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營之中,傳來整齊的操練聲。
這一個個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的士兵,換到幾年前,他們恐怕自己都不認得自己。
因爲那時的浙兵,是出了名的差。
衛所兵由于毫無訓練,戰無号令,戰力極低;麗水兵來自山區,身體強壯,敢沖鋒向前,卻勇而無謀,不聽指揮;台州兵見風使舵,欺軟怕硬,遇弱則強,遇強則無;紹興兵過于精明算計,隻噶人頭,常常出現自相殘殺的現象……
準确的說,大明朝南南北北的士兵,在畸形的制度和上下貪污的風氣中,都莫過于這幾種情況。
但現在,浙兵變了。
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這離不開兩位将領的操練。
“手要穩,力要足!”
“時時記住,以靜制動,别冒冒失失地刺出去,你刺出去了,戳不中賊人,賊人反過來給你一下,就分生死!”
“看好了!”
教導者手持長棍,高大魁梧,威風凜凜,正是以戰功升任浙江總兵的俞大猷。
他不僅教授将士發力技巧,更著了《劍經》一書,名爲“劍”,實際上講的是棍、槍及長兵器的用法,将奇正相生的變化訣竅闡述得淋漓盡緻,“剛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後,彼忙我靜待,知拍任君鬥”。
俞大猷訓練的是戰鬥技巧,另一邊操練的,則是行軍布陣。
隻見一衆衆士兵紮堆行進,每十一人爲一組,隊長居中,兩側排開狼筅兵、長槍兵、長矛兵、樸刀兵、鳥铳兵,手持着不同的武器,組成五道相互掩護的戰線,攻守兼備。
看着令旗揮舞的,則是一位年輕将領,沉靜剛毅,有幾分儒雅,又不失勇武之氣。
此人正是今年還未滿三十歲的戚繼光。
戚繼光的父親官至都指揮,令他自幼就有了學文習武的條件,十七歲時父親去世,襲職任山東登州衛指揮佥事,後來更是率山東六郡子弟守備薊門。
而就在俺答汗突破長城,來到北京城下耀武揚威之前,二十多歲的戚繼光,就上書朝廷《備俺答策》,結果毫無疑問,石沉大海,連個浪花都沒有翻起來。
不過曆史上胡宗憲會看重戚繼光,有一說就是因爲看到了《備俺答策》,覺得此人文武謀略皆上品,來日不可限量,才加以重用。
俞大猷百忙之間,也關注着戚繼光這邊的戰陣變化,露出贊許。
實際上,鴛鴦陣不是戚繼光的開創,而是另一位大才唐順之發明的,車陣是俞大猷所教,盧镗也将不少用兵心得傾囊相授,但将這些所學經驗發揚光大,集大成者,正是戚繼光。
一陣操練後,士兵休息,兩人也湊到一起。
論年齡,俞大猷年近半百,戚繼光風華正茂,差了一輩,平日裏都是執晚輩之禮。
俞大猷爲人豪爽,對于這種私下裏也畢恭畢敬的态度有些不滿:“元敬,若論治軍嚴肅,信賞必罰,我尚不及你,何必如此生疏?”
戚繼光卻是真心尊重:“總爺治軍重節制,深謀遠慮,功收萬全,末将遠遠不及……”
俞大猷無奈,不過也強調道:“教兵之方,确以節制爲先,技藝次之,忠孝大節化導之,方能親上知義,勇戰不休……”
戚繼光仔細聆聽,等待這位講完,再以自身的理解請教。
正當這對龍虎互相促進之際,親衛策馬奔入場中,上前禀告:“胡中丞請俞總爺、戚将軍,前去議事!”
兩人面色一正,立刻動身。
他們都是武職世蔭家庭,俞世職百戶,戚世職千戶,從小得到良好的教育,也熟知官場規則,但俞大猷性情耿直,不屑于迎奉巴結,因此常常被彈劾,免官都不止一回,戚繼光則相對圓滑變通。
不過若非官場環境所迫,沒有人願意卑躬屈膝,如今兩位大将有了胡宗憲的賞識,奇才得展,對于那位敢莅臨前線,更有高明戰略的上官,亦是心服口服。
等到了堂内,這裏已經聚集了十數人。
最早抗倭立下功勳,後來被牽連入獄,又重新起複的名将盧镗;
台州知府譚綸,此人本是南京兵部郎中,以知兵聞名,來到浙江後,也是早早招募鄉勇,練兵禦倭;
還有名滿東南的才子幕僚徐渭、忠心耿直的門生馬甯遠,皆是才能出衆的親信。
而昔日的七品巡按,如今身爲淩駕于三司之上的浙江巡撫,名副其實的一省之長,胡宗憲一身便服,沒有擺出高高在上的架子,但那股不怒自威的氣度已然養成。
此時俞戚兩人趕到後,胡宗憲正式宣布消息:“京師有報,嚴嵩及其黨羽獲罪,嚴世蕃更膽大妄爲,脫獄逃遁,如今各地通緝此獠,務必緝拿!”
曆史上嚴黨倒台,對于胡宗憲來說基本是天塌了,現在則恰恰相反,語氣裏透出喜意。
在場衆人更是大喜過望,前段時間因爲江南織造局的重啓,嚴黨将張經和李天寵挪走,又視胡宗憲爲眼中釘肉中刺。
他們真的擔心,朝廷上的勾心鬥角,會破壞如今來之不易的抗倭大局,萬萬沒想到,胡宗憲安然無事,反倒是如日中天的嚴閣老倒了。
胡宗憲高興之後,沒有忘記正事:“嚴黨不再染指浙江,江南織造局一事将是關鍵,待得海上商路定下,便是徹底平定倭寇之亂的時候,望諸位通力協作,還我東南百姓一片安甯淨土!”
衆人紛紛領命:“是!”
倭寇的根源,是大明的海禁政策,沿海商賈大戶無法光明正大的貿易,就瘋狂走私,然後勾結倭人,形成斷斷續續禍害至今,近兩百年的倭寇之亂。
曆史上倭寇消失,一方面是戚家軍剿滅的功勞,倭寇也是人,被戚家軍以幾乎爲零的戰損屢屢大敗,任誰都得崩潰;
另一方面則是嘉靖末期,海禁政策名存實亡,放任自流,到了隆慶朝幹脆開關,官方承認民間私人的海外貿易,獲得了合法的地位,閩浙海商可以賺得盆滿缽滿,當然不會再在背後支持倭寇,反過來跟自己過不去。
前方被屠,後方無援,倭寇之患就此徹底平息。
胡宗憲的思路同樣如此,前緊後松,恩威并施。
隻是區别在于,曆史上是實在管不了了,幹脆開關,他則準備借助江南織造局,将閩浙海商引入正确的貿易軌道,讓沿海百姓不再提心吊膽,過上好日子。
于是乎,武将如盧镗、俞大猷、戚繼光,領到了重拳出擊,掃蕩倭寇的任務;
譚綸、徐渭、馬甯遠,則将注意力放在江南織造局的建設上,必要時也與宮内那些貪得無厭的太監打交道。
簡短但關鍵的會議之後,胡宗憲回到辦公之地,依舊精神奕奕。
他四十多歲,正是最精明強幹的時期,浙江的上下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還要着眼于整個東南的大局。
這份态度讓屋外的李彥十分欣慰,敲了敲門後,飄然而入。
看着面前這道出塵的身影,胡宗憲先是怔住,然後大喜:“先生!”
李彥道:“汝貞。”
兩人見面次數其實不多,卻有種默契之感,稍稍叙舊後,李彥就将京師的事情告知,包括他向嘉靖的舉薦,還有徐璠自作聰明,導緻其父不僅無望首輔之位,連閣老都再也當不下去的黯然離場。
聽到首輔之選,胡宗憲再度怔住。
一個沒有後台,蹉跎了十幾年的官員,能在東南之地大展拳腳,就已經滿足,那個位極人臣的榮耀,他真的沒有想過。
不過即便在這樣的驚詫下,胡宗憲沒有失态,也沒有誠惶誠恐,隻是拱手深深一禮:“蒼生社稷事,願益竭忠赤,然徹平倭寇,絕非一時之功,若爲了首輔之位,打亂大局,我……我選擇不争!”
李彥露出贊許,微笑道:“你沒有變,所慮也很正确,正是大明國運衰退,才要一位能力挽狂瀾的首輔,倘若爲了這個位置,将國力折騰得更加衰微,便是本末倒置了。”
胡宗憲松了口氣,卻又明白,這位恐怕是早就有了打算,請教道:“那依先生之意,倭國當如何處置?”
李彥道:“我爲天師,自以神道先行,汪直的海賊随後,待得明确敵情後,明軍再視情況而定。”
海軍是最能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力量的考驗,現在的大明國庫空虛,官員欠饷,天災人禍,在沿海地區清剿一下倭寇可以,正常情況下實在沒有資格遠渡重洋,實施滅國之戰。
所以李彥的計劃,是先以神道考察一番,看看倭國乃至那個高天原衆神之地,到底是個什麽樣的存在,然後再用汪直的海賊部隊打前陣,爲明軍鋪路。
胡宗憲明了其意,馬上構思出種種配合。
雙方約定之後,李彥告辭,駕風來到海邊,擡起手掌。
地水火風,四方元氣聚納過來,一道光輝直沖天宇。
召喚仙神!
率先出現的是無生老母,濃郁的信仰願力化作朵朵白蓮,自高空中漫步而下;
其後是兩條白玉般的龍身蜿蜒虛空,風雨雷電相随,正是小白龍與龍女兄妹;
最後八戒肩膀扛着人參寶樹的枝幹,大耳朵扇着風,磨磨蹭蹭地抵達;
無生老母、八部天龍廣力菩薩、捧珠龍女、淨壇使者……
齊聚東海!
零點還有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