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這兩拳打得蘇木肩膀一陣劇疼,這小子這些年勤練武藝,早已經不是當初被蘇木打得滿地找牙的小孩子了。
蘇木:“禦使們喜歡亂彈劾人,我朝不以言罪人,楊首輔也是無奈啊!”這一句話算是将自己撇清了。
正德呵呵一笑:“放心好了,蘇愛卿,朕又不會将你聯絡言官彈劾内閣的事情說出去,擔心什麽呀?”
蘇木一陣無語,自己也隻聯絡了一個言官,卻沒想到弄出這麽大動靜。而皇帝的耳目竟靈敏到這等程度,查出自己是始作俑者。
正德:“不過,楊首輔吃了這個啞巴虧也是好事。”
他悠悠道:“想當年在西苑的時候,老楊頭成天督促朕讀書,煩得緊。就好象朕借了他谷子,還他糠一樣。今日窘迫至此,真叫人大快人心。對了,蘇愛卿,當年首輔罵你的情形好記得吧?”
蘇木一陣汗顔,說不出話來。
不過,剛才吃了皇帝兩拳,依舊能夠感覺到正德身上的力氣很大。這讓蘇木感覺到一陣欣慰,要知道自從在萬全左衛發病之後,皇帝成天都表現出一副頹喪無力的樣子。今日看他的情形,難道病已經大好了?
不得不說,正德算是蘇木穿越到明朝之後第一個平等相待的真正的朋友,他自然不想正德有個三長兩短。
據真實的其實記載,正德皇帝在征讨甯王之後,返京的路上在鎮江去世,那一年他已經三十多歲了。
按照目前的情形推測,正德應該是得了心腦血管疾病,這才撒手人寰的。
估計是他生活習慣不好,身體内的病提前發作了。
如果從現在開始将養好身體,未必就不能多活上一二十年。古人壽命都短,明朝人平均年齡也就四十來歲。以正德的身子,如果能夠保持平穩的心态,有良好的生活規律,活過五十應該不是什麽難事。
看到正德的身體恢複過來,蘇木也替他高興。
正德開完玩笑,點了點頭:“蘇愛卿你這事做得好,這次應州大捷可是朕在位以來所幹的一件真正的大事。”
“登基這麽多年,别人一提起朕,就說朕是荒唐天子,還說朕好酒貪杯,夜禦十女,什麽樣難聽的話都有。”
蘇木道:“那是别的人沒有見識。”
正德冷笑:“夜禦十女,說得真輕巧,當朕是一頭牯牛嗎?至于喝酒,别的大臣不喝嗎?他們攜美出遊,詩酒唱和,酩酊大醉,那是雅事,怎麽到朕這裏來就變成荒淫了,這不公平!”
皇帝越說越激動:“其實啊,他們就是瞧不起朕,喜歡拿朕跟先帝比。朕比起先帝,雖然文治不成,可武功卻尤有過之。北方邊患,可是朕一舉掃平的,光這一點不夠嗎?”
蘇木吃驚地看着爆發的正德,讷讷道:“陛下的武功,可比肩太祖成祖。”
正德:“所以,這次朕要将所有的藩王都叫回京來觀禮,看看朕的獻俘儀式。朕要當着祖宗的靈位,問藩王們,朕算不算是一個合格的君王?所以說,蘇木你這麽做很好,深得朕心……”
話還沒有說完,皇帝突然面露痛苦的神色,伸出手捂在心口。
嘴唇也開始發烏了,臉也開始發白,身體微微顫抖。
蘇木大驚,知道皇帝的病又要開始發作了:“陛下不要說了,冷靜,冷靜,沖虛,沖虛!”
自從回到京城之後,皇帝也沒找太醫,日常都由沖虛道人在駕前侍侯。
聽到蘇木喊,沖虛忙從外屋走進來,伸出一根手指,在正德身上的幾個穴位戳了戳。
這應該就是傳說中點穴功夫吧,和針灸一個道理。
片刻,正德皇帝的身子不顫抖了,臉色也恢複了紅潤。
他從懷裏掏出一個小瓷瓶,從裏面倒出一顆銀紅色的小藥丸,扔進嘴中咽了。
經過這一折騰,正德皇帝額頭微微出汗,揮了揮手:“朕有些疲倦,蘇卿家你下去吧。”
從皇帝寝宮出來,看到他剛才發病時的情形,蘇木手腳一陣冰涼,腳步也感覺異常的沉重。
本以爲正德皇帝的病應該好了些,卻不想依舊容以前那樣。
而且,看剛才情形,一旦犯病,好象比在萬全時還嚴重些。
這樣下去,将來還如何得了?
想起正德以前同自己的交情,蘇木眼眶微微發紅,這一路走得也慢。
正傷感中,背後有人喊:“蘇學士,蘇學士。”
回頭一看,卻是沖虛趕了過來。
沖虛乃是蘇木一抽推薦進皇宮的,這幾年在宮中很是顯示了許多神仙手段,深得皇帝信任。到如今,已是天下道人之首,武當山的香火也比以前更盛。
這次回京,蘇木還一直沒有同他聯絡過。
見沖虛過來,蘇木站定了:“仙長,剛才陛下的身子你也看到了,如何?”
“自然是好的,不用擔心,用不了幾日就會好的。”沖虛大袖飄飄一副神仙模樣,面上帶着恬淡的笑容。
這句話說得很大聲,仿佛惟恐别人聽不到一樣。
還沒等蘇木欣慰地松上一口氣,沖虛就壓低聲音在蘇木耳邊道:“很嚴重,随時都有可能……”
“啊!”蘇木忍不住叫了一聲,立即明白沖虛道人先前的話是故意說給别人聽的。
他心中一凜,顧不得悲傷,低聲喝問:“什麽随時?”
沖虛:“随時都可能駕崩。”
蘇木眼淚差點落了下來:“你沒弄錯。”
沖虛:“學士,貧道雖然隻是一個修行人,可對于藥王門的法門還是懂得一些的。道家的命性修煉之法,講究的是以人體爲丹鼎,對于肉身爐鼎的認識比起尋常郎中而言卻要了解得多。不是小道自誇,所謂的太醫院的太醫,我還不放在眼裏。”
蘇木:“道長你說準确些,什麽叫随時?”
沖虛道長:“随時的意思是,有可能下一刻就駕崩。當然,也可能……”
“當然什麽?”蘇木犀利地看着他。
沖虛:“當然,如果調養得法,卻也能得高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