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搖了搖頭,道:“大明億兆百姓,士紳大戶百萬之衆,縱使土壕劣紳隻占其中一半,也是數十萬之多,朕若是要一一查處,就算能夠化身千百,又如何查處得過來,何況朕隻有一人,連三頭六臂也沒有。”
說到後面,皇帝的口氣明顯有一點無奈,楊林連忙道:“皇上是否說的太嚴重了,大明自太祖以來,一向厚待土紳,這天下士紳多數還是好的,少數害群之馬,皇上盡管行雷霆手段,将之鏟除。”
少數害群之馬,王福隻覺得這句話在前世好熟,凡是出了問題,絕大部分官員,幹部都是好的,不好的隻是少數臨時工,合同工而已,大明若真隻有少數害群之馬也不會搞得民亂四起,處處烽火,一度陷入亡國邊沿,這場持續十幾年的農民大起義,固然與持續幹旱的天災有關,可是沒有那些地主壕強貪得無厭的壓榨,絕不會影響如此大,這場幾乎亡了大明王朝的起義,隻能說是一半天災,一半人禍。
大明立國近三百年,這個天下早已經憋病叢生,到了非改變不可的時候,否則雖然憑借着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暫時充盈的财政,大明或許還可以持續百年甚至更久,可是總有一天這些憋病會一起暴發出來,同樣可以可以将大明炸得粉身碎骨。
滿清憑着一個官紳一體納糧和持續不斷的愚民政策,維持了兩百多年的時間,若不是列強的船堅利炮将緊鎖的國門打開,或者還可以維持更久的時間,如果隻是要廷續大明這個政體,即使不作多大改變,王福同樣有辦法将大明延續數百年,輕松博一個聖君的稱号,可是滿清延續二百餘年的代價是什麽?是整個民族的文化,科技全面倒退,以緻當外敵進入時,滿清所用的大炮還不如二百年前所鑄的大炮先進,這樣的聖君名号絕不是王福所需要的。
“是少數害群之馬也好,多數也好,如今天下已經平定,朕着力減免普通百姓賦稅,徭役,可是普通百姓卻落不了多少實惠,不少壕強地主甚至以朝庭減稅爲由,加大了租稅,朕派人抓了劉黑子,沒收所有田産,發放給佃戶,那些佃戶今年成了别人羨慕的對象,可天下李黑子、趙黑子、錢黑子依然固我,你看看田中這些農民,他們有自己的田産還好,若是今年能夠風調雨順,他們家中的存糧或許會多一點,可以讓他們的孩子放開肚皮,吃幾月飽飯。若是大部份靠租種地主壕強田地耕種的佃戶,風調雨順雖然可以多打一些糧食,可是交給主家的糧食也要多,即使家中會變得寬餘一點,要想每天吃飽飯隻是一個夢想……”
說到後面,王福的聲音漸漸低沉起來,想起一首詩,随口吟道:“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绮者,不是養蠶人。”
這是宋朝張俞所寫的一首詩,題目爲蠶婦,其實淚滿巾的又何止是蠶婦,獵戶最好的獵物都不是自己能夠享用,瓦匠一輩子可能也無法爲自家建房,農夫更是有詩雲:“春種一粒粟,春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聽到皇帝所吟之詩,楊林和一些出身士紳的侍衛臉上都顯出一絲愧色,一些原先家中租種過田的侍衛臉上則露出憤慨之色。
那些佃戶出身之人,不是他們不勤勞,爲了能夠多一點糧食,他們勞作遠比那些自耕農繁重,隻是沒有自己的土地,注定他們勞動所獲大部分被主家拿走,盡管如此,佃戶們還是重複着一年一年的勞作,從沒有想過這樣是否不公,千百年來,他們的祖輩就是這麽過來的,除非遇到社會大變,否則他們的命運不會改變。
隻是若遇到社會大變時,受傷害最重的恰恰也是他們,少部分人或許可以乘勢而起,可是大部人卻要面臨家園被毀、田地荒蕪、白骨盈野的狀況,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若不是活不下去,除非一些野心家,否則沒有人願意社會大變。
千百年來,華夏的百姓勤勞、樸實、堅忍、向往安定,最爲容易滿足也是最好統治的一群百姓,可是他們也并不缺泛勇氣,一旦超過了他們的底限,暴發出來的力量卻可以移山搗海,每當這時,習慣于高高在上,早已經忘記百姓困苦的皇帝、官員、地主壕強在這股力量面前如同推枯拉朽一般被碾碎,數百年的王朝基業轉眼成爲煙雲,漢、唐莫不是被這股力量推毀,大明也差點步了後塵。
可是在面對滿清鐵騎南下,整個江南震動,人心惶惶,不少壕強地主們想着投新主子之時,民間反對清軍的義士卻層出不窮,他們在後方自組義軍,襲擊清軍占領的城池,偷襲他們運輸的物資,給滿人造成極大的困憂。
這些人中,有原先的官員,也有一些地主,但更多的卻是普通的農戶,謝遷、榆林賊都是最爲傑出的代表。如今謝遷因功成爲一府知州,更多的人卻抛灑熱血,歸于塵土,沒有人要求他們如何做,他們卻自願站出來,以自己的生命爲代價,阻擋着異族的入侵。
“皇上,臣等願爲皇上分憂。”沉默了一會兒,楊林等人連忙道。
“好,朕已決定,明日早朝同情諸大臣所請,由禮部擇好良辰吉日,封禅泰山,從泰山歸來之日,就是向天下宣告減租減息之時。”
楊林和夏完淳等人對視了一眼,臉上都閃過一絲喜色,恭聲應道:“皇上聖明。”
從前年開始,朝中官員提出封禅泰山後,雖然被皇帝斷然否決,可是大部分官員都不理解皇帝爲什麽會拒絕這種千古留名的好事,許多朝中重臣也一直沒有停止過向皇帝進言,隻是皇帝一直沒有松口,沒想到今天皇帝終于同意。
…………………………………………
前面夏完淳改爲楊林,停了一段時間,老茅把人物搞混了,多謝書友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