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最後的秘密(1)

平定天下,遷都北京,修成大典,溝通南洋,威震四海,平定安南,打壓蒙古。

以上就是朱棣同志的主要政績史。在執政的前十幾年中,他不停地忙活,不停地工作,付出了許多心血,也獲得了許多成就,正是這些成就爲他赢得了一代英主的名譽。

他做了曆史上很多皇帝都沒有做到的事情,但他并未感到絲毫疲憊,因爲在朱棣的心目中,權力就是他工作的動力,手握權力的他就如同服用了興奮劑一樣,權力對他而言已經變成了一種毒品,一分一秒也離不開,任何人也無法奪走。

像他這樣的人似乎是沒有也不可能有朋友的。

但朱棣還是有朋友的,在我看來,至少有一個。

告别

永樂十六年(1418)三月,北京慶壽寺。

朱棣帶着急促的腳步走進了寺裏,他不是來拜佛的,他到這裏的目的,是要向一個人告别,向一個朋友告别。

八十四歲的姚廣孝已經無力起身迎接他的朋友,長年的軍旅生涯和極其繁重的參謀工作耗幹了他的所有精力,當年那個年過花甲卻仍滿懷抱負的陰謀家不見了,取而代之的隻是一個躺在床上的無力老者。

此時的姚廣孝感慨良多,洪武十八年(1385)的那次相遇不但改變了朱棣的一生,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自此之後,他爲這位野心家效力,奇計百出,立下汗馬功勞,同吃同住同勞動(造反應該也算是一種勞動)的生活培養了他和朱棣深厚的感情,朱棣事實上已經成爲了他的朋友。

這并不奇怪,野心家的朋友一般都是陰謀家。

在朱棣取得皇位後,姚廣孝也一下子從窮和尚變成了富方丈,他可以向朱棣要房子、車子(馬車)、美女、金銀财寶,而朱棣一定會滿足他的要求。因爲作爲打下這座江山的第一功臣,他完全有這個資格。

可他什麽也不要。

金銀賞賜退了回去,宮女退了回去,房屋宅第退了回去,他沒有留頭發,還是光着腦袋去上朝,回家後換上僧人服裝,住在寺廟裏,接着做他的和尚。

他造反的目的隻是爲了實現自己的抱負,抱負實現了,也就心滿意足了。此外,他還十分清楚自己的那位“朋友”朱棣根本不是什麽善類,他是絕對不會容忍一個知道他太多秘密,比他還聰明的人一直守在身邊的。

所以他隐藏了自己,隻求平靜地生活下去。

綜觀他的一生,實在沒有多少喜劇色彩,中青年時代不得志,到了六十歲才開始自己的事業,幹的還是造反這個整日擔驚受怕,沒有勞動保險的特種行業。等到造反成功也不能太過招搖,隻能繼續在寺廟裏吃素,而且他也沒有類似抽煙喝酒逛窯子的業餘愛好,可以說,他的生活實在很無趣。

他謀劃推翻了一個政權,又參與重建了一個政權,卻并沒有得到什麽,而在某些人看來,他除了掙下一個助纣爲虐的陰謀家名聲外,這輩子算是白活了。

他的悲劇還不僅于此,他之前的行爲不過是各爲其主罷了,也算不上是個壞人,他還曾經勸阻過朱棣不要大開殺戒,雖然并沒有成功,卻也能看出此人并非殘忍好殺之輩。

但這并不能減輕他的惡名,因爲他畢竟是煽動造反的不義之徒,旁人怎麽看倒也無所謂,最讓他痛苦的是,連他唯一的親人和身邊的密友也對他嗤之以鼻。

永樂二年(1404)八月,姚廣孝回到了家鄉長洲,此時他已經是朝廷的重臣,并被封爲太子少師,與之前落魄之時大不相同,可以說是衣錦還鄉,但出乎他意料的事情發生了。

父母已經去世,他最親的親人就是他的姐姐,他興沖沖地趕去姐姐家,希望自己的親人能夠分享自己的榮耀,但他的姐姐卻對他閉門不見(姊不納),無奈之下,他隻好去見青年時候的好友王賓,可是王賓也不願意見他(賓亦不見),隻是讓人帶了兩句話給他,這兩句話言簡意赅,深刻表達了王賓對他的情感:

和尚誤矣!和尚誤矣!

姚廣孝終于體會到了衆叛親離的滋味,原先雖然窮困,但畢竟還有親人和朋友,現在大權在握,官袍加身,身邊的人卻紛紛離他而去。

耳聞目睹,都帶給姚廣孝極大的刺激,從此他除了白天上朝幹活外,其餘的時間都躲在寺廟裏過類似苦行僧的生活,似乎是要反省自己以前的行爲。

這種生活磨煉着他的身體,卻也給他帶來了長壽,這位隻比朱元璋小七歲的和尚居然一口氣活到了八十四歲,他要是再争口氣,估計連朱棣都活不過他,有望打破張定邊的紀錄。

但這一切隻是假設,現在已經奄奄一息的他正躺在床上看着自己這位叫朱棣的朋友。

心情複雜的朱棣也注視着姚廣孝,像他這樣靠造反起家的人最爲懼怕的就是造反。所以他抓緊了手中的權力,懷疑任何一個靠近他的人,而眼前的這個人是唯一例外的。這個神秘的和尚幫助他奪取了皇位,卻又分毫不取,爲人低調,他了解自己的脾氣、性格和所有的一舉一動,權謀水平甚至超過了自己,卻從不顯露,很有分寸。這真是個聰明人啊!

隻有這樣的聰明人才能做朱棣的朋友。

在雙方的這最後一次會面中,他們談了很多,讓人奇怪的是,他們談的都是一些國家大事,姚廣孝絲毫未提及自己的私事,這似乎也很正常,大家相處幾十年,彼此之間十分了解,也就沒有什麽私事可說了的吧。

朱棣很清楚,姚廣孝已經不行了,這是一個做事目的性很強的人,自然不會無緣無故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找自己聊國家大事,他一定會提出某個要求。

朱棣和姚廣孝如同老朋友一般地繼續着交談,但在他們的心底,都等待着最後時刻的到來。

話終于說完了,兩人陷入了沉默之中。

姚廣孝終于開口了,他提出了人生中最後一個要求:

“請陛下釋放溥洽吧。”

朱棣默然。

不出所料,他果然提出了這個要求。

堪稱當世第一謀士的姚廣孝臨死前提出的竟然是這樣的一個要求,這個溥洽到底是什麽人呢,能夠讓姚廣孝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如此挂念他的安危?

其實溥洽的個人安危并不是那麽重要,隻是因爲這個人的身上隐藏着一個秘密,隐藏着朱棣追尋十餘年而不得的一個答案。

這個秘密就是建文帝的下落。

十六年前,一場大火焚毀了皇宮,同時也隐滅了建文帝朱允炆的蹤迹,等到朱棣帶領大群消防隊員趕到現場的時候,留給他的隻是一堆廢墟和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的尴尬局面。

從此建文帝的下落就成了他的心頭大患,爲了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朱棣想盡各種辦法四處找人,隻要有任何蛛絲馬迹,他就會抓住不放。

也就在此時,有人向他告密,還有一個人知道建文帝的下落,這個人就是溥洽。

溥洽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主錄僧,據說當時正是他安排朱允炆出逃的,雖是傳聞,但此人與朱允炆關系密切,他确實很有可能知道朱允炆的下落。

朱棣聽說後大喜,便将溥洽關進了監獄,至于他是否拷打過溥洽,溥洽如何回應,史無記載,我們自然也不知道。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他并沒有從溥洽的口中得到他想要的東西,因爲直到二十年後他臨死前方才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但溥洽卻從此開始難見天日,他不但是一個特殊的政治犯,還是一個絕對不會被釋放的政治犯,原因很簡單,他不說出朱允炆的下落,自然不會放他,而如果他說了出來,朱棣也絕不會把這個知情人釋放出獄,依着朱棣的性格,還很有可能殺人滅口,一了百了。

如無意外,溥洽這一輩子就要在牢房裏度過了。

但是現在,意外發生了。

朱棣知道姚廣孝這個要求的分量,溥洽是不能放的,但這畢竟是自己老朋友這一生中的最後一個願望,實在難以抉擇。

姚廣孝目不轉睛地看着沉默中的朱棣,他知道眼前的這位皇帝正在思考,準備作出決定。

“好吧,我答應你。”

姚廣孝釋然了,他曾親眼看見在自己的陰謀策劃之下,無數人死于非命,從方孝孺到黃子澄,淩遲、滅族,這些無比殘忍的罪行就發生在自己面前,他曾勸阻過,卻無能爲力。雖然這些人并非直接死在自己手上,但他确實是這一切的始作俑者。

雖然他不是善男信女,但他也不是泯滅人性的惡魔。殘酷的政治鬥争和親人朋友的離去讓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很多人因爲他而死去,他卻背負着罪惡活了下來。

所以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提出了這個要求。

不是爲了救贖溥洽,而是爲了救贖他自己的靈魂。

精神上得到解脫的姚廣孝最終也得到了肉體的解脫,三月十八日,姚廣孝病死于北京慶壽寺,年八十四。

這位永樂年間最偉大的陰謀家終于含笑離開了人世,他付出了很多,卻似乎并沒有得到什麽,他的前半生努力實踐着自己的抱負,後半生卻背負着罪惡感孤獨地生活着。

無論如何,對于他而言,一切都已結束。

朱棣遵守了他的諾言,放出了溥洽,不是因爲仁慈,而是出于對自己老朋友的承諾。

皇位奪下來了,首都遷過去了,大典修完了,南洋逛遍了,安南平定了,瓦剌、鞑靼沒戲唱了。

現在唯一的老朋友也走了。

這場戲演到現在,也差不多了,當年三十一歲的青年朱棣起兵造反,最終奪得天下,之後他又開始了自己的統治,創造了屬于他的時代。

在這漫長而短暫的幾十年中,該做的事情他做了,不該做的事情他也做了。但綜合來看,他确實是一位曆史上少有的雄才大略的皇帝。上面列出的那些政績裏的任何一條都很難做到、做好,但他卻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就全部完成了。

做皇帝做到他這個份上,實在不容易啊。

按說有如此功績,朱棣也應該心滿意足了,但其實不然,在他坐在皇位上的每一個白天,睡在寝宮裏的每一個夜晚,有一件事情總是纏繞在他的心頭,如噩夢般揮之不去,斬之不絕。

是的,雄才大略的朱棣在他執政的每一個日日夜夜都挂念着這件事,恐懼着這件事。

朱允炆,你到底是死是活,現在何方?

朱棣,不用再等多久了,你很快就會知道答案。

永樂二十年(1422),欠收拾的阿魯台又開始鬧事,他率軍大舉進攻明朝邊境,其本意隻是小打小鬧,想幹一票搶劫而已,估計明朝也不會把他怎麽樣,這一套理論用在别人身上有可能行得通,但可惜的是,他的對手是從不妥協的朱棣。

朱棣聽說這個十二年前被打服的小弟又不服了,也不多說,雖已年屆花甲(當時五十五歲),好勇鬥狠的個性卻從未減退。

不服就打到你服爲止!

同年三月,朱棣又一次親征,大軍浩浩蕩蕩向鞑靼進發,一路上都沒有遇到什麽像樣的抵抗,到了七月,大軍抵達沙珲原(地名),接近了阿魯台的老巢。

阿魯台實行不抵抗政策,是否有什麽後着呢?

答案是沒有。

阿魯台不抵抗的原因很簡單,他沒有能力抵抗。

這位當年曾立志于恢複蒙古帝國的人已經蛻變成了一個小毛賊,隻能搶搶劫,鬧鬧事,他沒有退敵的辦法,唯一的應對就是帶着老婆孩子跑路。

蕩平了阿魯台的老巢後,朱棣準備班師回朝,由于當時兀良哈三衛與阿魯台已經互相勾結,所以朱棣決定回去的路上順便教訓一下這個當年的下屬。

他命令部隊向西開進,并說道:“兀良哈知道我軍前來,必然向西撤退,在那裏等着他們就是了。”

部下們面面相觑,人家往哪邊撤退,你是怎麽知道的?

可是皇帝說話,自然要聽,大軍随即向西邊轉移,八月到達齊拉爾河,正好遇到了兀良哈的軍隊及部落。

兀良哈十分驚慌,朱棣卻十分興奮,按照現在的退休制度,他已經到了退休年齡,雖然按照級别劃定,他應該是廳級以上幹部,估計還能幹很長時間,但中國曆史上,皇帝到了他這個年紀,還親自拿刀砍人的實在是少之又少。

值此遇敵之時,他橫刀立馬,以五十五歲之高齡再次帶領騎兵親自沖入敵陣,大破兀良哈(斬首數百級,餘皆走散)。

此後他又率軍追擊,一舉掃平了兀良哈的巢穴,這才心滿意足地回了家。

從朱棣的種種行爲經曆來看,他是一個熱愛戰争并陶醉于戰争的人,是一個天生的戰士。

上天并沒有虧待這位喜歡打仗,熱愛戰争的皇帝,僅僅一年之後,他又一次親征鞑靼,不過這次出征的緣由卻十分奇特,很明顯是沒事找事。

永樂二十一年(1423)七月,邊關将領報告阿魯台有可能(注意此處)會進攻邊界,本來這不過是一份普通的邊關報告,朱棣卻二話不說,馬上準備親征。

人家都說了,隻是可能而已,而且邊關既然能夠收到情報,必然有準備,何需皇帝陛下親自出馬?

就算阿魯台真的想要襲擊邊界,估計他也會說:“我還沒動手呢,就算打也是小打,你幹嗎搞這麽大陣勢?”

其實朱棣的動機十分簡單:

實話說了吧,就是想打你,你能怎麽樣?

看來先發制人的政策絕非今日某大國首先發明的,這是曆史上所有的強者通用的法則。

同年八月,朱棣第四次親征,千裏之外的阿魯台得到消息後,馬上就開始收拾東西,準備溜号。他已經習慣了扮演逃亡者,并掌握了這一角色的行動規律和行爲準則——你來我就跑,安全第一。

這是一次不成功的遠征,由于阿魯台逃得十分徹底,朱棣什麽也沒有打着,隻好班師回朝。

雖然此次遠征并無收獲,朱棣卻在遠征途中獲得了一件意想不到的禮物,一件對他而言價值連城的禮物。

這件禮物就是他已苦苦尋覓二十年的答案。

最後的答案

胡濙終于回來了。

十六年前,他接受了秘密的使命,獨自出行兩湖江浙,探訪大小寺廟,隻爲了尋找朱允炆的行蹤,十年之間費盡心力,卻毫無收獲。

胡濙十分清楚,朱棣絕對不是一個可以商量的人,自他接受這個任務起,自己的命運就隻剩下了兩種結局,要麽找到朱允炆,要麽繼續尋找,直到自己死去,另一個人來接替他。

沒有同伴,沒有朋友,不能傾訴也無法傾訴,胡濙就這樣苦苦尋找了十幾年,這期間他沒有回過家,連母親去世他也無法回家探望,因爲在使命完成之前,他沒有回家的權利。

追書top10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道詭異仙 |

靈境行者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深海餘燼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詭秘之主 |

誰讓他修仙的! |

宇宙職業選手

網友top10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苟在高武疊被動 |

全民機車化:無敵從百萬增幅開始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說好制作爛遊戲,泰坦隕落什麽鬼 |

亂世書 |

英靈召喚:隻有我知道的曆史 |

大明國師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這爛慫截教待不下去了

搜索top10

宇宙職業選手 |

苟在妖武亂世修仙 |

靈境行者 |

棄妃竟是王炸:偏執王爺傻眼倒追 |

光明壁壘 |

亂世書 |

明克街13号 |

這遊戲也太真實了 |

道詭異仙 |

大明國師

收藏top10

死靈法師隻想種樹 |

乘龍仙婿 |

參加戀綜,這個小鮮肉過分接地氣 |

當不成儒聖我就掀起變革 |

牧者密續 |

我得給這世界上堂課 |

從皇馬踢後腰開始 |

這個文明很強,就是科技樹有點歪 |

熊學派的阿斯塔特 |

重生的我沒有格局

完本top10

深空彼岸 |

終宋 |

我用閑書成聖人 |

術師手冊 |

天啓預報 |

重生大時代之1993 |

不科學禦獸 |

陳醫生,别慫! |

修仙就是這樣子的 |

美漫世界黎明軌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