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人分高賤,皇宮也最重尊卑。
太子妃跟在皇帝身邊,就是氣勢上,也不顯羸弱。
站太子身邊也如是。
進退得宜,在皇帝與夫君面前也是不卑不亢,倒是符合文人學士心中對在下至尊至貴的女人的想象,看在眼中,她就是那個可與太子平起平坐的女子。
他們進宮許久,也隻見過太子妃兩次,這次見到她跟皇帝來,見她與皇上都說說笑笑,不少人心裏對這段時日流傳進耳裏的傳言也有了譜。
皇宮中的秘事,外面傳的人不多,但是傳出來的,都是皇上不喜太子妃。
親眼所見,卻是未必。
太子妃這人身上,貴氣有之,倨傲全無,來了德宏宮,不過偏殿坐一會就走,從不過問前朝事,而且其一舉一動中磊落坦然,胸中自有芳華在,這種人,就是被人不喜,也落不到泥地去。
外面的一些中傷,倒是顯得有些淺薄了。
若是親眼見着了人,也就知道,太子獨把她一人放在後宮,也是有道理的。
“您坐着,”柳貞吉等周文帝坐好,讓人去拿了茶,也擺好了點心,等一切都備妥了,就告退了,“兒媳偏殿坐會去。”
“去吧。”
站在長桌首位的太子見此走了過來,沒有出聲,伴着她走到了門邊。
“多搬兩個火盆子過去。”他對迎過來的蘇公公道,又轉頭對她說,“今日又冷了些,偏殿的地暖有些涼,你别久呆。”
“是。”柳貞吉吟吟一笑,在他的目光中走出了門。
衆臣看到太子等太子妃走遠了幾步回過身來,連忙都調開了眼神。
對着太子妃的太子,倒是溫和無比,說話也溫聲,連情緒都是平的,再加上這段時日跟太子的日夜共事,這些來自朝臣民間的學士大儒,确也是對這個深受傳言其累的太子有了完全兩樣的看法。
世人說他爲博皇位不擇手段,但他們所看到的,是皇帝對他的器重,明明還坐在其位,還要挪開位子爲他騰道大施身手;說他殘暴,卻隻見他對妻兒溫言軟語,循循善誘。
流言真是害死人。
近身接觸太子的臣民們如此感歎,卻不知落到太子妃耳朵裏,搖着頭笑歎了好多次氣。
她不知用了多少的耐心磨,才把太子磨成了這個心無戾氣的樣子。
要不然,皇宮的木頭,不夠他砍的。
**
很快就到了年底那幾天,地圖初初完成,太子放了那幾個被壓榨得不輕的學士大儒,暫讓他們去休息幾天,有幾個在京無宅,但也跟在京新結交的友人定了去處,去他們家過年,柳貞吉知道他們有住的地方後,又賞了些過年的節禮,衣食都打賞了些,讓他們帶了去。
另又給收容這幾個人的幾家,另添了些東西。
章延息收了西域的兩個民間有聲望的老先生,爲此,她調了一些西域的特産送了過去。
哪想,宮裏的公公去賞東西,同時,把章家的小書呆章經述帶回來了。
小書呆是給辰安小郡主送梅花的。
送了梅花,話也沒說一句,就走了。
眼睛還是冷的。
連笑都沒一個。
辰安小郡主還挺多禮,給他福了個小腰,道了聲“多謝”,也隻得了小書呆一個一揖到底,完了跟着公公又出了門去,回了家。
柳貞吉聽後,琢磨着不對,問身邊忙碌不已的大姑姑梨雲,“就是這梅花是那小書呆答應給我家辰安的,讓去送東西的公公們帶回來就是。”
何必再來走一趟。
“許是自己送來,方有誠意些。”梨雲溫柔答。
“那來了一聲不吭是怎麽回來?”
“章小公子,不是自來不愛說話?”
柳貞吉聽了大歎,“辰安可不要真喜歡他的好。”
這樣一年到頭都說不了一個字的小書呆,可真别看上的好。
“太子妃,”梨雲見她坐着就在煩惱這個事,也不忙了,有些啼笑皆非,“小郡主還小。”
還隻不過六歲的虛齡,太子妃現在就擔心這事,是不是有點太早了。
“你不懂。”柳貞吉朝梨雲揮了揮手,憂心忡忡得很。
辰安哪是小孩。
要是真看上小書呆,她這個當娘的,哪可能想得開。
她家辰安眼光從小就與人不同,就是戶公公這種小孩看了都要啼哭三宿,心理陰影能有三年的,她卻最愛與他呆一塊。
這種品味,要說她看上了章小公子,哪是不可能,是恰恰最可能。
**
不管如此,定康二十八這個年,是柳貞吉嫁給周容浚以來最舒服的一個年。
太子萬事已定,萬皇後也不在了。
那是個不是惡婆婆,卻勝過惡婆婆存在的女人,柳貞吉對她老實說一點懷念也沒有,甚至因她的不在感到輕松——她跟皇後可能真是八字不合,那是唯一一個無論她怎麽打動,也不曾對她心軟過的人。
對于這樣的孽緣,能結束,想想都有種劫後餘生的感覺。
大周朝有大年初二告祖宗掃墓的習俗,皇族也不例外,所以初二這天,宗族上午要祭皇附,下午地要祭皇廟,一天都不得閑。
上午去皇陵,皇帝也是要去的。
周裕渝跟周辰安一人抄了一本佛經,說要燒給皇祖母。
周文帝知道後,讓他們上了龍辇,一路拉着他們的小手不放。
末了,柳貞吉也找了宗族的一些小孩,請周文帝與他們說了幾句話——皇帝這個人就是如此,高興了,能把人捧上天,不高興了,能把人貶到泥土裏。
太拉仇恨了。
宗族的人雖然不會當着他說什麽,但背地裏,恨皇太孫與儀安小郡主的,總會有那麽一些人。
太子妃确也不是個小氣的,她跟着太子入主皇宮後,宗族的日子沒比以前難過,就是以前有站錯隊的,跟錯了太子的,也不是被牽連得太狠,皇宮過年賞下來的節禮,比去年還要重了一點。
百官加了俸銀,也沒少給他們加賞賜。
太子那,罰過被牽連的人之後,也沒打算緊抓着人不放,大夥從族長那也得知,來年有些事,還是會在宗族裏選些人去管管,大家琢磨着,太子還是要給宗族面子的,到時候人還是要用起來,遂心裏也安穩了不少,大家都過了一個好年,所以祭皇附祭皇廟的時候,該熱鬧的時候就熱鬧,該喜慶的時候就喜慶。
一天下來,皇帝身邊圍了不少人說話,就是去見了皇後,心裏有些堵,最後嘴邊也有了點笑。
他跟兒子都不親,跟族人,更是不太親,他當年是踩着親兄弟的屍骨上位的,其中手段殘暴,這些皇室宗親都有點防他,不敢與他過于親近,現在這不談利益的,隻說碎事的談話,也是他許多年沒再體會過的。
也就是當年他還是小孩子的時候,還見過此景。
沒想,臨死,還能再有一次。
古語有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想來是前者樣樣不缺,才能達到最後一樣。
中間少了一樣,都會不妥。
這也是周文帝頭次覺得太子不想後宮太多人,或者在他這個兒子來說,是可取的。
一個家裏,女人多了,**多了,就會太擠,擠滿了就會有人傷,有人死,最終家不成家。
當晚太子依太子妃的意思,送了皇帝回宮。
在太子要走之後,周文帝心平氣和地說,“不是朕還想與你過不去,隻是隻有渝兒一個,朕怕你努力的一切,最終是爲他人作嫁裳。”
他話還是老話,但口氣是變了。
太子坐了下來,頓了一會,接過了葉蘇小心翼翼端過來的茶,撩開茶盞,聞了清香喝了兩口,道,“我也想過,如若如此,是我兒命中注定與皇位無緣,我做了我能做的,後面的,是後來者的事,您的意思,我明白,您怕皇朝後繼無人,可就是我操這麽多的心又能如何?到時候,我于這個皇朝,也會于您像這個皇朝一樣,是不合時宜的。”
周文帝那蒼老的臉上,滿臉的怔仲。
“人是會變的,一個年頭的人,一個年頭的事,”太子也很是平靜地道,“我們不能拿一個政令,治理千秋萬代,現在您不行了,到了以後,也會輪到我。”
他也是會老的。
他也會老得跟不上,經他一手改變的國家。
那個時候,就該他像他父皇一樣地放手了……
“不能千秋萬代?”周文帝喃喃,臉更疲憊了。
他以爲他不過是讓位。
原來,卻是不能千秋萬代。
“嗯。”太子原本想說多說,但見他滿身疲憊,不知怎的,那話到了嘴邊,竟是不能再說下去了。
他低沉地嗯了一聲,最終伸過手去,拍了拍他父皇的手。
他們這種人,要比誰都知道江山易改,沒有誰能一統千秋,他們能有的,就是活着的那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