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順流而下,浩浩蕩蕩組成了一支十餘裏的船隊,隻花了一天的時間就到達了安慶,到達安慶後,王福命令大軍停了下來,在安慶休整。
其實這次大軍根本沒有什麽戰鬥,充其量隻是一次長途行軍,按理并不需要什麽休整,王福留在安慶的目的與其說是休整不如說是爲了擴軍。
左良玉數十萬大軍灰飛煙滅,最終隻剩下了五萬軍隊,江北四鎮隻剩下了兩鎮,而且是人數最少的兩鎮,弘光朝建立初期的百萬大軍,僅僅過了數月就隻剩下不到一半,真正能爲皇帝所控制的軍隊隻有二十萬左右,其中還包括基本上沒有什麽戰鬥力的六萬京營。而皇帝一手建立的嫡系羽林衛更是隻有一萬人。
雖然王福知道,沒有劉良佐、劉澤清、左良玉這些毫無忠義,隻知荼毒地方,最後助纣爲虐的軍閥,弘光朝應當能夠延續更長的時間,隻是别人卻不一定這樣看,在外人看來,大明自相殘殺,實力已減毀了大半,這或許會加快清軍的南下也不一定。
爲了自保,這點軍隊絕對不夠,何況手中突然多出了六百多萬銀兩子,如果不在清軍南下之前盡量擴軍,留這些銀子有什麽用,若不是九江太過殘破,青壯又幾乎死光,王福在九江就會開始擴軍。
一萬羽林衛太少,王福打算一舉将羽林衛擴充到五萬人,以前羽林衛僅限制在一萬人是因爲财力不夠,以王福的内庫,隻能養起這一萬人,現在不同,有這六百多萬兩銀子打底,多招四萬人,起碼應付一年的軍饷和物資補給不成問題,而且剿滅兩劉和左良玉後,朝廷原先發給他們的軍饷可以省下來。
兩劉共有軍饷一百二十萬兩,左良玉有一百八十萬兩,整編過後的金聲恒部一年所需不過一百萬兩,從這裏可以省下二百萬兩,這還不包括他們在地方上自行收的稅賦,這部分稅賦比朝廷給他們的軍饷還要多數倍,如今這三人覆亡後,稅賦自然也收歸朝廷,雖然朝廷不可能象他們一樣如此搜刮地方,隻是增加二三百萬兩稅收還是可以的,有這些多出來的銀子,王福倒不愁養不起這五萬羽林衛。
有了五萬羽林衛,隻需要一年訓練,王福相信就有和鞑子對抗的本錢,真正的滿八旗也不過四五萬人左右,倒是蒙古八旗,漢八旗人數多一些,隻要羽林衛有和滿八旗一拼的本錢,其他軍隊大明比鞑子更多。
安慶和九江一樣,因爲有着長江航道的緣故,交通極爲方便,四萬羽林衛當然不可能都在安慶招,以安慶爲立足點,即可以派人到安徽各地,也可以沿水道上江西、湖廣招蓦,這樣選擇的餘地才大,能夠招到更多的精兵。
爲了安撫李成棟、李本深、柏永馥三人,王福将三人都封爲伯爵,其中李成棟封爲東平伯、李本深封爲西平伯、柏永馥封爲北平伯,三人封爵後,果然大爲欣喜,對于沒有擴充他們所部也并無不滿,王福将三人封爵,其實還有另一個用意,那就是故意要讓三人可以和高傑平起平坐。
安慶停下來的第二天,五千羽林衛就分散各處開始了招募新兵的工作,五兩銀子一月的高薪吸引了無數青年來到招蓦處,羽林衛每到一個地方,每個地方就宣起了一股參軍的熱潮。
甚至其中不泛有功名的讀書人,若是太平時期,讀書人絕對不會去參軍,隻是現在正逢亂世,加上天子剛剛登基不久就誅殺了兩名跋扈的藩鎮,又親自領兵擊敗了另一名起兵謀逆的藩鎮,這充分顯示了天子的武功,一些有眼光的讀書人敏銳的感到大明奉行的文貴武賤政策随着天子對武功的重視很可能掉過頭來,與其年複一年的寒窗苦讀,走上那條獨木橋一般的科舉道路,不如直接到軍隊中去碰碰運氣。
羽林衛的選撥還是以跑步爲主,跑步最能衡量一個人身體的綜合素質,不過,對于報名的讀書人還是有優待,隻要沒有身體缺陷,基本上報名就收。
如果有時間,或許可以從更多的方面來進行綜合考慮,畢竟王福要的是精兵,可惜時間不等人,準确的說鞑子不會留給王福太多時間了,羽林衛新兵早一天招募成軍,王福的安全感就多一分。
在安慶的第三天,王福接到黃得功平定江北叛軍的消息,這簡直是天大的驚喜,王福馬上傳旨,将黃得功升爲靖南公,而黃得功帳下幾名總兵也加封伯爵銜,同時命令黃得功等人不可放過追走的張天福,張天祿兩名叛逆,最好追殺他們時借機收回山東。
對于皇帝封黃得功爲國公,馬士英很不以然,大明已經很久沒有封國公了,黃得功才升靖南侯數月,又加封爲國公,大明的爵位豈不是一下子變得不值錢了,何況若是黃得功以後再立下大功怎麽辦?他大筆一揮,将皇帝封黃得功爲靖南公的旨意駁回。
馬士英的行爲讓王福大爲惱火,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鞑子可以給孔有德,吳三桂等人封王,自己又何吝啬一個國公,下旨狠狠的責了馬士英一頓,馬士英才無可奈何,同意了封黃得功爲國公的中旨。
幾乎在皇帝收到黃得功大勝消息的同時,黃得功也收到皇帝大勝的消息,對于皇帝的勝利雖然覺得意外,隻是所有人還是非常高興。
封賞下來後,黃得功部更是歡聲雷動,皇帝如此大方,大出黃得功等人的意外,尤其是黃得功的國公頭銜和田雄、馬得功等幾人的伯爵頭銜。跪謝皇恩後,黃得功馬上率軍從淮安出發,開始一路北上,追擊張天福、張天祿兩人。
…………………………
終于進入新書榜前十了,雖然隻是抓住了一個尾巴,還是要感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