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墨家巨子六指黑俠是被燕丹謀害而亡;第二條:廢除燕丹巨子之位;第三條:統領荊轲接任巨子之位;第四條:墨家将加入百家學宮,成爲大秦百家之一。
四條消息一傳出,引得天下震動。
六指黑俠竟然是被燕丹謀害,墨家居然投靠了大秦……
現在除了農家,其餘諸子百家都已靠向大秦!
燕國,薊城,燕太子府那間密室中,燕丹臉色陰沉,死死盯着對面坐着的黑袍人,若非這人給他送的那封密信,勾起他的心思,事情怎會發展到如今這一地步?
燕丹已經全忘了密信雖然是從農家送來,但看到密信後,做決定的是他,他如果不願意和農家合作,農家還能強迫不成?
是他自己心動,才有後來的一切!
強壓下心裏的怒氣,燕丹道:“現在又該怎麽辦?”
黑袍人毫不在意道:“墨家而已,失了就失了,相比于我們現在的謀劃……”說到現在的謀劃,黑袍人刻意壓低了語氣,燕丹的臉色也從陰沉變得面無表情。
黑袍人道:“隻要這次謀劃成功,您在燕國将至高無上,區區墨家又算得了什麽?”
聽到黑袍人的話,燕丹沉默不言,過了半晌,其聲音幽幽傳來:“一切可準備妥當?千萬别跟上次一樣,我已經承受不起失敗的代價,我如果失敗,你們也不會好過!”
聽出燕丹話裏的威脅,黑袍人保證道:“放心,都已準備妥當,不會跟上次一樣!”
燕丹默默點了點頭,兩人都不再說話,密室一片安靜。
在墨家機關城小住了半個多月,袁白向鹹陽回返,與他同行的有荊轲、徐夫子、東皇太一,以及若幹墨家精英弟子。
袁白雖然答應徐夫子免去盜跖等人死罪,但這些人未必領情,荊轲和徐夫子此次前往鹹陽,正是專程去勸說班大師、盜跖、秦舞陽等墨家高手接受袁白的條件。
至于那些墨家精英弟子,則是去百家學宮擔任師者,教授墨家學說,這是墨家有意爲之,以此舉向天下表示墨家已明确站在大秦一方。
在返回鹹陽的途中,一則消息從燕國傳來,燕王喜甍,燕丹登臨王位,成爲新任燕王。
“有意思!”
袁白看完密信,将之遞給一旁的東皇太一。
東皇太一看後,沒說什麽,又将密信轉遞給徐夫子。
徐夫子看完信,一邊随手将之傳給荊轲,一邊道:“燕丹此人已經喪心病狂,先是弑師,後又弑父,燕國有這等人爲君,必不久矣,隻可惜要苦了燕國的百姓!”
荊轲将密信看後,搖頭歎了口氣。
這才多久,他記憶中那個謙恭有禮、平易近人,頗有一代公子之風的人竟變得如此陌生,爲達目的不擇手段,不惜弑師殺父。
原來這才是那人的真面目!
想到這,荊轲心生慶幸,得虧那人的面目被揭穿,否則讓其真正成爲巨子,執掌墨家,那墨家和他……
荊轲不禁打了個寒戰。
燕丹弑父登基的消息并未在袁白這引起多達轟動,他早設想過燕丹狗急跳牆下,會弑父登基。不過以燕丹的性格,其做大事而缺乏直接的魄力,此次弑父必定有農家在其背後支持!
距袁白離開鹹陽已過了将近半年,他離開鹹陽時正值夏季,此刻卻已入冬。
與半年多前,初次到鹹陽時相比,袁白發現了許多變化,比如鹹陽更加繁華,走在街上的百姓更多,百姓們臉上的笑容也多了。
東皇太一、徐夫子早年都曾到過鹹陽,在他們記憶中,鹹陽雖是秦國都城,但鹹陽大多的百姓過得并不快樂,整座城像是一架被定好的機關傀儡,井然有序,卻刻闆固執,缺乏生氣,氛圍相當壓抑緊張。
這是因爲秦以法家治國,法家想将每個人的行爲都規定好,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都被定得死死的,稍敢有違,便會遭到懲罰。
這種治國之法讓大秦比其餘六國更井井有條,更能集中力量,做事更爲高效,其餘六國做一件事需要半個月,大秦可能隻需幾天,甚至一天,所以大秦能一統天下。
問題是這是一種高壓社會,人們處在壓抑之中。
短時間還可,有利于集中國家的力量,可若時間長久,在長期壓抑緊張的氛圍中,百姓會逐漸麻木,整個國家将會僵化,徹底變爲一台國家機關傀儡,看似井然有序,實則缺乏生機,宛如一潭死水。
但這正是法家治國最終想達到的程度,百姓在他們規定下生活,能做什麽,不該做什麽全被定好,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
這對君王統治有利,對國家發展、百姓發展卻無益。
而袁白改了秦律,如今秦律的律條比以往更多,卻反而讓大秦百姓感到氛圍更加寬松。
一是袁白改了秦律中的許多刑罰,在原本秦律中,某些不算嚴重的罪也會遭受重罰,砍腿、割鼻、刺字……太過嚴酷,于是袁白将之改爲了勞役、罰錢等處罰。
二是律條比以往多了,但原本許多生活方面的律條卻被廢除,原來的秦律恨不得把百姓吃飯喝水、穿衣如廁都給規定進去,這讓百姓在生活中感覺老有重重枷鎖套在身上,當然會感到壓抑。
袁白廢除這些律條,等于去除了百姓身上的枷鎖,百姓們在生活時自然會感到舒心暢快。
這隻是法的方面,讓鹹陽變得如此繁華、百姓有笑容的原因還有一個,袁白曾向嬴政提議推廣種植土豆、玉米、番薯等作物。
半年多過去,推廣種植的作物都獲得豐收,糧食豐足,今年能過個飽年,鹹陽的百姓自然高興。
袁白剛回國師府,屁股還沒坐熱,後腳便有王宮來的使者請袁白進宮。
“你叫趙高?”
看着來傳信的王宮使者,袁白出聲問道。
使者恭敬道:“回國師,小的正是趙高!”
袁白點了點頭,帶着東皇太一随趙高入宮。
進宮不久,袁白便看到嬴政領着韓非、李斯、張良、蓋聶、衛莊站在一座大殿之外,正在等他。
瞧見嬴政率人在殿外等候袁白,趙高心中一驚。
自他服侍嬴政以來,從未見嬴政如此禮待其他大臣,這位國師在嬴政心目中的地位,他得重新估計。
“見過大王!”
袁白向嬴政一禮。
嬴政也沒擺大王的架子,随意道:“國師免禮!”他又看向立在袁白身邊的東皇太一,道:“這位是可是東皇閣下?”
東皇太一行禮道:“陰陽家東皇太一見過秦王!”
嬴政笑道:“東皇閣下也入我大秦,我大秦又添一絕世大才!”
“大王過譽了!”東皇太一客氣道。
袁白看向立在嬴政身後的韓非、李斯、張良、衛莊、蓋聶。
衛莊仍舊一副酷酷的“逼王”樣,淡淡看了袁白一眼,算是打過招呼了,韓非、張良面帶微笑,蓋聶沖袁白點了點頭,李斯不苟言笑,但神情恭敬。
李斯躬身向袁白一禮:“李斯見過國師!”
張良也行禮道:“良見過袁兄!”
韓非沒行禮,開口笑道:“我和袁兄如今也算同殿爲臣了,以我倆的交情,袁兄日後可得多關照關照。”
袁白道:“以韓兄之才,需要我來關照?”
韓非正想說些什麽,嬴政的聲音傳來:“此處非說話之地,還是入殿再叙。”
跟着嬴政進入大殿,殿内早已安排好了凳椅,嬴政坐于王座,袁白、東皇太一等分别落座。
落座的位子很有講究,韓非坐于嬴政左手一側,其位列第一,其下是衛莊、張良,而袁白坐于嬴政右手一側,其下是東皇太一、李斯。
至于蓋聶,持劍站在嬴政王座邊上。
韓非道:“新政一别,已過半年,今日終于在鹹陽和袁兄相會!”
這半年中,他經曆了許多事,是他過往幾十年裏從未經曆過的,學成歸國,組建“流沙”,和“夜幕”鬥,和天澤鬥,和兄長父王鬥。
在韓國那場博弈中,韓非本來有很大的勝算,可惜他不夠心狠,争鬥失敗,隻得逃出韓國。
其實,韓非也清楚自己的弱點,所以在袁白和嬴政離開新鄭後,他就已經在做離開韓國的準備。
袁白道:“離開了韓國也好,韓兄的性格不适于做君王,還是在大秦發光發熱,貢獻你的智慧,反正天下都會一統,韓國也将是大秦的一份。倒是子房……”
袁白看向張良,張良立即起身,恭敬道:“袁兄有何指教?”
袁白道:“我認爲子房此時不宜參政,應當去學習!這倒不是我不認可子房才華,子房沒能力做事!”
“子房之智謀才華,我亦十分佩服,但子房年輕,正是學習積累之時,所以我認爲子房現在就出來做事,不如再積累沉澱幾年。”
張良點頭道:“袁兄所言甚是,良也認識到自己有所不足。”
他一直覺得自己沒能輔佐好韓非,“流沙”還在新鄭時,他出的那些計謀如果能更好,韓非也不至于被逼得逃離韓國。
“袁兄以爲良當去哪裏學習?”
“我召集諸子百家,于鹹陽設立了百家學宮,子房想必也知道。我推薦你去學宮學習,諸子百家任何一派,你都可去看看,不必拘泥是法、是道,還是儒、是墨,盡可觀之。不過,百家學說可學,但同樣要有自己的想法,不可沉于其中,諸子未必對,先賢未必全。”
張良此時才十六七歲,正是一生中最好的學習年華,盡管他的才智已經不弱,可袁白認爲還有極大的進步空間,與其現在就參與朝政做事,不如去學習提升。
在原著中,韓非死于秦,韓國滅亡後,張良便去了小聖賢莊,在小聖賢莊求學了十來年。
張良想了想,又向袁白一禮,“多謝袁兄!”
袁白和韓非、張良叙完舊,嬴政道:“國師離開鹹陽前,曾向寡人奏請四件事,此四事皆已功成。”
“那土豆、番薯、玉米等物真如國師所言,産量頗豐,寡人已令在大秦推廣,那新式耕犁也與國師所說一樣,更輕巧且更省力,百姓用此犁耕種,比之以往事半功倍,也已下令在全國推廣。新秦律在鹹陽施行後,反響極好,百姓無不歡呼,寡人準備将新秦律刊行天下。”
看得出,嬴政心情極好,雖然袁白對大秦的改造還局限在鹹陽,但嬴政已看到整個大秦都會改變,然後變得更好,更加強大。
他即位之時,曾在心裏默默立下誓言,要像曆代祖先一樣,讓大秦變得更強。
“這些都是國師之功,大秦能得國師之助,乃大秦之幸,寡人代大秦萬民謝過國師!”嬴政起身,向袁白行禮。
正所謂“禮尚往來”,袁白起身還禮道:“大王不必如此,大秦強盛,也于我有利!”
嬴政點了點頭,重新坐下,袁白也落座,嬴政問道:“如今我大秦各方都在向更好處發展,一日勝過一日,然下一步該當如何,寡人至今仍在猶疑,國師有何意見?”
袁白從話裏聽出了嬴政的意思,這是在問他大秦要不要現在開啓滅六國之戰,搞六國一下子。
但滅六國并非朝夕之事,這是一個大工程,哪怕是現實曆史的始皇,在親政掌權後,也花費了近二十年的時間,才将六國全滅。
實際上,如果隻是消滅六國軍隊,并不難,難的是如何治理原來的六國領土。
始皇在滅亡六國後,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是在防止六國餘孽死灰複燃,然而他還未能盡全功,便在南巡途中暴卒,繼位的胡亥根本沒能力掌控這偌大的帝國,緻秦二世而亡。
漢再次統一天下後,吸取大秦的教訓,緻力消除秦留下的六國隐患,使得國祚綿延數百年。
說到六國餘孽……
袁白看了眼張良,在曆史上,這位可不就是最牛的幾個六國餘孽之一,輔佐劉邦建立大漢,青史留名,人稱“謀聖”!
可由于他的亂入,張良跟秦沒有産生矛盾,反而投到大秦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