個多月才死,這還不打緊,要命的是,他忘記了一件極爲重要的事——廢黜朱祁钰的皇帝身份!
這位老兄風風火火地幹了十幾天,才猛然想起自己那個隻剩半條命的弟弟仍然是皇帝,哭笑不得的朱祁鎮立刻用皇太後的名義宣布廢黜朱祁钰,但是已經太遲了。
此時已經是二月初一,也就是說在這十幾天裏,大明王朝同時有兩個皇帝,而且這兩位皇帝都是現任皇帝,外面坐着一個,裏面還躺着一位。此真可謂千古難得一見之奇觀。
朱祁鎮雖然鬧了笑話,但畢竟還是坐穩了皇位,并從此開始了他的第二代統治——天順。
而那些還鄉團成員們在冤殺了于謙之後,前景似乎也是一片光明,如果用童話的語言就此結尾,可以表述爲“他們四個人手牽着手,從此開始了幸福的生活。”
但是很可惜,在具有悠久的優秀曆史文化傳統(比如權謀鬥争、厚黑學)的我國,童話是沒有市場的,類似他們這種陰謀集團,結局總是逃不開兩句話。
一句叫“攘外必先安内”,另一句叫“過河拆橋”,而從後來的情況發展看,還鄉團大緻适用于第二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