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江江河浩蕩,李牧二人踏浪而行,剛開始很順利,但随着赤血藤香味散開,江河沸騰,大量的惡魚逡巡而來,在兩人腳下遊來遊去,不時有惡魚破江而出,以鋒利的魚鳍攻擊他們。
李牧很淡定,他直接拔劍,斬殺惡魚,然後,斬落赤血藤數片藤葉,綠色的汁液散發濃郁清香,滴落江河,泛起淡淡漣漪。
一刹那,水面下的無數惡魚發狂,瘋一般彙聚而至,張開獠牙大嘴,吸食這裏的江水,更有身軀巨大的水蟒,一口一條大惡魚,連魚帶水吞入腹。
李牧二人沒有停留,快速離開這段沸騰的河域。
他們沒走多遠,就見上遊流下的江水染紅,漂浮大量惡魚、水蟒屍身,有的是被毒死,有的是被群攻而死,屍體支離破碎。
沒漂浮多遠,這些屍身就被下方河域的惡魚啃食殆盡。
經過江水稀釋,這些屍身上的殘毒,已經不足以毒死惡魚。
沒多久,兩人來到龍鱗棗樹旁的河域,并在這裏上岸。
考慮到赤血藤藤葉的‘迷人’毒性,李牧決定将它安置在龍鱗棗樹這兒,以此吸引山中猛獸,錘煉張龍等修行者,所得猛獸,肉歸他們,血用來喂養赤血藤,一舉數得!
“大人,國廟和太祖金身已全部建好,請大人檢閱。”岸邊,一名等候多時的民壯過來彙報。
“走吧。”李牧道,至于赤血藤的事,就交給林幼鲸處理了。
……
清平縣的國廟建在縣北,那兒有座墳山,是縣中百姓安葬先人的地方,靈氣複蘇後,那裏沒有鬧過鬼,但以防萬一,李牧在選擇國廟建址時,還是欽點了那裏,免得将來出什麽幺蛾子。
李牧趕到時,夕陽西下,但國廟這兒還是有不少百姓,他們從衙役那兒聽說了國廟的神異,能鎮壓邪祟,所以過來看熱鬧。
李牧沒讓人驅散百姓,他們想看,就看呗。
在這方面他很開明。
“見過大人。”一名年近花甲的老人迎了上來,瘦骨嶙峋、滿頭華發,身穿淺綠色官服,正是清平縣主簿!
“何主簿,好久不見。”李牧道,“這些日子縣裏的事麻煩您老了。”
“爲百姓事,下官不敢言苦。”何主簿拱手,他兢兢業業大半輩子,什麽靈氣複蘇,與他這個半隻腳踏進棺材的人無關,餘生,他隻想爲百姓做事。
李牧見他老态龍鍾的模樣,有些不忍,吩咐身邊民壯,以後多分些靈物給何主簿,要保證他長命百歲!
随後,李牧在何主簿的陪同下,進入國廟。
這座國廟按照李牧的要求,并不大,進去就是正堂,供奉着一具兩米大小的泥像,泥像前是張供桌,放着香燭和水果。
正堂兩邊,站着兩排站班衙役。
李牧吩咐,以後這裏每日都要安排人值守,防止有宵小破壞太祖金身。
然後,他取出官印。
官印上還殘留着死人坑時留下的許多裂痕,發絲粗細,密密麻麻,但不知是不是錯覺,他覺得這些裂縫在緩緩恢複。
他猜測是清平縣中的氣運所緻。
隻要清平縣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那國運滾滾,這官印,自然也會變好!
接着,李牧結印,以靈力激發官印。
嗡……
一道道朦胧的金色光暈從官印彌漫而出,最終,籠罩在太祖金身上。
一刹那,李牧察覺到縣中上方風卷雲動,随後,有無形之氣席卷而下。
這氣看不見摸不着,但李牧手持官印,卻能明顯察覺。
這就是國運嗎?
很快,國運灌入太祖金身,金身上,散發出一道暗淡金光,轉瞬即逝。
李牧微微搖頭,和太阿郡城南山上的那座太祖金身比,眼前這座金身顯照的光芒,連弟弟都算不上!
但落在外面百姓眼中,卻是神迹!
“太祖金身顯靈了?”
“不可思議,我剛開始聽說這金身是用城門下的泥土所造,還以爲是有人偷工減料,沒想到,竟然真能顯靈!”
“這你就不懂了,這城門下的泥土,被萬民踩踏,蘊含民力,這可比什麽金銀珠寶厲害多了!”
百姓們議論紛紛,很是振奮,覺得金身顯靈,那一定是太祖在天有靈,在保佑清平縣!
他們提到書院中有人領悟心法,成爲修行者,或許就是冥冥中太祖的關照!
“何主簿,此間事已了,本官便先行了。”李牧要回瀾滄江修行了。
他想早日一炁朝元圓滿,冰魄大成,好潛入地底冰川,一探究竟!
“大人且慢。”何主簿從袖中掏出一本折子,道,“這是下午到的朝廷邸報,有關修行。”
“有勞何主簿了。”李牧接過折子,也不避嫌,徑直打開。
他快速看完折子内容,眉頭卻越皺越深。
這大乾朝廷……瘋了嗎?
這是要逼反天下修行之士啊!
折子上,寫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國廟的建造之法,以四方城門下的泥土塑造太祖金身,再以官印激發,鎮壓各地邪祟。
第二件事,朝廷要求大乾各郡縣上貢各類道經、佛經、詩詞等,若被朝廷收錄,會有賞賜。
至于這第三件事,非常離譜,類似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大乾皇帝認爲,凡是生長于大乾境内的所有天材地寶,均爲大乾朝廷所有!
若有發現,必須立即上報朝廷!
任何人膽敢私吞,按大不敬論處!
按照這條來看,李牧發現的龍鱗棗樹、赤血藤、冰系異種靈氣,都應當上報朝廷,他或者旁人一旦使用,就是大不敬!
“這皇帝是瘋了嗎?竟然下這樣的邸報!”李牧覺得,這一條要是真落實,不提天下的修行者,光是像他這樣的縣令,就勢必要陰奉陽違,對朝廷離心離德!
擋人财路,如殺人父母,那擋人長生,如什麽?
李牧隻覺離譜。
他看向何主簿,心中一動,問道:“何主簿,邸報想必你已看過,有何見解?”
何主簿道:“第一條爲民造福,乃是天大的好事,第二條朝廷雖要求各地上供道經佛經和詩詞,但好在有賞賜,也不算什麽,至于這第三條……怕是有奸逆之人在朝中作梗。”
何主簿認爲,當今陛下年不過十二,對許多事都懵懂無知,這第三件事,怕是有奸逆大臣蠱惑陛下,圖謀……甚大啊!
(本章完)