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将軍,拜托你了,此去無論如何也要讓皇上應允大同軍民的投城,投賊投鞑的罪責姜襄願意一人承擔,哪怕是皇上要姜襄的腦袋,隻要皇上不怪罪大同軍民,楊将軍也可以應允。”或許是鞭炮聲讓姜襄心情觸動,他才說出這番話來。
“二弟,二哥,這怎麽可以?”姜琳和姜有光齊聲叫道。
“不用多說了,一切以大同及各縣數十萬軍民爲重。”姜襄擺了擺手,口氣無比堅定。
“總兵大人放心,末将一定将此事辦妥,否則何來面目回見到大人,末将當自刎謝罪。”楊震威大聲回道。
“好,你去吧。”
“是。”楊震威向姜襄行了一禮,大步走出總兵府,在數名親兵的陪同下翻身上馬,哒哒的馬蹄聲在總兵府外響起,不一會兒就消失無蹤。
出了城門,楊震威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親兵不解的問道:“将軍,何以發笑?”
楊震威停止笑聲:“我笑的是其餘各将都是膽小如鼠之輩,我大同屬邊關,與南方遠隔數千裏,以前投賊投鞑之舉都可以說是迫不得已,大同官兵從沒有與大明作對,如今皇上一來,我數十萬軍民舉城而降,皇上又豈會有怪罪之理,如果他們膽子稍大,我又如何能輕易得到這次機會,豈不是上天送給我的富貴?
“将軍高明。”各個親兵齊聲贊道,剛才忐忑不安的一點心思頓時煙消雲散,原來自己的主将早有把握,難怪會如此積極,如果楊震威繼續榮華富貴,他們作爲親兵自然也有好處,一時整個隊伍輕松起來。
這天,大軍行到一依山傍水之地,正在紮營,一名傳令兵策馬來到王福身旁,大聲禀道:“報,皇上,大同守将姜襄遣人來降。”
“姜襄。”王福點了點頭:“把人請過來。”
對于姜襄遣使來降王福毫不意外,象姜襄這樣的軍頭就象牆頭草,心中根本沒有什麽忠義之心,保住自己的家業比什麽都強,即使曆史上他後來突然對滿人造反,一度動搖滿人的統治,也是多基于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忠義,眼下大明蒸蒸日上,姜襄更不會爲滿人或者吳三桂盡忠,本來王福在京城時就有招降姜襄之意,隻是擔心姜襄還會搞不清形式,來一個獅子大開口,王福幹脆大軍壓城之下,等待姜襄主動來降,如今果然等到了。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我大軍一入山西,馬上就可以得到一府之地。”錢謙益、瞿式耜、楊龍友等人紛紛向皇帝道賀。
大明立國以來,大同一直是抵禦蒙古南下的軍事重鎮,大同不戰而降,不但關上吳三桂北逃的一條路,而且大大爲明軍節省了時間,确實是一件值得祝賀之事。
傳令兵下去後不久,楊震威已被兩名侍衛帶到,看到皇帝的身影,楊震威連忙遠遠的跪下:“罪将楊震威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王福的臉陡然一沉:“你叫什麽名字?”
“罪将楊震威,楊樹的楊,震動的震,威武的威。”聽到皇帝的話,楊震威有一點茫然,皇上爲什麽會留意自己的名字,對了,皇帝以前一定就留意過大同軍中的各個将領,自己身爲大同副将,皇帝自然聽過自己的名字,想到這,楊震威心中不由竊喜。
素不知王福現在對着楊震威正有點咬牙切齒,恨不是馬上命令侍衛将楊震威拿下,另一個時空中,姜襄造反之後,多爾衮圍困大同九月不克,最後正是楊震威率六百餘人叛亂,砍下姜襄三兄弟人頭向清軍投降,大同才陷落,結果大同軍民除了楊震威所部外全被滿人誅殺。
若是王福對姜襄沒有多大惡感的話,對于楊震威此人卻是恨之入骨,人固有一死,可是楊震威此人用大同十萬人馬的鮮血保存自己的性命,足以說明此人的無恥。
“皇上,怎麽啦?”看出皇帝的臉色有一點不對,錢謙益連忙問道。
“哦,沒什麽?說吧,姜襄投降朝廷,可有什麽條件?”王福回過神來,不管怎樣,眼前這個楊震威是姜襄派過來的談判代表,至少現在自己不能動他,不過,身爲皇帝,要對付一個降将有無數種方法,倒也不急于動手。
“禀皇上,罪将和姜大人當初投靠流寇和鞑子雖是迫于無奈,隻是名節已污,不敢向皇上提什麽條件,隻要皇上饒我等一命,姜大人和罪将已是感恩戴盡,罪臣和姜大人非是貪生怕死,隻是若求一死,反而有損皇上英明,隻能苟顔而活。”楊震威說完,口中嗚咽不已,一幅悔恨的模樣,就連錢謙益這樣的老狐狸都不由感動。
無奈王福對于楊震威早有判斷,楊震威這番作态卻引不起王福半點好感,反而對于楊震威的惺惺作态更是心中作嘔,嘴裏大笑起來:“朕非小氣之人,大同守軍與滿人綠營不同,并沒有作出危害大明之舉,既然姜愛卿迷途知返,朕當然歡迎之極,你回去告訴姜襄,隻要他願意将大同軍權交出,接受朝廷改編,朕可以赦免大同各級官員和将領投賊投鞑之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眼下朕正要剿滅吳三桂,如果大同守軍能立下功績,朕也可以論功行賞。”
“嗚,嗚,多謝皇上寬宏大量。”楊震威聽得大喜,皇帝話中之意,擺明還有用他們這些降将之意。
“汪萬年。”
“臣在。”
“你領五千兵馬随同楊愛卿進入大同,負責對大同官兵進行整編,整編完比,留下守城人馬,率軍向太原出發。”
“臣遵旨。”汪萬年應道。
“楊愛卿,好好協助汪愛卿完成此事,朕會記住愛卿的功績。”
被皇帝如此一說,楊震威頓時覺得自己骨頭一輕,人也飄飄然起來,果然,自己這場沒有白來。
第二天,汪萬年領着五千兵馬與大軍分道揚镳,向大同方向而去,而王福親領的大軍則沒有停留,繼續向西南方向出發,與此同時,吳三桂也在命令大軍向山西方向退卻,兩支軍隊仿佛在展開一場散跑,就看誰能先到太原,誰就可以取得先機。
從路程來看,兩軍離太原的距離相差不多,明軍雖然兵不血刃的拿下大同,不過,前面依然有許多關卡,這些關卡擋不住明軍的去路,隻是拖上一段時間完全可以,而吳軍因爲早已拿下兖州和東昌兩府,濟南府也有一半縣市在吳軍手中, 退路并不存在什麽障礙,按理吳軍的速度應該可以比明軍更快。
不過,戰争本來就充滿變數,行軍同樣如此;天時,道路都是影響行軍的重要因素,吳軍從青州退下的最初四天,一切順利,一些城鎮縣市還會提前準備大軍飯食,讓吳軍大大節約了時間,可是第五日後,當吳軍走過濟南府一半時,他們頓時感覺到了寸步難行,官道上開始出現沆沆窪窪,還有陷井壕溝,這些沆沆窪窪吳軍可以直接平整,隻是陷井壕溝卻是麻煩無比,經常是前面的吳軍走着走着,突然大叫一聲,一隻腿踩進一個坑裏,将腳撥出來一看,坑中布滿了鋒利的竹片,鮮血從那名士兵的腳掌下噴湧而出。
雖然中招的人不多,隻是對于士氣的損傷極爲慘重,前面行走的吳軍不得不小心翼翼放慢腳步,生怕踩中陷井,吳軍的速度頓時大大慢了下來。
吳三桂隻得派出部隊對官道前方搜索,發現陷井後先行填埋,并在沿途數十裏來回巡視,一旦有人在路上挖坑,立即格殺。
這一招果然有效,吳軍很快抓住了數十起挖路人員,經過詢問,發現都是當地農民,隻是被一夥人雇用,每挖一個陷井可以得到十文錢,吳軍對這些抓獲的農民大爲惱怒,全部砍頭示衆,之後,或許是得到了警告,官道上的陷井明顯少了起來,雖然前鋒累得要死,大軍行軍的速度卻不曾減緩。
哒哒的馬蹄聲響起,一隊數十人的吳軍斥候正在官道上巡視,“轟隆。”一聲巨大的爆炸聲響起,一名吳軍斥侯的馬蹄下出現了一個大坑,戰馬轟然倒地,那名吳軍斥候摔在一旁,一動不動,身上全是鮮血,不但如此,周圍的幾名斥候也受到波及,各種石塊,泥土飛濺而起,将幾名斥候打得全身生疼,一名倒黴的斥候大腿上更是嵌入了一塊鐵片,疼得他大叫。
響聲一起時,其餘斥候都吓得伏在馬上,以爲遭到敵人的伏擊,等到硝煙散去,看到地上的大坑之後,剩下的吳軍斥候頓時面面相觑,心中忍不住寒氣直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