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海蒂的豔名天下皆知,世界第一美女絕非浪得虛名。
封天也不是聖人,也會對海蒂拉瑪垂涎三尺,更重要的是名人效應。
但是,相對于封天的事業,一個海蒂拉瑪又不算什麽,封天沒必要在她身上花費功夫。
對于蘇菲來說卻又是另一回事,她這是有意将海蒂拉瑪拉入戰團。
自從蘇菲嫁給封天之後,意識到自己滿足不了封天的強悍,她隻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女人,從第一次就已經領教了封天的強悍。
同時,她注意到卞玉兒與封天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有小範醫生陪伴,由此啓發了蘇菲的靈感。
自己獨自一人不行,似乎也可以找一個女孩幫襯自己,分擔火力啊。
當然,這個女孩必須足夠漂亮,能夠被封天所接受。
可是,找誰啊,這裏的人我不熟悉,沒地方找啊。
咦,我身邊不是有海蒂拉瑪小姐嘛。
海蒂拉瑪也是歐洲美女,其美貌不在自己之下,那麽,封天大概不會反對吧?
于是,蘇菲說動了海蒂拉瑪,兩個女孩策劃了晚上的這一幕。
蘇菲說出自己的主意之後,海蒂拉瑪故作矜持,但是,最終還是表示同意。
不同意才怪,海蒂拉瑪本來就是沖着封天而來。
這段時間海蒂拉瑪的主要任務是補習漢語文化,至于向封天發動攻勢暫時還沒有顧及到,蘇菲的建議無疑爲海蒂拉瑪創造了機會。
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讓海蒂拉瑪感覺上天都在幫助自己。
在兩個女孩的精心策劃下,于是,海蒂拉瑪與封天之間的關系被動地既成事實。
封天能怎麽辦,一不小心把人家歐洲少女給污了,總不能不認賬吧?,
對封天來說,似乎多一個海蒂拉瑪不算什麽,又不是應付不了,所以,在蘇菲和海蒂拉瑪臨行歐洲之前,封天終于答應了海蒂拉瑪。
“海蒂,這一次回去之後,讓你父親來一下吧,家裏人有權利知道。”
這其中的含義再明确不過了,海蒂拉瑪感覺幸福來得太快了。
“嗯,回來的時候,我會讓父親一起,謝謝你,天。”
這件事就此揭過,蘇菲、海蒂拉瑪二人随着馮曼因施坦一起回到歐洲,處理并接手造船廠事宜。
而封天則開始關注白銀市場的價格變化,實施他的發财大計。
自從封天實施白銀收攏計劃開始到現在,正是白銀低潮期,封天以極其廉價的成本獲取了大量的白銀以及銀元,無論是國内還是國外市場,幾乎是同時動作。
封天從一九三二年開始吸納白銀和銀元,到今天已經擁有的數量機器龐大。一九三二年底紐約的銀價才每盎司是25美分,絕對低廉。
由于封天的資本在國際市場上興風作浪,價格已經略有上漲。
當然,對于國際市場的規模來說,封天的資本不算什麽,似乎也掀不起什麽大浪。
但是,封天心中沒有多少顧忌,他知道銀價隻會上升,短時間不會下跌這個大趨勢,所以,表現出的手法自然不會隐蔽,甚至是大張旗鼓地吸貨。
市場上總有一些跟風的投資者,這就造成銀價小幅度地上升。
到了今年底,國際市場上的銀價已經接近每盎司是30美分了。
封天記得,到了1935年初的時候,紐約銀價漲到55美分,當年4月更達到81美分的高點,足足上漲了兩倍半以上。
而從1934年8月到1935年6月,美國一共收購多達437億盎司(折合約13590噸)白銀收歸美國國庫。
從1931年4月起,英、加、日、奧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放棄金本位制度,實施貨币貶值,企圖以彙率貶值打開其他國家市場。
美國在這次危機中也受到重創,爲擺脫經濟危機,1933年羅斯福總統開始推行“新政”,通過增加政府開支拉動國内經濟增長,這就要求政府增加通貨。
而在金本位制度下,發行貨币受到了政府的黃金儲備限制。
權衡之下,美國隻好采取了金銀複本位制度。
美國政府認爲,在市場購買白銀、增加儲備可以推動白銀價格上漲,增加中國等銀本位國家的購買力,以便向這些國家推銷過剩商品。
另一方面以白銀爲通貨準備金,可以膨脹通貨。
爲此,1933年和1934年兩年中,美國頒布了《白銀法案》等一系列法案,主要内容包括提高銀價、收購白銀、禁止白銀出口、發行銀券和白銀收歸國有等措施,目标是在準備金中達到“金三銀一”的比例。
而當時美國國内白銀儲備僅有145億美元,隻有目标值的一半。
于是美國政府開始在紐約和倫敦市場上大量收購白銀。世界市場上白銀價格随即猛漲。
美國的目的很明确,他們要振興美國經濟,而犧牲品則是中國。
曆史上,倫敦銀價1934年6月爲1996便士/盎司,1935年6月銀價迅速上漲到3625便士/盎司,一年之内銀價上漲81;同期紐約銀價由454美分/盎司上漲到81美分/盎司,漲幅爲78。
據統計,1935年4月26日的倫敦白銀價格,比1931年上漲了3倍,而紐約市場白銀價格則比1931年高出33倍。
與之相對應的是,世界市場白銀價格高漲給銀本位的中國帶來沉重的打擊。
由于國際市場白銀價格遠高于國内銀元價格,外國在華銀行紛紛在國内收購銀元運往紐約和倫敦套利,導緻中國白銀大量外流。
本來中國從1926年開始白銀一直是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貨币供給充裕。
從1932年開始,中國白銀逐步開始外流。
1934年受美國白銀政策影響,中國貨币流出高達227億銀元。
路透社報道,自1934年6月底到1935年1月,上海流通中銀元共減少23億元,除一小部分流入内地外,其餘全部運往倫敦或美國。
這一世,封天提前下手了,通過北地工業幾乎無人工成本的廉價勞動力,向内地大肆傾銷商品,換回來海量的銀元,其目的無非是阻止外國資本從中牟利。
當然,外國資本的牟利空間小了,利益卻被封天拿到了。
而作爲民國政府最終還是犧牲品。
這恐怕是無奈之舉,誰也幫不了民國政府,能幫助的隻有他們自己。
可惜,他們畢竟是凡夫俗子,看不清未來的走向。
與其讓西方資本從中國獲取巨額利潤,不如封天提前下手截胡,反正财富還是留給了中國人。
隻不過這個财富是從南部往北方轉移而已,不是有那麽一句話嘛,肥水不流外人田,再恰當不過了。
這家夥這樣安慰自己,是不是有點兒無恥呀?
此時,封天正在聽取自己的小秘,原來的民國女特工,暗地裏是封天的第三夫人吳華妹彙報。
吳華妹上身穿着緊身制服,繃得有些緊,小腰收得很細,某些部位顯得有些漲滿,大有撕裂甚至不排除一怒而出的偶然事件。
臀部位置是一件制服短裙,有點兒短,包裹住渾圓的臀部,很有些暗示作用。
那天筆直而修長的腿,竟然穿着絲襪,腳上穿着高跟鞋越發顯得身材修長。
你妹,這是辦公場所,注意點兒影響好不好?
别看吳華妹應付不了封天,這身穿衣打扮似乎是在找麻煩,可是,吳華妹還是要在封天面前表現出她的美貌一面,增加她的吸引力。
吳華妹是美女,不能因爲服裝打扮落伍而影響她的美貌,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況爲悅己者而美。
吳華妹那張嬌媚的臉蛋上一張小巧的嘴唇上下翻動,發出帶有些許動聽的江南侬語:“北地義勇軍财政部門統計,從奉天帶回來的财産,以及從周邊區域收攏的财産,包括各種大洋、金條、白銀,以及繳獲的日資财産和各種紙币,折合銀元總計有二百三十億。`
其中,各國的紙币均已經兌換成了銀元。
目前,政府隻是保留下黃金這一種貴金屬。
另外,北地銀行發行新貨币已經廣而告之,自明年一月起,銀元将會停止在北地管轄範圍内流通,北地的老百姓已經開始向北地銀行兌換新貨币。
從目前的情況分析,一些從河北等外省進入北地的人口中,不乏有一些富裕人,他們兌換的數量還是比較大。
從銀行來的數據分析,到年底的時候或許會再增加數十億銀元。”
封天一邊聽着吳華妹的彙報,眼睛盯着突兀的身段,臉上的表情似乎很滿意。
“嗯,數字還是很不錯的。對了,北地下轄的企業收入也不是小數目,有沒有統計數字啊?”
封天的眼睛一會兒盯住吳華妹的突兀,一會兒向下移動,最後落在穿着絲襪的腿部。
吳華妹顯然感覺到了封天那火熱的眼光,心裏有點小小的得意。心想,也就是在辦公場地不好太過分,否則,一定會穿的更暴露、更惹火一些,讓親愛的你看個夠。
“是,總司令,我還沒有翻到那個位置。嗯,有了,北地企業的收益,以及參股分紅比例所得,合計有十六億銀元。北地義勇軍财政部門估算,到今年的年底,算上自有資産以及北地銀行兌換的銀元,北地義勇軍有可能掌控近三百多億銀元。”
三百億啊,數目的确不小,折合成美元或者是北地華币,大約是百億之巨。
百億美元啊,是個不小的數字。
這還是按照美元兌銀元一比三粗略計算,實際上現在已經在一比二點五以上了,随着銀元價位的上升,北地防區的資産還會繼續膨脹。
這其中還沒有算上封天的個人資産,封天也不可能對外公布自己的資産,估計其資産數目比北地防區少不了多少,相當龐大。
這是不是有點太誇張了啊?
其實,一點也不誇張,封天所掌握的項目都是吸金器,絲襪産品以及服裝系列從西方世界瘋狂地吸取财富,再加上國内的武器銷售,尤其是威廉爲德隊裝備的新式武器,其規模相當龐大。
龐大的資産讓封天底氣十足,爲下一步迎戰銀元風暴提供了充足的彈藥。
“華妹,通知特别行動組,加大收購銀元的力度,務必在年底前使得銀元再上升百分之三十的價位。”
“是,司令,将銀元提高百分之三十的價位。”
拉高國内白銀和銀元的價格,說明封天的計劃已經進行到第二步,他要截斷西方投資客的黑手。
至少,年底前國内的銀價要與國際市場的價格相同,甚至不排除還要高一些。
沒有價差,西方投資家就不會從中國收購銀元倒賣到國際市場。
這個時期,大多數投資家還沒有展開行動,就算現在想下手,恐怕也有點晚了。
20世紀頭30年中國以銀圓爲本币(1根金條爲10兩,1兩黃金相當于大約100銀圓,1銀圓大約等于07兩白銀)。從1912年到1936年24年間,中國的物價是基本穩定的,升降平緩、浮動不算大。
在這24年之間,中國市場上流通的主要貨币是銀圓,而不是後來的紙币。
所以,我們把這一時期稱爲“銀圓時代”。
1911-1920年間,上海的米價恒定爲每舊石(178斤)6銀圓,也就是每斤米34分錢;1銀圓可以買30斤大米;豬肉每斤1角2分-1角3分錢;1銀圓可以買8斤豬肉;這時“一塊錢”大約折合20世紀90年代中期人民币45-50元;折合2007年的人民币60—70元。
1920-1926年間,在上海的大米價格爲每市石(160市斤)95銀圓,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錢;1銀圓可以買18斤大米;豬肉每斤1角4分-1角5分錢,1銀圓可以買7斤豬肉;這時期“一塊錢”大約折合20世紀90年代中期人民币40元;折合今2007年的人民币48—55元。
1927-1936年間,在上海大米平均爲每市石(160市斤)102銀圓,也就是每斤大米6分多錢;1銀圓可以買16斤大米;豬肉每斤2角-2角3分錢;1銀圓可以買4-5斤豬肉;這時期“一塊錢”大約折合20世紀90年代中期人民币30元;折合2007年的人民币36—40元。
20年代30年代在北京,一塊銀圓可以請一頓“涮羊肉”;在上海,一塊銀圓可以請兩客西菜套餐。要逛公園,一塊錢可以買20張門票;要看演出(戲劇或電影)一塊錢可以買2-3張入場券。
至于精神食糧,一份報紙零售3分,一塊錢可以訂閱整月的報紙;一部《呐喊》售價7角(優惠價5角),一塊銀圓可以買一本比較厚的書,或者兩本比較薄的書。
當然,各種物價漲落并不是同步的。
上海北京等發達地區的收入要比其他地區高,銀元購買力比較低,但在内陸落後地區3-4塊銀元能夠買一垧地,相當于3畝。
這也折射出城鄉之間的巨大差距,越偏遠越窮。
如果以1955—1956年間新人民币爲“基準人民币”,人民币也是一個銀元,當時就是根據銀元的購買力确定人民币一元的價值的,而且由于紙币容易攜帶,所以在落後地區民間紙币兌換一個銀元還不是非常願意。
自人民币誕生,一直到八十年代之前,币值一直很穩定,除了個别年份沒有出現大起大落。
币值的穩定,代表着一種責任,也表示沒有盤剝百姓的财富。
比如,從50年到80年,一個人一生想要積攢一千元,簡直就是富翁。
但是,之後的變化恐怕就不好說了。
從九十年代開始發生巨變,物價一直在上升,币值也越來越不值錢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貶值。幾年後,可能你會一個月的薪金就是一千元,相當于前期積攢的所有積蓄。
可以想象,你花費一生的時間,積累的财富隻相當于一個月的薪水,那麽,原來的富有哪裏去了呢?
所以,當統治者手裏沒有錢的時候,就會想到他的百姓手中的财富。但是,怎樣才能把這些财富轉移到統治者的手中呢?
無疑,制造币值的劇烈波動是最好的方式,也是最快捷的方式。
具體手段無非是發票子,鈔票發多了就是通貨膨脹,物價飛漲,百姓手中的錢自然也就不值錢了。
再比如,後世的美元總是一會兒升值,一會兒的大幅度貶值,波動劇烈,這也是一種洗劫,不過,美元除了洗劫美國人,他還要洗劫全世界的人,因爲美元是世界流通貨币。(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