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瘦死駱駝比馬大,爛船還有三幹釘”,就算實力處于低谷,不如鼎盛之時,幾名一流高手還是有的,袁白想要到少林藏經閣中觀看經書、翻閱武林秘籍,須得小心。
袁白沒貿然去闖少林藏經閣,而是先踩點觀察,等摸清情況,再做行動也不遲,點都沒踩好,就直接莽進去,他袁.莫得感情.穩得一匹.白才不幹這麽莽的事。
從各個方位觀察了少林寺多日,袁白将寺内的建築布局,寺内僧人如何巡防,都摸了個一清二楚。
這還得感謝黃藥師!
黃藥師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五行八卦、奇門遁甲、琴棋書畫,農田水利、經濟兵略等亦無一不曉,無一不精,對建築一道也頗爲精通,而袁白跟黃藥師學習,自然也學得了這方面知識。
若讓常人來看,或許能記住寺内的建築布局,但建築有何特點,哪裏有窗、哪裏有門、哪裏可藏人、哪裏可設下機關,必不能像袁白這般看得明白。
袁白心裏十分感激黃藥師,當今世上,也唯有他能教授自己如此多的知識。
是夜,袁白穿着身黑色衣服,在夜色遮掩下,向少林寺摸去。
他對少林寺内的建築布局、僧人巡防早已摸得清楚,因此,很輕易便摸到了藏經閣外。
現已是深夜,整座藏經閣内仍燈火通明。
這大晚上的,當然不是有僧人要秉燭夜讀,而是此處乃少林重地,爲防止有人偷摸潛入,特意點亮了燈火,借着藏經閣的燈火可看到,閣樓中每層都有人影,明顯是有僧人看守,藏經閣外,也不時有巡邏武僧經過。防守之嚴,當爲少林之最!
估計是天龍時期,被人像上公廁一般來去自如,少林寺才特别加強了藏經閣的防禦。
别說,這還真有用,自天龍後,從未再聽說有人還能偷摸潛入少林藏經閣盜取經書秘籍(注1)。
袁白此時正躲在一個很妙的位置,他能看到巡邏的武僧和在坐鎮藏經閣中的人影,而這些人卻看不見他,卡了視野的bug。
這正是摸清少林建築布局、懂得建築知識的好處,若是不懂,他豈能卡到這麽妙的視野?
不遠處又有一隊武僧巡邏走來,藏經閣中人影晃動,那是藏經閣内的僧人在走動巡視,袁白心中默數着時間,他早已觀察好了這些僧人的活動規律。
由于閣外的武僧和閣内的僧人都是走動式巡防,在某個時間,會出現一段空隙,那是袁白偷摸潛入藏經閣的大好時機。
袁白心中數到一個數字,那隊巡邏的武僧遠去,而藏經閣中,鎮守樓閣的僧人多數正朝背離袁白的方向運動,也有一些僧人沒有,但這些僧人又恰好處在看不見袁白的視野盲區。
趁現在!
袁白從藏身處飛快向藏經閣潛去,無聲無息進了藏經閣第一層。
這層的藏書沒什麽武功秘籍,全是佛法經書,但袁白也不介意,拿起一本便翻閱起來。
因爲他要學習借鑒少林的武功,便需得熟讀這些佛法經書!
少林的武功極坑,說什麽練武會産生戾氣,須以佛法化解,在天龍中,那掃地僧曾言:
本派武功傳自達摩老祖。佛門子弟學習,乃在強身健體,護法伏魔。修習任何武功之間,總是心存慈悲仁善之念,倘若不以佛學爲基,則練武之時,必定傷及自身。功夫練得越深,自身受傷越重。
如果所練的隻不過是拳打腳踢、兵刃暗器的外門功夫,那也罷了,對自身爲害甚微,隻須身子強壯,盡自抵禦得住……
但如練的是本派上乘武功,例如拈花指、多羅葉指、般若掌之類,每日不以慈悲佛法調和化解,則戾氣深入髒腑,愈隐愈深,比之任何外毒都要厲害百倍。
随後更以蕭遠山、慕容博、鸠摩智做反面例子,讓衆人信服。
但袁白以爲,這純粹是老和尚忽悠人!
這根本就是佛門武學存在的坑,隻是蕭遠山、慕容博和鸠摩智都掉到這個坑裏去罷了。
坑的起始源于達摩!
達摩創出各種少林絕學,但他又不想少林弟子沉溺習武,變得争強好鬥,所以在寫這些絕學的秘籍時,采用了大量佛門術語,這些術語來自于一部部佛經。
達摩這般做,是想迫使習武的少林弟子去閱讀佛經,學習佛法,因爲如果不讀佛經,就不了解秘籍中那些佛門術語,自然不可能将武功練好。
如無相劫指秘籍中的佛門術語來自《法華經》,想将無相劫指修習好,就必須研讀《法華經》,知曉其意;如般若掌秘籍中的佛門術語來自《雜阿含經》,想修習成般若掌,就需讀《雜阿含經》……
類似情況,在道家武功中也存在,如《九陰真經》就含有道家用語,陳玄風和梅超風不學無術,不懂這些道家術語,好端端的九陰神爪硬是讓他兩練成了九陰白骨爪。
所以,要修習好一門武學,不是有本秘籍在手,便能随意修習,而是要了解這門武學的立意以及掌握清楚這門武學的内容。
尤其是道家和佛門的武學,更爲要注意,因爲記載這些武學的秘籍中往往有許多道家術語和佛門用語,若是不懂這些術語之意,拿到秘籍便胡亂修煉,很可能會出問題。
不通這些術語,卻要胡猜其意,胡猜出來的意思可能與創立這門武學的原本之意大相徑庭,将好好的神功硬是練成魔功。
這正是袁白有耐心翻看佛經的原因。
至于什麽修習武功會産生戾氣,必須以佛法化解的鬼話,騙騙蕭遠山、慕容博、鸠摩智或許還行,他袁某猿早已看穿了一切!
袁白翻閱的速度極快,他不是要立即理解佛經之意,而是先依仗他那強悍的記憶力将佛經内容記錄下來,以後再慢慢研讀。
一邊看,一邊同鎮守藏經閣的僧人躲貓貓,直到一聲鍾鳴傳來,袁白才放下手中閱覽的經書,偷摸從藏經閣中溜走。
注1:潇湘子和尹克西盜走《九陽真經》,并不是從藏經閣中盜的,而是從君寶小和尚那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