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澤是個熱愛少年漫畫的人,什麽“友情、愛與熱血”簡直就是烙印在他骨子裏的東西,他這輩子最不能抗拒的一個詞大概就是“朋友”,所以季川一說到“朋友之間”怎麽樣的,他馬上就不會再跟季川兩人矯情的客氣了。
季川拿甯澤當朋友的時候,他也會拿季川當自己的朋友,這才是最基本的禮貌。
辛雲晚上回來的時候,在走廊裏就聞道了極香的牛骨頭湯的味道,她一邊嗅着稀薄的香味一邊在想:“這家人在牛骨湯裏加了當歸呢,有點甜絲絲的香味,不錯的搭配,很有想法。”
主廚大人已經又自動消失到吸煙區去了,他正在思考人生:“忙活了一下午,隻做了三個人的飯菜,我要快點習慣這麽清閑的工作呢,畢竟小少爺看起來也不像是有很多朋友要招待的樣子,以後可能最多也就是這麽大勞動強度的工作了。”
辛雲從季川家門口經過,正在疑惑“怎麽又不關門”的時候,季川已經站在門口對她說:“下班了,飯已經做好了,甯澤就在我家裏,你來一起吃飯吧。”
辛雲愣了大概有三秒,思緒以第三宇宙速度旋轉了起來,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季小川還會做飯?
正在這個當口,甯澤的聲音傳了出來:“辛雲,季川請我們吃飯呢,你快進來吧,菜都做好有一會兒了。”
辛雲心念電轉,仰頭瞪着季川,他微微聳了一下肩,将路讓了出來給她,一副“甯澤想要在我家吃飯我也沒有辦法”的表情,然後又回頭望了她一眼,一副“甯澤都上桌了,你不可能這麽掃興把他強行帶走”的表情。
辛雲怎麽看都覺得,季川今天真的好欠揍啊!
就如季川所料,辛雲可以瞪他、罵他,對他耍狠,但是她總會順着甯澤,隻要是甯澤想要去做的事,她都會配合,哪怕她心裏不願意。
所以要留她吃飯,就要先把甯澤留下,想要拿下她,就要先拿下甯澤。
辛雲也是累了,眼見事情已然無法逆轉,隻好恨恨的走了進去,還不忘回頭瞪了季川一眼,走到甯澤身邊的時候,自然換了一抹和煦笑容。
她關心的問甯澤家裏施工的進展,問他是否滿意,問他這一天過得怎麽樣,兩人絮絮的聊着家常。
季川就在旁邊吃着飯菜,喝着湯,覺得有她的聲音相佐,晚餐也變得特别好吃了。
三人吃過飯以後,季川也不多留客人,畢竟來日方長,不要急功近利。
季川當着甯澤的面送客的時候便說:“我看甯澤平時一個人在家裏都點外賣什麽的吃,真沒什麽營養價值,可以的話,就讓他在我家吃飯吧,每天都是現做的,也衛生,對他的身體好一些。”
主廚抽完了煙又去買了一打自己喜歡喝的啤酒,現在拎着啤酒回來的時候,剛好遇到季川在送客,他過去彎腰、點頭、打招呼:“晚上好,你們要走了?晚餐還合口味吧?”
甯澤和辛雲愣了一瞬,異口同聲的說:“很好吃,謝謝。”
主廚笑起來說:“那就好,要是有什麽特别想吃的菜可以提前告訴我,基本上我什麽菜都能做,不用客氣。”
季川一個眼神,主廚便和兩人道了别,先進去屋裏了。
季川淡然解釋道:“剛才那位就是廚師,最近他都會呆在我家裏,反正做一個人的飯和多做兩個人的飯也沒有區别。甯澤你的意思呢?”
甯澤的意思就是:季川真的好熱情哦,感覺好難拒絕他的好意,這就是男人之間的友情啊!
辛雲還在發懵:剛才那位身材清瘦,背脊筆挺,看着像個普通上班族的中年人是個廚子?這氣質,這身材,完全不襯廚子這個職業啊!
在甯澤回答以前,辛雲搶答道:“不用麻煩了!大家都挺忙的,照顧甯澤是我的事,你完全沒必要考慮這麽多。”
甯澤聽着這話就覺得有點奇怪,不知道爲什麽辛雲要去強調照顧他是她的事,這本來也不可能是季川的事啊。
甯澤客氣的說:“謝謝你的好意,就像辛雲說的,我們不應該給你添麻煩。”
季川本想說“一點都不麻煩”,但是這種事情不急在這一時,他眼看着兩人相攜相扶的走了,直到隔壁的門關上了,他才進去家裏,關上了門。
主廚大人任勞任怨的收拾了餐桌,洗幹淨了鍋碗瓢盆,拿着小本本過來季川身邊,認真的問他明天想吃什麽,要做幾人份的。
季川想了想,直接安排了三人份的,菜也是從涼菜、蒸菜、燒菜、炖菜都點了,相當豐盛。
辛雲第二天晚上下班的時候,又在季川家裏吃的飯。
這下她是再也淡定不下去了,回家便問甯澤:“你怎麽又在季川家裏啊?”
甯澤一臉無辜的說:“季川家的廚師來請的我,說他都習慣做很多菜,總是一上手就停不下來,一桌子菜季川一個人也吃不完,那麽好的飯菜倒掉好可惜啊,我就過去幫忙了……”
辛雲打斷他道:“吃不吃得完,浪不浪費那都是季川的事,他有錢,要把參翅鮑肚都做熟了又倒掉都是他的事,你幹嘛要去幫忙!”
甯澤小聲的說:“那不是怕浪費了嘛?”
辛雲氣結,不耐煩的說:“不管他下次再以什麽理由約你,你都别去他家裏吃飯了!”
甯澤疑惑的蹙着眉,不解的問道:“我印象中你當年和季川之間沒有發生什麽愉快的事情,但也沒發生什麽不愉快的事情,爲什麽直到現在,你還是這麽不喜歡他啊?
其實他人挺好的,你看他多熱情啊,和我非親非故,隻是見到我受了傷就對我多方關照,這不都是他的好意嗎?你爲什麽要這麽生氣啊?”
辛雲平靜了一下自己的情緒說:“我沒有生氣,就是覺得就算别人是真的客氣,我們也不能真的不客氣,畢竟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不給别人添麻煩是做人的基本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