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在帶給人們尊嚴的同時,也會帶給他們自私。
交代完國家大事後,朱祁鎮去向自己的妻子——錢皇後告别。
正統七年(1442)對大明王朝而言并不是個好的年份,正是在這一年,張太皇太後去世,王振奪取了國家大權,但這一年對于朱祁鎮本人而言,卻是幸福的,因爲就在這一年,他迎娶了自己的皇後錢氏。
自古以來,幾乎是有多少皇帝就有多少皇後,而且皇後的人數隻會多不會少。事實上,皇後一直以來都是不可忽視的一股政治力量,從武則天到慈禧,她們在曆史中擔任的戲份絕不比某些男主角少,當然,更多的皇後則是默默無聞,被湮沒在曆史的塵埃中。但也有一些皇後因爲她們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權謀手段被載入史冊,名留青史。
這位錢皇後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的名字一直流傳下來,爲後人傳頌。
但她與曆史上的那些皇後們不同,她不是靠自己的權術陰謀、政治手段讓人們記住她的。
她憑借的是最爲簡單也最爲真誠的東西——感情。
她用自己的真情打動了曆代的史官,于是她的事迹就此流傳下來,并感動了更多的人。
所以在之後的篇章中,我們也會講述這位不平凡的女人,講述她的不朽傳奇。
一個女人的傳奇,因真情而不朽。
皇後與皇帝之間有真的感情嗎?相信這也是很多人的疑問,在我看來,答案是肯定的。
至少在這位錢皇後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感情,沒有任何功利、純真的感情。
在那三千佳麗的深宮中,無數陰謀詭計每一天都在不斷上演,爲了争寵、争權,原本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會變得比男子更加陰狠毒辣,有的甚至不惜殺掉自己的骨肉去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武則天)。
但這絕不是說她們可恨,可憎,事實上,在我看來,她們是一群可憐的人。
在那權力決定一切的世界中,有了皇後和寵妃的名分,有了權力,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要想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須消除所有的感情和同情心,變得冷酷無情。除此之外,别無他途。
在我看來,這些可憐的女人們的所作所爲并不是自私,而是自保。
而在我們後人眼中,所謂後宮就是一筆算不清的爛賬,争寵、奪位、争嫡周而複始,不厭其煩,烏煙瘴氣。
這位錢皇後,就是烏煙瘴氣的後宮中盛開的一朵蓮花。
朱祁鎮十分喜愛他的這位原配夫人,也十分照顧她。錢皇後并非出生大富大貴之家,懂得生活不易,即使在做了皇後以後,她也沒有習慣養尊處優的生活,隻是盡心盡力對待自己的丈夫,還經常動手做些針線。而朱祁鎮數次要給她的親戚封侯,都被她推辭。
在很多人看來,皇後衣食無憂,母儀天下,做針線不過是消遣。
但事實似乎并非如此,如果錢皇後知道,幾年以後,她竟然會用自己的針線手藝做活去換取東西,不知會作何感想。
總而言之,這個皇後并不一般,她不要官,也不要錢,除了一心一意對自己的丈夫,她似乎沒有其他的要求。
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她對朱祁鎮的感情是真實的,經得住考驗的,在她眼中,這個叫朱祁鎮的人的唯一身份隻是她的丈夫,無論朱祁鎮是皇帝,還是俘虜,或是被自己的親弟弟關押的囚徒,這個身份始終沒有變過。
在朱祁鎮向他告别,準備出征的那個晚上,沒有人知道他們之間說了些什麽,但我相信,這位妻子會像所有普普通通的出征士兵的妻子一樣,囑托自己的丈夫要保重身體,注意安全,并說出那句曾被說過無數次,但仍然值得繼續說下去的話:
“我會等你回來的。”
出征
正統十四年(1449)七月十七日,大軍出征。
不顧無數人的阻攔,王振執意出征,他要去尋找夢想的光榮。
與他一同出征的,有很多堪稱國家棟梁的文官武将,他們包括:
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朱能之子承父爵)、内閣成員曹鼐、内閣成員張益、兵部尚書邝埜等等,全部名單很長,就不單列了。總之,朝廷的文武精銳很多都随行而去。
能夠活着回來的很少。
此時的朱祁鎮也不會知道,他的傳奇經曆就要開始了。對于這個年僅二十三歲的年輕人而言,這是一次令人期待的興奮經曆。他一直尊重有加的“王先生”是不會錯的,親征無疑是唯一正确的方法。
客觀地講,朱祁鎮對這次即将到來的失敗是負有責任的,但主要責任絕不在他,因爲他不過是個沒有多少從政經驗,且過于容易相信别人的一個年輕人而已。
王振才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暫時不說責任在誰,其實就在大軍出發的同一天,幾百裏外的大同已經爆發了一場大戰。
戰争的地點在陽和,這一戰以明軍的全軍覆沒告終。必須說明的是,這場戰争完全體現出了也先軍隊的強悍,因爲明軍是有備而來,且得到了大同鎮守太監郭敬的全力支持。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明軍仍然不是也先軍隊的對手。
除了全軍覆沒外,領軍大将宋瑛也被陣斬,随軍的太監郭敬還算聰明,躲在草叢中裝死,才最終逃過一劫。
隻有一個人逃了回來,這個人叫做石亨,也是大軍的主将。
自己的所有部下都被也先殺死,本人也落荒而逃,這對于一個指揮官而言,是最大的侮辱,但石亨是幸運的,在不久之後,他将有機會親手拿起武器,爲死去的同胞複仇。
戰勝的也先已經打掃了戰場,養精蓄銳,等待着對手的到來。
而對于這一切,尚在夢境中的王振是不知道的,他始終天真地認爲,隻要大軍出發,看見敵人,一擁而上,就能得到勝利。
二十萬大軍就在這個白癡的引導下,沿居庸關、懷來,向大同挺進,而前方等着他們的,是死亡的圈套。
八月一日,大軍到達大同,在陽和差點被幹掉的郭敬已經逃回來,并見到了自己的頂頭上司王振。
看着郭敬那驚魂未定的眼神和體态,王振不禁嘲笑了他一番。
“我有二十萬大軍,還怕也先嗎?”
但郭敬接下來說的話,卻真正震驚了本就是無膽小人的王振。
他繪聲繪色地向王振講述了那從前的戰鬥故事,并添油加醋地描述了戰敗時的慘況。
司禮監王振,也就是個奴才。
在他大權在握的日子裏,他作威作福,不可一世,還夢想着建功立業。其實在心底,他很清楚,自己不過是騙取了皇帝的信任,狐假虎威的一個小人,一個懦夫。
于是他一改之前的豪言壯語,立刻下令班師。
此時大軍剛剛到達大同,并未走遠,如果按時撤回,是不會有任何問題的,也先暫時也摸不透這二十萬大軍的底細,不會立刻進攻。雖說師出無功,就算是出來旅遊了一圈吧。
可是王振這個死太監偏要搞出點花樣來。
王振是一個小人兼暴發戶,他的所有行爲模式都是依據這一身份而定位的,而像他這一類的暴發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愛炫耀。
王振的家在蔚縣,當時屬于大同府的管轄範圍,于是他決定請皇帝到自己的家鄉看看,小小的蔚縣有什麽好看的呢?
其實王振的目的很簡單,就如同現在的有錢人喜歡開着車回到自己的老家,然後大按幾聲喇叭,把全村的人都叫醒,然後讓全村老小出來看自己的新車、新衣服。
王振帶了皇帝和二十萬人,回自己的家鄉也就是這個目的。
他無非是想炫耀一下而已,當年那個窮學官,現在出人頭地了!
雖然已經變成了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