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緊趕着給鐵蛋做了身棉衣,快讓他換了吧。”她把棉衣在鐵蛋跟前比量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時間太趕,也沒給你量尺寸,一大早就不見了你的人影,我就大概比劃着做的。”
“謝謝嫂子。”鐵蛋眼裏噙着淚水,去隔壁間換完後出來,頓覺身子暖了許多,“正合身。嫂子放心,我一定會帶付大哥進山,讓你們多多賺銀子的。”
“進山?什麽意思?”蘇玉真看向付元慶。
“來,咱們回家再說。”付元慶拉着媳婦就往外走。
他還沒跟蘇玉真說進山的事情,算是先斬後奏了,隻能回家慢慢告訴她。
蘇玉婉也帶鐵蛋回了醫館。
隊伍三天後出發,這三天的時間,蘇玉婉都讓鐵蛋在醫館好生養着身體。
喝了兩天湯藥後,在隊伍出發的前一天晚上,蘇玉婉又給鐵蛋做了針灸。
她也了解了鐵蛋的身世。
原來,在他七歲那年,爹娘就相繼離世,家裏就隻有他和當時才三歲的妹妹相依爲命。
雖然有叔伯親人,可卻沒人願意收留兩個吃閑飯的孩子。
小小年紀的鐵蛋,還沒懂的怎麽照顧自己,就承擔起了照顧妹妹的責任。
因爲兄妹倆都太小,根本種不了地,他便将地佃給同村的一戶人家,打了糧食後就收些租子。
僅憑收租那點糧食,根本不夠兄妹倆生活的,他隻能另想他法活命。
機緣巧合下,偶然碰到了進山采藥的老大夫。大夫憐惜他和妹妹不容易,便教了他如何辨别藥材和采藥。
鐵蛋雖然沒讀過書,頭腦卻是很有靈性,很快就認識了山上的各種草藥。
他是知恩圖報的孩子,把千辛萬苦采到的第一支人參,送給了那個老大夫做謝禮。
老大夫一高興,就把他帶下山,去了自家的醫館,教給他認識和辨别各種草藥,以及連如何炮制的法子都毫無保留地教給了他。
他也是從老大夫那裏學的如何辨别人參年份。
大半年過去了,到了九月份的時候,山中氣候就變得格外寒冷。
那天,鐵蛋還在醫館裏學習炮制藥材,準備下午回山上。
誰知正趕上大雪封山,山裏山外沒有任何通路。
他惦記着家裏沒人照顧的妹妹,就不聽老大夫的勸,非要冒雪進山。
後來老大夫也不再阻止他,便領着他走了那條唯一可以進山的路。
講完這些後,鐵蛋的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
“老大夫說過,這是一條迫不得已才能走的路,也一再提醒過我,不讓我告訴别人,以免發生危險成了罪人。我之所以告訴付大哥,是因爲我這幾年冬天都會上山下山,也沒遇到過危險。但是我也不敢保證,每一次都是安全的。”
蘇玉婉神色凜然,“這些事,你告訴過付大哥嗎?”
鐵蛋點點頭,“我告訴他了,他說他會注意的。”
“唉。”蘇玉婉又想到了裴周說的那句‘富貴險中求’,知道像付元慶這樣的人,平時雖然好說話,可一旦認準了一些事,卻是十頭牛都拉不回來的性子,從他非蘇玉真不娶這件事上,就可見一斑。
“算了,随他吧。”她歎了口氣。
付元慶和蘇玉真兩人,今年都有了不少積蓄,可要真進山收些貴重貨品,本金還是遠遠不夠的,最後還是蘇玉婉出了一千兩銀子的本金。
送隊伍出發時,蘇玉真的眼睛都紅腫了。
“老二,我覺得現在吃穿不愁已經很好了,可你姐夫非要做這危險的事,我勸也勸不了,隻能同意。可我是真得不放心啊。你說他,怎麽就這麽犟呢?”
蘇玉婉正不知道如何安慰大姐,又聽她自言自語道:“你姐夫說以前隻有他自己,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就渾渾噩噩過了這麽多年,可現在有了我和孩子,他就不能繼續懶散了。他說他要爲了我和孩子去打拼。唉——”
蘇玉真說着,就摸了摸肚子。
“時間過得真快啊,孩子都四個月了。”蘇玉婉扶大姐進屋休息,又問道:“在肚子裏有動靜沒?”
“還早呢,聽說五個月時才會動。”
蘇玉真把手放在肚皮上,眼裏盡是溫柔。
“自己懷着孩子,就見不得别的孩子受苦,那天晚上你姐夫把鐵蛋帶回來,我見鐵蛋那受罪的樣子就心疼。這兩天又緊趕着給他妹妹做了兩身棉衣棉褲,也不知道大小合身不。”
“大姐做的,肯定合身。”
“瞧你這嘴甜的,我即便針線活再好,也不知道鐵蛋他妹妹高矮胖瘦啊,就是聽鐵蛋比量着,也不知道準不準。”
“大點小點也差不了太多,将就着穿吧,咱們從小不也是這樣過來的麽?”蘇玉婉勸道。
說到這裏,姐妹倆不約而同,相視一笑。
倒不是因爲别的,而是想到了兩人小時候,奶奶給她們做的衣服。
蘇老太性子急,力氣大,做地裏的活比男人也不遑多讓,可惜就是針線活無論如何也做不好。
許氏進門後,蘇多福才有了合适的衣褲穿,也是因爲這,蘇多福才一直把許氏看成是最溫柔賢惠女紅最好的人,也發自心底地寵着她。
蘇老太察覺到兒子嫌棄她了,很不甘心地發誓要學好針線活。
蘇玉婉姐妹兩個,從小便是穿着蘇老太給她們做的衣服的。
可惜針腳大,還七扭八歪的,各處細節都沒有一樣細緻工整,姐妹倆穿出去,可沒少被别的小閨女嘲笑。
許氏不好意思當面說婆婆,便趁着婆婆出門時,偷偷給兩個閨女改衣服,姐妹倆這才能穿得稍微像樣點。
兩人說起了奶奶,說着說着,竟然想家了。
蘇玉婉建議道:“我這幾天醫館裏不忙,我師父自己盯着就可以,姐夫也不在家,要不咱倆回家一趟吧?”
兩人已經一個多月沒有回家了,看看日子,也該回去了。
“我也正打算跟你提這事呢。”蘇玉真當即就同意了。
第二天一早,蘇玉婉就去雇了輛馬車,姐妹倆一道回了蘇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