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大都的金坊、銀号,各路商賈皆雲集于此,至清末,戶部銀行亦設于此,後改稱大清銀行。
可以說,自古以來,這裏就是京華财富旋渦的中心,而某銀行總行大樓便位于金融街的龍頭位置。
但從風水的位理學看,某行總行位置處更是天橋斜去,呈虛水而走,是洩财之象,被稱爲‘天橋煞’,而且西北面對十字路口的,又爲‘路沖煞’。
據說在金融街規劃初期,幾個關鍵地段便成了各大銀行機構關注和争奪的焦點,而作爲龍頭的這一塊地,卻少有人問津。
原因很簡單:周圍地理環境不利,煞氣很大,緊鄰的十字路口爲十字分流水(或稱水不過堂),聚财是不用想了。
再說,還有主路上的立交橋,又對該地形成割腳攔腰之煞,路又不能改道橋,又不能重修,懂行的人都暗暗搖頭,可惜了一塊好地。
不過某行總部領導卻力排衆議,最後終于請出了一位研究故宮風水的老先生,幫他出謀劃策,仿照商周時期青銅禮器中,最爲尊貴的四足方鼎的樣子,修建了一座黑色的大樓。
鼎,乃居古代禮器之首,是最受重視的器型,傳說黃帝曾鑄寶鼎三隻,以象征天、地、人。
夏禹也鑄九鼎,象征九州。
大樓顔色爲黑色,那是因爲黑色代表着财富(黑色在五行中屬水,水也代表财,故黑色的催财力量很強。風水學上還說,銀色和紅色可招财,黑色可化煞。)
又在門前豎起三根旗杆,卻永遠都是光杆高豎,代表着寶鼎前的三炷香,敬天地,諸鬼神。
旗杆後的門前,蹲守着兩隻6米多高的神獸--貔貅,以圖招财鎮宅,化煞旺财。
據說貔貅乃龍生第三子,性情暴烈正直,守财鎮煞的效果極佳,安置在十字路口,正好可以阻擋不吉之氣被吸入樓内,屁股對着前門,嘴巴對着西方(西方經濟昌盛,可以吸收西方經濟。)
風水布局完成後,某行在最短的時間内就大翻身,成爲今日各行中的龍頭老大。
某行總部‘發迹’的故事,不但在民間源遠流長,在官場更是被奉爲‘經典之作’,雖說沒有誰拿出來說事,可都心知肚明。
風水學,作爲華夏五千年來最傳統的文化,可不是幾句迷信,封建思想就能抹殺了的。
所以當李雲海拍着桌子訓斥某領導,竟然相信封建迷信時,老潘施施然的站出來後,就提到了某行總部的這個‘經典故事’。
李雲海當然聽說過這個故事,事實上他也很相信。
但心裏相信是一回事,嘴上說啥卻又是另一回事,淡然一笑說:“哦,那麽依着老潘你的意思,我們要想改造老城區,得先請那些所謂的風水大師,來勘察一下了?”
還所謂的風水大師,切,你以爲我不知道你剛來唐王,就把辦公室布局重新布置了一遍,更在辦公桌上用清代某封疆大吏的鎮紙,來期望增加威信,震懾同僚?
老潘心中冷笑,更淡的語氣說:“老李,你初來乍到的,看來有所不知。老韓(老李的前任)等幾任領導,早就想動老城區,卻一直沒敢動手,那就是因爲潘龍語老先生,曾經鄭重建議,老城區絕不能輕舉妄動--至于老先生爲什麽會這樣說,我想在座的心裏很清楚,在這兒我就不多說了。”
老潘提到潘龍語老先生時,語氣中帶有了些許自豪:話說曆史上的老潘家,誠然有潘仁美這樣的奸臣,有潘金蓮這樣的千年浪蕩的女人,可也有潘老先生這樣享譽世界的易學大師,連香港、寶島那邊的大師們,都以得到他指點而自豪呢。
李雲海身爲官場中人,更是在暗中堅信華夏傳統文化,那麽他肯定聽說過潘龍語大師的大名了。
潘龍語--民間傳說,潘大師就是大唐帝國時期的袁天罡、大明帝國時期的劉伯溫,觀天象,看風水,那是後知五百年,輕易不開口、開口必中,謂之龍語。
聽老潘擡出他的‘本家’潘龍語老先生後,李雲海明顯愣怔了下,端起水杯慢慢品起了茶。
老潘就算再倚老賣老,也不會給李雲海下不來台,看出領導有些無話可說後,馬上就笑呵呵的撒煙,轉移了話題。
本次臨時會議,在祥和的氣氛中落下了帷幕……回到辦公室内後不久,李雲海就電招辦公室的王主任,說他初來唐王,想聽聽這邊某些民間傳說,也算是了解唐王文化吧。
能夠爬到辦公室助主任這一位置的人,個個都是比猴兒還精的主,王主任當然已經聽過臨時會議上的事兒,立即意識到李雲海想聽哪些唐王民間傳說了。
相傳,大唐帝國初建時期,唐王李世民率兵從長安遠征高麗,在此駐紮過一段時間,從而行成了一個集市(用現代話來說就是,數十萬大軍在某地駐紮數月後,肯定會拉動當地的GDP,全天候的有無數當地居民,爲大軍提供所需物品)。
這個集市,就是唐王市的雛形。
李世民東征時,袁天罡就在他身邊随軍的。
某個雨過天晴的下午,李世民率領手下文武衆将去爬山,站在某山頂上北望,看着那邊一望無際的大平原,欣慰的說這地方真乃一風水寶地,以後要是國家安定了,他會在這兒建起一座新城。
看老大興緻如此之高,衆将自然得連聲附和,更是爲未來的新城規劃出謀劃策--唯有袁天罡,卻面色凝重,不時的屈指掐算,更是接連望向西北。
李世民發現老道的不正常了,就問先生是否看出了什麽?
袁天罡沒有馬上回答,閉目沉吟很久(高人嘛,自然得有高人的風範才對,哪怕是唐王不恥下問,也得擺足了架子再說),才緩緩說出了一句話:城建萬年不動,動則有災從西北起!
老袁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這兒不建城也倒罷了,一旦建城,那麽城就必須萬年不動(規模,格局不能擅自改動的意思),要不然就會有災難從西北降世了。
聽他這樣說後,李世民大吃一驚,連忙追問原因。
老袁就說,這塊被三面山環抱着的平原,乃是西北某神秘災難的風眼,數千年前就已經形成了,之所以災難一直沒機會降世,那是此處有一地龍震着,始終處在沉睡中沒有翻身,鳳眼沒有破開。
要想建城,就必須得大興土木,驚醒地龍--當地龍(地震)醒來翻身時,地殼就會變動,災難外洩的風眼就會形成。
李世民搞明白後才說,那好啊,以後誰都不許在這兒建城了。
袁天罡卻苦笑着說,已經晚了。
李世民不解,問怎麽就晚了呢?
老袁說,陛下啊,你乃真龍天子,金口玉言,一言九鼎,你既然說過要在這兒建一新城了,盤卧在此處的地龍,已經聽到你的話,它就盼着呢,那樣它才能享受人間煙火,你要是不建城,它肯定會生氣,繼而大鬧特鬧,危害四方百姓啊。
李世民傻眼,這才知道他是陛下了,有些話可不能不經大腦就說出來。
但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來了,所以李世民就請老袁,親自出馬,爲不得不建的新城布局。
老袁自然得從命--連續十數天的勘察風水後,才給設計了一座新城。
就這樣,本來是某諸侯國國都往北十數裏的平原上,憑空多出一座新城。
有唐年間,唐王牢記袁天罡的話,從不擅自改變城區格局,人們安居樂業數百年,直到盛世大唐隕落,天下大亂。
天下都已經大亂了,誰還會記得數百年前袁天罡的話?
就這樣,直到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大夏帝國成立。
現在人們都知道了,大夏朝雖說軍力疲弱,可她的經濟發展确實全世界首屈一指的,人口增長的速度也很快。
人口速度快速增長後,舊城當然容不下那麽多人了,很自然的就開始擴建--大興土木,徹底破壞了袁天罡當時精心布下的風水格局。
于是,在唐王擴建數十年後,導緻地龍翻身,人們死傷慘重。
地龍翻身後,所震的風眼暢通,西北某災難涉世,繼而危害塵世間。
華夏曆史上,能人輩出,可不僅僅隻有一個袁天罡能看出唐王這地方,乃是西北某災難的風眼,還有很多人,比方大明帝國時期的劉伯溫。
劉伯溫在看出唐王特殊的風水格局後,立即把這事兒告訴了朱元璋。
朱元璋一聽,恍然大悟:哦,怪不得前朝年間,總是有那麽多武士死在西北,原來原因在這兒啊。老劉,沒說的,你趕緊說咋辦吧。
劉伯溫也沒别的辦法,因爲地龍已經翻身,災難風眼已經形成,每隔十二年就會有災難降世,就算老劉本事再大,也隻能重新布局,把災難降世的年限,擴大到二十四年。
也就是說,經過老劉的布局後,災難用來吸取陽世精華的風眼,威力弱了一半,災難要想積攢力氣跑出來作亂,得需要二十四年。
而且,每隔二十四年年,大明朝就得像前朝那樣,每當災難涉世前夕,得派出大批勇士,去西北斬殺災難,預防災難涉足中原。
最後到了北洋時期,又一位風水大師,在劉伯溫布下的風水格局基礎上,再次完善,這才迫使災難入世的年限,延長到了五十年,直至今天。
所以,當初唐王的前幾任領導,都忌憚這個傳說,就請了當世著名風水大師潘龍語老先生來勘察--幾番精密勘察後,潘大師确定了這個古老的傳說。
最後,他側鄭重說到,在沒找到讓災難徹底隕落的辦法前,老城區是萬萬動不得的。
聽王主任講述完這個傳說後,李雲海久久的沉默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