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突破東南城角後,立即沿城牆推進,給中國的守城部隊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同一時間,日軍集中坦克沖破南門城門,迫使東北軍的守軍向城内撤退。
堅守東南城角及魁星樓附近的六二六團一營二連連長劉虞宸壯烈犧牲;領兵試圖奪回南門的三連連長關景泉戰死;四連連長王宏元等相繼殉國…
六二六團一營官兵不甘南門城門失守,同沖進城内的日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
他們揮舞大刀,在南大街的每個道口與敵人展開貼身肉搏,拉開了慘烈的巷戰。
營長安德馨一馬當先,率領兩個班的戰士奮勇殺敵。
他的頭部、肘部多處中彈,卻仍然奮不顧身,越戰越勇,直至在西關清真寺附近壯烈犧牲。
安德馨營長用自己的生命的音響和光華,實踐了自己在鎮守山海關的戰鬥中立下的壯烈誓言:“我安某一日在山海關,日本人一日不能過去。日人要過,隻有在我的屍體上踏過。”
安德馨營長英勇就義後,一營官兵繼續浴血殺敵,無一投降。
在南門一帶的争奪戰異常激烈之際,城東二裏甸、饅頭山方面的日軍亦已迫近城下,東北城角和北門、西門經頑強抵抗,也相繼失守。
何柱國隻有兩個營的部隊在城内,但抵抗得非常頑強。日軍火力猛烈,爆炸不斷,炮火把南北城樓和商民住宅夷爲平地,守軍傷亡過半。
這一天傍晚,日軍在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後,終于控制了山海關全城。
中國守軍爲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進攻,也作出了慘烈的犧牲。
在山海關口兩天的拼殺中,陣亡的官兵多達400餘人,負傷300餘人。一營除營長安德馨犧牲外,二、三、四、五連連長均戰死。
此戰,日軍傷亡足有四五百多人。
中人不缺血性,也不缺乏爲國獻身的精神,他們把熱血灑在了山海關城頭。
可惜,他們的熱血沒有喚醒張學良心中的抵抗意識。
也許,張學良壓根就不想在山海關與日軍拼殺,他沒有下這樣的決心。山海關這樣一個狹窄的關口,東北軍想要守住不放,日本軍隊很難跨過去。
當然,他張學良的東北軍一diǎn也不抵抗,任由日本軍隊一槍不發占領山海關,似乎也說不過去,這才給何國柱下達了一個奇怪的命令。
打一仗是爲了給人看,我張學良還是抗日的。
守不住山海關是另一回事,至少說明日本軍隊太強悍,東北軍盡力了。
整個東北軍依然按兵不動,長城關口似乎隻剩下了這一支軍隊在抵抗。
榆關失陷後,城内外大火,燃燒3晝夜,到處殘牆焦土,死屍狼藉。
日軍入城後,大肆搜捕,凡着中山裝者殺,着軍服者殺,寫反日标語者殺,就是便服内穿灰色褲者也殺。
死于非命者不可勝數,青年婦女備受蹂躏,居民财物劫掠一空。
北甯鐵路3名警察不肯投降,日軍強在其背上插上“歡迎大日本”旗幟,遊街繞全城,然後押往南關槍決。
中國士兵能不能打,有沒有必戰之心?
山海關之戰足以說明中國士兵的英勇,他們無愧于這個民族。
在前線的何柱國曾經對老百姓說:“榆關之失,是日本先用坦克沖進南門,而當時安德馨一營活活以去拼命,試想以血肉之軀擋無畏的炮車,哪能不犧牲如此之多?”
甯可毀個人軀肉,捍衛國家,可歌可泣,隻此證明中華民族精神不死。
問題不在于中國士兵,而在于掌握兵權的上層。
東北軍撤到山海關後,南京國民政府将華北地區的防務交給了張學良。
蔣委員長要他負責華北防務,張學良就應該擔負起守土職責。
張學良整天如坐針氈。北平各界愛國人士和青年學生,不斷派代表去見他,要求他出兵抗日,收複東北失地,勸他不要做一個留下千古罵名的逃跑将軍。
面對民衆的譴責,張學良有他的說詞,聲淚俱下對外訴說着自己的苦衷并推委責任:“我是冤枉的,我們東北軍自歸南京政府領導後,軍隊的重大軍事行動,包括作戰訓練等事宜,都要報請姜委員長批準。在這件事上,我是聽命中央的,我本人身不由己啊。”
不能不說,張學良這個借口還是有diǎn道理。
自從九一八事變起,蔣委員長以及國民政府一直不提全國抗戰,反而讓國民以及軍隊戒急用忍,盡量避免與日軍發生戰争摩擦,防止事态進一步擴大。
當然,也不能說國民政府一diǎn也不努力,他們積極尋求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要求國聯制止日本軍隊的侵略行徑,确實做了許多工作。
國民政府确信,天下萬事說不過去個理字,中國政府講道理,愛好和平。
在國際上制造些輿論确實有必要,不過,若是指望國際社會解決實際問題,不管是當時的國聯還是後來的聯合國,都是癡心妄想,有diǎn弱智。
國際社會沒有法定的警察,輿論能起到微弱的制約,但是,最終還是看雙方的拳頭大小。
否則,若國際組織能解決問題,也不會出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造成災難性的大劫難。
換句話說,誰喜歡講道理,那就說明他是個弱者。
也隻有弱者,才會口口聲聲把講道理放在第一位。
所以,在國際社會上,越是喜歡講道理的國家,越是受欺負。而越是不講道理的國家,越是嚣張,肆意侵吞他人的土地。
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國民政府告到了國聯,擺事實講道理,沒有鳥用。
日本關東軍占領了錦州,國民政府還是不肯用武力解決,依然靠講道理說事。國民政府接二連三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似乎很愛好和平,希望和平解決問題。
可是,這種态度在日本人眼裏,隻能說明國民政府膽怯,不敢與日本軍隊打仗,僅此而已。
就算是國民政府是真心講道理,從骨子裏期望雙方通過和談,把問題解決了。
但是,日本人不會相信的。
站在日本人的角度,輿論從來都是輔助手段,當不得真,隻有戰争才是最後解決問題的手段。日本人會把國民政府的這一方式,理解成爲沒有信心與日本一戰,或者沒有能力與日軍開戰。
日軍占領山海關之後,設在北平的東北民衆抗日救國會發出呼籲:第一,敦促張學良率東北軍出長城反攻;第二,發動東北義勇軍配合反攻;第三,呼籲全國民衆團結起來,一緻督促南京政府抗戰。
著名愛國人士黃炎培、杜重遠等人也從上海北上,來到北平鼓動東北軍抗日,進一步敦促張學良積極行動起來抗擊日寇。
山海關地處華北與東北的交通要沖,南臨渤海,北依燕山,長城阻塞,雄關緊扼隘口,素有“榆關天險”之稱,自古爲兵家必争之地。
萬裏長城重要關口山海關失守,輿論反應激烈。
因爲,山海關是通往中原的最便捷的一道關口,失去了山海關,也就意味着河北敞開了懷,再也沒有險地阻擋日軍的進攻。
輿論一緻認爲,這是日本帝國主義殘殺中國民衆及瓜分中國的新階段。
“國不保,飯碗焉能保……山海關爲中國東北門戶。第一天險,實即中華民族生命最後的決鬥地”
有不少報紙向張學良發出責問:握有華北兵權的陸海空軍副總司令,難道忘了“九·一八”的教訓,忘了東北三千萬父老,爲什麽不對日寇的侵犯實行有力抵抗,爲什麽把中華大地、大好河山讓日本去占領?
當年大明朝丢失了山海關,奸賊吳三桂獻關,引進清兵,進而滅國。
今天,山海關再一次失守,無論是蔣委員長還是張學良,他們能不知道山海關的戰略價值嗎?
當然知道,至少他們比老百姓明白的多。
山海關丢失,河北之地裸露在日軍的眼皮子底下,觸手可及。
盡管現在是熱兵器時代,山海關依然是重要的戰略關卡。
但是,他們不是匹夫!
他們是政治人物,是手握兵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們的思維與普通百姓不一樣,百姓可能認爲這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他們不認爲最重要。
權利與民族命運,孰輕孰重?
無疑,他們心中自有考量。
從民族危亡的角度考慮,無論是蔣委員長還是張學良,他們手裏有龐大的軍隊,即有義務也有能力抵禦外敵,都應該反擊日軍的侵略。
但是,他們會優先考慮民族利益嗎?
不,他們不會。
因爲,他們都有私心。
如果從自身的利益考慮,恐怕這二人都不會下決心反擊日軍侵略。
站在張學良的角度,他不會讓東北軍單獨挑起抗戰的大旗,哪怕是東北老巢丢掉了,也在所不惜。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